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親歷回憶:核試失敗後緊急澆築「氫彈墓」

親歷回憶:核試失敗後緊急澆築「氫彈墓」




在新疆馬蘭基地,作者採訪:王明貴。親身經歷了我國核試驗中為數極少的一次核試驗事故。這次事故發生於1979年9月13日,當時,馬蘭基地7號場區進行的是代號為「21-715」的百萬噸級的氫彈試驗……







1、確定核試驗「零時」




馬蘭基地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工委第21訓練基地的俗稱,位於天山南麓,羅布泊西端,有10多萬平方公里。作為我國惟一的核武器試驗場,自1964年10月16日首枚原子彈春雷般響過到1996年7月29日最後一次核試驗結束,成功進行40多次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試驗。




既然是試驗基地,就存在風險。而對於我(本文口述者 王明貴),能在「21-715」核事故發生後親身參與善後處置工作,切身感受馬蘭基地參試部隊官兵為國防事業捨生忘死的馬蘭精神,不能不說是人生的一段不平凡經歷。




1979年7月中旬,我(本文口述者 王明貴)從一二四團司令部軍務股升任一營四連連長,政治指導員是1968年2月入伍的張保忠(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人),副連長是1971年1月入伍的岳洪海(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人),副政治指導員是1968年2月入伍的張恆全(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人)。因為大家互相併不陌生,很快就相處融洽,齊心工作了。







在我調任四連連長之前,我所在的四連已於4月初奉命進場駐紮在「黃羊溝」,執行試驗測試和各軍兵種試驗效應的工程保障任務。連隊有130多人,編為3個排,12個戰鬥班外加1個炊事班。我接任連長後,各項前期工程在全連指戰員的共同努力下於8月底基本就緒。




中央軍委最終敲定試爆時間後,我四連被試驗總指揮部指定為「零時」 (註:核爆炸時為零時,此前為零時前,此後為零時後)後回收排險應急分隊,隨即連隊轉入防護訓練,主要訓練任務是強化身著防護服、頭戴防毒面具從事施工作業的適應能力。




核試驗,作為一項大規模綜合性科學試驗,對氣象條件要求極為苛刻,時間的確定尤其慎重。先由基地下屬的氣象總站報出符合條件、可供選擇的理想天氣,再由軍委總參首長、基地首長和核物理學家組成的核試驗總指揮部研究決定,並報時任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批准。




根據當時的氣象條件,中央軍委從9月12日至15日中,最終確定9月13日北京時間12時為核試驗「零時」。




2、試驗意外失敗後



在緊張的防化訓練和無限期待中,終於迎來了9月13日。記得那天天灰濛濛的,還有點颳風和揚塵,能見度不是太好。




早7時,連隊提前起床吃早飯。然後,全連幹部戰士身著防護服,攜帶鐵鍬、十字鎬、鋼釺、大鎚等工具,乘車於10點前到達距爆心幾十公里的「白雲崗」參觀場指定區域。




參觀場上人頭攢動,有試驗總指揮部及基地的首長和機關工作人員;有基地所屬單位駐場的試驗保障人員;有各軍兵種參試效應大隊的科研工作技術人員;還有千餘名由總參組織的全軍師以上單位的高級將領。在參觀人群中還有不少身著便裝的長者,據說是全國中等以上城市分管人防工作的地方首長。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前所未有。參觀場架設有高音喇叭,不時播放著歌曲和注意事項。



「零」前30分鐘,眾人按廣播里的提示,戴上了高倍密封護目鏡,翹首向馬蘭基地7號場區爆心方向的天空望去,在興奮、緊張中等待那一偉大瞬間的到來。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進入倒計時,廣播員開始報數:10、9、8、7、6、5……




激動人心的一刻就要到了,可萬萬沒想到,廣播員的報數數到「5」卻突然停止了。



時間又過去了十幾分鐘,眾人屏住呼吸等待著,但爆心上空並沒有出現期待和想像中的強烈閃光和巨大火球,更沒有聽到響徹雲霄的巨大爆炸聲。現場一片寂靜,人們頓時蒙了。約半個小時過去了,只見公路上有數輛北京吉普車向爆心方向駛去,隨後又有一架直升機從頭上飛過……種種跡象表明,試驗意外失敗了。




3、失敗氫彈砸出來的坑




兩天後,也就是9月15日的下午,團指揮所范春副團長親自到連隊駐地來跟我說:試驗失敗的原因已經弄清,是由於限制核彈下降速度的降落傘沒能打開,致使核彈直接掉下來,發生了「化爆」。現場因鈈泄漏引起的核輻射濃度很高,如不及時處理,將威脅到整個試驗場區,後果不堪設想。為此,他向我下達了實驗指揮部要求我們四連儘快奔赴現場開展善後處置工作的命令。




情勢緊迫,軍令如山。我不敢有絲毫耽擱,當即帶領一排長齊美滿 (1975年入伍,安徽省安慶市樅陽縣人)、二排長張鳳辰(1974年入伍,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三排長張顯玉(1976年入伍,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人),隨團工程股的邢玉佩技術員乘坐解放牌運輸車前去現場勘察。




現場位於7號場區即大氣層試驗場爆心東北方向十餘公里處,這裡地勢比較平坦,土壤呈沙土狀。彈坑不是很大,直徑約2米多,深約l米多,邊沿有三四十厘米厚的塇土(塇音xuān讀「宣」,塇土指鬆軟的土),坑內有殘骸,周圍散落著大小不一的碎片。圍繞彈坑由東北向西南方向延伸,大體呈橢圓形,已撒有白灰線,約大半個足球場的面積,這應該是防護偵查分隊用儀器測試後確認的嚴重污染區域。




我連的任務是在團機械營工程機械連兩台推土機的配合下,將嚴重污染區域的幾百平米、厚約40厘米的「臟土」收集起來,以彈坑為中心堆成一個大土包壓實後,澆築30厘米厚的素混凝土覆蓋,以杜絕核污染擴散。




說實話,這樣的工程沒什麼技術含量,但其特殊性是在高濃度核輻射條件下施工作業,這無異於用血肉之軀堵槍眼般的悲壯。因此,這需要全連戰士在困難面前,始終保持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高度具備對黨無限忠誠的革命精神。




為此,我們連夜召開了黨員骨幹會,舉行軍人誓師大會。全連幹部戰士深感責任重大,士氣空前高漲,沒有一個人考慮這一工程任務對身體可能造成的損害,爭先恐後地報名,要求到第一線,要求承擔最艱巨的任務。




4、「氫彈之墓」記錄的偉大精神




9月16日上午,全連展開了工程作業。9月的戈壁灘,時而烈日炎炎,地表溫度高達三四十攝氏度;時而風沙瀰漫,眼睛不辨東西。從「臟土」的收集,到沙石料的運輸、作業現場的準備,再到混凝土澆築和被覆瀝青紅砂,整個作業過程中,幹部戰士置高濃度核輻射於不顧,戰酷暑、鬥風沙,充分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連續作戰的工作作風。




汗水加上飛揚的塵土,不長時間就把用以防護的口罩糊得透不過氣來,戰士們索性摘掉了口罩玩命地干。哪還顧得上什麼核輻射。




經過幾個日夜緊張而激烈的奮戰,工程圓滿結束,核污染對試驗場區的嚴重威脅解除了。任務完成後,連隊受到各級首長和領導機關的高度評價,並榮立集體三等功,有70餘名幹部戰士榮立個人三等功。




後來,基地從確保安全考慮,在1980年又安排我團二營九連歷時數月用鋼筋混凝土對這個「大土丘」實施了加固工程,還在上邊豎了一塊「氫彈之墓」的墓碑。




38年過去了,每每回想起那場不平凡的「戰鬥」,我的心情就久久無法平靜。我們到現場作業的防護手段極為簡單,每次進入事故現場前,在距現場約5公里處的臨時洗消站,脫下隨身軍裝,換上防護衣、鞋,戴上配發的口罩、手套。出場時到這裡的淋浴車上淋浴。換下的防護衣等均是一次性的,當場由洗消站工作人員予以深埋。




我的那些戰友,對黨對國家是那麼忠誠,對革命事業是那麼執著,他們在危險面前表現出的甘於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是那麼感人!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毛主席一生遭遇的三次背叛,這四個字國人震驚
明朝的這場大地震,波及十餘省死亡率高達60%,加速了大明的滅亡
劉邦殺掉那麼多開國功臣,為何獨獨對蕭何最放心 !
養生保健不求醫 ,送好友長輩 一部「東方醫藥巨典」

TAG:掌上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核試驗失敗,拆彈專家遇到最危險任務:拆除原子彈!
朝鮮稱核試驗場被炸毀後未發現輻射物泄漏現象
關閉核試驗場釋放積極信號 回顧朝核問題來龍去脈
重磅!朝鮮宣布停止核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試驗!
停止核試驗背後,金正恩重磅講話還有三大看點
沒有核爆炸也能做核試驗?美國成立神秘實驗室,只為躲避核試驗監督
朝鮮決定停止核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試驗
朝鮮決定停止核試驗,但是「棄核」?不存在的
豐溪里核試驗場馬上要關閉了~ 然後呢……
追尋究極滑雪目的地:前蘇聯核試場
朝鮮停止核試:半島走出冷戰的重大機遇
棄核第一步!朝鮮在外國記者見證下,炸毀豐溪里核試驗場
一文讀懂朝鮮如何拆毀核試驗場,拆了朝鮮還能再次核爆嗎?
只許州官放火,美國怒斥俄違約進行核試驗,卻被實錘狠狠打臉
美國禍害太平洋,核試驗「致命遺產」出問題,或釀大規模核泄漏
美國用真人進行核試驗!被實驗者竟然還覺得好玩?結局太慘了
俄羅斯秘密進行的超低當量核試驗到底是什麼武器?誰泄露給了美國
俄絕密機構首次曝光,全球所有核試驗都躲不過他的監控!
作為二戰戰敗國的日本,到底有沒有可能在進行核試驗研製核武器?
剛剛,朝鮮廢棄豐溪里核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