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田玉「最嚴禁挖」真相:天價瘋漲是炒作還是市場繁榮?

和田玉「最嚴禁挖」真相:天價瘋漲是炒作還是市場繁榮?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秦池 蘇州、北京報道

北京玉商老林在新疆和田、且末多個玉石巴紮上守了半個多月才徹底失望地買了返程的機票,落地北京後他最大的感慨是:「卡里的餘額少了一大截,便捷保險箱里收上來的籽玉卻沒幾塊。」

新疆的和田玉原料又漲價了,且是瘋漲,在原本相對淡季的7、8月份,高端籽玉原石價格根本不是翻倍的概念,而是後面加了幾個零,就連中端玉石也跟風調價。這不是偶然,遠在千里之外、和田玉市場林立的蘇州迅速被波及,來相王玉器城進貨的玉商要麼望玉興嘆空手而歸,要麼高價吞下計算著在成品里再加回來,即便是待價而估的賣家也很為難,成本高只能售價高,賣不出去回不了款生意形同停滯。

「網店價格已上調完畢,櫃檯記事本這幾天也會換新的。」蘇州觀前街一個門面頗壯觀的玉雕工作室老闆8月中旬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說這話時,行內正流傳一份新疆和田地區玉石「最嚴禁挖」的通知。

這份沒有紅頭和印章的通知,在玉石界迅速蔓延,有的津津樂道,更多的則是憂心忡忡,因為伴隨禁挖的都是和田玉價格的新一輪上漲。記者採訪了新疆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田政府部門、挖玉人和北京、蘇州、河南的多位玉商,均未找到通知的官方出處,但似乎也鮮有人認為禁挖是空穴來風,因為在屢次禁挖後和田的礦產資源和環境保護仍然堪憂,礦產保護勢必會更嚴。

禁挖,然後原石漲價,簡單邏輯背後或許事實並不簡單。亂世黃金盛世玉,但在當前經濟持續不景氣大背景下,市場是真繁榮還是資金在藉機炒作?

禁挖風波

7月底8月初,蘇州連續被40度高溫炙烤之際,一則迅速流傳起來的通知讓玉石界沸騰了。

「重要通知:和田地區所有礦區全部停挖,時間一個月至三個月。」不是紅頭文件,沒有出處,在相關部門官方網站找不到原件。但正是這樣一句話,卻幾乎刷屏了和田玉全產業鏈甚至整個收藏界,轉發時還有圖有真相,配發了和田玉龍喀什河河床停止採挖的照片,有的還給出了原因,如和田玉管理局即將成立,這是要先行整頓。

如果3個月的禁挖屬實,按照季節推算,3個月後玉龍喀什河河道已冰封,更不能進出昆崙山,再次開動機器只能到明年春季之後了。難怪業界驚呼這是「最嚴禁挖令」。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在第一時間,向和田於集散地蘇州十全街上的多位玉商老闆打聽消息源,他們均稱「目前沒看到新疆的正式文件」。其實最敏感的正是這些玉商們,這直接決定了原料價格和成品的成本,他們幾乎是在聽到這一消息之後立即把長途打到了和田的阿達西或者正在新疆收料的同行那裡,結果仍無法獲知官方消息。

當時正在和田收料的蘇州玉雕名家唐奇偉接到了和田玉愛好者聯盟的電話詢問禁挖情況,他在電話里明確稱:「禁挖了,目的是為了整治。」

老林在知道這個通知兩周後飛到了和田,他原本就抱著僥倖,卡里準備了充足的款項,在和當地朋友一翻交談後心就涼了半截,都在說這裡那裡不讓挖了,但都只是口口相傳。老林親自到因常出紅皮頂級玉料、玉商活躍的瑪麗艷礦區查看,往年機器轟鳴的礦區,如今靜悄悄的機器難尋。

在和田玉石巴扎往蘇州、上海倒騰籽玉十多年的小巴郎阿昆告訴記者:「往年每次政府禁挖,都會有正式文件,至少一些採挖大戶都會看到,也會有人專門召集傳話。」

「不清楚你說的這個通知,政府如果下通知,不會只這麼一句話,會有明確指向和相應措施」。和田地區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礦山管理的一個科室負責人8月上旬電話里對記者說。不過他強調,對和田地區礦產資源的保護肯定會更嚴,相關的規定也會陸續出台。北京國土資源部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員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讓記者關注一個信息:環境破壞嚴重地區難免會引起環保督查的注意,眼下的環保風暴正席捲全國。

事實上,和田地區礦產此前幾次禁挖都與濫采濫挖破壞資源和環境有關。

2006年的時候,河床上同時有上百萬人在挖玉,3000多台機器轟鳴,河床不堪負重。2007年10月,國土資源部下發新疆和田玉禁采令,大型機械全部從河床中撤出,和田市政府為了治理玉石濫采亂挖現象,甚至派出直升機進行巡視。但即便是如此大規模的行動,也僅讓河床上大型機械的轟鳴聲消失了兩三年。2011年8月,政府再次下令對和田玉源頭玉龍喀什河禁止採挖,連人力采玉也一律禁止開採。而最近的一次大型禁采令出現在2014年。

禁挖幾乎成了常態,偷采卻屢緊不止,千瘡百孔的河床早已給生態惡化埋下了伏筆。

「糾結這一次是不是禁挖真的沒有意義,不是這一次,下次也不遠了。」上述玉雕工作室老闆已開始應對市場接下來的變化了。

瘋漲的邏輯

市場的變化來得異常兇猛。

小宋在上海的玉石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他一般去蘇州買原料,帶回上海找名家工作室加工。記者在他的朋友圈看到,最近幾個月的標價,即便是僅10克左右的小件也動輒數萬元。

「年初這樣一塊玉市場價2萬合適,現在3萬多很好出,不急用錢就準備4萬起。」小宋拿著一塊名家工作室的作品對記者說。據他介紹,近半年來,不少像他這樣的玉商都把心理價上調了幾成。

漲價的邏輯非常簡單,麵粉影響麵包。礦區禁挖風聲越來越緊,原料勢必減少,價格自然上漲,原材料成本高了,不得不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艾麥爾在和田洛浦縣境內承包了10餘個礦點,有上百台機器、數百個工人為其挖玉,在業內他已擁有了江湖地位,流傳在全國很多市場的玉石就出自他手。不過,這段時間,他的生意並不輕鬆,即便沒有禁挖,從河床挖出來的玉也越來越少了。談到收成情況,他習慣先以「很難,很難」開頭,有時一天挖不出一塊精品,運氣好了有幾塊。但他機器開動一天的油錢就有20萬,這還不算工費。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多年跟蹤和田玉市場發現,最近不到一年時間內,原石價格就經歷了兩輪大漲。第一輪始自2016年10月,彼時正值和田玉市場年度旺季,短短3個月過後,中高端原石普遍漲價近50%;僅僅平靜了四五個月,今年夏天的第二輪漲價潮就來了,如今相比一年前的價格,高端玉料價格保守估計翻了一倍,精品玉料「克萬」價已不鮮見。

兩輪漲價背後都隱現禁挖的影子,熟知財經知識的小宋在去年底時甚至還從更大角度去預估市場:人民幣正連續貶值,房地產投資退燒,財富增值保值需要新的出路。殊不知,到今年人民幣轉頭大幅升值了,和田玉原石反而繼續大漲,小宋此時似乎又有了新的理由,比如在和田的一手原石需現場拍賣,各地蜂擁而來的玉商在第一個環節就你爭我搶地把價格台上去了。

理由可以不停修正,此起彼伏的個案同樣在刺激市場敏感的神經。

2016年10月底,兩個阿達西帶著一塊和田玉天地皮原石來到上海,據說這顆27克的「鴿子蛋」最終被藏家以120萬收入囊中。故事難辯真假,但因其符合大的收藏背景,市場在此刺激下急聚升溫。相比之下,今年7月一顆24克紅皮小籽賣出了23萬就不值一提了。而最新的兩個流傳的消息是:一塊1565克的精品籽料在西泠拍出了980萬的高價,一塊52克黃皮原石被人12.8萬買走了……

讓老林心更涼的是他在逛了幾個巴扎之後,往日熙熙攘攘巴紮上不但攤位少、人流少,和田玉原石更少。反覆挑選的幾塊刷卡時才真正感到了心疼。

雖說黃金有價玉無價,若真的這般成交,市場也是瘋了。問題是,市場真的瘋了嗎?

炒作的野心

玉價漲了,玉商卻很難高興起來。哪怕他們每一次都趁勢狂歡,樂見其成,狂歡過後其實是難以逾越的現實。

老林和小宋的生意性質相似,他在高碑店有一個10多人的工作室,買籽玉原石加工後的成品流向北京古玩城、亮馬橋古玩城的店鋪待價而沽,他自己在北京愛家收藏還有個小店面。

「目前的收藏品消費並沒那麼火爆,整個市場受經濟環境影響也屬於低迷恢復期,絕大多數成品不敢漲價,有的甚至害怕原料漲得太塊趕緊回款進貨還得進行甩賣。反而是人工越來越貴,稍有名氣的工作室加工費都是克價100元起,再加上原料成本,中檔成品克價很多只能過千了。」老林一句話道出了這個市場的七寸。據他分析,和田玉市場從2012年和經濟周期同步逐漸回落,2016年下半年顯出見底苗頭,目前的原料大漲更多是報復性拉抬的意思。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調查發現,消費升級的確正在到來,身邊人戴個手串配個玉件的也越來越多,但此類消費多是小白級傾向裝飾,選擇的玉件也是幾百幾千的低端產品,而此類原料在高端原石最瘋狂的時候也波瀾不驚,因為量實在太大了;中端玉石少量在真消費者手裡,更多則流通在各級商家層面;高端玉石需要有大資金的藏家,目前卻出現了冰火現象,一部分人拿著錢興沖衝殺入,另一部分老藏家則受實體經濟拖累在急於變現,哪怕是忠誠的鐵粉有的也不得不換成銀子了。記者走訪北京、蘇州和田玉市場看到,商場里店員多過顧客比比皆是,而在一些擔保、融資機構,抵押物里也時常出現收藏品的標籤。

蘇州十全街的多個玉商老闆表示,10年前,工作室一年投入原料的錢在100萬內;近兩年,一個年流水過千萬的工作室買原料很多都是500萬起;原石再這麼漲,一年千萬都打不住,生意根本沒法做。一個省級玉雕大師和記者喝茶時甚至透露,再沒辦法就去看看南紅的生意。因為按工藝進階需求,應該專註精品,但迎合市場消費需求的話又要加工普品,兩相糾結下來,實難判定方向。

「越是在這個市場久的人越明白,所謂的天價成交更多是個噱頭,是營銷的手段。當個興奮點可以,當日常的生意就拔苗助長了。」老林點了顆煙,語氣意味深長。

這並不難理解。《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收集每次的天價成交資料發現,要麼買家賣家模糊不清,要麼成交的原石極具個性化,難以複製。在朋友圈流傳的現場成交圖片,則多是一塊原石下壓著一堆人民幣,視覺衝擊強烈,擺拍的真實意圖也更明顯。

上述玉雕工作室老闆這樣解釋:天價成交出現時基本都認為不合理,但把高價擺在那裡還是有標杆意義,過一段時間發現漲上去的價逐漸被接受了,沒落下來,炒作的野心就達到了。這就像股票市場,儘管有數百億的資金沉澱在和田玉市場,但控盤卻很難,製造熱門案例如同抬轎龍頭股。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和田玉終端市場在經歷了長達5年之久的回調後,從2016年下半年起的確回暖明顯:低端產品量大工差仍然廉價,但銷量有起色;中端產品佔據市場主流,因工藝多出自有名氣的工作室,價格近一年上浮30%很正常;幾十萬以上的高端市場表現得並不均勻,熱炒的會打滾上翻,冷落的則相對平穩,好在價格在整個市場回調時也仍然堅挺。

「你可理解成很多是有價無市。」和記者喝茶的玉雕大師表示,眼下國泰民安,大消費升級是必然,盛世藏玉更是傳統,和田玉因有其獨特的傳統文化底蘊和國人普遍的價值認同,市場肯定會越來越繁榮,但這需要一個過程,經濟規律搖擺需要過程,藏富於民也需要過程,不可操之過急。

在他看來,這個市場還在逐步修復,並沒有瘋,瘋狂的是一些炒作個案和浮躁的業內氛圍。「若真的禁挖,反而是好事,讓越來越少的原料有序開採應用。」他在考察了一翻南紅市場後顯得相當理性:不可再生的玉礦儲量越來越少是現實,精品價格走高是必然,只是目前市場還沒那麼繁榮;炒作終會平息,現在最需要的是這個市場褪去浮躁的冷靜。

假作真時真亦假。和田玉流傳了7000年,發展到目前,市場還只能算個初級級別。就在剛剛,第54屆緬甸公盤落幕,翡翠原料價格再次上漲30%。翡翠市場相對成熟得多,和田玉市場資源充分保護、管理制度完善之後或會步翡翠市場後塵。

責任編輯:李明徽;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公眾號:chinatimes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工傷保險將建省級調劑金,2020年底前實現省級統籌
職場第三定律,讓你從優秀到卓越
為什麼快遞員給多少錢都不捨得換區域?原因或許你不知道
公辦教師離職率逐年增加 「教師」身份有望得到強化
印度將決定全球經濟的增長速度?

TAG:華夏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有一種「土豪」叫沈月的糖,價格堪稱天價,更重要的是還吃不完!
網傳的黑馬河天價牛棚,是真的嗎?你又是怎麼看的?
天價茶葉是如何「炒」出來的?
真正具有價值的「野草」,市場價格一百元一斤,網友:天價草嗎?
細數這些年的天價和田玉,敢玩的都是土豪啊!
天價神器淪為白菜價,這些你知道嗎?
被炒到天價的人魚姬色,真的值得買嗎?
「榨菜炫富」不是空穴來風,男子買「天價榨菜」,價格讓人止步!
B站天價手辦,等身加藤惠開售瞬間售出,究竟是真土豪還是炒作?
房價是怎麼漲到天價的?知道原因後,心動但更心寒
片酬最高的不是張嘉譯也不是陳寶國,而是小鮮肉的他,直逼一億天價!
這種「花鳥吊墜」賣火了!用料非常的普通,價格卻堪稱「天價」
天價切糕明碼標價,為什麼還是沒人敢買,老闆無奈說出真相!
冒著嚴寒在雪地里抓這樣的蛤蟆,味美且功效高,一斤更是賣出天價
店家回懟岳雲鵬:別嫌面的價格貴,該降價的是你的天價出場費!
DNF:奸商眼光真高,遠古遺願讓炒成天價,妖刀換裝價格也是成為了天價!
測評 | 那些被炒到天價的斷貨王口紅,真的值得買嗎?
市場驚現「天價」冰激凌,吃貨看到價格傻眼了,嘗後卻說:超值!
翡翠是天價還是白菜價?這兩個字很關鍵!
和田玉市場:天價之下,迷茫中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