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實戰,一個辣媽給娃講傳統故事的親身經歷

實戰,一個辣媽給娃講傳統故事的親身經歷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文/娘娘說

作者/辣媽菲爺

之前說過,為了培養孩子的國學底蘊,娃爸往家裡搬了一整套的《中國傳統故事》、《中國成語故事》。

鑒於本身我也是個愛好文學之人,時常沉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自拔,深感裡頭的智慧哲學精髓價值連城,所以我也支持讓孩子多多接觸併兼收並蓄這些中國傳統文化。

我擁有豐富的脫口秀經驗,已經為娃演繹了不下300本的繪本,這種傳統故事的講解對我而言,簡直就是信手拈來,下面有請欣賞辣媽的《中國傳統故事》的神經教學之旅——《嫦娥奔月》:

從前的從前,在一個小村莊里,有一個漂亮的阿姨,叫嫦娥,還有一個射箭很厲害的叔叔,叫後裔,兩人是夫妻,就和媽咪和爸比一樣恩愛;

某一天,因為有9個太陽不乖做了壞事,天上就出現了10個太陽,後裔叔叔瞧不下去了,就用弓箭射下來九個,然後天上的皇帝就給了他兩顆神奇大藥丸,吃了之後可以長生不老!

後裔叔叔回到家就和嫦娥阿姨拉鉤鉤決定,等到星期天就一起吃藥丸,一起長生不老,活得久久的。

但是呀!這個消息被一個壞叔叔知道了,趁著後裔叔叔出門,他就想來偷走這兩顆藥丸,嫦娥阿姨為了保護這兩顆藥丸,就吞下了,結果嫦娥阿姨就突然飄啊飄,飄到了月亮上面去了。

後裔叔叔看著嫦娥阿姨飄到了月亮,自此以後,後裔叔叔就再也見不到嫦娥阿姨了,每次想她的時候,後裔叔叔就只能看著月亮。

理想很完美,現實很骨感。以往講完一個故事的時候,妞妞通常都會呵呵一笑,代表她get到這個故事的有趣之處了;有時候會興奮地手舞足蹈:「還要講,還要講,媽媽,還要講!」

沒有意料之內的手舞足蹈,小小的人兒,一聲不吭了。

是理解不到故事的趣味性?還是對這有點憂傷的結局感到難過?我決定回到故事裡,開始一句一句試探:

我問她:「后羿叔叔見不到嫦娥阿姨了,就像如果爸爸見不到媽媽了一樣,會很難過的,對不對?」

她神情嚴肅地保持沉默,既不點頭,也不搖頭。

我再問她:「嫦娥阿姨把兩顆藥丸都吃了,就飄到天上去了,但是如果她只吃一顆,是不會飄上天的,這就是媽媽平常不讓你亂吃藥丸的原因,亂吃就會飄到天上去的,對不對?」

她馬上很用力地點頭:「嗯」,

我接著說:「爸爸和媽媽很聰明,都不會亂吃藥丸,所以我們都不會飄到天上去,也不會想見的時候見不到了,對不對?」

她才有些如釋重負地回答:「嗯」。

果然,這個帶著悲劇的故事,對於一個2歲半的幼童來說,還是過於沉重。

實戰,一個辣媽給娃講傳統故事的親身經歷

但是中國的傳統故事裡這種悲壯情節比比皆是:

《精衛填海》中的精衛鳥是小女孩溺死之後化身而成,然後向大海復仇的故事;

《女媧補天》中的女媧為了補天,千辛萬苦地煉五彩石,砍掉龜的腳,最終為了補全天空犧牲掉自己的故事;

《神農嘗百草》里的神農為了辨別草藥卻最終被草藥毒死;

……

對於成人而言,悲劇精神是對現實局限性的反抗和超越,它包含了人類面對苦難時的自覺選擇和人文情懷,體現了人類的理性精神。

但是對於2歲多的幼童而言,「痛苦」和「苦難」是他們小小的心靈暫時還不能承受的體驗,他們還不能好好的去處置這種「不安」和「痛苦」。

這種情況下,父母需要進行適時的安撫,和話題轉移,以呵護孩子那顆柔軟的心靈,就像上文的《嫦娥奔月》中我使用的歸謬反推法,「嫦娥飛上天是因為亂吃了2顆藥丸,而妞妞不會亂吃,爸爸媽媽也不會亂吃,我們是不會飛上天的,是不是?」安撫孩子的同時,還能順便教育孩子,藥丸不能隨意亂吃。

或者當孩子一臉懵逼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也可以試著大方接受,直接把孩子的注意力轉向豐富多彩的畫面本身呀,神話里的情節和人物都不重要,它們只是孩子「文化地圖的背景呀」。

實戰,一個辣媽給娃講傳統故事的親身經歷

有了《嫦娥奔月》教訓的我,在講《女媧補天》時,我三言兩語就帶過了女媧以身補天的情節,而是認真地給孩子描述女媧飄逸的長髮,有特色的穿著,纖長的手指,還有她用泥土做出小人,吹一口氣就變成了真人的神奇劇情,娃也是看得目不轉睛了。

如果可以,我們可以將故事中的情節和現實生活串聯起來,這樣娃的接受度會提高很多呦,例如,在講了《司馬光砸缸》之後的那個周末,正好帶著妞妞去參觀了嶺南新天地,恰好有一個院子里擺滿了各種大瓦缸,於是我馬上指著跟妞妞說,「你瞧,這個就是當初司馬光砸的大水缸哦,司馬光小哥哥砸了之後,水就流出來了,然後小朋友就得救了呀!是不是?」

「還有呀,你看這個缸裝滿了泥土,裡頭種了好多小花小草,小朋友就掉不進去了……」

娃非常感興趣,一個一個的大瓦缸指著讓我講,於是我繞著那個院子把20多口大瓦缸分別講了各種不同版本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也是real酸爽……

中華文明傳承至今,雖然有不少道德倫理與當今的現代社會有些脫節,但我始終覺得,歷經滄桑遺留下來的文化,必有其存在的道理,而任何文化教育,都只像是給孩子繪製一份專屬於她的「知識地圖」,這個地圖豐富與否、詳盡與否,她的心智才能更大程度不迷路,才能更加穩健地找到內心的平和與幸福,不是嗎?

實戰,一個辣媽給娃講傳統故事的親身經歷

作者簡介:菲爺,通信業與母嬰界斜杠青年,曾旅居海外就業生娃,不拘一格的麻辣生鮮辣媽子,願我做一個陪你一起面對育兒屎尿屁的閨蜜。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我朋友說的親身經歷的靈異故事,家族傳統不能忘!
做傳統紋身,還是要講究一些的!
圍著桌子吃飯,其實是一種很野蠻的行為,並非漢族傳統!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武術想真正的贏一次,那是做夢
蘇聯女兵在二戰戰場上真的只穿裙子嗎?其實這跟她們的傳統有關
在印度,他們的碗、罐都是這樣做出來的,被當地稱為藝術傳統
一場傳統與現代的時髦碰撞,這個太鼓演出不一般!
兩個我們這邊傳統引發的靈異故事,你能預測你未來嗎?
母親開啟了一個傳統,就在她給我們姐妹三人買相同裙子的時候
單親媽媽在自家門口賣傳統小吃,十元一碗,饅頭隨便吃,經濟實惠!
古老部落沿襲的傳統,喪夫後她們要和女兒嫁給同一個丈夫
非洲最傳統的原始部落,沒結婚的女孩都要讓長老驗過身,慌了嗎
阿衰漫畫:阿衰穿了一身傳統的中式服裝,好像要開始練功夫了一樣
人們已經不喜歡裝傳統的防盜網啦,現在流行裝這種,好看又實惠!
日式老傳統紋身手稿,真的是很老的一批
父親立下遺囑,讓她嫁給弟弟,這竟是她的家族婚姻傳統,不足為奇
手背上的傳統紋身,怕疼就不要來!
一個喝酒打架早戀的《壞女孩》,如果成為傳統文化的代言人的?
無論傳統或當代,總有一個展會讓你心動!
「媽,孩子不能這麼帶!」這些帶娃傳統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