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傷寒論》條辯一四三: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傷寒論》條辯一四三: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傷寒論》條辯一四三(130):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陽證:發熱頭痛,身痛,口渴等陽性證狀。

提要:繼續說明藏結的證狀,並指出治療上的注意點。

本條進一步說明藏結的屬性,是純陰無陽。無陽證是指沒有頭痛發熱、口渴等陽性證狀而言,同時也沒有寒熱往來的少陽證狀。

邪全入里,如果正與邪爭,應見煩擾不安,今其人反靜而不煩,則其正陽不振可知。舌上苔滑,也為陽虛之象,此時內動外達之機俱冺(mǐn,古同「泯」),雖有如結胸的鞭滿證狀,也慎不可攻,若誤攻之,則犯虛虛之戒。

藏結一證,有論無方,上條條辯言難治,本條又說慎不可攻,然而難治並非不治,不可攻,則他發當可用,急進大劑復陽勝陰之葯,以期望陽回陰消或能轉危為安,理中四逆輩溫之,可供臨床參考。不過必須明確,病至藏結,情況已萬分險惡,稍緩須臾,即恐鞭長莫及。

「藏結」也就是所謂的「陰寒證」,寒濕很盛沒有陽證,沒有往來寒熱的少陽證,陰證的人很安靜,這種裡面寒濕很重,不可以攻,中藥的攻葯都是比較寒涼的葯,裡面已經很寒了,再用比較寒涼的葯會很危險的。

成無己曰:藏結於法當下,無陽證為表無熱,不往來寒熱為半表半里無熱,其人反靜為里無熱。以表裡皆寒,故不可攻。

柯韻伯曰:藏結是積漸凝結為陰,五臟之陽已竭也,外無煩躁潮熱之陽,舌無黃黑芒刺之苔,雖有硬滿之證,慎不可攻,理中、四逆輩溫之,尚有可生之義。其實理中、四逆都不夠力量的。

人體的臟有心、肝、脾、肺、腎。腑有膽、小腸、胃、大腸、膀胱。臟和腑本身是相表裡,應該是相通的,「藏結」的意思就是說「臟和腑」中間有「寒、濕」,寒濕好像白痰一樣,白白黏黏稠稠,像漿糊一樣粘稠,像痰一樣埂在臟和腑的中間,慢慢積累起來就成了藏結。

比如說居住於濕地,濕氣由地下往上,當住在一樓或山凹的地方,山陰的地方,不能充分的得到陽光,濕氣比較重,濕氣不斷的散發出來,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容易生病。現在還有很多健身俱樂部,健身房裡不停的運動出汗,冷氣開的非常冷,汗出來冷氣不斷地吹著,這樣對人身體非常不好,本意是鍛煉身體,實際上損傷身體很嚴重,長久這樣下去會害死人。

健康的鍛煉方式就是到戶外去,要接受天地之間的自然之氣,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戶外運動我們接觸到外面的正氣的時候,就算傷到人也沒問題,病在表麻黃、桂枝、葛根都是可以治的,甚至小柴胡湯都是可以的。

如若我們我們硬要去找一個時節不一樣,明明是夏天卻要在冷氣很足的健身房裡,夏天製造出來了一個冬天時節,汗沒有透發,不是自然流汗,環境是很舒服,慢慢慢慢寒、濕、邪、痰積累在身上的時候,結果是這個寒濕就會慢慢停在臟腑中間,把臟和腑分隔開來,這就形成了「藏結」。

【結胸】,我們不要小看了「結胸」,一般來說誤治才會有「結胸」,比如說病人傷寒表證,應該麻黃湯發表治之,結果不是發汗,而是被醫生攻下了,一攻下造成表邪、表面的水、皮膚表面應該發汗發掉的水,沒有發表出去,而是攻下後水往下走,跑到肺裡面去,跑到心窩這個地方,才會產生「結胸」,這就是結胸。

為什麼「藏結」但「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平常吃東西都很正常,這是因為腑沒有問題,消化系統沒有問題,能吃很多但是常常下利,消化系統消化食物以後,要把食物轉給內髒的時候出現了問題,因為寒濕擋在中間,這就是我們說的「藏結」,藏結很難治。

病人舌苔是看胃氣的地方,舌苔白白濕濕的,這是寒濕在裡面。

藏結很難治,是不是不可以治之了?當然可以治,我們 有很多處方可以治,比如四逆湯,理中湯,附子理中湯,吳茱萸湯,加一些熱的葯吃進去就可以,看病人的癥狀來決定他的處方。

「藏結」沒有陽證,沒有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什麼意思?沒有陽證,我們不能解表,沒有往來寒熱說明又沒有少陽證,人反靜,舌上苔滑者,這種人不要去攻,所謂的攻就是「攻下」,我們經方中去攻下的時候會用到芒硝、大黃,它們都是很寒涼的葯,藏結本無陽,如果再用很寒涼的葯去攻下,這樣就會害死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頂山市康元堂 的精彩文章:

TAG:平頂山市康元堂 |

您可能感興趣

1.29《傷寒論》與《溫病條辯》《做自已的健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