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那些天才的少男少女們後來怎麼樣了

那些天才的少男少女們後來怎麼樣了

文 |席越

昨天,人民日報微博轉發了一條消息:「13歲天才少女浙大報到」。

今年浙大錄取的新生中,有一位出生於2004年8月15日,剛剛過了13歲生日的女孩陳舒音,以620分的成績被浙大醫學院實驗班(5+3)錄取。

照片上是一個眉目狹長,神情冷淡的少女,無論是接受10萬元獎金、發表致謝、還是入學報到,在噪雜的環境中永遠是一付波瀾不驚的安定。真正應了那句詩:「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此前,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番言論得到廣泛認同,他說:「大城市中的孩子獲得了優質教育資源,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自己又有能力的人。」

我想當然的以為陳舒音也是一位出身高知、家境富庶的女孩兒,比如我們以前聽說過的亞投行行長金立群的女兒—倫敦政經學院教授金刻羽;父母皆畢業於麻省理工的哈佛女孩郭文景;出身外交官世家的熊軒昂;或是老爸為知識分子下海經商的奶茶妹妹……這些孩子的成就多少與父母們的積累有不可或缺的關係。

然而,並不是。

6歲上小學,7歲讀初中,9歲上高中,12歲參加高考的陳舒音,生長於廣東湛江這個地級市,父母都是水產公司職員。陳舒音的父親頭髮花白,相貌樸實。對於媒體最為關切的「教育之道」,這位低調的中年人只能中規中矩的回答:沒有特別的教育理念,沒有獨創的學習方法,連補習班也沒上過,父母只是配合學校的工作,跟著老師的節奏一步步學下來。

新聞圖:陳舒音在宿舍

記者不甘心,再去問學校,老師的回答也是絲毫不見端倪,只是說這孩子進取心很強,不遲到,不缺課,認真完成作業,積极參加活動。在網上一片「這怎麼可能」的驚嘆中,似乎陳舒音周圍的人都覺得13歲的她上大學不是件稀罕的事。我唯一能找到的線索也無非是:陳舒音從小喜歡閱讀,自學能力強,十分專註,覺得看書很好玩,怎麼看都不覺得累。

難怪微博上有人感慨:想想在玩王者榮耀的自己,只覺得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還大。

天才,不只在傳說里

大家都說太早成名是雙刃劍,說說不要誇讚孩子聰明,以及那些少時了了的仲永們。但是陳舒音不是郭敬明,也不是蔣方舟,她更像是一個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式的天才。這個13歲的小姑娘甚至連學術規劃都帶有清晰的自我意志,她選擇的專業是在薪資低,強度大,狀元們無一報考的8年制醫科,並稱:「我會走研究型道路。」一身靜氣的她甚至在暑假就已經開始閱讀《遺傳學》,對喜愛的醫學聖手如數家珍。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否真的存在天才?」

有一個答案是:當然,人類的極限是由極小部分人創造的。

莫扎特15歲時在西斯廷教堂聽到九個聲部的聖歌《求主垂憐》,回到旅館,憑記憶寫下了這首歌。

14道物理大題,霍金的同學用了一周時間做出來一道。霍金一個中午做出13道半,他說最後一道題的確有些難。

足球明星梅西,總是能用極簡單的動作過人如麻,別人無論怎麼訓練都達不到。

我們都聽到過這樣的勵志金句:「你的努力程度還不足以談智商的差異。」而同時,我們必須承認,有那樣一塊天花板橫亘,在此之上是只屬於天才的世界,我等凡人連窺豹一斑都是奢望。

《天龍八部》中,枯榮大師問弟子:

你在一陽指上的修為,已到了第幾品境界?

弟子道:第四品。

枯榮大師又問:倘若你再活一百歲,能練到第一品嗎?

弟子道:決計不能。

傾盡全力仍難以補拙,這便是天才與凡夫的差距。

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心靈捕手》中,馬特·戴蒙飾演的數學天才不耐煩的將解題答案扔進火爐。他的老師,那位傲嬌自負,名滿天下的教授瘋了一樣的衝過去搶出半燃的稿紙。那一刻,英俊帥氣的老師頭髮凌亂,眼睛歪戴。他說:這些題我做不出。

紀錄片《音樂人生》中,十歲的少年鋼琴家黃居正真誠的表達不解:「哥哥為什麼那麼慢?他錯那麼多!我不能容忍。」與別人合作,他也總是在說:「他們好慢,等起來好無聊。」

甚至我自己身邊的一位表妹,明明是6歲的姐姐學琴,4歲的她在旁邊就能把譜子聽會了,轉身用沒有指法的小手彈出來。老師說,她的聽覺遠遠超於常人,就是一個學琴的天才。去年,她也作為中國大陸地區僅有兩個琴童之一,進入美國的音樂殿堂級學院,茱莉亞音樂學院。

每看到此,我都有些難過。天才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他人卑微的努力轉瞬被踩進泥土裡。或許,我們只能像《灌籃高手》中的暮木,優等、努力、但不夠拔萃,看著場上風起雲湧,奇才輩出,一邊真切的讚美著「櫻木同學的進步真快啊」,一邊忍不住略感心酸。

那些天才的少男少女們後來怎麼樣了?

很多人都為「天才」這個詞代表著矛盾:人生是循序漸進的,心力趕不上智力,會陷入自尊與自大的糾結,成年後難以為繼。

然而,並不完全如此。

電影《天才少女》中的7歲女孩瑪麗跟陳舒音一樣是個自知自覺的天才。她遺傳了家族的數學天分,自發的閱讀高深的數學著作,並以此為樂。瑪麗的監護人,也就是她的舅舅,一心希望外甥女能像普通人一樣生活,不要像他姐姐一樣在孤獨中離世。因此他總是刻意隱瞞瑪麗的天分,拒絕給她買鋼琴,把她從書桌前抱走。直到,強勢的外婆出現,開始跟兒子爭奪外孫女的撫養權。

瑪麗的外婆跟《心靈捕手》中的教授有著同樣的台詞,她說:這樣的天分是屬於全人類的,沒人有權利私藏。

影片的結尾,外婆和舅舅各自反思,重新修正了觀念。瑪麗得以在大學上課,回小學玩耍,尋找到了人生的平衡。

與20年前,中國媒體報道的「高分低能」現象相比,陳舒音更像是另一個瑪麗。父母陪她打理好住宿後便回去湛江了。他們表示:「舒音性格比較獨立,不擔心她上大學後生活自理和自我成長問題。」事實上,陳舒音一直是心性穩定的女孩。7歲讀初中時她是年級300名,兩年之後上升到前10名,她一直知道自己要什麼,以及如何爭取。

曾經,提起神童,我們總是想起那個叫仲永的孩子。然而如今,一路坦途的天才屢見不鮮。由於教育得宜,發展均衡,成年後的他們非但沒有泯然眾人,反而益發閃亮耀眼,扶搖直上,直到達我們無法企及,甚至無法了解的高度。

本月初,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公布,結構生物學家顏寧成為這份名單中年齡最小的學者。2007年,年僅30歲的顏寧被清華大學特聘為醫學院教授,是最年輕的博導,一時全國矚目。在清華十年,顏寧領銜的研究團隊每年在Nature、Science、Cell三大頂級雜誌發表的論文,比全國99%的高校全校都要多。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學教授庄小威,自小被物理之美吸引,15歲畢業於科大少年班,至今保持著四大力學考試滿分的校記錄。2014年,庄博士利用光學成像拍攝到感冒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離諾貝爾化學獎一步之遙。

浙大的90後博導楊樹,20歲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24歲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在TED、EDL、IEDM、APL等國際頂級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數十篇。入選2016年第十二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名單。

像她們這樣的人,幾乎從出生就設定了目標,幾乎是步步精準,看不出任何迷途與試錯的痕迹。與生俱來的強烈興趣與才賦,任其遨遊不設限的教育,是天才們背後的導路人。

在陳舒音的故事中,最讓我感觸深刻的是,陳舒音就讀的學校給予了她充裕的生長空間,這在一個三線城市是很不容易的。儘管美國小學已經大量實行混班制,鼓勵學生自由發展不設限。但在中國的大部分學校,跳級仍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如同杭州一位校長事後所言:不要說這種從小學跳到初中的學生,就算是跳一級的孩子,也是非常罕見的。我們對學籍管理太嚴格了。

你我皆凡人,或許我們在一生中都只能仰望天才們留下的雪泥鴻爪。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陳舒音,但我相信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分。作為家長,請一定好好保護這束小小的火苗,不要讓它中途熄滅。哪怕你什麼都不做,像陳舒音的父母一樣,只是靜靜的陪伴,也好過自以為是的「指導」。

說到底,無論天才與否,對於一個孩子,最需要的莫過於一個天高海闊,自由自在的空間。

【作者簡介】

席越|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專欄作家,著有《他們的中國》。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尼德羅:逆行罰200,遲到罰2000,你讓送餐小哥怎麼選
被行業規則綁架的外賣小哥,是在用生命來送餐
尼德羅:是什麼逼迫外賣小哥不能從容送餐
龍昇:1960年代,人們怎麼花外匯券
西閃:30年前就發現的醫患溝通方法,現在還沒人做到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剩下的大齡女青年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個辜負你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那個離家出走的少女 後來怎麼樣了
中了阮經天「毒」的那些女孩們,後來怎麼樣了
那些熬夜的年輕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個嫁了富二代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那個嫁給傻子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那兩個曾經為愛想死的女孩兒後來怎麼樣了?
那些年輕時說不結婚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那個你沒有嫁的男孩,後來怎麼樣了?
那個嫁給大款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媽寶男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大齡剩女們,後來都過得怎麼樣了?
那些女大男小的姐弟戀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被「重男輕女」思想影響長大的男孩女孩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為男人放棄自我的女人們,後來怎麼樣了
那個只要愛情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那個說十年後娶你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那些每天堅持早起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被催婚的女人,後來都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