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學誠法師:為「海外華人的精神凝聚」弘傳佛法

學誠法師:為「海外華人的精神凝聚」弘傳佛法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一直以來龍泉寺給外界的印象有點「非主流」,「最強科研寺」「最具互聯網思維寺」等標籤更為其增添幾分神秘感。關於江湖上的種種傳說,龍泉寺從未正面回應過,而是一頭扎進佛教事業中,不斷開拓探索著國際化的全新發展之路。兩年前,「龍泉大悲寺」在荷蘭烏得勒支市創建,成為中國大陸漢傳佛教在歐洲的第一座道場;去年6月,「龍泉觀音寺」在美國洛杉磯組建;同年 7 月,龍泉寺又在非洲波札那建立了博華寺。這座2005年才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宗教活動場所的年輕寺院,如何在短短十幾年間,走出國門,將佛教文化帶到海外?其中經歷過哪些鮮為人知的困難和挑戰?帶著種種疑問,《環球時報》記者日前探訪龍泉寺,獨家專訪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北京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龍泉寺。


  從翻譯到機器人,佛教傳播也要和國際接軌

  

「如果我心情不好咋辦」「試著讀一些好書吧」,《環球時報》記者曾和全球首個人工智慧「出家人」賢二有過以上對話。賢二身高60厘米,穿著黃色僧袍,特長是誦經,運動和唱歌也不在話下,還賣得一手好萌。賢二機器僧是個名副其實的網紅,其公號吸引了百萬粉絲。可以說,賢二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佛教的神秘感,拉近了宗教和生活的距離。賢二正是來自龍泉寺。


  龍泉寺坐落在北京西山鳳凰嶺山腳下,始建於遼朝應歷初年。寺廟山門前兩株遒勁的翠柏已有600多年歷史,寺內粗壯挺拔的古銀杏樹,則有上千年樹齡。寺院不大,自西到東只有3個院子,建築風格古色古香,與其開放大膽的推廣方式形成鮮明對比。


《環球時報》記者到龍泉寺採訪當天,正好遇到一名遠道而來的美國人。48歲的芭芭拉是位大學教授,儘管此次出差只有一天空閑時間,還是頂著炎炎烈日慕名來到龍泉寺。她對記者說,「我去過洛杉磯的龍泉觀音寺,也在網上看過很多關於龍泉寺的英文介紹和視頻,這讓我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想知道更多。」


  芭芭拉只是龍泉寺佛教海外推廣的眾多受益者之一,在傳播過程中,龍泉寺從沒跟這個世界「擰巴」,而是始終保持著順應時代的思考方式。從2011年至今,龍泉寺陸續開通16個語種的微博,建立外文版「龍泉之聲」傳統文化網站,組建海外學佛小組的網路共修,各個海外分道場也開設微信公號。


  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說,佛教的弘傳講究「時代契機」和「眾生根機」,要根據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現實訴求與時俱進、隨緣創新。順應時代,才能影響時代;融入世界,才能改變世界。

  將佛教義理應用於生活,對西方人有吸引力


  帶著佛教「走出去」的過程遠比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有挑戰,首當其衝的就是「語言障礙」。學誠法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們意識到語言是佛教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關鍵,翻譯人才是展開國際弘法事業的前提和基礎。」早在2008年,龍泉寺便開始組建翻譯組,廣納外語人才。2011年初龍泉寺翻譯中心應運而生,開展佛教圖書翻譯,舉辦多語種法會等多種活動,為走出國門奠定了堅實基礎。僧團內部開設了不同層次的多國外語課程,特別設置了佛教術語的教學內容,僧人們的學習熱情也格外高漲,使得寺院整體外語水平顯著提升。


  自從2012年6月第一次去美國參訪以來,龍泉寺法師和義工的足跡已經踏遍了北美、歐洲、印尼等世界各地。但「走出去」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學誠法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由於很多法師沒有出過國,更沒有海外生活經驗,對國外的氣候、飲食等方面很不適應,出現過病倒的情況。出一次國不容易,法師們還是咬著牙高密度地與海外的高校、宗教場所交流,一點一滴積累經驗。簽證問題也比較棘手。由於商務簽證不能在海外長期停留,往往一批法師剛剛熟悉國外的環境,就不得不回來,再派另外一批法師過去,這樣中間交接和磨合的成本較高。


  在多年實踐中,龍泉寺逐漸掌握了一些海外推廣的訣竅。據學誠法師介紹,龍泉寺的海外弘法和文化傳播更注重「海外華人的精神凝聚」,海外道場通常會選擇在中國重大傳統節日舉辦法會:在「九九」重陽節舉辦孝親敬老主題法會,在清明節舉辦祭祖法會等。華人、華僑在國外生活的時間再長,也不一定習慣當地宗教,而佛教很容易得到認同,可以起到團結的作用。「雙向互動,體驗參與」也是龍泉寺在海外傳播時格外注意的一點。比如非洲博華寺針對當地華裔兒童不能說、不會說、不願說中文的情況,開設了幼兒國學班,引導當地孩子從小接觸中華傳統文化。


  在本土化方面,龍泉寺也做了大膽嘗試,比如西方人的性格更開放,更喜歡與人交流,西方道場中的活動往往會有意識地安排互動性強的環節,以「聊天」的方式交流,事半功倍。學誠法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國內,來寺院的更多是信徒;在國外,去寺院的大部分是對佛教感興趣的人,不一定是信徒,這一點很不同。」芭芭拉說,她在美國參加過龍泉觀音寺的活動,當時的議題是「佛法與生活」,法師通過佛法的教理教義,引導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遠離煩惱。「和法師交流讓我感到內心平靜,沒想到佛教還能運用到生活中。」芭芭拉說,「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但這並不妨礙我對佛教的學習和研究」。


  「佛法與生活」的故事同樣也在荷蘭上演。據了解,有一位來自基督教家庭的荷蘭女孩,幾年前因車禍留下後遺症,不得不辭職調養身體。偶然來到大悲寺後,有感於寺院友善自由、開放包容的氛圍,成為在大悲寺皈依的第一位荷蘭人,後來加入翻譯組做義工。在翻譯過程中,漸漸了解佛法及寺院,在承擔中煩惱漸漸減輕。一位非裔荷蘭女孩曾被法師們寧靜悠揚的唱誦聲感動得淚水盈盈。她說,「梵唄的聲音不同於普通音樂,有種滌盪焦躁塵垢、令人內心清凈的神奇力量。」


  

將佛教從華人圈擴展到西方主流社會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佛教的海外推廣是全球性事務,以星雲大師為代表的台灣佛光山的傳播非常成功,在日本、韓國、越南等國都有影響,在歐美和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也有傳播。佛教傳播的複雜性在於系統不同,比如泰國、緬甸都是重要的佛教國家,但是信奉的系統與東亞其他國家不同。佛教的傳播還涉及到民族宗教的複雜問題,比如和本地原有的宗教之間是否會發生矛盾和衝突都是需要考慮的。張頤武強調,中國的佛教溫和不強勢,是一種包容性強的多樣文化。佛教的海外弘法並非單向傳播,而是要與當地的文化多融合、多溝通,通過文明對話,彰顯佛教獨特的價值觀和意義。


  談到未來的海外佛法傳播,學誠法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何將深邃的佛法用外國語言精準表達,事關佛法的容受程度和流布廣度。因此,龍泉寺未來將把《大藏經》的校勘和翻譯工作當成重點工程,通過精通中文和佛法的外國人進行初譯,僧眾負責校對。


  學誠法師透露,今後龍泉寺將會有計劃地選派優秀僧才到海外高校留學、住持道場,直接和西方人接觸,將佛教從華人圈擴展到西方主流社會,並在國際學術界發出中國漢傳佛教的聲音。「廣泛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心愿,」學誠法師說,「我們還打算開辦網校,讓更多的人可以網上學佛。」


  學誠法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龍泉寺今後海外弘法的重點將放在德國、義大利以及坦尚尼亞等非洲國家,希望將漢傳佛教在世界範圍內發揚光大。「這個美好的願望,需要慢慢實現。」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




·請關注,每天給心靈充充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賢二機器僧 的精彩文章:

賢二看世界 | 一個目標達成之後呢?
難道一切命運都是註定的嗎
我們活著就要迎難而上,越挫越勇

TAG:賢二機器僧 |

您可能感興趣

學誠法師:莊稼
學誠法師:玄奘精神的現代意義
學誠法師:願力和智慧
昌臻法師:學佛的捷徑
賢月法師、賢山法師的弗朗西弘法之旅
道偉法師|佛法的精神 慧命的性格
宏海法師:錫杖的表法含義
學誠法師:佛教沒有「本命佛」的說法
慧律法師《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佛法是入世的
學誠法師:智慧是什麼
學誠法師:福報與功德
宗性法師:「奉獻的精神」是喜悅的源泉
極樂心法連載:老祖宗的科學 仁煥法師開示
凈空法師二O一八香港清明祭祖法會談話——善學佛法與傳統文化
傳喜法師新浪微博2月精華法語集錦
如瑞法師法語:清泰園的棗樹
《佛的心佛的淚》明海法師
學誠法師:念佛與皈依
學誠法師:「精進」與「執著」
慈恩玄奘法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