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加拿大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回到中國還有競爭力嗎?

在加拿大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回到中國還有競爭力嗎?

[溫哥華頭條 加拿大樂活網lahoo.ca編輯]

樂活按語

中國學生一點都不差

【加拿大樂活網lahoo.ca 郭星撰寫】瀋陽有一所學校叫東北育才。據說在地球上的知名度比在中國大,在中國的知名度比在瀋陽大。該校畢業生的出國留學比例近乎100%,無非是12年級之前走還是讀完中國本科再走的區別。

我對這所學校的認知是小學4年級的題目就需要動用二元二次方程組才能順利解決。小外甥卻笑著告訴我,老師說這種難度的題目不允許使用代數方法。

東北育才從1年級到12年級全住校學習。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老師們坦言,他們其實沒什麼能教給學生的,更多時候扮演課堂組織者的角色。

10年級之後,很多學生的知識面和能力都在老師之上,除了美國常青藤、日本早稻田、英國劍橋牛津這些Top50的世界頂級大學,普通名校根本不在學生的視野之內。

此類標準的頂尖中學在國內幾百所總是有的。隨便拿出來一個放到溫哥華都是不可逾越的高峰。

不管你是西溫的、溫西的、北溫的,公立的教會的還是私人創辦的。不管你開了大學預科、上百門選修或者是領袖教育精英文化。

這些加拿大學生的學業硬指標必然被中國同齡人秒成渣。在這個層面的競爭上,甚至英語都無法成為加拿大學生的優勢所在,中國頂級高中基本都把英語當母語教,甚至會順便學學日語、法語。為周遊列國做好準備。

從頂級學校往下排,各個層次中學的學業成績橫向對比,中國學生都能完勝加拿大學生,當然也包括華裔加拿大學生。

有人說加拿大是素質教育,後勁足潛力大。中國是應試教育,潛力小後勁差。

其實這種觀點就像中原的農耕民族騙自己說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沒有文化,早晚被我們同化,事實卻是以生命和人頭為謊言獻祭。

努力就是生產力,壓力就是驅動力。素質教育應試教育不過是吃飽了撐的人為劃線。其實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教育,就是生存教育。

加拿大地大物博人均資源豐富的掉渣,自然可以用快樂作為生存教育的主題,才華橫溢的學生也得像牛皮紙里的錐子需要自己願意才會冒出來。

中國地少人多,資源被平均之後連渣都要撿起來做二次利用。所以只能以奮鬥作為生存教育的主旨。

儘管為生存而戰的奮鬥教育帶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甚至以大量的廢品率為代價汰弱留強。但從競爭角度看,狼性的獸性的乃至滅絕人性的總能戰勝陽光的友善的溫情脈脈的。

慘烈競爭模式下長大的中國學生,每一次考試之後都看得到血流成河,贏家通吃的競爭法則早已融入他們的血液,全球化國際化的視野也不能改變呼之欲出的野性和血戰到底的能力。在這個教育體系下成長的學生都具備加拿大孩子不曾聽聞的求生意志。

小皇帝、小祖宗等等對中國孩子的嘲笑都是荒腔走板,我從來不覺得一個小學一年級就要背10斤書包,每天寫2-3小時作業,還要接受幾門十幾門特長教育的孩子會有小皇帝的感覺。

他們有的一定是小戰士、小蜘蛛俠、小鋼鐵俠、小超人、小奧特曼的覺悟。對他們來說父母的寵溺都是後勤補給,家庭的付出都是軍備競賽。

中國的孩子一方面被胡蘿蔔啟蒙了物慾,一方面被大棒驅趕向前,掉隊的就選擇移民加拿大,優秀的則繼續前行準備佔領北美大學。儘管不能忽略個體的差異,但就一代人而言,中國的學生也許少了幾分靈性和自信,但絕對不缺狠勁和耐力。

加拿大的教育強調的是社會通識,倡導的是自我意識,實踐中鼓勵體驗快樂多於強制給予挫折。

所以加拿大的教育是快樂的、幸福的、不受約束的。這是加拿大國家過去150年歷史的巨大成就,但也是這一代加拿大孩子的X因素。

加拿大長大的華裔孩子普遍熱情、有禮貌、社會屬性優異,情緒和個性更豐滿更立體。但學業和國內的孩子比起來,普遍有差距。在加拿大遇到一些學業優異的華裔孩子,不是父母家庭教育沿用中國傳統就是曾經在中學階段回國進修。

某種程度上,在加拿大瀟瀟洒灑快樂學習的華裔孩子,他們的快樂有風險的。

如果加拿大國運昌盛,並永葆種族和諧,是他們的幸運。如果加拿大不思進取,坐吃山空,20年後華二代需要回到故土去尋找前途。那問題就嚴重了。

中國的社會結構、經濟模式和資源儲備決定了很長一段時間內,叢林法則是社會運行的基石。加拿大長大的華裔孩子,一旦需要回國參與競爭,必然要重修他們已經淡忘的能力。

如果說這些華二代的未來還處於猜想階段,就讓我們用留學生的現狀做一下評估吧。

10年級來加拿大留學到本科畢業,在加拿大生活6年,說他們是中國人,他們三觀建立的關鍵時期都在北美,說他們是加拿大人,他們的技能包和思維方式依然非常中國。

如果他們是理工學霸,那麼跟國內頂尖高中來北美的留學生並無差別,畢業後100%選擇移民當地,不要舉愛國青年學者的案例,他們不是回國騙財就是在北美騙色無門。

倘若學的是商科、新聞等人文社會專業,那就跟被騙無異。因為加拿大社會實在沒有這麼多管理崗位和跨國公司容納這些英文蹩腳、中文一般,專業飄忽的留學生。而選擇回國,則意味著花費了上百萬學費的留學生要跟國內的土鱉同齡人一共競爭起薪三五千元人民幣的職位。且不論有沒有優勢可言,但就是學習成本這輩子恐怕都很難連本帶利的收回了。

除了世界頂級名校,北美大學的一紙文憑在國內不會比三本大學更值錢。好多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都搞不清學歷上面的簽名是不是偽造的。中國教育部提供的學歷認證也更像是對國外大學和迴流學生的羞辱。

所以,留學就要移民,哪怕是花錢買綠卡,也千萬不要再回來。因為留學生迴流的苦逼和失落對這些青春年華的孩子過於殘酷。

與中國的聯繫從未割斷的留學生回到中國謀發展商尚且如此艱難。已經不以中文為第一語言的移二代就能表現更好嗎?

作者:郭星

責任編輯:陸羽

出品:溫哥華頭條

微信ID:lahoobignews

來源:加拿大樂活網lahoo.ca

…………

GIF/151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拿大樂活網 的精彩文章:

看完才懂卑詩省的美
謝謝你,溫哥華的幼兒園老師,你們的微笑是這座城市最靚麗的風景
美國華盛頓州發現巨量熔漿 溫哥華超級大地震再加重磅炸彈
溫哥華剖腹產紀實:從入院到出院,各種細節,准媽媽必備
溫哥華的全職媽媽和全職爸爸並不丟臉:這是我的工作

TAG:加拿大樂活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離開了蘋果,我們真的只有回到大哥大的時代了嗎?
捨棄發達,回到貧困,國家就強大了?
那些從美國回到中國的人,他們都後悔了嗎?
從美國回到中國,我覺得自己像個大傻子
她們是人氣的大勢女團,卻一夜跌回十八線,多年後再次回到巔峰!
美國女孩到中國遊玩,待了一年後離開,回到美國大喊:媒體錯的離譜!
女大十八變,長殘的林妙可進入大學後,又回到顏值巔峰了
你有多童年,孩子就有多優秀,回到童年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是真家教
從小在英國長大的中國人,回到故鄉是種什麼體驗?
每個人都終將回到自己的途中,成長類動漫中看到了多少兒時的影子
那些從海外回到中國的人,他們都後悔了么?
新中國成立後,回到大陸的兩個國軍高級將領是誰?結局如何?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這一國家雖獲得勝利,實力卻回到六十年代
當年抓住薩達姆的「英雄」,回到美國,變成了「狗熊」,最後的結果也是意料不到!
唯一兩隻不屬於中國的大熊貓,再也不能回到祖國,讓人心疼!
鬍子長的快!回到巴薩梅西又成了大鬍子,全隊只有他一人還穿秋褲
老伴兒,世界雖大,我還想回到過去
當時間回到春天,和小牛一起長大吧!
庫克為什麼不讓蘋果回到美國?一旦搬回美國,會遭到中國3大打擊
中國青年:我本可以留在澳大利亞,但是我回到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