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读史是为了“鉴”更是为了“进”

读史是为了“鉴”更是为了“进”

本人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的新作《长进:中外史上的30条血训》正式面世,敬请阅读《开头的话》——

读史是为了“鉴”更是为了“进”

历史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有多种用途。可以消遣,可以娱乐,可以“涨姿势”,可以“古为今用”。

读史是为了“鉴”更是为了“进”

古代中国最有名的读史著作,当属《资治通鉴》。一个“鉴’字,标明了历代统治者读史的最高境界——避免失败的历史,复制成功的历史。

但是,历史是有局限性的。就像我们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岳飞传》等“小人书”,“内容提要”总要在赞美英雄的同时,加上批判性的中心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否则,这些英雄镇压另一类英雄——民族英雄去打农民领袖的“过错”就说不过去了。

可见,历史是个圈,高瞻远瞩者需要跳出那个圈,“借一步说话”。所以,读史的最高境界,我以为不是重复历史——无论是成功史还是失败史,而是超越历史。不做“失败李自成”的同时,也莫做“成功朱元璋”。一切跳不出历史圈的“鉴”,都是穿新鞋走老路,换个马甲而已,到头来还是一样的兴,一样的亡,一样的“忽焉”。对于民众而言,也不过是一再徒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那么,如何结束无望复始、超越历史?

那就是不在原地打转,让一个民族从历史的教训中长记性、得到“向前进”的想象力。在哪儿跌倒,不要在那趴下,要在那爬起来,且不可原地踏步,宁可一步一个跟头,也要奋力前行。

读史读到哲学的境地,当然是最高的,但那里也有本国与世界之分,古代与现代之别。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告诫人们,不要重复犯同样错误。我想,我们中国人仅仅通过国史就可以得到上述理解。现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他所言的“人类”是不是专指中国人呢?倘若此,不妨把这句话说得再直白点:中国人从历史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重复历史。正因为我们一再重复,不思进取,所以先秦和汉唐的积淀不知不觉就见了底,乃至近代中国一塌糊涂,从古文明社会倒退为半野蛮社会,经常被牧马族群欺凌。

20世纪,英国哲学家罗素目睹中国不断被蕞尔邻国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曾这样棒喝屡遭外族征服的中国人:我爱中国人,但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抵抗凶恶的军国主义,中国的文明将大部分被摧毁,他们似乎没有别的路可走,不是被征服,就是采用他们敌人的各种“劣习”。

罗素这里所指的“中国文明”的“大部分”,我的理解是“封建糟粕”,这些东西,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或许是文明的,而在现代世界人的眼里未必文明,甚至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所以弃掉并不可惜。只要稍动脑子,大概也能想通这个理:一个动辄被野蛮征服的文明,是怎样的文明?有多少保留的价值必要呢?一段复一段被侮辱被损害的历史,怎么能健忘、重复、不长记性、不长进呢?

所以,为未来计,我们不仅要看中国历史,而且还要看世界历史,因为遍览中国历史,可见太多的“精于权术昧于世界大势”的“猿猴智慧”、中国式怪胎,要跳出猴戏的圈子,就要放眼世界文明的演进。从世界历史中汲取文明养分,现代思想亦大多包含于此。如是才能不再盛产“昧于世界大势”怪胎,顺应世界文明潮流,完成人类彻底的进化。

很难想象,一个停留在《资治通鉴》领域的阅读人,能有世界眼光和追求。譬如那位被一些庸俗史学家奉若“神明”“伟人”的袁世凯大人,由“大臣”跳到“大总统”、 由“大总统”跳回管大臣的“洪宪皇帝”,再从“洪宪皇帝”打入“窃国大盗”十八层地狱,不就是因为自我总结的那样——“历事多读书少”吗?因为“历事多”,他没有政治信仰与信念,以实用主义开道、历练为官场不倒翁,捡了一个国家政权的大便宜;因为“读书少”,只读古书不读现代文明启蒙书籍,他的地位变了官称变了,但心没有改变,所以从旧中国只换了发型就匆匆上任民国了。他的那帮北洋兄弟也大同小异,指望这帮“脱旧衣摺新衣”的旧君臣打造一个“新中国”、 率领中华民族“向前进”,岂非缘木求鱼、痴人说梦?

可见,读书也好,读史也罢,最大的用处,不是改变谋略,而是改变人心。人心,甚至比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还重要。在我看来,制度与人心,对一个国家而言,就像杯子和水质。一个国家的总人口犹如巨大水流,弱水三千取一瓢,把他们一个个装在制度这个杯子里,杯子什么样,水就什么型,但即便杯子由圆变方,而如果人心不变,水质就不会变,该清澈还清澈,该浑浊还浑浊,这就是科学所言的物理反应与化学反应差异。显然,一个民族要想“向前进”,对水流进行化学意义上的“正本清源”才是完成式。

因而,我的这本书关键词只四个,一是“视野”:放眼世界,横看中国史;二是“人心”:用心读,促“变心”;三是“记性”:长记性,不掉旧坑;四是“向前进”——这是笔者希望实现的最大创作价值,但愿各界朋友读过之后,能取得如是共识:

悠悠五千年华夏,不能否定历史,搞历史虚无主义,可以且应该接力历史,但不能倒着走,也不能背着历史麻袋走,要卸去历史包袱,撕掉裹脚布,轻装向前进。走进世界大家庭,走向可望可及的地球村里的桃花源。

倘如是,华夏子孙不为历史所累,而为现代文明洗礼之“弄璋”“弄瓦”之喜,该有多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万军 的精彩文章:

平庸之恶:五朝不倒翁冯道的好人本质

TAG:程万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