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選擇什麼樣的愛情,往往決定了一個人未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選擇什麼樣的愛情,往往決定了一個人未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文/若英繽紛 圖/網路

奧瑪爾是一位二十八歲的博士生,因要寫一位已故知名作家的傳記而申請到了學校的獎學金,還可以籍此獲得該校的教職。

不料,有一天他收到了這位作家家人的信函,信里說取消給他的關於傳記寫作的授權。這個消息對於奧瑪爾來說可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他的獎學金和教學職位,關係到他的大好前程。

沮喪的奧瑪爾一籌莫展,他的女友迪爾德麗精幹果斷,一直在像媽媽一樣照顧著他的一切,迪爾德麗鼓勵奧瑪爾不要放棄,索性親自去已故作家的家鄉去拜訪他的家人,以求獲得傳記寫作的授權。

奧瑪爾接受了迪爾德麗的建議,但拒絕讓她陪同前往。因為在這位強勢的女友面前,奧瑪爾感覺自己一直是個長不大的孩子,他渴望獨立。顯然,這對情侶的性格屬於互補類型,一旦處理不好,就會變成對立。目前,他倆處於控制與被控制的狀態之中。

或許正是想從這種壓抑的情感關係中逃離的潛意識發揮了作用,一貫柔弱的奧瑪爾才會接受迪爾德麗的建議,然後拒絕陪伴,毅然單身前往地處南美的烏拉圭,也就是那位已故作家的故里。

因為在車上巧遇那位作家的女兒波西婭,所以奧瑪爾順利地找到了作家的家。原來他遇到的小女孩波西婭是作家情人朗頓生的女兒,真正的作家夫人是卡羅琳,但她們一直生活在一起。這還不夠怪異,同居這片私人屬地的人還有作家的哥哥老人亞當和他年輕的同性愛人皮特。

作家開槍自殺,而他的妻子和他的情人及情人為他生的女兒住在一起,還有他的哥哥和哥哥的同性愛人生活在這一片屬於他父母留下的土地上,這一家人的組合真是超出了常理。難怪有位愛饒舌的老太太背後非議說這一家簡直像動物園。

因為附近全是作家的家族領地,沒有旅館,所以作家的情人朗頓善意地把奧瑪爾這個看上去孤單無助的青年人留在家裡居住。

初次見面,朗頓就對奧瑪爾心生莫名好感,並不僅僅在於這個相對封閉的家庭里很久沒有客人光臨,也不像已故作家的夫人卡羅琳所說的是因為奧瑪爾年輕英俊,而且還在於她從奧瑪爾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孤苦而無依,因無助而脆弱。

因為同齡,奧瑪爾很自然地樂於和朗頓在一起,隨著進一步接觸,他們進一步找到了共鳴,同為孤兒,且性情軟弱,身邊強勢的女人(對於奧瑪爾來說是迪爾德麗,對於朗頓來說是卡羅琳)一直在對自己形成壓迫。

由好感到愛戀,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中發生得更快一些,貌似懦弱的奧瑪爾竟然敢去主動親吻朗頓,要不是知道奧瑪爾已有同居女友的朗頓還保留著一份理智,他們就要越軌了。

在感情面臨新的發展時,奧瑪爾因被蜜蜂蟄了從樹上摔下來,受了傷的他被送進醫院,朗頓立即通知了他的女友迪爾德麗趕來照顧。本是情人小別重逢,倆人卻鬧起了彆扭,見識過朗頓溫柔依人的奧瑪爾,越發受不了迪爾德麗的強勢態度。

當迪爾德麗知道作家的哥哥一直支持奧瑪爾寫傳記,而朗頓也放棄了反對意見,只有作家的妻子卡羅琳堅決反對之後,就去找卡羅琳交涉。兩個強勢的女人相對,稍嫌稚嫩的迪爾德麗終究敗在了卡羅琳手裡。

在奧瑪爾出院即將離開時,事情卻有了大逆轉。這是因為已故作家的哥哥亞當用母親留下的珠寶跟卡羅琳做了交易——卡羅琳可以拿著珠寶換來的錢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前提條件是放棄對這片土地的權利和同意授權讓奧瑪爾寫傳記。

卡羅琳是一位熱愛藝術喜歡繁華的女性,與迪爾德麗一樣精明強幹,一樣喜歡享受世俗生活,早已經厭倦了過死水一樣的田園生活。因此,她選擇了離去。

在這部電影中,不但向人們展示了美奐絕倫的南美田園風光,而且展示了這裡相對原始自然的風土人情,無論是小女孩波西婭上下學會被皮特用馬接送的生活還是朗頓跟迪爾德麗遇見高卓牛仔的片段,還有鎮上人的聚集狂歡,都會讓人浮想聯翩。

田園生活,古今中外都有人嚮往有人不屑。對於奧瑪爾這樣一個在有著激烈競爭的城市中會感到壓抑的人來說,在田園之中才能夠活出自我;對於卡羅琳這樣一個慾望強烈,和迪爾德麗一樣精明強幹並渴望生命怒放的人來說,在城市之中才能夠享受生活。

於是,戲劇性的選擇出現了——卡羅琳去了城市,奧瑪爾來到田園。奧瑪爾放棄了傳記的撰寫,放棄了在大學的教職,終於回到了烏拉圭,在亞當和皮特的支持下,與朗頓結為人生伴侶,後來又生下一個女孩與波西婭為伴。

卡羅琳和迪爾德麗一樣,重新覓得如意郎君,到了紐約生活,三年後兩個人在劇院偶遇,提及過去,彼此心生相惜之情。就卡羅琳接受了迪爾德麗的邀約來看,以後她倆肯定會成為好朋友無疑。

卡羅琳走了,奧瑪爾來了,這對於已故作家的莊園來說卻影響深遠。閑置的土地經作家哥哥亞當的同性愛人皮特精心打理後,變成了葡萄園可以獲得經濟收益,而奧瑪爾和朗頓則靠養蜂和出售蜂蜜為生。這片自給自足的土地開始瀰漫起商業氣息,彷彿產生了新的生機,不再是卡羅琳掌控下的死水一潭。

顯然,卡羅琳的離去,既解放了別人又成就了自己。有時候,苦苦糾纏或死不放手並非明智之舉。已故作家曾經留下未完成的新小說手稿,這份手稿就在卡羅琳手裡,她曾經對奧瑪爾提到作家把所有熟悉的人都寫進了小說里,最後一段是在寫她在水裡拚命把與她廝打的朗頓的頭按下去。

而今,卡羅琳放手離開,並沒有產生這樣的悲劇,在開啟自己嶄新生活的同時,成全了朗頓與奧瑪爾的幸福生活。這是那位作家丈夫不曾料到的人生結局。

奧瑪爾曾經在大學教授文學,他試圖通過布置作業來讓學生們討論人生與命運,卻沒人響應。這促使奧瑪爾下了決心拋棄自己的工作到朗頓身邊去過田園生活。他不再空談命運,而是用實際行動去探索最為適合自己的人生出路。

什麼是命運?你可以說奧瑪爾安於現狀是命運,也可以說奧瑪爾勇於改變是命運,命運的力量一直為人類所敬畏,但命運說起來又那樣似是而非。更為複雜的是,那位知名作家的自殺,究竟是不是命運?無論如何,他的斷然自殺改變了所有家人的命運,也影響到了奧瑪爾和迪爾德麗的命運。

那位作家為何要自殺?無論是饒舌的老太太還是作家的哥哥亞當,都認為他死於絕望。因為他不是創造型的作家,僅憑寫自己父母人生的一部小說《平底船》而一舉成名,再也寫不出更好的小說,他別無選擇只好去寫自己的生活,在寫作過程中才發現自己家的生活如此混亂不堪,怎能給世人去看?

所有作家的自殺,大概都出自於某種絕望,或因病痛折磨而對未來絕望,或因陷入瓶頸而對自己絕望,或因看破紅塵而對人世絕望。

這讓人不由想起另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旅程終點》。著有《最終你只會是你自己》的《滾石》記者大衛去採訪暢銷書《無盡的玩笑》的作者華萊士,並陪同他踏上了簽名售書的旅程,結束旅程的別離竟然成為永別,十二年後華萊士自殺。電影以大衛的回憶為主線,稍嫌沉悶,刻畫了一個甘於寂寞且對於功利自覺疏離的作家華萊士的獨特形象。

華萊士在大學執教,卻在鄉下隱居,過著只有二十個人能產生交際的生活。他是個單身漢,與狗為伴,貌似淡漠的外表下有顆富有感情的心靈,以至於連汽車老化了都捨不得更換,因為他把老汽車視為自己的朋友。

與《終點之城》中的作家所不同的是,華萊士過著單純而寧靜的生活,他只想好好面對自己。另外,華萊士還相對一本正經,這從他警告大衛不要隨意和姑娘調情要做個好人的情節中可以體現出來。

華萊士的糾結在於:作為一名作家,必然渴望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而一旦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就會備受關注,讓讀者誤以為作家是超凡脫俗的人物,而忽略了作家也本是一個普通人。華萊士害怕自己離不開這種關注,因為一旦沉醉於大眾的關注,一個人就會迷失真實的自己。

同樣出於某種絕望,同樣是死於自殺,華萊士的死亡具有哲學意味,那就是為了避免備受關注而失去真實的自我;《終點之城》中的那位作家卻純屬絕望,為自己不能掌控未來的寫作正如不能掌控現有的生活,怕失去讀者持續的關注而絕望。兩位作家的結局相同,命運卻並不一樣。

《終點之城》好像一部現實版的成人童話,影片中的人們最後都各得其所,過起了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這部影片似乎在告訴人們,有人迷戀城市,有人熱愛田園,只要適合自己就沒有錯。

男主人公奧瑪爾的最終選擇讓人想起電影《雲中漫步》的主人公保羅,他也是因邂逅一位姑娘而產生戀情,毅然接受了妻子的離婚協議從城市去了田園生活。由此可見,不僅中國人始終有份田園情結,老外也不例外。

奧瑪爾和朗頓的結合,屬於同類人的結合;迪爾德麗和卡羅琳的友誼,屬於同類人的默契。這很難得。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完全屬於同類的人締結為夫妻或成為朋友,大概是出於互補需要,我們常常看到性情迥然不同的人更容易結成親密關係。

人的命運,究竟如何,似乎許多人都樂於承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又有人信奉命運取決於個人一系列的抉擇。《終點之城》中的人們,沒有屈從於命運的安排,一個個都作出了新的改變,讓日子過得更為舒服些。對比之下,倒是那位自殺的作家,聽憑了命運的擺布而無法自拔。

人永遠不能試圖永久地佔有任何東西。《終點之城》的其他情節彰顯了世事無常的道理。作家的父母因為戰亂而來到南美,買下了大片土地,他們生前過著週遊世界的瀟洒生活,給倆兒子留下了這片肥沃的土地。

作家的已故父母永遠也不會想到,有那麼一天,這片土地將會成為別人的家園,當年邁的亞當辭世後,這個莊園就屬於皮特和奧瑪爾夫婦,他們都是外人,只有唯一的孫女波西婭是這個家族唯一的傳人。這就像作家的母親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悉心收藏的珠寶會被心愛的長子賣掉,只是為了讓他的同性愛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人生如戲,世事如謎,一個人能把握好自己現世的命運就相當不錯了,何談永久佔有呢?何談千秋萬代?因此,做人不可太痴迷。作家的妻子卡羅琳能夠放手離開這片土地,實為明智之舉。

人生尚可把握,命運不足為懼。或許,這就是電影《終點之城》帶給觀眾的積極啟迪。另外,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愛情,就等於選擇了什麼樣的未來生活。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生思思雨 的精彩文章:

年幼的女兒給我講故事

TAG:人生思思雨 |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沒有嫁給愛情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個只要愛情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愛情里,那些不作的女人最後怎麼樣了?
為了愛情我選擇離婚跟了你,為什麼到最後你要這樣對我?
愛情,一旦錯過了那段時間就什麼也不是了
什麼樣的事會讓你覺得愛情也不過如此,沒那麼重要?
這是我看過最美的愛情句子,送給那些需要的人也送給未來的你
那些為愛情瘋狂瘦身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沒有深愛,這樣的愛情,往往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
誰的青春逃得過愛情,有一種愛,你不說,我不懂,就這樣,散了
為了愛情,你在等一個什麼樣的人?
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都很難和這樣的人走下去
那些被父母阻攔的愛情,後來都怎麼樣了?
嫁給了愛情最後也只能變成這樣…生活到底還有什麼意思?
愛情這種事,不是努力就可以的,我還喜歡你,但也只能到這裡了
你可以有一段糟糕的愛情,但不能放縱自己過一個爛透的人生
那些嫁給愛情的姑娘們,後來怎麼樣了?
為什麼我們的童年沒有這樣的愛情
「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無論你曾經錯過了大雨還是愛情,還好你沒錯過《FB范兒》
你想要什麼樣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