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陰一陽:虛,靜,柔。實,動,剛

一陰一陽:虛,靜,柔。實,動,剛

【書法之道】一陰一陽:

虛,靜,柔。實,動,剛

清華著名教授梁啟超先生說「各種美術當中,以寫字為最高」。

北大著名教授沈尹默先生說書法能顯出驚人奇蹟,無色而具有畫圖之燦爛,無聲而具音樂之和諧」,這是沈尹默先生講的,著名書法家。

著名文人林語堂先生說「書法構成了中華民族美學觀念的基礎」。北大著名教授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書法代替音樂成為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

藝術大師畢加索講,「假如我生在中國,那麼我一定是一個書法家而不是畫家。」

為什麼書法只有幾個墨點子、幾個黑道子卻顯示出了如此的藝術魅力和審美特性?

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的典型產品。比如說李大釗先生認為中國文化是個靜本位文化。北大教授梁漱溟他認為中國是倫理本位,蔡元培先生認為(中國文化)是尚中庸。歸結為一句,就是以中庸精神為核心文化。

今天,聊聊【書法之道】一陰一陽:虛,靜,柔。實,動,剛。

子思的《中庸》就是孔門的心法,是儒家哲學思想的核心。

何謂中庸?夫子程頤在《中庸》第一章(綱領)中說:「不偏之謂中, 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子思指出:「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就是說:人們喜恕哀樂之感情沒有表露出來的時候(這時人的內心處於虛靜淡然,不偏不倚的境界)稱為「中」。表露出來後符合自然常理、社會法度(做到這一點,情感中正和諧)稱為「和」。「 中」 是天下人們的最大的根本;「和」 是天下人們共行的普遍原則。達到了「中和」 的境地,天地便各在其位而運行不息;萬物便各得其所生長發育了。朱熹注說:「中為道之體,和為道之用。」

中,即不偏不倚,既不過分也無不足。庸,平常。但千萬不能誤認為中庸是不求進取,沒有作為的思想。正如《中庸》(知物)中所引用的「《詩》云:『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就是說:《詩經》里說:「老鷹高飛上青天,魚兒跳躍入深淵」。 這兩句詩比喻中庸之道,上能達於天空,下能及於深淵。凡是達到極端之時,正是走向衰敗之始,只有履行中庸之道,才能避免走向極端而導致衰敗,使其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在書法創作中,若以不激不歷的中和思想為指導,那麼作品既雅而勁,書卷氣很濃,方為上乘。若走兩個極端,或者纖弱,或者霸氣十足,必會導至:江湖氣、霸氣、腐氣、市儈氣等俗氣。凡事有預謀就會成功,沒有預先策劃就會失敗。說話做事預先想定就不會感到困難。行動之前預先想定就不會內心不安。執行規劃預先想定就不會陷入絕境。

書法創作亦應如此,正如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所指出的:「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這正體現了王羲之對中庸思想的靈活運用,作到書前有思考,有謀劃,胸有成竹,然後一氣呵成,無其不妙。若不加思考,草草信筆而書,必然「陷入絕境」。

「中和」 思想不僅能指導書家創作,而且「中和美」 也是書法欣賞的重要標準之一。

書法的道是什麼?《易經?繫辭》上講,「向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化而裁之為之變,推而行之為之通」,所以「道、器、變、通」這四個字,這個道是什麼?就是道理,就是法則,就是意義。所謂書法之道就是書法意義或道理,所謂器就是有名之體,有實物能感覺到、觸摸到的東西,所以這就是器,就是技術,就是事物,這就叫器。認識一種藝術,最欣賞的要素是:一個要懂得這門藝術的意義,二要懂得這門藝術的技術,三要懂得這門藝術的演變,它的歷史。

書法也應該從這三方面入手,探討它的道理,它的意義,探討它的器,探討它的技術,它實踐的工具,還要探討了解它的歷史。

怎麼樣理解書法的道理、書法的意義呢?

書法的線條選擇和形上追求,基本的表現手段就是線條,因為字本身就是用線條來構成,這就是中國書法(的構成)。其實不僅僅中國書法,中國繪畫以最典型的形象組織,它的形象組織和最基本表現手段同樣是線條,所以中國藝術都是以線條作為它形上組織和表現手段。

宋代的葉適他講過:「道源於一而成於兩」,這句話出自《易經?繫辭》另一句話,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其實不難理解,看似很玄妙實際上不難理解。道就是道源於一而成於兩,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我們祖先認為宇宙一開始是一種元氣,元氣一分為二,成兩種東西,一種是陰,一種是陽,所以道的本身就是元氣,元氣就是虛而無形的,虛而無形的就謂之道。分為陰陽,陰陽相生就產生萬物,化育萬物謂之德,管子講,「虛而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

一陰一陽:陰就是虛,就是靜,就是柔。陽是什麼,就是實,就是動,就是剛。中國的書法也好,繪畫也好,就是通過虛實、動靜、剛柔、它們的線條(表現的)它的藝術魅力。

什麼叫道?古人講很多了,形而上者謂之道,虛而無形謂之道,一陰一陽謂之道,往來開闔謂之道,等等。實際上非常簡單,什麼叫道,道就是一條道,就是道路,就是途徑。一條道就是一條線條,線條的最根本的內涵,最基本的依據就在這。

線的藝術就源於道。

黑格爾說,如果說我們要再現自然,要模擬自然,那就好象是一隻爬蟲去爬著追大象,一個小蟲子爬著追大象那談何容易,可能嗎?所以藝術家絕對不是要模仿、再現自然,他的任務、他的意義、他的存在價值就在於把握物象的精神實質,把外在的東西捨棄掉找到它的精髓,概括要點來表現它,這樣才是藝術家本來的,應該所做的。所以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就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書法的第一點,就是線條追求,線條選擇和形上追求。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齊治平 的精彩文章:

道德品質的養成需要道德實踐,人文知識的增長有助於立身做人

TAG:修齊治平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山兩景點,一陰一陽,導遊講了害羞,卻是道法自然的神奇偉力
西遊記中觀音手裡的玉凈瓶,天庭也有一個,一陰一陽,效果真好相反
高溫瑜伽與水中瑜伽,一冷一熱,一陰一陽,讓你感悟瑜伽世界的魅力
一陰一陽之謂道,何為道?
伊朗欲和美國決一死戰,卻不想,陷入這一陰謀!
一陰一陽,一石一草 | 充滿想像力的缸體
夏至:一陰初生,夏九初始,心靜即清涼;半夏時光,日子綿長,心閑即自在
羅志祥繼朱碧石之後,又多一個頭銜,一陰一陽完美搭配
歷史上的馬永貞,靠著拳法作惡,欺行霸市,最後卻被一陰招要了命
夏至:一陰初生,夏九初始,心靜即清涼;半夏時光,日子綿長
一個晚上換五個地方睡覺,如此小心謹慎,原是為防日寇這一陰招
一陰一陽之謂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一陰一陽之為道
中途島戰役:日軍的這一陰謀如果得逞,二戰的格局將會被改寫!
都說劉邦陰,韓信更陰,曾用過一陰招,千年來沒一個將領敢這麼干
何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他是三國第一陰謀家,張良陳平都不如他,還意外得到善終
俗語「能看九陽別看一陰,能動九墳別動一門」啥意思?有道理嗎?
諸葛亮北伐,司馬懿為何只守不攻?這一陰謀只有四個字!
道家文化,何謂「一陰一陽之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