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伊琳娜·科里納:俄羅斯虛幻之旅

伊琳娜·科里納:俄羅斯虛幻之旅

點擊上方「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 展覽現場



日前,俄羅斯藝術家伊琳娜·科里納(Irina Korina)的大型場域裝置作品「尾巴搖擺彗星」正在莫斯科車庫當代美術館展出,作為該美術館「中庭委託計劃」的委託作品,科里納這件三層高的裝置作品搭建於美術館入口處的建築空間中。車庫當代美術館成立於2008年,2015年遷址於莫斯科高爾基公園內,現今的場館是由上世紀60年代興建的蘇維埃現代主義風格餐廳場地改建而來,改建工程由庫哈斯的團隊OMA事務所執行,OMA保留了前蘇聯時期的建築元素,包括馬賽克牆、瓷片和磚等,而它的正面由兩層通透的聚碳酸酯構成,得以在美術館內部與公園景觀之間發生視覺聯繫。美術館中庭高9.5米,寬10米,從這裡可以對接美術館的所有樓層。「中庭計劃」為獲邀藝術家提供了特定的創作場域,作為開館項目之一,當時以俄羅斯藝術家布拉托夫(Erik Bulatov)的裝置作品拉開帷幕,在俄羅斯,私人美術館被認為是全球文化的前沿陣地,車庫頻繁邀請外國藝術家來做展,美國藝術家拉希德·約翰遜(Rashid Johnson)和中國藝術家尹秀珍也曾受邀於此項目。





> 展覽現場




伊琳娜·科里納1977年出生於莫斯科,2000年畢業於俄羅斯戲劇藝術學院舞台設計專業,並在莫斯科當代藝術研究所、哥德堡Valand美術學院和維也納藝術學院進行學習。科里納此前已經獲得多個獎項並參與多個國際性展覽,包括三度(分別於2009,2013和2017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一躍成為俄羅斯年輕藝術家的領軍人物之一。科里納以大型場域裝置作品著稱,這得益於她的舞台設計經驗。裝置和舞台藝術不僅共同融合了實物、音樂、多媒體、觀念、空間等多種元素,從上世紀

八九十年代開始,裝置藝術追隨劇場藝術的理念,

從單純的形象構造發展為將現場空間和觀眾體驗納為作品的元素。科里納的作品結合了裝置和舞台這兩個同為複合型藝術的概念,強調了在場性的特點,如去年在倫敦實施的作品「註定要快樂」(Destined to be Happy),便是建立在她的舞台設計經驗基礎上。她以地球、彩虹、彗星等形象創造了六個雕塑,標誌著情緒相對性被忽視的「人物」,它們被放置在充滿敵意的棲息地上,雕塑和視聽設備把GRAD的畫廊空間轉化成為一個沉浸式的場所,觀眾將經歷可怕的現實——在這些情景中,一

切安慰和溫暖的象徵都被剝奪,而被迫面對這些被

剝奪了權利的社會政治。意識形態之爭在莫斯科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常態,正如俄羅斯詩人、藝術家莫納斯迪斯基(Andrei Monastyrski)所說的,最終發展總是在更大的規模中發生,而不是在藝術作品裡。科里納在作品中將本土化問題訴諸普遍性,在物質材料和虛擬空間結合下,藝術家把人類學研

究納入到了人類行為的悖論中。






> 展覽現場





2016年年底,車庫美術館邀請科里納為車庫中庭空間建造作品,這是車庫與伊麗娜·科里納的第二次合作,「尾巴搖擺彗星」也是科里納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裝置作品。科里納一如既往地從媒體和事件文化中吸取與社會直接相關的主題。 在這件作品中,科里納直接引用了莫斯科獨特的城市景觀樣式,通過集體記憶的喚起以指涉俄羅斯社會的階層和歷史問題。在材料方面,她使用了平凡

的建築材料如色澤鮮艷的帳篷布、屋頂瓦、鍍鋅

金屬、木材和紙張以及各種散發氣味的建築材料,「偽裝」和「拼湊」了一個以臨時建築,假建築和正在重建的建築物為樣式的沉浸式環境,而她則是這個大型空間的主人,她在每一層不同的情景空間中相應地融合了繪畫、雕塑、模型、音樂等元素,在此過程中,科里納如往常一樣使用俄羅斯人民常用的物料,建構起俄羅斯最普遍的房屋布景與日常,而後,科里納詼諧地引導觀眾在這個不協調但外牆相當熟悉的迷宮中遊走,尋找背後的秘密。展覽主題「尾巴拖著彗星」源於美國一句流行的話:The Tail Wags the Dog,是一個形容本末倒置的短語,一系列錯綜複雜的細節詮釋了這個荒謬的主題。科里納說:「『尾巴搖擺彗星』探討了慾望與挫敗,你會因為永遠不會看到或實現的東西而沮喪,也會期待遇到所期待的未來,卻只有平凡的現實。」這讓人想起「莫斯科概念藝術之父」伊利亞·卡巴科夫(Ilya Kabakof)在1965年的「淋浴」系列中描繪了一名男子站在噴頭下面,但是水永遠都不會滴落到他的頭上。科里納有意識地將自己與「莫斯科概念主義者」(Moscow Conceptualists)對裝置藝術的理解相結合,這一理解正由卡巴科夫提出,並且仍然影響著俄羅斯

的年輕藝術家們。





> 展覽現場





上世紀60年代,在解凍語境下,西方概念主義思想傳至蘇聯地下藝術圈,催生出了莫斯科概念主義流派。概念主義的核心為事物、現象以及邏輯,真正關注的並不是概念或作品本身,而是形成作品的思維過程,其研究的重心是形態的功能而非形態本身,對於概念主義藝術家而言,符號、文本與上下情景之間的關係同樣重要,換句話說,物質的客觀存在和社會空間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時也造就了意識形態的完成過程。科里納在搭建作品時將空間和物質特性濃縮並移植到裝置的不同環境中,由此成為輸送意識形態的管道。訪客從一樓大廳開始步入裝置,並各自在一個專門搭建的空間內展示,它們相對獨立卻又構成整體單向的路徑,通過多層面的隱喻切入裝置的構建,觀眾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達他們所遭遇和被設計的際遇和情境中去體察意識的景觀。科里納也為爬樓梯有困難的

訪客或者希望體驗不同的觀展方式的訪客準備了VR眼鏡。





> 展覽現場





概念藝術的符號域是沒有邊界的,從公寓的牆體到工作室,博物館,工廠,機構到國家或集體運營的農場土地和道路,它包括了水源和空氣在內所有的一切。卡巴科夫早期的作品傾向於對於強權

體制的批判,這導致他下半生一直處於流放的狀

態,卡巴科夫的作品具有政治性並不是因為它與

政治權利相關,而是由於他探查了更為廣闊的維

度,社會、藝術、概念和本體論的維度在他的作品

中同時存在,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是他晚期的

巨型裝置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他的轉為對於人類

處境的思考。而科里納通常使用日常材料的物質

特性,利用它們與場域的相互作用來編織故事。在

2012年的作品「火災」(Soar fires)中,她以麵包

和俄羅斯女性常用的圍巾,創作了一個高坐在仿隧

道建築的女巫,希望以這種俄羅斯風格的作品展

示俄羅斯政權的醜陋一面,她表示,政府時常希望

透過傳統的歷史文化來美化其統治,但事實是一

切都是假的,就正如作品中看起來能吃的麵包和

看似金屬的隧道建築也都是假的一樣。在2013年

的裝置作品「擁有夢想」(Armed with a Dream)

中,一個與人體比例並不相稱的帳篷,在光學變

形的作用下尺寸會擴大,這種帳篷在俄羅斯文化

中較為常見,科里納將這個重要的象徵物變為了

現實,並賦予了全新的意義。這些帳篷的入口就像

俄羅斯童話中農民的家園,它們面對觀眾開放,卻

又無法進入(大頂部被金屬圍欄包圍,如同市場

攤位一樣,這是現代俄羅斯風景的一部分),那麼

背面是什麼?人類文明誕生的火焰?儀式異教篝

火?還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能量之源,或是威

脅要摧毀社會的火焰?在2014年的作品「副歌」

(Refrain)中,科里納以大型動態物體組成了一個

密集的展覽環境,物件平靜地轉動和起伏著,情感

似乎是毫無意義的,它掩飾不了秘密:昨天歡愉的

海灘傘已經褪色、官員的辦公傢具令人沮喪、假的

旋轉木馬與周圍五彩繽紛的窗帘毫不相融,科里

納以史詩體和口語體演繹了這個荒謬的場景。科

里納對這個作品娓娓道來:「我們到了哪裡,我們

在哪裡?我們聽到了迷人的歌聲,唱著一場似真非

真的即將來臨的風暴。我們烏托邦式地認為一切

都可以改變,但從這些毫無意義的重複性機械動

作中,我們其實已經知道,就像努力地重複著的副

歌只是一種安慰,一種催眠,我們事先已經知道,

承諾總將只是承諾。」






> 展覽現場





無論以何種物料創作,科里納表示自己的創作核

心始終如一。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以「藝術永生」

(Viva Arte Viva)拉開序幕,科里納以新作「善

意」(Good Intentions)參與其中,她使用常用的

建築材料和金屬將里外打造成一個建築工地的樣

式,在兩個樓梯之間的有限空間裡布滿花圈列陣和

LED照明燈混合物,這些元素是讓人想起在俄羅斯

對陣亡士兵的紀念,牆上印有史前洞穴動物圖形的

紡織品,顯示了這些士兵與異教文化的某種聯繫,

這個裝置空間彷彿是一個死胡同,邀請觀眾在這個

花圈與燈光環繞的沉浸式環境中,參與一場結合了

戲劇模仿與現實矛盾的當代俄羅斯的虛構之旅。俄

羅斯本土傳統的素材在她的作品中尤為常見,在結

合了在地文獻、當下問題以及全球焦點後,作品呈

現出了史詩般的多感體驗。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可口可樂放大招,紐約時代廣場打造會動的大樓
王昱珩:一個人可以多有才華,霸道總裁原來還有這些面!
探索聲音的設計
上海復興藝術中心,一個會跳舞的大樓!

TAG:藝術與設計 |

您可能感興趣

分享沙龍|一場虛幻的俄羅斯之舞——《娜塔莎之舞——俄羅斯之舞》
粉絲用虛幻4還原《魔獸世界》艾澤拉斯風景美如畫
粉絲用虛幻4還原《魔獸世界》 艾澤拉斯風景美如畫!
萊安德羅·埃利希:用魔術的方式表達藝術,連接真實與虛幻
西部世界:威廉與德洛麗絲的鏡像人生,真實與虛幻的邊界
天天讀德魯克《德魯克論管理》從法律虛幻到經濟現實
真實與虛幻的完美結合的動畫片:《瑞克與莫蒂》
虛幻4打造斯諾克官方授權《斯諾克19》發布首個預告片
粉絲自製《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虛幻4版演示
粉絲自製 虛幻4版《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展示
虛幻引擎4再現《塞爾達傳說:時之笛》經典場景
玩家自製虛幻4版《塞爾達傳說:時之笛》效果驚艷
太美了!《塞爾達:時之笛》虛幻4粉絲重製版強無敵
虛幻引擎代碼曝光神秘平台「厄瑞玻斯」 或是索尼新一代主機PS5
國外粉絲用虛幻4引擎重製了《塞爾達傳說:時之笛》
太美了!《塞爾達:時之笛》虛幻4粉絲重製版強無敵!
虛幻的文景之治:漢景帝根本沒有繼承漢文帝的政策
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為何夢裡與可卿雲雨?
《齊天大聖·萬妖之城》介於真實與虛幻之間的「西遊記」
軍事科幻FPS《俄羅斯2055》公布 虛幻4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