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彼岸風景——走馬觀花看台灣之二

彼岸風景——走馬觀花看台灣之二

當飛機飛過大陸,穿越台灣海峽,抵達台中上空時,我急切地向下望去,島上燈火輝煌,五光十色,各色燈飾令人目不暇接。20點40分,飛機在台中機場降落後,當我們走出機場大廳時,見一位名叫黃仁佐的男導遊舉著上書「重慶旅遊團」的牌子早就在那裡等候我們了。他看上去有四十多歲,但實際年齡已五十有餘了。他有說有笑,和睦可親,很快就和大家成為了朋友。隨著他舉起的黃色三角旗的指引,我們一行人坐上了潔凈的豪華大巴。大巴為上下兩層,司機在底層駕駛,我們坐在上層。沿途目睹夜色中的台中,可見大街上車水馬龍,來往行人川流不息,熱鬧非凡。

據他講,近年來,台灣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誘人的自然風光、神秘的人文歷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陸同胞。按理說,每年的冬季是台灣旅遊的淡季,可事實上淡季不淡,旅遊氛圍很濃。每天都有五六千人分布在台灣島的東西南北,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從大陸過去的。他們有的是從天上飛過去的,有的是從海上渡過去的;有的從北玩到南,有的從南看到北。各個景點旅遊團隊接踵而至,人頭攢動,令人唏噓不已。

台灣全省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約相當於湖北省的五分之一。儘管台灣不大,但各類宗教場所應有盡有,據說有兩萬多座。沿途,在車窗上看到最多的建築是寺廟,最豪華的建築也是寺廟。隨行的黃導告訴我們,在台灣,無論男女老少,一生中常去的地方、去得最多的地方、百去不厭的地方,多半是寺廟。與大陸寺廟不同的是,這裡無論多麼豪華的寺廟都不收門票,也不出售香燭、紙錢等祭品。廟內有專門的香燭台,香客可免費在殿外香壇里供奉,自願捐款施捨,金額多少不限。廟宇大的雄偉壯麗,小的猶如大陸的土地廟,但大多建築精美,色彩濃艷,有沿海一帶廟宇的特點。台灣廟宇供奉的神也多種多樣,有佛教、道教、觀音、關公、土地、媽祖等。可以說,廟宇是台灣信眾最虔誠的心靈祈禱。

在台灣眾多的廟宇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當屬台中的中台禪寺,據說該寺是台灣廟宇中的代表,可同時容納3000名僧人在此修行,是亞洲最高的寺廟。

中台禪寺是台灣信徒們於1994年捐款建造的,累計耗資40億元新台幣,約合一億元人民幣。寺門前的放生池裡,荷枝亭亭玉立,噴泉吐珠濺玉,池上橫跨著一座精美的銅鑄單孔橋,曰同源橋。「同源橋」三字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趙朴初題寫,中國著名工藝美術大師、世界熔銅藝術創始人和庚彩工藝發明者朱炳仁先生2007年贈送,共享了10噸銅鑄成。橋長近10米,橋洞跨度兩米左右。橋上108個羅漢熠熠生輝,橋身一側刻的是台灣日月潭和中台禪寺風光,另一側雕刻著杭州西湖和靈隱寺景觀。2006年4月,靈隱寺和中台禪寺結盟成為同源禪寺。橋上刻碑文曰:「水有橋樑民不患涉經雲,若見橋樑當願眾生興造法橋度人不休。」

中台禪寺不僅是寺院,還包括佛學院和佛教博物館。住持是1948年去台灣的四川人,叫惟覺。寺頂高聳壯觀,整個建築咋看彷彿想一座金字塔。寺內香煙繚繞,佛像高10多米,金光閃閃,令人仰望。佛門對聯曰:「大肚能容天下能容之事,開口常笑世間可笑之人」。

聽黃導介紹說,中台禪寺的修建,掀開了弘法新紀元,為台灣佛教界帶來一股清新的活力。外形設計徹底打破了以往我國佛寺的傳統建築樣式,有點中西結合的味道。它沒有了以往寺院那黃色的圍牆,沒有那一進去就看見的大香爐,沒有那傳統的飛檐瓦屋,沒有陰森恐怖的那種感覺,沒有香煙繚繞的大雄寶殿。其建築風格一改過去宗教建築「琉璃瓦」、「斜屋頂」的傳統格局,把中國傳統式的佛教建築、平面式布局聚合為垂直立體化的建築形式。問過惟覺,他說,建築高度從地面到塔尖足足有140米高。整個建築融合了古今中外建築的精華,如玻璃帷幕為天主教大教堂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摩尼珠與蓮花台展現回教清真寺的建築風味。還有印度傳統佛教風格及希臘廊柱式建築,大天梯構想則來自埃及的金字塔等。

迎著大廳的台階上去,大門中間有兩根十幾米高的方形大門柱矗立著。頭頂上有「般若」「法身」「解脫」三重門。中門上鐫刻著一副對聯:「破初關重關牢關等生死三關微見自己本來真面目,凈六根六塵六識共十八陰界即證如來法報化三身」。前廳中間正面安放著金色的彌勒佛像,彌勒佛的背後是觀音的佛像。再進去是正殿,正殿的四角是四大金剛,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高度從大廳的底部一直到大廳的頂部。神像手中分別拿著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法器。黃導介紹說,這四大金剛就是大殿的柱子,用石塊壘起來,再進行雕刻而成的。造像全部是灰色的,沒有以往看見的四大金剛的那種色彩斑斕和猙獰恐怖。

從正殿往裡走,最裡面是釋迦摩尼像,像的四周沒有傳統廟宇里掛的那些紅色旗幡,讓我感到這裡的大佛少了些神秘感,多了莊重和肅穆。大廳左右兩側有兩個小廳,一個供奉著關公,還有一個供著什麼佛,當時腦子裡沒注意記,晚上回到賓館寫筆記時也沒回想起來。前廳和大廳的四周懸掛了不少宣傳照片,有寺院捐助的學校介紹,還有對寺院中的僧尼以及他們所做善事的介紹等。大廳上面是很高的建築,四周和頂部有象徵蓮花的金色裝飾,中間矗立著一個金色的大球。殿堂內,眾多信徒在虔誠地拜佛,鐘磬絲竹聲響,氤氳香霧繚繞,一片祥和之氣。

在中台禪寺,讓我感悟到了惟覺老和尚「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十六字箴言的意蘊。這四句箴言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易。離開寺廟時,我在想,如果每個人都能按照這四句話去做,我們的世界將充滿著慈愛,人們將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社會將是一片安寧和諧的景象。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遊作家 的精彩文章:

婁義華:令人神往的重慶
孫曉龍:六月的西湖
那些年留在圖書館的記憶

TAG:旅遊作家 |

您可能感興趣

走馬觀花看港澳
走馬觀花賞綠城
走馬觀花游澳洲之八 悉尼的海灘
走馬觀花看南關
春節怎麼玩?山水之城千年古鎮,美麗之地走馬觀花
走馬觀花 上里古鎮
走馬觀花游澳洲之六 花園與莊園
走馬觀花的南京之行
走馬黃山盆景園
走馬觀花說北京刀展
走馬觀花游紹興
走馬觀花三家店
走馬上海灘
從走馬澗看丁士青對指畫實景山水的探索
走馬柏林,觀花一瞥
走馬觀花雨中遊覽俄羅斯飛地 再遇波羅的海
歐遊日記之十四 巴黎走馬觀運城
走馬觀花看越南芽庄——第一印象:小費
走馬觀花看羅馬,市內交通先搞懂
走馬觀花的煙花三月下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