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這首詩的韓愈,為什麼看起來像個「暴發戶」

寫這首詩的韓愈,為什麼看起來像個「暴發戶」

韓愈十分特殊,自古以來,喜歡他的人仰之彌高,不喜歡他的人卻又棄如敝履。

帶著消遣心態讀韓愈詩文,不會有什麼美好體驗,其作品給人以經院老儒般深沉而又倔強之感,與詩人本該有的空靈氣相反,韓愈身上更多的是世俗氣,尤其是他晚年寫的《示兒》,其中盈溢著對富貴的炫耀之情實在是俗不可耐,作者也因此被人罵作「利祿之徒」。

作為百代文宗的韓愈,果真是披著「聖人之徒」外衣的「利祿」之輩?

這是「彰考局」為你推送的第91篇文章

接下來你將看到

韓愈炫富

朱熹的批評

宋人理解之難

炫富背後

撰文堅白(彰考局專欄作者)

韓愈炫富

元和十年(815),半生潦倒的韓愈終於獲得宰相賞識,被任命為執掌制誥的中書舍人,走入唐帝國的權力核心層。

官場得意的韓愈在京城長安購置了一套大房子,隨後,兒孫滿堂的幸福令他信筆寫下一首《示兒》,以勉勵兒孫上進。

然而,這首詩中卻看不到什麼名言警句,滿滿的都是炫耀之情。

前一半在炫耀他房子的闊氣:

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

中堂高且新,四時登牢蔬……

庭內無所有,高樹八九株……

東堂坐見山,雲風相吹噓。

松果連南亭,外有瓜芋區。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虛……

後一半炫耀他跟朝中大員談笑風生:

開門問誰來,無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帶懸金魚(案:唐三品以上官可配金魚袋)……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鈞樞。

誠然,能在「百物皆貴」的京城置辦一套房產,並和京城名流們談笑風生,不僅在遙遠的唐代,即便價值觀異常多元的今天,也是一件足夠風光的事。不過,吹噓這些的如果是哪個鄉野村夫的也就罷了,偏偏是赫赫有名的韓愈。

紅框處為韓愈房產位置。

而放在文學史上,韓愈的表現也未見得好。李白有「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的放蕩不羈;杜甫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激憤悲鳴;蘇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的洒脫曠達,這三人地位與他相仿,相比之下,韓愈像極了一個炫富的暴發戶。

讚頌韓愈「文起八代之衰」的蘇軾無奈感嘆道,這首詩「所示皆利祿事也」。

一生服膺儒學的韓愈,竟這樣與富貴糾纏不清。

朱熹的批評

炫富之前,韓愈是在哭窮。

韓愈早年喪父、喪兄、喪嫂、喪侄,大批遺孀要他來養,仕途上又是被貶連連,稍大一點的官,也只是在國子監這樣的清水衙門裡授課的博士。韓愈屢屢窮到「不能自存」,在文集中,哭窮的作品比比皆是。

就連韓愈古文代表作之一的《進學解》,也在哭窮:

「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

窮成這樣了,韓愈還虛情假意:

「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

瞧,不才如我,朝廷也沒把我怎麼樣,韓愈一邊反諷,一邊也想著做官。

明人畫韓愈

巧的是,韓愈仕途迎來轉機,正是因受宰相賞識的《進學解》。無怪乎朱熹說韓愈:

「他當初本只是要討官職做,始終只是這心……終不免於文士浮華放浪之習,時俗富貴利達之求」。

「哭窮」「炫富」,說的正是「利祿之徒」。自居聖人之徒的朱熹這樣批評韓愈,那他自己又如何對待富貴呢?

批評韓愈時義正言辭的朱熹,貌似無意仕宦,卻在六十五歲高齡時帶病受詔入京,渴望進入權力核心,其一生念茲在茲的是「得君行道」,將「內聖外王」之道推廣天下。這些政治理想,在當時若不做官將無從談起。

而宋以後的批評家們,都像朱熹這般,似乎自動忽略了這一前提,談政治理想光輝萬丈,做官卻往往令人諱而不言,彷彿一出口就降了自己的身份。做官竟被披上厚厚的一層貶義外衣。

宋人理解之難

以求官、求富貴作為人生理想,自古有之,且一直正當。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但如果「義」呢?視富貴如浮雲,在宋以前的士人中卻並不能稱得上是主流。《論語?泰伯》又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邦有道」而「貧且賤」是恥辱,這一觀點在宋以後反而淡化了,宋以前,士人們頗因貧賤而焦慮不安。

漢代東方朔因「位不過執戟」焦慮,作《答客難》自解,揚雄同樣因「位不過侍郎」(案:漢代的侍郎不同後世,為宮廷近侍,官職卑微)而作《解嘲》言志。

唐代,這一風氣沒什麼變化,風流倜儻的李白,早年「遍干諸侯……歷抵卿相」(《與韓荊州書》),後來得授翰林學士,便得意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為了討要官職可謂費盡心力。

常年身處下位的杜甫,兩次科舉落第後獻《三大禮賦》求官,至今仍被很多人不滿,視為人生污點。只不過,李杜在仕途上都沒走多遠,沒像韓愈這樣引人注意。

相較於前賢,宋人的為官態度忽然超脫起來,這並不是因其品格更清高,而是很大程度上源於宋和前代選官制度的不同。

宋代前,做官很難。唐代雖然開科取士,官職授予仍以貴族世襲為主,進士每年僅錄二十多人,及第也只是獲得了出身,不直接授官。要做官還需參加吏部「博學宏詞」等制科考試(韓愈及第那年的博學宏詞科,僅錄三人)。

相比之下,宋代進士科每次錄數百人,及第便可授官,朝廷取士,甚至「寧濫勿缺」,當官較前代大為容易。

唐代不僅求官難,就算當了官,又有中央和地方的差別。安史之亂後,地方藩鎮難制,藩鎮可以自行徵辟官員,在地方任職,總有一種是藩鎮幕僚而非天子之臣的感覺。時人以當「京官」才算入了仕途,一時人人爭求升遷,獨木橋上的人很多,競爭激烈。

唐人的這些苦楚,宋人自然是體會不到的。所以,對宋人來說,官職平常如此,為仕途孜孜以求,實在顯得俗不可耐。

因此,「隱居不仕」在宋代是「安貧守道」,梅妻鶴子的林和靖令人人神往;而在唐代,「隱居」往往是一些人劍走偏鋒、售名求官的手段,韓愈曾在詩中嘲笑那些隱居嵩山的「山人」們待價而沽:

水北山人得名聲,去年去作幕下士。

水南山人又繼往,鞍馬僕從塞閭里。

少室山人索價高,兩以諫官征不起。(《寄盧仝》)

宋人眼裡貶義色彩濃厚的官,在唐人那裡卻並無貶義;同樣,宋人所神往的當世隱者,在唐人那裡也未必清高。唐宋風氣如此不同,以至宋人很難對韓愈詩中的「炫富」抱有同情之理解。

炫富背後

回到韓愈的《示兒》,詩中所述,其實不止是富貴,後人常常忽略詩末提到的與京城名流們的交往:

問客之所為,峨冠講唐虞……

來過亦無事,考評道精粗。

「富貴之徒」聚在一起講「詰屈聱牙」的《尚書》,考評儒學之道,若再被斥之為「富貴之徒」,顯然太過分了。因為,韓愈詩中炫富,重在強調富貴與儒學之道的關係:富貴自儒學而得,目的是實踐儒學。

《示兒》之所以讓人覺得奇怪,還因為在後之君子那兒做而不說的東西,在韓愈那裡做了還要說。

做不俗,但一說往往就俗了,被後人如此議論,韓愈吃了直率的虧。

當然更深層的原因,還在於唐宋之際儒學的轉變。

宋人想要不俗(「俗」與「不俗」本身就帶有濃重的佛語色彩),往往要以出世的思想來表達「富貴乃身外之物」,如此避俗,不入於佛,便入於道。若無佛、道作精神皈依,即便是蘇東坡也曠達不起來,甚至立志重建儒學「身內之物」體系的程朱理學,也最終未能脫離禪宗框架。

一生以孟子自詡,以排佛道為己任的韓愈則不然,他顯然是不會理睬這種出世「邪說」的。

如果說,宋代之後儒學受佛教影響而轉向內在,成名副其實的「柔術(案:《說文解字》;儒者,柔也)」,講究精巧的個人修養,將富貴一點一點從道德中剝離;那麼唐代的韓愈,則還保持著漢以來儒學的陽剛大氣,將外在的富貴利祿與內在的道德混而為一,故而粗獷混雜,洒脫無據。

韓愈的《示兒》,示的就是這種粗獷之儒學,或許入不了宋儒的法眼,但也少了許多宋儒末流的虛偽做作。

R

EFERENCES

注釋

[唐] 韓愈著,錢仲聯集釋:《韓昌黎詩系年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版,第951頁。

[元] 辛文房著,傅璇琮校箋 《唐才子傳校箋·李白》,北京:中華書局1995版,卷二。

[南宋] 胡仔著,《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版,卷十六。

[唐]韓愈著,馬其昶校註:《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版,第44頁。

[南宋]朱熹著,《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版,卷五十八。

[清]徐松著,《登科記考》,北京:中華書局1985版,第468頁。

[唐] 韓愈著,錢仲聯集釋:《韓昌黎詩系年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版,第785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說法︱跟張文彥先生學書法立馬能掙錢!不看您就虧大啦
七夕:妖嬈的玫瑰
七夕當天男子險被打死,原因竟是……
中華文明的搖籃 古城牆的溫暖
西遊記之:兵馬俑博物館

TAG:公眾號 |

您可能感興趣

李白最愛的詩人是誰?看看這首詩的開頭5個字,都寫了啥?
這首詩寫得太絕,李白都驚得不敢下筆,後來還仿造寫了一首詩
讀完蘇軾的這首詩,才發現愛花原來也能那麼痴情!
杜甫這首詩,不僅創造了一個成語,更掀起了千年波瀾,引爆一個話題
唐詩三百首:這個詩人自稱「五言長城」,來看看這首詩他寫的如何
李白的這首詩根本讀不下去,因為剛念兩句,就想和他一起喝酒
李白這首詩被翻譯出了新高度,也被玩壞了,你一定從來沒有聽說過
為什麼我如此緊張?我在這首詩發現了什麼?
白居易的這首詩,僅僅二十個字,卻寫出了我們最嚮往的生活!
你們的愚人手段都弱爆了,這個詩人的這首詩把皇帝都給蒙了
蘇軾的這首詩,只是為了調侃人,沒想到卻千古流傳!
這首詩真的是李白寫的嗎?我心中那個充滿浪漫色彩的詩人哪去了?
這首詩寫出了旅途中最成功的搭訕,遇到這種情況,你的桃花運到了
陸遊的這首詩,通篇就像大白話,卻是值得一讀的千古佳作!
李清照這首詩人人會背,其中蘊含三個典故,你卻只能看出一個!
來自「七夕」最大的諷刺,這首詩7個字把人間的一種現象描繪絕了
李白的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卻把孤獨寫得淋漓盡致
杜甫的這首詩非常狂妄,李白都不敢這麼寫,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這首詩是無題詩的始祖,它唱出了最美好的愛情
這首詩特別經典,大家都學過,但能背全篇的沒幾個,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