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我比較看不起的,是電視台的人!

我比較看不起的,是電視台的人!

傳媒內參導讀:電視人,不應被看不起,我們還是精英,至少曾經走在傳播的最尖端;電視人,不應被看不起,至少我們掌握著時下傳播最流行的元素,視頻技術;電視人不應被看不起,至少我們有多年打下的人脈,至少電視這個行業讓我們有感知社會的觸覺和機會。

作者/阿棟已獲授權

那天和老大聊天,有一個同學問,「我原來是華西都市報出來的,互聯網是不是特別看不起都市報的人呀?」

老大思考片刻,「沒有啊,這群都是精英,我比較看不起的是電視台的人。」

我坐在一旁,瞬間石化!雖然我已出走互聯網,但骨子裡還是一個電視人。而說這話的老大,原來也是從電視台出來的,怎麼就如此反戈呢?這句話,對我來說是個不大不小的當頭棒擊。

時間倒流15年,

當時我還是個剛入行的毛頭小伙。

參加什麼會議我已經忘了,但我清晰記得台上的主辦方對著台下一眾記者說,在座的都是藝術家,非常歡迎藝術家的到來……就擱現在,要說我是藝術家,本人也絕對當之有愧,但當時聽了還是美滋滋的。

不論是奉承,還是宣傳需要,當時人家這麼說了,我也就這麼受了。雖沒把自己當藝術家,但總覺得咱這個職業還挺稀罕,只是沒想到這麼快,電視台的人竟從藝術家成了被「看不起的人」。

今天寫這篇文章,起這個題目真不是為了騙點擊,也不是要賺吆喝,而是這句話確讓我深思。

那是我當記者的第7個年頭,我採訪某電站運營啟動。離進電廠拍攝還有24小時,一群老記沒在做功課,而是在電廠老總們的引領下於酒桌上觥籌交錯。

「久聞大名,你可是首席啊……」老總對著某大台記者敬酒,說罷就是一個滿杯。

這個首席,我從未聽說,但他坐擁某名牌欄目,最重要的是這個是領導們常看的……想起了一句話,先敬羅衣後敬人。這個「名記」的羅衣,便是領導愛看的名牌欄目。有了羅衣,相當部分的電視人似乎喪失進取思考的能力,準確地說,這個能力對於他們活得好不好,毫無影響。

就這樣,電視人在自帶光環中大早上一行人浩浩蕩蕩出發,下午帶著手信禮物風風光光回來;沉浸在「老師」、「大記者」、「名導」的稱呼里;往返於各種大大小小的上下應酬,編織著紛繁複雜的社會關係……

在這種無壓力的生存狀態下,電視人周而復始地重複著同一種狀態。這是工作嗎?是的;這有問題嗎?似乎沒有!只是自以為掌握了電視工具這件媒體法寶的電視人忽略了,互聯網正在掘起,而且掘起的速度快得嚇人。

這是電視人的錯嗎?我想更多的是上層建築養出來的壞毛病。長久的優越感讓某些電視人懈怠。縱使這樣,我身邊仍不乏優秀的電視人。他們每天奔走於大街小巷,不顧危險沖在一線,或暗訪、或深挖。入夜了,穿著那件結滿鹽巴的衣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來不及緩一緩,次日的烈日又成為他們出發的信號。他們有理想,有追求。做出一檔好節目,寫出一篇好稿子,足以讓他們自嗨半天。但就是這樣一群優秀的人,在平台老去的今天也變得無能為力。

新平台的出現,無情地顛覆著我們傳統的傳播理念。當幾個主編為了每天的選題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互聯網人告訴我們,有一種最不可質疑的聲音,叫下發量,叫維度,叫點擊量,叫播放長度;當電視人還在為十幾萬落地費用發愁的時候,互聯網已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資本運作。

阿里的大文娛平台將人們的H(happy)所需統統拿下,投入500億。當中囊括了優視、土豆、優酷、阿里文學、體育、演出等。騰訊鼓勵自媒體人差異化內容的生產,也豪擲22億;當電視人還在歡慶某欄目縱橫十餘載,伴隨無數人成長時,互聯網已開始了尊崇市場的無情叢林法則,「U can U up」,不行就砍;當電視人還咬死內容為王的時候,互聯網無情地告訴我們,為王的絕不僅是內容,甚至不是內容。

難道就不需要內容製作了嗎?當然不是。只要有平台,就必須有內容。但電視台製作的內容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首先是幾個頭部電視台的發力。比如湖南、江蘇、浙江。他們的製作能力、資本投入,其他台已很難超越。再加上他們向網路的成功轉型,如火星情報局等,更加讓其他台的綜藝無路可走。

如果說過去將省級衛視分為幾大陣營,省級台的對手只是省級台的話,那現在可謂百P爭鳴。各地湧現出很多優秀的PGC,他們的手法、路子、宣發可比老大哥電視台靈活多了,捕捉市場的能力也強出不少。

90後做90後的視頻

現在,許多電視台還是由一群70後以上的大哥大姐在定位編審,這樣出來的內容註定老齡化。反觀PGC,做節目的都是一群活力90後,他們用他們的語言,他們的思維,他們的視角跟你說事、逗樂,必然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如陳翔六點半,辦公室小野……

為什麼短視頻能成為傳播風口,就是順應了現代人的收看習慣。從我掌握的數據看,特別精彩的兩分鐘視頻,網民也就能堅持看個70%,大量的短視頻播放完成度不到40%,你說,除了政治任務,宣傳需要外,一條消息有必要做5分鐘嗎?按照現在許多電視媒體的做法,把電視節目簡單搬上網路,那無異於費時費力,還不如不見。

擁抱平台 全網分發

在電視人還在疾呼做大電視平台的時候,PGC早已不拘一格做宣發。電視台一直以來缺少對用戶的精準畫像,而這一點互聯網領先了不少。而PGC則會根據平台的特點,選擇用戶分發。比如某個專做美食的PGC,每次宣發,都會幾大平台同時投放,微博、微信、大魚號、網易號等,全網能做到60萬點擊。

60萬,這個數,我相信對於很多電視欄目來說都是一個讓人驚艷的數字。要知道,電視收視率的數百上千萬人群可不是那麼純粹的。了解電視的人都知道,收視率講的是樣版戶,而互聯網的播放量,則是實打實的用戶觀看數。而我最佩服這個公眾號的是,他不僅能有點擊,還能做廣告,甚至能參與商家經營。電視人就做不到嗎?非也,因為沒政策!沒政策也就直接導致如今的電視人沒格局。

許多電視人也提出了先網後台,但說句實話,政策不改,難以執行。先網後台關乎的非技術,而是政治。

作為曾經的電視人,作為骨子裡尚存電視血液的電視人,我真心覺得,電視人,不應被看不起,我們還是精英,至少曾經走在傳播的最尖端;電視人,不應被看不起,至少我們掌握著時下傳播最流行的元素,視頻技術;電視人不應被看不起,至少我們有多年打下的人脈,至少電視這個行業讓我們有感知社會的觸覺和機會。

一個不爭的事實,電視平台已漸老去。而我這個曾經的電視人則真心希望,有一天,電視人能涅磐重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內參 的精彩文章:

《就匠變新家》收官:它不是傳統意義的「爆款」網綜,卻反哺了衛視黃金檔
電視媒體的「白龍馬困境」解決了嗎?
OPPO R11巴薩定製版即將開售,工業設計備受追捧
互聯網廣告異軍突起,為什麼電視媒體仍然不可代替?
肯達爾·詹娜小露香肩施展魅惑 手捧大捧鮮花長腿逆天

TAG:傳媒內參 |

您可能感興趣

半島電視台:我是加沙的醫生,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
昨晚,中國人最不是人的經歷在日本播出,我們還要為這電視台點贊!
悅讀 I 寫點兒你看不懂,電視台不播的……
最奇葩的四個抗日神劇,如今沒有電視台敢播,觀眾看到就換台!
那個電視台實習生,最後當上了副總裁!他說:努力不是加班,而是……
童年時播動畫片的電視台,最後一個北方人很少有看過的!
不遠的將來,所有電視台都會消失
請人吃飯不如請人出汗?中央電視台說:是的
凱莉·米洛去電視台錄節目,她保養得可真好,讓人猜不出她的年齡!
國家級電視台的主持人離開後,現如今發展都非常好,只有他最可惜!
連電視機都沒有見過的人們,如何創辦中國人自己的電視台?
沾了灰的豆腐,灰不溜秋,看著不敢吃,卻被各地電視台搶著報道
很多人認為中央電視台的食堂菜品很豐盛,看完後你敢吃嗎
說你們不信,中央電視台都發聲了,知道吃雞國服不上線的原因了?
「從不正經」的東京電視台,是如何成為最強傳說的?
熊出沒靈異的恐怖事件闢謠!電視台不會給小孩子看這個的
電視台主持人為什麼都是半身上鏡?下半身真不能露,不僅國內,國外也這樣!
凱莉·米洛去電視台錄節目,她保養得可真好,讓人猜不出她的年齡
搞笑漫畫:小魚戈說他在車禍現場看到了兩個人!這件事都驚動了當地電視台!
中央電視台要說能播放讚美詩,很多人都不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