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书痴趣闻三则:王羲之“吃墨”王献之“水缸”林散之“酿蜜”

书痴趣闻三则:王羲之“吃墨”王献之“水缸”林散之“酿蜜”

一、王羲之“吃墨”

王羲之练字思虑经常忘了吃饭。有一次,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馍馍,并三番五次催促他吃,但王羲之只顾振笔书写,连头也不抬,书童只好去请王羲之的夫人郗氏来劝她吃饭。

书痴趣闻三则:王羲之“吃墨”王献之“水缸”林散之“酿蜜”

王羲之画像

郗氏来到书房,只见王羲之错把墨汁当成蒜泥,用馍蘸着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郗氏见此情景,禁不住笑了起来。就这样并没有使王羲之从字里行间醒悟过来,他一边濡毫运笔,一边还连口称赞夫人做的蒜泥味道可口,可见王羲之对书法的辛勤苦学已经到了何等神痴魂迷的程度。

二、王献之“水缸”

书痴趣闻三则:王羲之“吃墨”王献之“水缸”林散之“酿蜜”

王献之书法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少年时,一次在街上行走,遇见一位买饼子的老人家,正把烘好的饼子用铲子飞掷到几尺远的筐里,饼子一个接一个地排列得是那样整齐,王献之简直看呆了,随口夸赞:“老大娘,您的本领真高!”老大娘回答说:“这有什么稀奇的?我练了几十年了。王羲之的字写得那么好,还不是靠多练么!”老大娘并不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王羲之的孩子,只是随口那么一说,但王献之听者有心,并顿开茅塞。回家之后立即担满了七大缸水,发誓说“非写完这几缸水,否则决不罢休!”

三、林散之“酿蜜”

林散之曾说自己的书法“如蚕之吐丝,蜂之酿蜜,岂有一朝一夕能变成丝与蜜呢?”他自幼就开始学写字,先练楷书、隶书,30岁后学行书,60岁后专攻草书。70多年里,不论酷暑严寒,每天早晨都要写100多个字,从未间断,他将之称作“做功课”。

书痴趣闻三则:王羲之“吃墨”王献之“水缸”林散之“酿蜜”

林散之书法

直到80岁高龄,他因病住院,躺在病床上仍然念念不忘书法,经常琢磨字体结构和章法布局,用手指在肚子上划字。他还写下一首诗记录当时情景:几夜昏沉神出舍,虚窗良月乱纷纷。回环念绝平生字,腹上深留指爪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元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劉文西、方成、任重、任率英、陳少亭國畫人物作品
齐白石、刘文西、方成、任重、任率英、陈少亭国画人物作品
古詩美!美在有感而發押韻合轍:讀崔顥《題潼關樓》
王里、劉文生、王個簃、江文湛、王文晴、李道五、吳東魁國畫欣賞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書法藝術品鑒

TAG:元谷元 |

您可能感興趣

趣闻两则:失重版超级玛丽;华为 P20 pro 相机有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