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最美「獨臂孝孫」托起107歲奶奶幸福生活

最美「獨臂孝孫」托起107歲奶奶幸福生活

N晚報記者陳強通訊員謝雍沈佳麗攝影記者趙穎碩

天一亮,鄭躍忠就會早早起床,用他有力的左手給自己穿好衣服,洗漱好,然後便有條不紊地給奶奶燒開水、煮雞蛋、熬米粥。

他用僅有的左手給107歲的奶奶喂好早點,備好中餐,還要用這隻手開著他的電瓶三輪車,早早地趕到10多公里外的公司去上班。他是公司里的保安,上班時間一定要比別人早……

鄭躍忠今年57歲,海寧市黃灣鎮(尖山新區)人,雖然失去了右臂,卻是鄰居們眼中非常了不起的大孝孫。

「他的爺爺過世得早,父母身體不好,無力照顧奶奶。30多年前,他就把70多歲的奶奶接到身邊精心照顧,奶奶今年107歲了,他和妻子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鄭躍忠數十年的老鄰居馬耀良說。

前些年,鄭躍忠年富力強,照顧年邁的奶奶得心應手。20年前,一場車禍奪去了鄭躍忠的整個右臂。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打擊,他反而把奶奶照顧得更好。馬耀良說,這是鄭躍忠最令人敬佩的地方。

A.107歲神清體健,孫子功不可沒

鄭躍忠家住海寧市黃灣鎮(尖山新區)閘口村,周邊山清水秀,空氣清新。

日前記者到鄭躍忠家採訪時,他剛從單位回來,身穿一件灰白色的保安短袖制服。他身材魁梧,裸露在左側短袖外的臂膀結實有力,右側的短袖裡空蕩蕩的,目光平和,面帶微笑,板寸頭下略黑的臉格外精神。

「裡邊坐,裡邊坐!」鄭躍忠用左手熱情地把記者請進他家一樓東邊的廚房,熟練地用左手給記者端來茶水。此時,他年逾百歲的奶奶裴章囡正在卧室里休息。

不大一會工夫,老人睡醒,鄭躍忠和他的姑媽鄭官寶走了進去,把老人小心翼翼地扶起來。記者發現,老人雖然很瘦,但穿戴整潔,神清氣爽,卧室里非常乾淨整潔。

鄭躍忠給奶奶擦了把臉,拿過一根多腳拐杖遞到奶奶手中。老人穩穩地握著拐杖,便在孫子和恰在這天過來的女兒鄭官寶的攙扶下,一步步來到廳堂里,在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鄭躍忠又端來一碗水,交給姑媽,他則用小勺子一勺接一勺將水喂到奶奶口裡,老人喝得很開心。

裴章囡在女兒和孫子的攙扶下步伐很穩,梳得很整齊的頭髮上戴著一隻黑色的發箍。「我媽媽雖然100多歲了,但身體很好,眼不花,耳不聾,腿腳也還可以,就是年紀大了,患了老年痴呆,一會清楚一會迷糊。」鄭官寶向記者介紹。

鄭官寶是裴章囡的大女兒。「我的爸爸媽媽生了3個女兒1個兒子,爸爸過世得早,我們3個姐妹出嫁後都會常回來看看,哥哥身體不好,照顧我媽媽的重擔還是落在了我侄子侄媳身上。」鄭官寶說,這麼多年,母親的身體還這麼好,年過百歲還能耳聰目明,真多虧了侄子侄媳的精心照料。

B.照顧奶奶,30多年如一日無怨無悔

鄭躍忠1961年出生,而他照顧年邁的奶奶,則是從1985年就開始了。那年,他結婚剛滿一年,他的奶奶已經75歲高齡。

「我奶奶今年107歲,但我爺爺60多歲就過世了。」鄭躍忠說,爺爺過世得早,他的父母一直身體不好,幾個姑姑出嫁後,奶奶曾獨自居住了好幾年,「1985年是我結婚的第二年,當時考慮到奶奶畢竟70多歲了,一個人生活不方便,我父母又無力照顧,我和妻子一商量,就把奶奶接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據鄭躍忠回憶,奶奶搬進他的小家時,雖然年逾古稀,但身體相當硬朗,祖孫相互幫襯,一家其樂融融,「特別是剛開始的那幾年,我的兩個孩子都非常小,奶奶就幫我們帶孩子,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工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奶奶年紀越來越大,行動不如從前,鄭躍忠和妻子對奶奶非但沒有一絲懈怠,反而照顧得更精心了。他們一有時間就陪奶奶聊天,想方設法為奶奶改善伙食,奶奶成了家裡的寶。

天有不測風雲。1998年,正值壯年的鄭躍忠被一場無情的車禍奪去了他最有力的右臂……

對於一名家境一般、正是家中頂樑柱的鄉村壯年來說,失去靠它養家糊口的右臂意味著什麼?自己生活將成問題,鄭躍忠還能像以前那樣精心照顧奶奶嗎?能!鄭躍忠用他的行動給出了有力的答案。

「殘疾後,我最先在附近的一家福利廠上班,後來就去了尖山新區的萬凱新材料有限公司當門衛。我在那裡的上班時間比較特別,通常是每3天一個周期,可以有兩個白天休息。」據鄭躍忠介紹,他當門衛的工作有白班和夜班之分,第一天值白班時,通常要在早上7點30分到單位,當天夜裡住在單位,第二天白天可以回家;第二天值夜班時,一晚上在單位;第三天回來一天都在家;到了第四天再循環第一天的班。

鄭躍忠白天不上班時,天一亮就起床,他負責燒水、燒早點,妻子負責給奶奶穿衣、洗臉、梳頭和搞衛生,然後一起餵奶奶吃早點;之後妻子去工廠上班,他就在家裡照顧奶奶,給家人做飯。如果白天上班,他還會早早起床,在完成這些「必修課」後,還要準備一些易消化的餅乾、麵包、蛋糕、水果等,以備奶奶在中午吃。

「路比較遠,我上白班通常不回來,要在單位住一夜,我妻子中午也回不來,就給奶奶提前準備午餐,晚餐則由我妻子下班回來燒。」鄭躍忠說,時間一長,全家人習慣了這一生活規律,其樂融融。

C.最嚴寒的冬天咬咬牙挺過

在把奶奶接進小家共同生活的這30多年時光里,鄭躍忠的確遇到過困難,遭遇過生命里的寒冬。他說,第一大困難就是突然之間失去右臂。

鄭躍忠身材高大,自小身體好,好似有著使不完的力氣。他吃苦耐勞,年輕時在工廠里一直做著跑銷售押車的工作。1998年,他在跑銷售押車的途中,在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讓他最終失去右臂。

「這場意外讓我在杭州的醫院裡呆了2個多月,回來後,我已失去整個右臂,真有一種天要塌了的感覺……」鄭躍忠向記者回憶,在那段難熬的日子裡,他把自己關在家中,整整2年沒有出門,真是痛苦到了極點。

那時,他的奶奶已88歲高齡,父母患病常年身體不佳,一雙兒女尚未成年需要撫育,個人的遭遇和家庭的重擔一起向他壓來,讓他在生命的寒冬有些難以應對。「這時候,我的家人和親戚朋友一次又一次地安慰我,鼓勵我戰勝困難。殘聯給我辦了殘疾證,幫我在福利廠介紹工作。」鄭躍忠說,這非常難熬的2年過後,他終於走出嚴寒,迎來春天。

此後,他不斷練習,充分拓展左手功能,讓自己走得更穩當,也和妻子把奶奶照顧得更穩當。在他們的精心照料中,奶奶的生活沒有受到影響,並在這和和美美的家庭中快快樂樂地跨過了100歲。

去年冬天,鄭躍忠78歲的老父親突然病重,他的母親尚在病中,妻子摔傷,100多歲的老奶奶需要照顧,讓既要上班又只有一隻手的鄭躍忠再次遇到了寒冬。

鄭躍忠向記者回憶,他的爸爸卧病在床3個多月,他天天都要給爸爸喂葯、換尿布,忙得不可開交,恰在此時,他的妻子又不慎摔傷造成骨折,在床上躺了2個月不能動,再加上要照顧100多歲的奶奶,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鄭躍忠說,在那個非常寒冷的冬天裡,他天天凌晨4點就要起床,照顧好這個照顧那個,晚上很晚才能休息,「記得當時為了燒飯,我只能把洗好的米和電飯煲放在我妻子的床頭,讓她來燒飯。2個月後,妻子能下床行動了,我擔子才輕了很多,她說我瘦了一圈。」

「再寒冷的冬天,只要咬牙堅持,都會成為過去!」鄭躍忠說,儘管他的兒女都在不遠的杭州,但生怕影響孩子工作,他當時絲毫都沒有向孩子們提及家裡的情況,只是在困難過去了,才向孩子們簡要說了當時的情況,「這個難熬的寒冬過後,我父親還是在今年上半年走了。而那段時間100多歲的奶奶一直沒有生病,這令我感到慶幸!」

D.愛在循環,全家其樂融融

「你對奶奶為什麼這麼好?」

「對老人好是晚輩應該做的。更何況打記事起奶奶就對我們特別好!」面對記者提問,鄭躍忠給了一個簡短的答覆。但這答覆的背後還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據鄭躍忠介紹,他的奶奶裴章囡沒讀過書,不認識字,沒出過遠門,一直在黃灣鄉下務農,但她心地善良,勤勞節儉,和鄰里相處得都很融洽,深得大家敬重。奶奶留給他的最深的記憶還有濃濃的愛。「我小的時候,父母很忙,照顧我的任務就落在了奶奶肩上。可以說我是由奶奶一手帶大的。」鄭躍忠回憶,他的童年時代,物質非常匱乏,吃飽肚子很不容易,每每有什麼好吃的,奶奶捨不得吃,總會留給他,「日常生活中,奶奶一直都非常疼愛我,給我提供各種各樣的幫助;當我做了錯事的時候,她又會嚴肅地教育我,讓我一直都覺得奶奶是個挺了不起的人。」

「奶奶不但從小帶大了我,還幫我帶大了孩子。」鄭躍忠介紹,他的兒女年幼的時候,他和妻子工作忙,父母常年身體不好,照顧孩子的重擔便落在了他奶奶的肩上,「那時,我奶奶雖然已經七八十歲了,但身體還非常好,眼不花,耳不聾,腿腳靈便,思維靈活,人好,又有帶孩子的豐富經驗,孩子們都很喜歡她。」

正是有了這段別樣的生活經歷,鄭躍忠的兒女也特別聽裴章囡的話,對曾祖母特別孝順。特別是鄭躍忠的兒女參加工作後,他們每次給家裡打電話,都要問問曾祖母最近的生活狀況;每次回家,都要給曾祖母買很多食品。

「我兒子在馬雲的那個阿里巴巴工作,現在已經結婚;女兒在杭州搞外貿,工作也不錯。他們常說小時候太太(曾祖母)把他們當寶貝,才有了現在的美好生活,他們現在長大了,也應該把太太當寶貝,所以和曾祖母的感情都非常好。我兒子結了婚,兒媳婦對曾祖母也很好,一家人回來時常給老人買這買那,搶著給老人端飯夾菜的。」鄭躍忠說著,指著老人跟前的那根多腳拐杖,「這就是孩子們回來時給她買的。」

E.大孝感動鄰里,有口皆碑

在閘口村,鄭躍忠不辭艱辛30多年如一日把100多歲的奶奶照顧得無微不至的故事不僅傳承了家風,讓全家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還感動了鄰里,成了有口皆碑的正能量。

「這個百歲老奶奶的孫子真是厲害,當年把老人主動接到家裡,一照顧就是30多年,特別是他後來失去右手,僅靠左手也能開三輪車上班,做各種各樣的家務,把老人依舊照顧得這麼好,真不簡單!」在海寧黃灣,記者剛向當地人打聽鄭躍忠時,就有人為他豎起大拇指。

閘口村村民馬耀良和鄭躍忠一家做了幾十年的鄰居,曾目睹過數不清的鄭躍忠精心照顧老奶奶的感人場面。「他每天一起床就要給奶奶準備早飯,一碗粥一個白煮蛋端到跟前,總要自己餵給奶奶吃。中午和晚上扶奶奶上桌吃飯時,會不停地向奶奶碗里夾肉夾菜。夫妻兩人中午都要上班時,也會在奶奶床前放上糕點、水果,從不讓奶奶餓著。」馬耀良說。

據馬耀良介紹,鄭躍忠的妻子馬會定對老人也一直非常好,「我們經常見她給老人換洗衣服,梳頭洗腳。她每天早晚都堅持給老人洗臉、梳頭、洗腳,把老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馬耀良說,在鄭躍忠夫妻倆的精心照料下,裴章囡老人的身體一直挺好,「只是畢竟年紀大了,患上輕度的老年痴呆,有時容易犯迷糊。」

馬耀良說,裴章囡犯迷糊的時候,曾把孫媳婦新買的上衣用剪刀一刀一刀剪著取樂,孫媳婦見了卻不凶老人,也沒有阻止。鄭躍忠的小姑媽鄭美寶曾忍不住「責怪」侄媳不該讓奶奶如此搞破壞,馬會定卻笑著說:「只要奶奶開心,就由她去做,衣服沒有了還可以再買,奶奶的快樂卻是用錢買不到的!」這事讓鄭美寶非常感動,見人就誇她娘家侄媳婦好。

「裴章囡老人的3個女兒嫁出去後,對老人也非常好,隔三岔五地輪著來看望,再加上孫子孫媳婦的精心照料,老人的晚年幸福安康。」馬耀良告訴記者,在閘口村,鄭躍忠夫婦對奶奶的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連老人的小女兒鄭美寶也經常說,如果沒有她侄兒和侄媳的一片孝心,她的老母親就不可能健健康康活到現在!」

鄉親們的讚譽,倒讓鄭躍忠有點不好意思,她把功勞推給老婆。「這麼多年來,真多虧了她的理解、支持和大力奉獻,她如果不理解,這事肯定就沒法弄了。她真的很好!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會盡全力把奶奶照顧得更好,讓奶奶活得更快樂!」鄭躍忠微笑著說。

給隔代敬老的「獨臂孝孫」大大的贊

不知打何時起,父母工作忙,家裡的小寶寶就多由爺爺奶奶來照管,形成了隔代管孫子(孫女)的現象,但像鄭躍忠夫婦這樣隔代管奶奶且能把奶奶管得非常好的還非常少。

隔代照管孫子(孫女),也就十來年,隨著孫子孫女逐漸長大,行動能力和認知能力逐步增強,會越來越好管;隔代管奶奶,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一天天衰退,只會越來越難管。鄭躍忠夫婦卻能無怨無悔地堅持30多年,的確非常了不起。

鄭躍忠在卅余年如一日隔代照管奶奶的過程中,面臨過不少困難,經歷過不少考驗。特別是他失去整個右臂後,不管在怎樣的寒冬都能咬緊牙關,冷靜面對,在他身上所體現的這種意志和品質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獨臂孝孫」鄭躍忠和妻子卅余年如一日照管奶奶,是出於血濃於水的濃濃親情,是出於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也是出於知恩圖報的人之常情。這種親情、這種美德、這種感恩心理影響子女,形成了優良家風;影響於社會,傳播著感人肺腑的正能量。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怎當網 的精彩文章:

瞬間讓人喜歡你的5個說話技巧
女人吃什麼可以快速美白皮膚?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六旬老人花1.6萬元給百歲古樹打吊針
9月1日起,為減輕農民負擔將全面取消這些收費

TAG:怎當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越南最「牛」橋樑,150米耗資20億建造,橋體被兩隻佛手托起
雙老26+12托起76人,恩比德西蒙斯53+27,濃眉失致命1罰里悲
世界最奇特大橋,兩隻手托起,共150米耗資130億,亞洲區域
詹姆斯17+13,突發意外傷退還能贏,15+10老兵托起湖人
哈德森42+5導逆轉,20+5奇兵背後,21+7老兵托起遼寧
世界最奇特的大橋,150米,由兩隻手托起,斥資130億建造
越南最牛的橋,由兩隻手托起,150米造價130億,只為觀賞!
她托起早夭的愛子,17天游1600多公里!最漫長的葬禮,讓全世界淚崩
6數據創5年新高,1數據超庫里杜蘭特,11+4老將托起勇士
越南「網紅」佛手橋,巨手托起150米金橋,是20億美元項目的一部分
280秒17分制勝,郭艾倫無解背後,18+11老將托起遼寧
恩比德28+18,巴特勒遭驅逐仍勝,7+4老兵托起76人
28載圓夢!兩座諾貝爾獎盃托起人類「青春之泉」
國產59式坦克59歲生日快樂!昵稱五對輪,托起大國裝甲兵崛起
哈登20+5陷兩麻煩,0.2秒獻另類絕殺,9+9老將托起火箭
越南這座橋徹底火了!150米長造價130億,整座橋由「兩隻手」托起
被雙手托起的橋樑,花費20億,開放兩個月後,接待超150萬遊客!
4慢鏡詮釋1困境半場仍領先,新援高效外19+5老炮托起76人
她托起早夭的愛子,17天游1600多公里!這場漫長的葬禮,讓全世界淚崩……
越南最美麗的「金橋」,被兩隻佛手托起,造價高達2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