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亞非:「後美國時代」來臨

何亞非:「後美國時代」來臨

很多學者都在討論我們今天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其實答案簡單明了。我們已經進入「後美國時代」,它意味著所謂「美國治下的和平」與美國世紀成為了過去。我們目睹的不僅是新時代的來臨,而且這一划時代進程正在加快,其結果是世界秩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於歷史角度習近平表示,人類正進入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這個新時期始於「美國治下的和平」及美國稱霸世界的終結,如果必須確定象徵這一新時期起點的分水嶺,也許就是2008年,當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製造了災難性的經濟與政治後果。而2017年也是全球向「後美國時代」轉型進程加速的起點。隨著全世界進行調整以適應新時代的現實,未來全球關係又會有哪些主要特點呢?

新自由主義秩序的經濟不平等導致民粹主義興起

21世紀前十年,美國被迫調整其戰略目標,「全球反恐戰爭」成為首要任務。這個十年爆發了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金融危機,美國的軟硬實力儲備蒙受巨大損失。因此,「亞太再平衡」戰略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浮出水面。由於始終把中國當成主要目標,美國的立場從被動軍事威懾轉向主動參與,目標從南海東海,到中印關係、中國-東盟關係和中日關係。

其次,全球化經歷前有未有的轉型,「再全球化」將成為「後美國時代」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支持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雙方力量的交鋒比以往更加激烈。

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此次變身成為民粹主義和反全球化的強力支持者,特朗普總統決定退出巴黎協議就是一個典型事例。「美國優先」本身並不是問題,而一旦以犧牲其他國家為代價追求「美國優先」,就會給國際社會帶來嚴重問題。這種「角色大逆轉」始於「後美國時代」發端之際,必須予以密切關注,因為它決定了美國在世界秩序轉變過渡期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角色逆轉不僅限於北美,從2016年年中英國全民公投退出歐盟,將歐洲一體化計劃置於險境開始,民粹主義候選人也在歐洲現身了。

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本輪全球化為世界帶來70多年的經濟繁榮,其理念的核心是資本自由化,也就是資本應投在經濟增長最需要的地方。遺憾的是,資本總是流向利潤更大的領域,而且根本無視這一過程製造的社會不平等。

引燃世界各地民粹主義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貧富差距擴大。為更好地分配全球化利益,必須保持市場效率和社會公平之間的平衡。這個責任必須由政府和其他重要社會行為者來承擔,單靠市場是徒勞的。經濟新自由主義讓市場、資本和私有化高於一切,給以它為經濟指導思想的諸多國家造成廣泛的傷害。

「後美國時代」有哪些特點

「後美國時代」最明顯的特點是全球力量平衡的重置。所謂「大趨同」——IMF基於購買力平價(PPP)創造的辭彙——已經成為現實。其表述是1990年到2022年高收入國家GDP佔全球比重將從64%下降到39%,同期亞洲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GDP佔比將從12%上升到39%,其中中國佔21%。在美國繼續為其經濟發展方向展開辯論的同時,新興國家在成長。看來「大趨同」概念將成為新時期的定義之一。

此外,為全球經濟增長與政治進步提供指導方針和模型的意識形態與理論出現根本性轉變。隨著經濟新自由主義及其作為經濟改革藥方的「華盛頓共識」破產,政治經濟大原則的缺位在過去十年里一直困擾著各國。人類渴望新思維、新範式、新思路和新的全球治理行動計劃。全球目光日益轉向東方,特別是中國。

中國的確有許多理由成為「後美國時代」來臨時的全球焦點。不可否認,中國已經從上世紀70年代的一個窮國變成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的GDP將不可避免地超過美國。但全球關注不僅在於中國創造了經濟奇蹟,還在於中國採取並至今堅持著獨一無二的經濟發展模式。

鑒於這一成功,中國一直更加積極主動地在全球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中國對全球自由貿易的一貫支持,以及它在落實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無論有沒有美國的參與——中的決定性作用,只是中國在「後美國時代」作為負責任大國更有擔當的幾個範例。

代表全球治理的未來,習近平主席對國內與全球治理的思考全面結合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和全球化的實際情況,獲得了全球越來越多人的支持,美國和西方國家推行的根植於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則相形見絀。全球思潮的這種轉變是「後美國時代」的另一個顯著特徵。

就連特朗普總統的前首席戰略師史蒂夫·班農在習近平主席達沃斯演講和特朗普總統就職演講後也表示,「比較兩位國家元首的演講,你會發現兩種完全不同的世界觀」。亨利·基辛格博士更加概括性地指出當今國際體系正在經歷400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並回顧上一次的根本性變革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的簽署,它結束了歐洲「三十年戰爭」。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先生呼應基辛格的看法並評論道:「全球力量中心已經從大西洋兩岸向遠東轉移。」隨著世界秩序改變,「後美國時代」有望迎來美好的未來,同時也由於地緣政治風險隨之增加而面臨不確定性和潛在的不穩定性。

雖然世界已經進入「後美國時代」,但美國在未來日子裡無疑仍是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治下的和平」的終結並不意味著美國已經失去全球領先地位,只不過世界不再是單極的了。美國對美國世紀結束和「後美國時代」來臨的反應與之前的霸權國家並無不同,其傾向是罔顧現實,繼續揮舞「美國第一」和「美國例外」大旗,拒絕相信「美國治下的和平」正在崩塌。由於這種心態左右著美國的主流思潮,美國對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的戰略焦慮迅速取得影響力,其力量也快速增長,推動美國政府加倍竭力抗衡它以為有威脅的事物。

中國如何走向「再全球化」

中國一直給予全球化和再全球化堅定不移的支持。過去幾十年見證了中國在這方面的決心與行動,而全球化讓中國受益良多。中國通過市場與政府指導相結合,使之發揮各自不同但又互補的作用,成為為數不多成功保持了市場效率與社會公平平衡的國家之一。

說明中國致力於全球化與再全球化的最好例子就是過去五年來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治理原則、理論、政策和思路。其中的「一帶一路」倡議、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主義和全球夥伴關係網路都說明中國希望構建一個更強大的國際社會。「共享」是表達共同發展與共同繁榮原則的關鍵詞,可以解決全球化導致的貧富差距問題。

最後,「後美國時代」必將面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挑戰。這一挑戰主要有兩方面:地緣政治糾紛和大國衝突風險,以及國際安全基礎設施整體機能失調。

地緣政治糾紛的增加和大國之間可能的衝突需要所有相關國家以政治智慧和不懈的和平努力去尋求短期和長期的解決方案,尤其應避免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本著這一精神,中美通過國家元首間的頻繁對話和不同級別的磋商達成了基本諒解。

此外,基於美國及其盟國的全球安全體系緩慢解體和機能失調,將成為新時代中特別嚴峻的問題。美國及其盟國數十年前設計並維護的這一體系漏洞百出,且與我們今天所處的全球化的、相互依存的世界格格不入。另一方面,雖然聯合國安理會是唯一獲得全球授權的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機構,但這個國際集體安全體系卻時常被迫偏離軌道或被忽視。

中國提出的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路理念,其性質是開放平等,目的是通過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培育更有效的集體安全。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與97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了各種類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一安全合作新願景有著巨大潛力,受到眾多國家的歡迎。

歸根到底,「後美國時代」已經來臨,而且會持續下去。當今世界裡,我們面臨著三重挑戰:全球化危機、持續不斷的經濟危機和地緣政治危機。這些挑戰也許尚未極端化,但如果我們袖手旁觀,它們也許會演變成人類無法承受的巨大災難。雖然世界秩序正向更加平等公正轉變,但全球治理體系必須有相應的調整。現在是所有國家尤其是大國認真對待這些全球性挑戰的時候了。

作者:

何亞非

He Yafei

曾任外交部副部長及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中美聚焦網立場。

本文為中美聚焦網專欄作家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與中美聚焦網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與中美聚焦微信公眾號聯繫並註明出處。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微信ID:chinausfocus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美聚焦 的精彩文章:

華盛頓郵報:中國將採取「所有必要」措施捍衛合法權益
東盟50年:南海問題仍是中國和東盟間的關鍵變數
去留之間現差異:海歸生活與工作情況調查
算算日本的家底有多厚?
紐約時報:蒂勒森暗示或將與朝鮮會談

TAG:中美聚焦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戰時吊打亞洲各國的日本,遇到美國為何瞬間就慫了?
中國高通量衛星交付,跨時代意義的5G時代即將到來,為何美國緊張?看外媒評價
華為的「美國夢」何去何從?
老照片:美國除夕節,時代廣場的跨年狂歡
一覺醒來,美聯儲換了帥,美國和世界經濟要變天!中國如何應對?
此國經濟曾經不輸美國,為何短短百年時間,如今淪為三流國家?
美國上將:想戰勝美國,100年之內看不見任何國家
七十年代美國對中國怎麼捧,看著都心虛
為何世界想看到中國作為全球領袖,而不是美國?
為時代而歌的國寶級歌唱家,兩次拒絕美國綠卡,她說:我是中國人
外媒:為何越來越多國家不想追隨美國?
為何如今的美國海軍要反過來向中國學習?看看美國人是怎麼說的
為何美國海軍不敢到俄羅斯周邊巡航:來看看俄國人的強硬
美俄代表團在達沃斯「零互動」?俄方:美國人躲著我們
世界又一款五代機即將首飛,欲與殲20爭亞洲五代機天空,叫板美國
直擊:在中俄美三國補牙的真實經歷,中國最便宜,美國最舒適
日德蘭海戰爆發後,美國為何放棄了最初的中立?
二戰時日本如此殘忍被整個亞洲唾罵,為何美國卻說日軍太可憐了?
美國人問:外國人來到中國後為何因這事苦惱?看西方人的回復亮眼
美國在亞洲輸給了中國?專家:沒有把握全球時代發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