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庭心悟:說說魯迅
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離我們而去80周年。
周令飛、南方人物周刊等,紛紛著文紀念,也有反思。
他們的結論都是,魯迅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神。
然也。
我想,先生如果在世,一定會說,我不僅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有趣的人,一個深刻的人。
他尖刻如李承鵬,愛放炮如任志強,經營有方如吳曉波,
他不僅僅是一個鬥士,不僅僅是一把匕首,
而更加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中國文化,具有悲天憫人情懷的傳統中國文人。
魯迅的所有作品裡,我最喜歡他的歷史小說。就是他的《故事新編》。
《鑄劍》,是很好玩的一篇。
故事很簡單。
楚王喜歡殺戮,找來天下第一鑄劍名師幹將莫邪為他鑄劍。
夫婦以王妃所孕之鐵,苦幹三年,為楚王鍛了兩把名劍。
楚王怕幹將為他人所用,劍成之日就斬殺了幹將。
不想幹將夫婦只獻雌劍,未獻雄劍。
幹將被害16年後,莫邪含辛茹苦養大兒子眉間尺。
莫邪把其父遇害情景告訴眉間尺,眉間尺一改以往柔弱性格,決心以雄劍為父報仇。
眉間尺憑一股勇氣來到王城,殺不成楚王,又被通緝捉拿。
俠士晏之敖來見眉間尺,他可以殺楚王,但要借重眉間尺的寶劍和頭顱。
眉間尺信任他,把寶劍和自己的頭顱給了晏之敖。
晏之敖以獻眉間尺之頭晉見楚王,並設計在煮頭的鼎邊用雄劍砍下了楚王的頭,眉間尺和楚王兩顆頭在鼎中進行殊死搏鬥。
眉間尺年幼,不是楚王對手,被楚王的頭咬住不放。
晏之敖見狀,拔劍自刎,頭顱掉入鼎中,加入戰局,終於把楚王頭咬得無聲無息。
三個頭都煮成了白骨,無法分出彼此,楚國王公大臣出於無奈,只好將三個頭顱均以王禮分而葬之。
故事很有內涵。
人都是軟弱的。比如眉間尺,連殺個老鼠,都要糾結。
人的能力,都是不夠的。眉間尺看到殺父仇人,想衝到面前,可是拌蒜了。
做事情,必須有犧牲精神。眉間尺讓宴之敖以自己的頭顱為禮,接近楚王。
作惡者,總會被惡所執。楚王樂於看到屠戮,所以絲毫不顧近身的危險,終被宴之敖斬首。
魯迅先生於我,讓我知道了人性的軟弱、怯懦、自私,也讓我知道必須奮鬥、努力、犧牲,甚至建議我,不妨擁有更大夢想,即便這個夢想,就是經世濟民、修齊治平。
魯迅,和他的會稽老鄉王陽明(王陽明出生在餘姚,屬會稽;後期生活常在紹興)一樣,堅硬、強大、樂於獎掖後學、敢於直面權貴。
更加令人遺憾的是,魯迅和他的老鄉一樣,因肺疾英年早逝。
近期,我會寫成王陽明和魯迅一文,請各位斧正。
點擊展開全文


TAG:心學實修者艾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