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們身體內99%的微生物在科學領域上仍是盲區

我們身體內99%的微生物在科學領域上仍是盲區

我們身體內99%的微生物在科學領域上仍是盲區


credit: 123RF
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大跌眼鏡的科學發現,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們對人體的研究與理想尚有較大差距——事實證明,我們體內超過99%的微生物目前還不為科學所知。


研究人員很早就知道,人體是由一系列微小生命形式組成的。近期研究表明,我們身體內的每一個人體細胞有大約超過1.3的微生物。這個最新的發現說明,它們絕大多數對我們來說都是未知的。

為了弄清楚,科學家們仔細觀察了人類血液中的DNA片段,看看我們所知道的與當前生命資料庫相匹配的DNA片段有哪些。他們發現超過99%的DNA都是目前我們不知道的。


「我們發現了它們的全部範圍,」其中一個小組成員Stephen Quake說。他是斯坦福大學Bio-X實驗室的生物工程師。


「我們發現了與人們已知事物相關的地方,也發現了不同的地方,更發現了完全新奇的東西。」


除了讓我們了解到體內微生物是多麼多種多樣,這項發現也讓我們可能探索出更多病毒,研究出更好的辦法來保護我們自己,以免受傳染病的侵害。

這項研究實最初是為了更好地預測器官移植的成功性而進行的研究——目前醫生使用組織活檢(和一種令人不適的大針頭)來尋找器官排斥的跡象,但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希望找到一種不那麼有害的方法。


於是他們對血液樣本進行了分析。總共有188名患者,他們想看看病人和供體DNA的組合是否能顯示任何移植成功或失敗的跡象。


結果顯示配對成功了,該團隊在2015年基於所有研究結果發表了一篇論文。但是他們也發現了更多:在研究過程中收集的所有非人類DNA中,有99%與現存的基因資料庫不匹配。
這讓科學家們大吃一驚。


這種非人類的DNA,大多數屬於變形菌門細菌,該類別包括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以及其他許多物種。以前未知的病毒也出現了——即扭矩特諾家族。
扭矩特諾病毒通常感染人類或動物,但很多新發現的品種不屬於已存在的任何一組。


「我們已經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人類感染類,相比從前已知的人類物種,它更接近於動物類,因此在進化尺度上差異很大。」 Quake說。

事實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我們體內的一些微生物——尤其是腸道細菌可以調節情緒、調控免疫系統,甚至對我們的大腦也有一定作用。我們要開始了解到底哪些小生物居住在體內了,這是很重要的。


研究人員說,當他們開始想尋找一些其他東西時,以不偏不倚的方式來看這些血樣是他們發現這麼多新微生物的原因。


大多數的研究都很重視微生物或身體的某一小部分,據此,他們會將與主要實驗不相關的部分直接剔除。


研究人員即將要對其他動物體內的微生物使用相同的方法來探索,這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奇怪的發現,以此提醒我們是多麼不了解所生活的世界。


其中一個有用的方法是對引起傳染病的新病菌進行分類,並設法阻止它們。

Quake說:「它是控制疾病傳染的醫生,攜帶了一整套全新的病菌,去追蹤它們,看看它們與疾病是否相關。這將是一組需要人們著手的全新的工作了。」
研究結果已發表在PNAS。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Imagine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古巴比倫石碑上神秘的數學題被解決了
使便便產生臭味的化合物能夠延長動物的壽命
世界各地的食人文化
沒品小視頻:正午迷情
發霉啦:三周前我買了付用來觀察日食的眼鏡

TAG:煎蛋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年國際地球科學領域發展態勢概覽
2018年在科學領域裡都有哪些新發現
2018神經科學領域全球交易縱覽及趨勢
張彌曼:在古生物學領域求索60餘載
女性還需258年才能在物理領域與男性「平分秋色」:學術界中的性別困境
盤點擁有A+學科的高性價比非211大學 它們的專業領域實力都超強
中國生命科學大爆發,2018年以來,中國生物醫學領域的13篇CNS系統總結
2018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重大研究進展
數據科學領域的20位傑出女性
2018「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出爐,韓國在工科領域表現搶眼
2017癌症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與技術
2018年結構生物學領域進展匯總
默克啟動2019新興生物科技中國資助項目,助力生命科學領域研究
攻佔全球60%市場,中國在這一領域讓美王望塵莫及
2018年12生肖會在哪些領域有所成就
《科學》盤點2018可能被聚焦的研究領域
中國各科研院所在ESI學科領域的科研表現
2018 年你所在的行業和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
舊金山風投8VC募資6.4億美元,重點關注生物科技及物流領域
2017年化學領域前沿研究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