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室內聲學設計是建築聲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私人定製影院行業從業人員的必修科目。室內聲學設計主要針對家庭影院、視聽室、錄音室、演播室等需要具有較高聲學設計的空間,由於室內空間的特殊原因,聲音在其中的傳播規律與劇院等大型專業建築空間有著顯著的區別,容易引起駐波、振顫回聲、聲染色等聲學缺陷。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值此國慶佳節,「影音新生活」特別編輯此文,針對室內空間的聲學原理與設計的重要性向大家進行簡要描述,希望能為大家在今後的影院設計與具體實踐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一、聲音的傳播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聲音是人耳通過聽覺神經對空氣振動的主觀感受。聲音產生於物體的振動,例如揚聲器的紙盆、撥動的琴弦等等。這些振動的物體稱之為聲源。聲源發聲後,必須經過一定的介質才能向外傳播。這種介質可以是氣體,也可以是液體和固體。在受到聲源振動的干擾後,介質的分子也隨之發生振動,從而使能量向外傳播。但必須指出,介質的分子只是在其未被擾動前的平衡位置附近作來回振動,並沒有隨聲波一起向外移動。介質分子的振動傳到人耳時,將引起人耳耳膜的振動,最終通過聽覺神經而產生聲音的感覺。

二、自由聲場與室外聲場

傳播聲波的空間稱為聲場,聲場又分為自由聲場、擴散聲場(混響聲場)和半自由聲場。所謂自由聲場,即聲源在均勻、各向同性的媒質中,邊界的影響可以不計的聲場稱為自由聲場。在自由聲場中,聲波按聲源的輻射特性向各個方向不受阻礙和干擾地傳播。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但是,理想的自由聲場很難獲得,人們只能獲得滿足一定測量誤差要求的近似的自由聲場。例如地面反射聲和雜訊可忽略的高空,當氣象條件適宜時,便可以認為是自由聲場。實際上風、雲、空氣密度變化等都會影響聲波的傳播。又如在經過專門設計的房間中,在一定的頻率範圍內,房間的邊界能有效地吸收所有入射的聲波,這樣的房間內的聲音主要是直達聲,也可認為是自由聲場。這樣的房間稱消聲室,多用於一些設備的測試工作。

在室外,某點聲源發出的球面聲波,其波陣面連續向外擴張,隨著聲波與聲源距離的增加,聲能迅速衰減。當點聲源向沒有反射面的自由空間輻射聲能時,聲波以球面波的形式輻射。這時,任何一點上的聲強遵循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定律。如果用聲壓級表示,則距離增加一倍,聲壓級衰減6dB。

三、室內聲場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在室內,聲波在封閉空間中的傳播及其特性比在露天場合要複雜得多。這時,聲波將受到封閉空間各個界面,如頂棚、地面、牆壁等的反射、吸收與透射。室內聲場因而存在著許多與自由聲場不同的聲學問題,也是在私人定製家庭影院、視聽室等案例的設計中的關鍵因素。因此,研究室內聲場,對室內音質設計和雜訊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室內聲的組成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直達聲:是室內任一點直接接收到聲源發出的聲音。是接收聲音的主體,不受空間界面影響,其聲強基本與聽點到聲源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衰減。

早期反射聲:指延遲直達聲50ms以內到達聽聲點的反射聲,對聲音起到增強作用;在大空間內,因反射距離遠,易形成回聲,產生空間感。

混響聲:聲波經室內界面的多次反射,遲於早期反射聲到達聽點的聲音,直至聲源停止發聲,但由於多次反射,聽點仍能聽到,故又稱餘聲,影響聲音的清晰度。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室內聲音的傳播

(二)室內空間的聲場受到室內各個界面的影響,與自由聲場相比,其主要特點有:

1、聽者接收到的聲音,不僅包括直達聲,還有陸續到達的來自個反射面的發射聲,它們有的經過一次發射,有的經過多次反射;

2、聲波在各界面除了發射外,還有散射、投射和吸收等聲學現象發生;

3、聲能的空間分布發生了變化;

4、由於房間的共振可能引起某些頻率的聲音被加強或減弱;

5、與自由聲場有不同的音質。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四、室內聲音的變化過程:增長、穩定和衰減

(一)室內聲音的增長

但聲源在室內輻射聲能時,聲波即同時在空間開始傳播,當入射到某一界面,就有部分聲能被吸收,其餘部分則被發射。反射的聲能繼續傳播,將再次乃至多次被吸收和發射。這樣,在空間就形成了一定的聲能密度,如果聲能連續發生,隨著聲源不斷地供給能量,室內聲能密度隨時間而增加,這就是室內聲音的增長過程。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二)穩態聲能密度

當一定時間內,室內表面吸收的聲能與聲源供給的能量相等,室內聲能密度就不再增加,而處於穩定狀態。需要指出,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大約經過1~2s,聲能密度即接近最大值(穩態)。對於一個室內吸聲量大、容積也大的房間,接近穩態前的某一時刻的聲能密度,比一個吸聲量、容積均小的房間要弱。所以,在房間聲學設計時,需恰當地確定容積和室內吸聲量。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三)室內聲音的衰變

但聲能密度達到穩態時,若聲源突然停止發聲,室內接受點上的聲音並不會立即消失,而是有一個逐漸衰變的過程。首先是直達聲消失,然後是一次發射聲、二次發射聲……逐次消失。因此,室內聲能密度將逐漸減弱,直至趨近為零。這一衰變過程稱為「混響過程」或「交混迴響」。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從室內聲音的增長、穩態和衰變過程可以看出,當室內表面反射很強時,聲源發聲後,可獲得較高的聲能密度,而進入穩態過程的時間稍晚一點。當聲源停止發聲後,反射聲消失的時間拖得長些,即聲音衰變較慢。若室內表面吸聲量增加,則與上述情況相反,短時間內達到穩態,且聲能密度小,其混響過程也短一些。對音質要求較高的場所,須控制交混迴響時間,譬如音樂廳,其內部裝修就須專門人員進行設計,根據房間的大小、尺寸、牆壁與天花板的情況,採用一定的吸音材料以減小聲音的反射。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五、混響和混響時間計算公式

混響和混響時間是室內聲學中最為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所謂混響,是指聲源停止發聲後,在聲場中還存在著來自各個界面的遲到的反射聲形成的聲音「殘留」現象。這種殘留現象的長短以混響時間來表徵:但房間內聲聲場達到穩態狀態後,使其停止發聲,聲能逐漸減少到原來聲能(穩態時具有的聲能)的百萬分之一所經歷,也就是聲壓級降低60dB所需的時間。一般用T60表示,單位為秒。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混響時間是目前音質設計中能定量估算的重要評價指標,它直接影響廳堂音質的效果。房間的混響長短是由它的吸音量和體積大小所決定的,體積大且吸音量小的房間,混響時間長,吸音量大且體積小的房間,混響時間就短。混響時間過短,聲音發乾,枯燥無味,不親切自然;混響時間過長,會使聲音含混不清;合適時聲音圓潤動聽。混響時間的大小與頻率相關,低頻、中頻、高頻的混響時間是不一樣的。一般所說的混響時間都是指平均混響時間。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假設混響聲場是一個房間,那麼混響聲場中混響的程度,取決於聲能被四周的牆壁以及房間中的物品反射、吸收的程度。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在理想的混響聲場中打了個噴嚏,那麼噴嚏聲將被無限次反射,混響時間(T60)是永久持續的。但是這種理想的混響聲場很難實現,因為聲波會被四周的牆壁以及在聲場中的物品所吸收、投射等等。一個高混響的房間,常常被形容成是活的(Live),而混響很少的房間,則被形容成死的(Dead)。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一)混響半徑(臨界距離)

室內聲場中直達聲聲能密度等於混響聲聲能密度的點與聲源的距離,被稱為混響半徑或臨界距離。臨界距離在全頻帶內是不同的。回聲越強的房間臨界距離越近,吸音越強的房間,臨界距離越遠。(臨界距離在全頻帶內是不同的)。

好的聲學設計,臨界距離要離聲源儘可能遠,結果在全頻帶內混響最小最平坦。直達聲從揚聲器系統開始遞補減,是距離的函數(平方反比定律)。但混響恆定地散布房間(新的聲音不斷從揚聲器發出,混響不斷建立,直到新的聲音與被吸收的聲音相等,因此混響保持恆定)兩曲線的交點就是臨界距離。

最佳聽音區一定位於臨界距離內,因為臨界距離是以直達聲為主,清晰度和聲像定位最好。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房間無吸聲時的臨界距離距聲源很近,這種房間只適合近聲場聽音。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在吸聲的房間中,臨界距離被推向後牆,使最佳聽音區變寬。上圖中,附加的好處是漏到室外的聲壓降低了20dB,降低了對隔音的要求。

關於臨界距離(混響半徑)的一些特點:

1、當混響聲比直達聲大12db以上,聲音清晰度將全部失去;

2、混響越強的房間臨界距離越近,吸聲越強的房間臨界距離越遠;

3、近聲場或直達聲場在臨界距離內,遠聲場或反射聲場(混響)在臨界距離外。

(二)混響與回聲

混響是室內聲反射和聲擴散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樣是源於反射,但由於人耳的聽聞特性,混響和回聲有明顯的不同。

聲源的直達聲和近次反射聲相繼到達人耳,延遲時間小於30ms時,一般人耳不能區分出來,僅能覺察到音色和響度的變化,人們感覺到混響。但當兩個相繼到達的聲音時差超過50ms時(相當於直達聲與反射聲之間的聲程差大於17m),人耳能分辯出來自不同方向的兩個獨立的聲音,這時有可能出現回聲。回聲的感覺會妨礙音樂和語言的清晰度(可懂度),要避免。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三)混響時間計算公式

長期以來,不少人對這一過程的定量化進行了研究,得出了適用於實際工程的混響時間計算公式。19世紀末,哈佛大學年青物理學家賽賓(W.C.Sabine)在解決學校Fogg藝術博物館聲學問題的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吸聲試驗,提出了室內混響理論,奠定了現代建築聲學的理論基礎。他首先從試驗獲得混響時間的計算公式,通常又稱為賽賓公式。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根據賽賓公式可以看出,房間容積越大混響時間越長;平均吸聲係數越大,混響時間越短。體積巨大的空間,如果不進行吸聲處理的話,混響時間很長,造成講話清晰度下降。其提出控制混響時間主要有兩種方法:改變房間的容積和改變房間表面吸聲量。儘管在設計時改變房間的體積,但調整混響時間更實用的方法是改變吸聲量。

在室內總吸聲量較小(吸聲係數小於0.2)、混響時間較長的情況下,有賽賓的混響時間計算公式求出的數值與時間測量值相當一致,而在室內總吸聲量較大、混響時間較短的情況下,計算值則與實測值不符。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在室內表面的平均吸聲係數較大時,只能用伊林公式計算室內的混響時間。利用伊林公式計算混響時間時,在吸聲量的計算上也應考慮兩部分:

1、室內表面的吸聲量;

2、觀眾廳內觀眾和座椅的吸聲量(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觀眾或座椅的個數乘與單個吸聲量;二是按照觀眾和座椅所佔的面積乘與單位面積的相應吸聲量)

賽賓公式和伊林公式只考慮了室內表面的吸收作用,對於頻率較高的聲音(一般為2000Hz以上),當房間較大時,在傳播過程中,空氣也將產生很大的吸收,這種吸收主要決定於空氣的相對濕度,其次的溫度的影響。這種考慮空氣吸收的混響時間計算公式稱為「伊林—努特生(Eyring-Knudsen)公式」。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六、房間共振和共振頻率

前面所述室內聲音的增長、穩態和衰減過程,都是從能量的增長、平衡以及衰減予以分析的,並沒有涉及聲音的波動性質,沒有涉及到聲音的頻率。但在實際情況中,室內有聲源發聲時,室內的聲能密度就會由於聲源的頻率不同而有強有弱,即房間對不同的頻率有不同的「響應」,房間本身也會「共振」,存在共振頻率。聲源的頻率與房間的共振頻率越接近,越易引起房間的共振,這個頻率的聲能密度就越強。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共振會使某些頻率的聲音在空間分布上很不均勻,即某些固定位置被加強,某些固定位置被減弱。所以,房間共振現象會對室內音質造成不良的影響。

(一)矩形房間的共振頻率

在矩形房間的三對平行表面間也可產生共振,稱為軸向共振。除了三個方向的軸向共振外,聲波還可在兩維空間內出現駐波,稱為切向共振。此外,還會出現斜向共振。房間尺寸的選擇,對共振頻率有很大影響。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軸向共振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切向共振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斜向共振

(二)共振頻率的簡併

某些振動方式的共振頻率相同時,就會出現共振頻率的重疊現象,稱為共振頻率的簡併。在出現簡併的共振頻率上,那些與共振頻率相同的聲音將被大大加強,使人們感到聲音失真,稱之為聲染色。

想要克服共振頻率的簡併現象,需要選擇合適的房間尺寸,比例和形狀,並進行室內表面處理。一般來說,房間的形狀越不規則越好。如果將房間的長、寬、高的比值選擇為無理數時,則可有效地避免共振頻率的簡併。再者,如果將房間的牆面或頂棚處理成不規則的形狀,布置聲擴散構件,或合理布置吸聲材料,也可減少房間共振所引起的不良影響。

七、聲波的干涉和駐波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聲波的干涉

當具有相同頻率、相同相位的兩個波源所發出的波相遇疊加時,在波重疊的區域內某些點處,振動始終彼此加強;而在另一些位置,振動始終互相削弱或抵消,這種現象叫做干涉。當兩列頻率相同的波在同一直線上正對或同向傳播時,疊加後因干涉而產生的波稱為駐波。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駐波

駐波的特點是,在空間上出現穩定的交替變化位移幅度場,有些位置是極大值,有些位置是極小值,兩者空間位置距離為1/4波長,在極大值和極小值之間出現過渡值。即在入射波與反射波相位相同的位置上,振幅因相加而增大;在相位相反的位置上,振幅因相減而減小。這就形成了位置固定的波腹與波節。對於聲壓而言,距牆面1/2波長處和距牆面1/2波長的整數倍處,聲壓最大,成為聲波的波腹。

科普|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房間中出現駐波時,聽感為一種嗡聲。例如,在無陳設的空房間,擊掌發聲,餘音中嗡嗡作響,這就是駐波引起的。駐波還能在二維或三維空間中形成,對於視聽室、錄音室、演播室來說會造成聲場分布嚴重不均勻,是一種不良的室內聲缺陷,需要通過音質設計預以防止。消除駐波的最佳方法是改變房間的形狀,使牆面不平行,或將牆成做成弧形。

結語:從以上可以看出,室內空間設計是影響聲音表現最大的因素,也是最難以克服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打造一間視聽室之前,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聲學處理方法,有效避免產生聲學缺陷。

除了本文所涉及的內容之外,室內聲學設計還包括室內聲學處理方式、各類聲學材料的特性及構造以及計算機模擬測量等方面。「影音新生活」也將繼續針對以上內容進行詳細地剖析,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音新生活 的精彩文章:

映畫|蘇聯影史票房第一,也是一部「愛國動作片」
動態|YAMAHA 雅馬哈攜Hi-End旗艦音箱NS-5000亮相BAE北京國際音響
永遠的25歲,譚校長生日快樂!
推薦丨音樂收藏在電腦硬碟,存儲空間不夠用?移動硬碟幫到你

TAG:影音新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科普 | 建築聲學基礎知識(一):淺談室內聲學設計的重要性
科普 | 音響學基礎知識(四):室內聲學原理與設計
科普丨音響學基礎知識(六):吸聲材料和吸聲結構的聲學特性
常榮聲學:探索聲學前沿技術 創造環境與自然的和諧
聲學|電影院聲學設計方案
聲學 | 電影院聲學設計方案
聲學 | 建築聲學發展史簡論:實踐與認識的發展
聲學|電影院聲學設計方案,要注意什麼?
聲學|「好聲音只是偶然的巧合嗎?」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建築聲學設計
聲學丨建築聲學與多功能劇場的發展:劇場的聲學效果
基於拓撲學原理的聲學超材料問世
聲學 | 建築聲學與多功能劇場的發展:劇場的聲學效果
嗓音的聲學分析
《寂靜之地》的?堂基礎聲學課
耳一號聲學CEO章調占:以智能聲學為核心 為消費者提供可信賴的科技產品
聲學|揭秘聲學實驗室:優質音響產品的誕生地!
音頻設計聲學Box防水方案設計
建築聲學與多功能劇場的發展:劇場的聲學效果
基於超材料的聲學偏轉器研究
「聲音的世界很神奇」——公眾科學日走進中科院聲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