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匯頂上半年凈利4.8億;全球首款石墨烯電子顯示屏在中國誕生;三星成禿鷹資本攻擊目標

匯頂上半年凈利4.8億;全球首款石墨烯電子顯示屏在中國誕生;三星成禿鷹資本攻擊目標

1、匯頂科技上半年凈利4.8億 同比增長58%

2、供應鏈消息:蘋果iPhone 8鏡頭將採用玻璃/塑料混合透鏡

3、LGD 赴中國生產 OLED 是為了 Sony 大單?

4、Gartner:2017 年全球穿戴式設備銷售將成長 17%

5、李在鎔被判刑 三星電子或成海外禿鷹資本的攻擊目標

6、全球首款石墨烯電子顯示屏在中國誕生

7、NOR Flash第四季度合約價傳再漲15%

8、東芝CEO透露最終買家是西部數據聯合體

9、全球手機屏幕市場規模將高達456億美元 首次超過電視屏市場

10、丘鈦收購新鉅科獲批准 股價暴漲超20%

一、匯頂科技上半年凈利4.8億 同比增長58%

8月27日匯頂科技發布半年報,報告顯示,2017 年上半年,公司持續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圍繞公司發展戰略開展經營工作,實現了公司的持續成長。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837,793,705.28 元,同比增長 51.7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481,482,771.95 元,同比增長 58.23%。

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經營管理工作如下:

1、市場及銷售:

2017 上半年,公司的指紋晶元不僅在手機市場的佔有率持續提高,銷售收入持續提升,而且指紋晶元產品一線品牌客戶的旗艦機型上獲得廣泛採用,證明了公司全球領先的指紋識別技術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上半年,華為 P10& P10 Plus、小米 6、vivo X9s plus,鎚子堅果 Pro、 魅族 Pro7 等眾多產品均搭載了匯頂指紋識別方案。同時,公司將指紋識別應用市場拓展至筆記本電腦領域,已經有華為 Matebook X,和華碩 ZenBook Flip S 等機型採用。

經過幾年的不斷進步,電容式指紋的技術日漸成熟,帶來了應用的日漸普及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軟體演算法的不斷優化,sensor 面積大大減少,降低了這項技術的應用成本,幫助了這項技術的普及。所以,指紋晶元售價的降低,既體現了電容式指紋技術的日趨成熟和競爭加劇,同時也是 sensor 成本不斷降低的結果。

公司擁有領先的自主晶元和演算法設計能力,在小 sensor 的設計,演算法的匹配優化上有極大的競爭優勢,未來仍將在電容式指紋技術保持產品和市場的強有力的競爭能力。

隨著全面屏手機的到來,我們認為未來電容式指紋產品的主要應用領域在於背面和側面方案。面對激烈的競爭,我們將持續進行技術研究和技術升級。針對玻璃後蓋的設計普及,公司支持玻璃蓋板的指紋識別方案將會繼續成為主流設計趨勢;同時公司推出適應側面按鍵的超窄邊指紋晶元,拓展設計應用的靈活性。

公司還積極進行國際客戶拓展以提升指紋識別晶元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

2017 上半年,公司的觸控晶元繼續保持在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和市場競爭能力,並開始拓展在筆記本電腦市場的應用。

2、研究與開發

2017 上半年,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費用 217,167,016.48 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 12%。截止到 2017年 6 月底,公司已累計申請國內、PCT 和國外專利共 1262 件,授權共 162 件。公司聚焦以客戶需求和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創新,在電容式觸控及指紋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持續發力,同時積極拓展新技術和產品,不斷創新,取得可喜成果。

公司全球首創的活體指紋識別技術分別榮獲 2017 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嵌入式技術類全球創新金獎,愛迪生獎(The Edison Awards)應用技術類金獎以及第 10 屆台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TAIPEI)創新設計大獎。

在 2017 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公司發布了全球首創並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顯示屏內指紋識別技術,該技術實現了「屏幕即指紋識別」的技術革新。此項技術在第 10 屆台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TAIPEI)上,斬獲創新設計大獎,吸引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行業和商業媒體以及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公司相信屏幕內指紋技術是未來指紋識別市場競爭的主旋律,而公司在此已經投入多年,組建了實力強大的研發團隊並積累了多年的經驗。目前正在致力於屏幕內指紋技術的性能優化及量產問題解決。

公司也正在積極拓展指紋識別技術的在智能家居等新領域的應用,給消費者帶來更安全和便捷的使用體驗。

公司正積極進行針對汽車應用的觸控晶元開發,並將在年內完成觸控晶元的汽車應用認證。公司還將在 PC 應用的觸控技術上通過新產品的推出繼續提升觸控產品的營業規模和盈利能力。除了觸控和指紋技術產品領域,公司也在積極進行新的技術和產品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工作。這些工作將長期持續進行,並通過這些長期的持續投入,在智能移動終端獲得更多的成長機會,並在可穿戴和物聯網市場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二、供應鏈消息:蘋果iPhone 8鏡頭將採用玻璃/塑料混合透鏡

8月28日消息,近日瑞聲科技發布了2017年的上半年報,業績十分亮眼。財報顯示,公司2017上半年營收達86.44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55%;凈利潤為21.27億元,同比大增57%;每股收益為1.73元。

受惠於立體聲和防水功能的升級趨勢,動圈器件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2%,佔總銷售額48%,公司2017上半年的毛利率為41.0%,與去年同期的41.1%相差不多,凈利潤率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至24.6%。此外,受無線射頻結構件及觸控馬達解決方案的提振,非聲學業務銷售額同比大增130%,總營收佔比高達48.5%。

瑞聲科技是重要的蘋果供應商之一。蘋果iPhone、iPad和Apple Watch均使用該供應商旗下的微型揚聲器模塊、揚聲器和接收器。而蘋果的這三款產品同樣也使用該供應商的非聲學器件,包括無線射頻部件。

瑞聲科技董事長許文輝(Koh Boon Hwee)表示:「我們預計光學業務將成為我們下一個重要增長點。經過多年的研發,我們已經掌握了專利知識,建立了包括設計、精密模具製造和組裝工藝在內的專利光學技術的研究和生產平台。」

這家公司目前在蘇州已經建立兩家光學鏡頭工廠。晚些時候位於常州的製造工廠也會落成,到年底瑞聲科技的鏡頭月產量將達到9000萬-1億之間。華泰金融控股分析師Ken Hui表示,目前蘋果已經獲得瑞聲控股的一項玻璃和塑料混合透鏡解決方案,蘋果會在iPhone 8中使用該解決方案。

三、

LGD 赴中國生產 OLED 是為了 Sony 大單?

韓國面板巨頭 LG Display(LGD)不怕技術外流,破天荒到中國生產 OLED 面板,LGD 為何做出此一大膽決定?韓媒指稱,可能是為了供應 Sony 大單。

韓媒 BusinessKorea 28 日報導,業界人士表示,Sony OLED 電視銷售噴發,大力看好此一市場前景,向 LGD 追加訂單。Sony 今年向 LGD 下訂 30 萬組 OLED 電視面板、2019 年將增加至每年 60 萬組。LGD 投資 1.8 萬億韓元打造廣州 OLED 工廠,未來可從 LGD 廣州廠直接供貨至 Sony 的上海電視工廠,如此一來,有地利之便,對 Sony 是一大利多。

不只如此,LGD 預估廣州廠可滿足陸廠和其他歐日廠商需求,中國創維、康佳等加入 OLED 電視陣營,歐洲業者 Bang & Olufsen、Metz,以及日廠 Panasonic、東芝也開始生產 OLED 電視。

LGD 的 OLED 電視面板產能,預料從 2019 年起加倍。該公司的 E3 廠(8 千片)、E4-1(2.6 萬片)、E4-2(2.6 萬片),加上廣州廠的 6 萬片產能,2019 年起,LGD OLED 產能將增至每月 12 萬片。

三星電子和 LG 電子在高端電視市場激烈廝殺,三星是量子點電視龍頭,LG 則是 OLED 老大,近來 OLED 聲勢崛起,步步進逼量子點。量子點是液晶電視的一種,和 OLED 分屬不同陣營。

BusinessKorea、theSundaily 先前報導,IHS Markit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量子點電視銷售驟減 48.2% 至 35.1 萬台,OLED 電視則大增 29.4% 至 28.2 萬台。今年第一季,量子點電視買氣還是 OLED 電視的 3 倍;不料到了第二季,兩者差距縮小至 7 萬台,讓三星膽戰心驚。

IHS Markit 看好 OLED 電視前景,估計 OLED 電視營收今年將年增 71%,並預測 OLED 電視出貨量將從 2016 年的 72.3 萬台,2021 年升至 660 萬台。IHS Markit 預估,2019 年 OLED 在 1 千美元以上的高端電視市佔將達 59%。

四、Gartner:2017 年全球穿戴式設備銷售將成長 17%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 Gartner 預測,2017 年全球將賣出 3.1 億台穿戴式設備,較 2016 年成長 16.7%(見表 1)。2017 年穿戴式設備銷售將創造 305 億美元營收,其中有 93 億美元來自智能手錶。智能手錶在 2017 年整體銷售量達 4,150 萬支,並在 2019 到2021 年成為銷售量僅次於藍牙耳機的穿戴式設備。到了 2021 年,智能手錶銷售量將接近 8,100 萬支,佔整體穿戴式設備銷售量的 16%。

Gartner 研究總監 Angela McIntyre 表示:「2021 年智能手錶營收將高達 174 億美元,是所有穿戴式設備當中最具營收潛力的類別。受惠於 Apple Watch 相對穩定的平均售價(ASP), 整體智能手錶的營收也有所增長。智能手錶的產量增加,將略微降低其製造與零件成本,使整體的平均售價從 2017 年的 223.25 美元,微幅降到 2021 年的 214.99 美元。然而, 蘋果(Apple)與 Fossil 等領導品牌的售價將與傳統手錶維持一致。」

蘋果在智能手錶市場的佔有率仍高居所有供應商之冠。然而隨著越來越多供品牌搶進市場,蘋果在智能手錶市場的市佔率將從 2016 年的三分之一左右,下滑到 2021 年的四分之一。據傳蘋果預計 9 月推出的新款 Apple Watch,可以在沒有手機或 Wi-Fi 的情況下,透過行動網路直接與 Siri 互動、傳簡訊並寄送感測器資料。在其他廠商方面,Gartner 預測到了 2021 年,華碩、華為、LG、三星(Samsung)與 Sony 等其他消費性電子 品牌合計將僅占智能手錶銷售市場的15%, 最主要原因是它們在強調個人科技生活化的品牌吸引力不足。

兒童智能手錶和傳統手錶品牌將崛起成為智能手錶的重要類別。Gartner 預測,到了 2021 年, 兒童智能手錶將佔整體智能手錶出貨量 30%。這類設備鎖定的是 2~13 歲、父母尚未給予智能手機的兒童。至於傳統手錶品牌在 2021 年也將佔整體智能手錶銷售量 25%。Angela McIntyre 認為:「傳統的精品與時尚手錶品牌也將提供智能手錶產品,藉此吸引年輕顧客。」

最後一個類別則包含新創與白牌業者,例如愛可視(Archos)、Cogito、摩絢(Martian)、Omate等新創廠商 ,以及仁寶(Compal)和廣達(Quanta)等專註於為消費品牌提供智能手錶內的電子設計的白牌業者。此類別在 2021 年將佔整體智能手錶銷售量 5%。

2017 年藍牙耳機占所有穿戴式設備 48%

Gartner 預測 2017 年將賣出 1.5 億個藍牙耳機,較 2016 年成長 16.7%,並將於 2021 年銷售量成長至 2.06 億個,表示在 2021 年以前藍牙耳機都將是最暢銷的穿戴式設備。而各大智能手機供應商陸續取消耳機孔的設計,也帶動了藍牙耳機成長。Angela McIntyre 指出:「我們預測到了 2021 年,幾乎所有頂級手機都不再附有 3.5mm 耳機插孔。」

頭戴式顯示器仍處於起步階段

頭戴式顯示器(HMD)僅占 2017 年所有穿戴式設備出貨量的 7 %,其採用率無論就一般消費者還是工業客戶來看,在 2021 年以前都無法達到主流地位。Angela McIntyre 表示:「目前主流消費者的採用率仍較低,可看出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而非缺乏長期潛力。」

短期之內,虛擬現實頭戴式顯示器的市場商機仍以遊戲玩家為主;工人也能用它來修理、檢查及維護設備,並用在倉庫與製造、訓練、設計或是顧客的互動等用途。而主題樂園、戲院、博物館和運動場館將添購頭戴式顯示器,來強化互動式設施或影片的顧客體驗,或為運動賽事提供資訊與補充影像之用。

五、李在鎔被判刑 三星電子或成海外禿鷹資本的攻擊目標

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存在大量的禿鷹資本和激進資本,這些投資人會面向公司管理層施加各種壓力,要求改變公司運營,為自身擴大影響力或者獲得優質資產。之前,雅虎、eBay、惠普等大量公司的經營方向都受到了激進資本的壓力。市場上也出現了卡爾·伊坎等一大批知名的頗能攪渾水的「激進股東」。

而目前,隨著三星電子領導人李在鎔被韓國法庭判處五年監禁,韓國一些分析師和官員擔心,三星電子會成為海外的禿鷹資本的攻擊目標,經營方向會受到干擾,甚至面臨控制權的蠶食。

據韓國時報網站報道,上周五,三星集團實際控制人李在鎔因為行賄等罪名,被法庭判處五年監禁,他已經提出上訴。據悉,李在鎔也成為韓國歷史上判刑最為嚴重的財閥巨頭領導人。

雖然三星集團和三星電子總部位於韓國,但是過去依然遭到了海外激進資本的衝擊。

韓國先進科技研究所的企業管理學教授Lee Byung-tae表示,目前韓國的政治家把重心放在了限制企業家和領導人身上,而不是幫助他們建立穩定的公司控制體系,韓國的許多企業家缺乏政治家的保護。在這種環境下,企業一旦發生危機,很容易成為海外禿鷹資本的攻擊對象。

所謂的禿鷹資本,就是利用和公司達成的投資交易的條款來搶佔該公司的所有權或公司最有價值的部分的投資機構。

在許多人看來,李在鎔李健熙家族牢牢控制著三星集團和三星電子,但是實際並非如此。

目前,三星生命保險持有三星電子8.13%股權,三星物產持有4.57%,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李在鎔父親)持有3.82%,他的妻子持有0.83%,李在鎔股權比例為0.64%。

這意味著在三星電子中,李氏家族和其他三星集團企業只持有兩成的股權。目前,李在鎔通過在三星C??T中17.8%的股權,間接控制了三星電子。

三年前,三星集團掌門人李健熙因病住院,隨後,美國激進投資公司埃利奧特(Elliott)曾要求對三星電子的結構進行重組,將其分拆為兩家公司,一家是控股公司,這樣的架構可以讓三星電子更為透明。

這家美國對沖基金也要求三星電子向股東增加額外的分紅,金額高達270億美元。

當時,三星電子成功阻止了埃利奧特的要求,三星也做出了一些妥協,比如註銷了價值440億美元的股票(可以提升股價和股東權益)。

除了埃利奧特之外,上述學者還引述了另外一宗案例,即在2003年4月,迪拜的投資基金「Sovereign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了SK集團母公司15%的股權,隨後要求管理層下課。

這位學者表示,如果韓國企業的最大股東發生了法律上的問題,那麼從埃利奧特和Sovereign兩家基金身上可以看到,海外禿鷹資本在干擾韓國企業上往往獲得了成功。

「現在他們有了各種理由,對三星電子發動攻擊,海外禿鷹資本瞄準三星電子的可能性很大。」

在李在鎔受審期間,三星電子的業務運營並未受到影響,比如上半年兩個季度都創出了創紀錄的利潤,三星電子也成功發布銷售了Galaxy S8手機。不過據韓國媒體報道,李在鎔受審影響了三星電子的內部戰略決策,戰略會議次數減少,在投資併購方面作出的決定也有減少,長此以往,三星電子未來競爭力將受到影響。

上述學者也表示,在韓國獨特的企業文化之下,如果企業的所有者或者董事長缺席,運營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們很難對巨額的投資或者併購交易做出決策。

一些分析師認為,海外基金投資機構有可能以李在鎔被判刑為由,要求剝奪他董事會成員的資格。

另外一位首爾市的經濟學教授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三星電子可能面臨來自禿鷹資本的直接攻擊,其中包括改變治理結構、要求股東分紅。

在海外股東的壓力之下,三星電子開始逐步提高分紅金額,另外註銷股票數量,但是長遠來說,這些舉動將會損害三星的競爭力。

不過,韓國IBM證券公司的一位分析師,則表達了不同觀點。他表示,韓國的資本市場有明顯的民族主義特徵,如果海外的投資機構視圖干擾三星的運營,那麼所有韓國本地的投資人,包括全國養老金服務機構和小規模投資人,都會團結起來阻止海外基金的干擾。

六、全球首款石墨烯電子顯示屏在中國誕生

日前,國內的奧翼電子公司宣布,已研製出全球首款「石墨烯電子顯示屏」,這使我國在石墨烯材料的產業化應用方面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在此之前,三星、LG已投入大量資金研究石墨烯顯示屏技術。

據悉,奧翼電子研製的超柔性「石墨烯電子顯示屏」,不僅耐摔耐撞、透光率高、顯示亮度佳,還能像紙一樣捲曲,非常適合用在穿戴式電子設備上。

石墨烯是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被稱為「新材料之王」,一旦石墨烯技術能應用到商業中,將取代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硅,成為提供人類生活所需大多數發電能源的來源。

從發展趨勢來看,石墨烯無疑將廣泛應用於柔性電子、智能穿戴、觸摸屏、感測器、導熱導電材料、功能塗料等領域。

基於石墨烯的柔性電子產品能很好地克服了現今的材料與技術限制,使手機或者電腦等智能電子產品變得柔軟且可摺疊,便於攜帶。因此,未來石墨烯材料將在越來越多的柔性電子產品中大量使用。

另外,利用石墨烯材料製造的電池,不僅充電快且使用持久。比如,裝配了石墨烯電池的手機,充一次電只需5秒,可以連續使用半個月。

正因為石墨烯有著無與倫比的性能和優勢,許多國家已將石墨烯研究列為重點項目。

目前,全球有超過200個機構和1000多名研究人員從事石墨烯方面的研發工作,而我國在石墨烯的研發上處於領先水平,目前已申請超過2200項專利,佔世界的三分之一。2015年的全球石墨烯專利數據顯示,專利數排名首位的是中國,之後是美國、韓國和日本。

七、

NOR Flash第四季度合約價傳再漲15%

NOR Flash第4季合約價傳再調漲15%,這是繼第3季調漲10%~20%後,價格再向上推升,成為下半年漲勢最兇猛的內存。

NOR Flash下半年漲勢強勁,旺宏、華邦電和晶豪科到年底的訂單已全數被搶購一空,明年即使增加產能,仍將供不應求。華邦電產能幾乎被蘋果搶購一空,加上優先供應三星等一線手機廠,讓NOR缺貨持續延燒,推升第4季合約價持續大漲。

受智能手機導入AMOLED面板、觸控IC及驅動IC整合單晶元及物聯網三大新應用,帶動NOR Flash強勁需求,加上美系二大供貨商淡出市場的影響顯現,NOR Flash第4季報價將再調漲15%%,漲幅與本季相近,凸顯NOR型內存供貨短缺。這些新應用領域,每個都以上億顆起跳,都讓這項內存組件身價看漲。

美系二大廠淡出NOR Flash,專註高容量的車用和工規領域。 因二大廠全球份額高達37%,產能已陸續在上半年移轉,讓今年NOR晶元缺貨無解。

NOR的新應用成長驚人,更讓這波NOR型內存需求爆增。

因蘋果新手機將導入OLED面板,得搭載NOR晶元維持手機色彩飽和,預料明年三款手機會全數導入,加上非蘋果也跟進,推估NOR內存晶元是上億顆起跳,這也是目前旺宏、華邦電、晶豪科和兆易創新、武漢新芯、長江存儲和力晶等看到這波商機,急著增產的關鍵,不過從增產的幅度來看, 到明年難仍填補美系二大廠淡出的缺口。

華邦電是NOR Flash主要供貨商之一,去年單月出貨超過2億顆。 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曾形容,這項組件雖然單價低,但就像米和飯一樣,缺米就不能煮飯吃,是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組件,其重要性由此可見。

八、富士康沒戲了 東芝CEO透露最終買家是西部數據聯合體

8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晶元業務方面,富士康是給出了270億美元的報價,遠超其他競爭對手,但這一報價卻並未得到日本方面的認可。

雖然後來東芝選定的收購方不被合作夥伴西部數據所認可,東芝又重新與富士康開始接觸,富士康又有了一絲希望,但目前看來富士康可能真沒戲了,消息人士透露東芝在上周已向西部數據聯合體提出了收購條件,而東芝CEO目前也透露,他們已選定西部數據組成的聯合體為快閃記憶體晶元業務的最終買家。

消息人士最新透露的消息表明,東芝CEO目前在東京表示,東芝已同合作夥伴西部數據就出售快閃記憶體晶元業務一事達成協議,西部數據等多家美國和日本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將收購東芝的快閃記憶體晶元業務,雙方會在8月31日正式對外宣布這一消息。

此前就有消息人士透露,在上周四進行的談判中,東芝向西部數據聯合體提出的條件包括:西部數據從國際沖裁法庭撤銷阻止東芝出售快閃記憶體晶元業務的訴訟,以及西部數據未來在東芝快閃記憶體晶元業務中所持的股份。

先前的消息人士還表示,東芝和西部數據的談判很順利,如果西部數據聯合體預接受東芝所提出的條件,雙方預計在本月底就會簽署相關的協議。

據悉,西部數據等所組成的收購聯合體,除了西部數據,還有美國產業投資機構KKR、日本創新網路公司和日本發展銀行。

在收購報價方面,西部數據聯合體給出的報價在1.9萬億日元左右(按目前匯率折算約為174億美元),基本達到了東芝方面的預期。

在收購資金方面,東芝方面還會保留1000億日元(約9.2億美元),日本創新網路公司、日本發展銀行和KKR各提供3000億日元(約27.5億美元),三井住友銀行和瑞穗銀行等將提供7000億日元(約64億美元),另外還有多家日本公司提供500億日元(約4.6億美元),西部數據預計會提供1500億日元(約13.7億美元)。

九、

全球手機屏幕市場規模將高達456億美元 首次超過電視屏市場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成為影視視頻消費的主要設備,這也影響到了顯示面板行業。專業機構最新的預測報告稱,2017年,全球手機屏市場規模,將第一次超過電視屏幕。

據韓國先驅報網站報道,據科技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的報告,在過去七年時間裡,全球手機屏幕每年的增速高達17%,逐步縮小了和電視屏幕的差距。

作為對比,從2010年到2016年,電視屏市場空間卻每年萎縮了8%。

據估計,今年,全球手機屏幕市場規模將高達456億美元,超過電視屏413億美元的規模。

而在2010年,電視屏幕市場規模高達554億美元,手機屏市場規模僅為129億美元,也就是電視市場的四分之一。

這家市場研究公司指出,手機屏幕市場的急劇增長和智能手機市場的快速崛起,以及手機高解析度屏幕技術發展有直接關係。

傳統的智能手機使用小尺寸屏幕,操作麻煩,同時也抑制了顯示屏市場。十年前,蘋果推出了iPhone,將觸控屏的用戶體驗做到了史上最佳,隨後全世界開始流行觸控屏手機,面板行業也自然受益。

另外一家科技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最近表示,今年,全球手機屏的交付量將達到32.4億塊,五年之後將達到46.2億塊。這意味著手機屏幕市場和電視屏市場的差距將會越拉越大。

上述公司指出,手機屏幕市場快速增長有一些新的驅動因素,其中包括高端的OLED屏幕,以及開始應用於智能手機的可彎曲屏幕。

相比傳統的液晶屏,OLED屏幕畫質更佳、更加節電,特別適合作為手機屏幕來使用。在過去多年中,中國、韓國等手機廠商已經推出了OLED屏幕的手機。而在九月份,蘋果將推出十年版iPhone,將在本公司歷史上第一次使用OLED作為手機屏。

鑒於蘋果的示範效應,全球大量的手機廠商也會採購OLED屏幕。目前,三星、LG、日本顯示器、夏普等公司正在擴大和準備OLED屏幕量產,滿足需求。據悉,今年來自蘋果的巨大訂單,以及目前只有三星顯示器一家供貨的局面,導致OLED屏幕出現供不應求,廠商只能轉向液晶屏。

據統計,目前三星顯示器在全球手機屏市場佔據了主導地位,二季度獲得43.9%的市場份額,排在其後的是日本顯示器、京東方和LG顯示器。

而在手機OLED屏幕領域,三星顯示器公司的份額更是高達99.9%。行業人士表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三星顯示器仍將是OLED屏幕市場的領導廠商。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秋季將會發布三款新手機,因為全球OLED屏幕供應不足,蘋果今年只會在十年版手機中採用OLED,明年後年,所有iPhone都將切換到OLED屏幕。

十、丘鈦收購新鉅科獲批准 股價暴漲超20%

日前,中國大陸第三大攝像頭模組企業丘鈦科技(01478.HK)發布就以12.47億元參與新鉅科技經擴大後股本約36%,2017年8月24日接獲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的批准函,內容有關其申請參與私募配售。完成後,丘鈦將成為新鉅科最大單一股東,也創下台灣光學元件引進外資模組廠參與私募入股首例。

丘鈦入股新巨科案獲投審會放行

事實上,早在2月底,丘鈦科技就曾對外宣布與台灣鏡片廠商新鉅科簽署了合作意向書,擬取得新鉅科36%的股權。3月18日,據新鉅科宣布,董事會決議通過簽訂投資認股協議書,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光學鏡頭模組廠丘鈦科技 (1478-HK) 將透過參與新鉅科私募增資方式,投資新鉅科新台幣 12.47 億元,取得新鉅科約36%股權,預計最遲於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丘鈦科技將以12.47億元,參與新鉅科36%股權的投資案,除必須獲得新鉅科5月22日的股東會通過之外,丘鈦科技還要經過台灣經濟部投審會的同意,此案才能順利成局。從目前來看,首先股東大會已經通過了此次投資案,下一步,台灣經濟部也已經順利通過,也就是說這兩者的合作已經真正順利完成。

新鉅科此次私募案順利完成,股本將增加到15.84億元,新鉅科母公司群光(2385.TW)集團在此次私募案完成後,對新鉅科的持股由22.15%降為14%。同時新鉅科將在交易完成後,另召開股東臨時會改選董事,在原有的七席董事(含二席獨立董事)中,讓出三席董事席次給丘鈦科技。

新鉅科此次私募案順利完成,股本將增加到15.84億元,比股王大立光(3008.TW)目前股本13.41億元還大。

對於二者的結盟,有媒體報道稱,雙方結盟主要是希望擴大新鉅科在手機鏡頭的出口,並拉高手機鏡頭的比重,從而促使規模經濟的效益翻轉獲利能力。

新鉅科主要生產塑膠鏡片及鏡頭產品為主,該公司去年營收11.07億元,其中手機鏡頭約佔三分之一,而包括NB及平板的鏡頭應用占整個營收的50%,並少量切入車用適應應用。

新鉅科上半年營收4.6億元,營業毛損 8369 萬元,稅後凈損 1.92 億元,每股凈損 1.9 元。7月營收7510萬元,月增14.58%,年減14.31%;前7月營收5.44億元,年減2.82%。

對於此次丘鈦認購新鉅科36%股權的原因,丘鈦官方曾表示,首先這一舉動符合集團業務戰略,參與透過不斷構建在光學、計算成像及深度學習方面之實力,本集團致力於為移動終端提供機器視覺及人眼視覺。參與可能私募配售符合本集團業務策略,尤其可拓展其在光學設計方面之實力,原因為新鉅多年來一直從事光學鏡片的設計、研究及製造,並已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已開發多項有關光學鏡片的專利技術。新鉅亦為具備大規模生產 1300 萬像素模組鏡片能力的少數製造商之一。

其次,有助於丘鈦贏得國際品牌客戶之現有客戶組合主要包括中國品牌,由於新鉅科與多個國際品牌客戶維持多年的業務關係,故參與可能私募配售可有助本集團向該等國際品牌客戶推廣其業務。

其三,有助本丘鈦擴展產品種類至新市場領域之現有產品組合主要包括用於手機的相機模組及指紋識別模組,而丘鈦正積極擴展其產品種類至新市場領域,例如擴增實境(AR)、虛擬現實(VR)及汽車等領域。由於新鉅一直與多個品牌在用於體感遊戲之鏡片方面進行合作,並已發展多年有關用於汽車之鏡片方面的相關知識及技術, 故參與可能私募配售可有助本集團擴展其產品至新市場領域。

而對於兩者的聯盟,早前便有媒體進行解讀稱,這一做法一是著眼於技術的垂直整合;二是著眼於供應鏈協同效率,三是直接獲得標的客戶關係。

尤其對於丘鈦這是市場老三來說,顯得更為緊迫。其實之前舜宇、歐菲光兩家也早已落實過整合。例如2008年,舜宇收購韓國力量光學 54.9% 股份,引進後者研發科技,從而具備設計和生產高端手機鏡頭的能力,為當年的諾基亞、摩托等國際知名企業配套,從而加快實現了公司的「名配角」戰略。歐菲光之前收購了索尼電子華南有限公司,後者也有攝像頭模組開發和封裝技術,後者有部分供應蘋果。因此,歐菲光這一整合就更典型了。

簡而言之,從此次丘鈦科技此次認股新鉅科也可以看出,手機鏡頭模組上下游的資源整合,已經成為行業的大勢所趨。

公告發布當日丘鈦股票大漲超20%

丘鈦收購新鉅科獲批准 股價暴漲超20%

8月24日因丘鈦收購新鉅科或批准這一公告,港交所掛牌的丘鈦科技(01478HK)下午股票漲至歷史新高。24日收盤,該股報18.04港元,漲幅22.55%。

2007年何寧寧先生在中國江蘇省崑山市成立崑山丘鈦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使用COB及COF技術封裝攝像頭生產,2009年推出300萬像素及500萬像素模組。2012年推出解析度為800萬及1300萬像素的攝像頭模組 。

2014年12月2日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同時在國內率先推出1,600萬及2,000像素模塊和批量產售OIS(光學防抖)產品 ,2015年陸續推出雙攝像頭、指紋識別、手勢識別、PDAF、戶外運動相機攝像頭等技術或產品。

2016年攝像頭模塊出貨量按年增加一倍,同時與國產手機4大(big4)華為、OPPO 、vivo、小米、等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2017年進入新技術MOB/MOC封裝攝像頭的研發,有關技術將因iphone8全屏幕智能手機的推出,在盛行時獲得各品牌手機更廣泛的採納。

「我們在給小米、OPPO、vivo等品牌供貨,其中包括OPPO R11、OPPO R9s、vivo x9s和近期發布的OPPO R9等機型,在高峰期月產能可達到20KK。」丘鈦科技相關人員表示。

2017年上半年,丘鈦科技的凈利潤更是直接以三位數呈業績增長態勢,對於業績增長的原因丘鈦微表示,主要在於攝像頭模組產品的像素結構得到了明顯提升,雙攝像頭模組佔比明顯提升導致丘鈦產品的綜合平均銷售單價達到約30.7元,較去年同期的22.9元增長了約34.1%。

值得一提的是,在攝像頭模組出貨量上,丘鈦可以更是以8300萬顆位列國內第三。此外,其1300萬像素及以上產品的銷售數量較同期的約1036萬件大幅上升約249.1%至約3617萬件,約佔丘鈦上半年攝像頭模組銷售數量的約43.5%。

從上述不難看出,丘鈦科技在中高端手機市場已獲市場認可,而此次兩者的資源整合更是自身產業的一種優化與調整。從業務類型上來看,目前丘鈦和舜宇相若可作比較,且其業務上升空間頗大。

【關於轉載】:轉載僅限全文轉載並完整保留文章標題及內容,不得刪改、添加內容繞開原創保護,且文章開頭必須註明:轉自「摩爾芯聞MooreNews」微信公眾號。謝謝合作!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爾精英 的精彩文章:

迷你晶圓廠幹掉台積電?不存在的!
聯發科10nm晶元或暫時夭折;國科微上市即預告虧損;三星將為小米供應OLED面板
韓國半導體出口價格創新高;台積電成高通蘋果專利大戰受害者;NOR下半年仍缺貨

TAG:摩爾精英 |

您可能感興趣

國內第三款驍龍845手機,4K顯示器,全球首款
三星UR59C預售開啟!全球首款32英寸曲面4K顯示器已上線
三星帝國名副其實:數據顯示三星電子貢獻韓國去年近15%GDP
螞蟻電競發布13款顯示器:全球首款四邊無框和12999元旗艦成亮點
三星推出15.6英寸4K OLED顯示屏 2月中旬量產
三星S9徹底涼了,數據顯示美國市場同比下滑近40%
LG 5K顯示屏開賣 三星Q2季度凈利潤跌53%
144HZ顯示器成主流 友達擊敗三星奪第一
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為1.9億台 華為第一
三星電子業績初估料顯示第一季度盈利137億美元
全球首款4K 144Hz!華碩旗艦遊戲顯示器中國發布:19999元
最新照顯示:兩艘055大驅掛上五星紅旗即將下水,超出西方的預測
中國顯示面板產能有望在2019年全球登頂
F-35戰機進入全速量產第一年,洛馬數據顯示美軍將採購2443架
做顯示器成全球第一:年銷量突破6千萬台,連三星LG都不是其對手
數據顯示,中國赴美旅遊人數15年來首次下降
NPD數據顯示美國三季度電子遊戲消費達到91億美元
10月份數據顯示:中國4G、寬頻市場壟斷形成 它一家獨大!
統治地位 三星拿下OLED顯示屏市場93.3%市場份額
三星全新曲面帶魚屏顯示器開啟預約:贈品竟為萬元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