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作品賞析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作品賞析

鄭板橋的書法極有個性,以「怪」著稱,彌補了中國書法史上詼諧美的空白。「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鄭板橋描寫竹子的詩句,也是他自己處世的寫照。

鄭板橋書法究竟怪在何處,其中蘊含了哪些趣味,為什麼會影響後世很多人?與當今中國書壇書法家爭相求「怪」的現象相比,今人又該如何去解讀?……陝西是全國書法的核心重鎮,今天我們就特邀長安大學教授、中國當代享譽書壇的學者型書法家杜中信先生帶領我們,一起來解讀鄭板橋書法藝術的奧秘——

創立「怪」的書法風格

彌補中國書法史上詼諧美的空白

鄭板橋可謂經歷複雜,他是康熙時代的秀才,雍正時代的舉人,乾隆時代的進士,後來做官做到山東濰縣縣令。他為官清廉、為人正直、做學問嚴謹。據說他做縣令的時候遇到自然災害,當地老百姓沒有飯吃,他就主動開倉放糧,救濟百姓,甚至把自己的俸祿也拿出來賑災。這種耿直性格,得罪了不少當時官場上的人,因此他的官做得不長,就辭官回家,離開山東濰縣的時候,當地百姓還修建了鄭板橋祠堂來紀念他。

作為一個耿直而又清廉的官員,鄭板橋雖然在官場並不得志,但是他才華橫溢,在藝術的領域光芒四射,詩、書、畫都達到了非常高的高度,影響了後世很多人。尤其在書法上,鄭板橋稱自己的書法為「六分半」,我們知道,古人稱漢隸為「八分」,鄭板橋所謂「六分半」,意思是他的書法中,有很多隸書的東西,但又不是隸書,他把漢隸的結構和用筆用在行草書裡面,這點很了不起,是書法發展到清朝的一個新局面,是書法的創新和開拓。他所創立的書法風格,彌補了中國書法史上詼諧美的空白。眾所周知,在戲曲中,有生末凈旦丑;在音樂中,有種風格叫做諧謔曲;在繪畫中,有漫畫。中國書法史上,在鄭板橋之前,書法的各種風格幾乎已經完備,有雄壯、秀潤、狂放等等,但卻沒有這種詼諧的書體。鄭板橋填補了中國書法史上這一塊的空白,所以,古人評價其書法,謂他「怪」。鄭板橋的「怪」,其實質是包含著藝術內容的怪,是繼承了前人精華的怪,是展示了他自己獨特個性的怪,所以,他的怪,不是故意作怪,而是一種由衷的自發表現。

「難得糊塗」其實聰明絕頂

彰顯對世事的淡然不羈

因為個性耿直,鄭板橋無法容忍清朝官場的種種腐敗,乾隆十七年,他憤然辭官,回到揚州。入仕為官,幾乎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唯一出路,也是最大目標,鄭板橋卻憤然辭官,對當時官場的不滿與無奈可想而知。他的畫只畫蘭花、竹子、石頭,因為他認為蘭花是不敗的,竹子是常青的,石頭是永存的,這和他的個性是一致的。

他的字除了形式外,連內容也多是詼諧的,例如,我們最常見的《難得糊塗》,就是鄭板橋最有名的一幅書法。據說,鄭板橋有一次去雲峰山見當地一位非常有學問的老人,老人讀書破萬卷,卻自稱「糊塗老人」。老人家裡有一方石頭,請鄭板橋題字,鄭板橋哈哈一笑,當下揮毫題了「難得糊塗」四個字,並在下面書寫了一段小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同後,求福報也。」他通過這幅書法,進行自嘲,調侃自己雖然聰明絕頂但是卻對世事淡然不羈。當時官場腐敗,他看不慣,又無能為力,就覺得人生不應該過於認真,反而應該糊裡糊塗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既然內容是「糊塗」,為了表現「糊塗」的味道,鄭板橋也是開動腦筋,把這幅書法的形式與內容寫得高度一致:這幾個字寫得東倒西歪,像一個打醉拳的人,癲癲狂狂,卻又有幾分清醒,這就是一個藝術家的匠心。仔細分析,「難」字用了隸書的解體,草字頭被展開了,鳥字在右邊,整個字的結構都被改變了,寫得非常散漫,但是線條卻很厚重,採用隸書,筆筆中鋒,提按變化富有韻律感,非常耐看。「得」字,左邊作者用三點水替代了雙立人,右邊上面是一個「見」字,下面是「寸」,改變了傳統固化的寫法,顯得頭大身子小,像個熊貓一樣,憨憨的,反倒有一種俏皮的味道。到第三個字,「糊塗」的「糊」字,作者故意把左右方向拉開很寬,中間「古」字又改變傳統寫法,故意下沉,整體字形就顯得很傲慢不羈,像喝醉了一樣鬆軟,但是線條又非常到位。「塗」字左邊故意只寫兩個點,顯得緊湊,和前面鬆散的「糊」字形成鮮明對比。「難得糊塗」這四個字,整體來看,好像武術裡面的醉拳,雖然東倒西歪,但是又不失法度,整體章法錯落有致,結構俏皮,線條精到,每一個點畫都寫得很飽滿,非常到位,沒有一筆是輕浮的、草率的。而下面的落款,更是高高低低,活潑俏皮,和「難得糊塗」四個大字,非常搭配又相互呼應,相得益彰。整幅作品給人的感覺就好比一幅畫,雖然看似怪,但經過細細品賞,卻很吸引人,很有美感,非常漂亮。

「怪」中包含高難的藝術技巧

才是真正有趣味的意境美

鄭板橋的這種創新和求怪,和當下書壇為了求新而求怪的「丑書」有著天壤之別。

鄭板橋作品中,和《難得糊塗》相對應的書法,還有一幅是《吃虧是福》。但是這兩幅字的藝術處理手法完全不一樣:《吃虧是福》處理很保守,比較笨拙,可能作者認為老實人容易吃虧,而這種吃虧恰恰是智慧。從中我們可以窺見,針對不同內容,鄭板橋會採用不同的藝術手法,極有匠心。鄭板橋也有很多對聯,寫得雖然很怪,但是很雅。例如「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還有「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大小跌宕,非常漂亮。

除了怪異之外,鄭板橋的書法還有另外一種形式,在字很多的作品中,他採用了「亂石鋪街」的章法,有些甚至無行無列,都寫成一片,類似於甲骨文章法。但是鄭板橋作品中的線條粗細變化卻很豐富,這和甲骨文顯著不同,從而使得作品節奏感很強。舉個例子,他有一幅非常精到的作品,是關於潤格的,內容很有意思,非常調侃:「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三兩,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中心喜樂,書畫皆佳。」這幅字不光內容有趣,而且章法處理得非常漂亮,一開始起筆幾個字還比較平穩公正,寫到中部的時候,逐漸展開,越寫越有味道,達到了用筆技巧的高潮,「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其中的「妙」字,最後一撇故意誇張拉很長,這一撇的墨色變化也很豐富。作品中部寫得跳蕩活潑,非常瀟洒,章法處理也舒服自然。最後面他還寫了一首詩,語言幽默詼諧。鄭板橋這幅字,越到後面寫得越精彩,後面有一個「也」字,最後一筆很長,線條亮相十分精彩,而且整幅來看,在這裡形成了空白,很巧妙地調整了章法。再看這幅作品,有很多很細的筆畫,蔡邕在《九勢》里說「粗不為重,細不為輕」,就是說書法作品粗的線條,當中要有骨頭,不肉;細的線條,要像鋼絲一樣,很挺拔,不弱。

從整幅書法來看,鄭板橋雖然有些筆畫很誇張,但是字形結構緊湊有力,不僅借鑒了黃庭堅和王羲之的用筆技巧,同時,也能看到顏真卿的厚重,以及他對於漢隸的思考和吸收。學習古人,能夠取其所長,取其精華,為我所用,這正是鄭板橋的高妙之處。鄭板橋最大的特點在於他的「怪」,這種怪其實是一種高層次的趣味,而且鄭板橋還能夠將字的內容與形式統一起來,非常高明。所以鄭板橋的字很耐看,可以久賞不厭。

鄭板橋還是一位畫家,竹子畫的很有名氣。鄭板橋雖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人,但是做學問很嚴謹,我們可以從他的畫中看出。他自己寫詩說過:「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他認為,能夠把竹子的精髓提煉出來,「得意忘形」才是最高境界,這也是他下了幾十年功夫提煉出來的。同時,鄭板橋能把繪畫用筆帶進書法作品中,比如他常常用畫竹蘭的線條,來完成書法中的某些撇捺。在長線條的使用上,雖然鄭板橋吸收了黃庭堅的特點,但是他更敢於大膽延長某些筆畫,敢於大膽進行字體疏密的處理,而不是簡單重複黃庭堅,從而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風格,而這也正是鄭板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貢獻。

我認為,學習書法的人,是要學習鄭板橋這種創新的方法和精神。

在我看來,鄭板橋的書法有怪的一面,也更有雅的一面,有高古的一面,又很有氣節。鄭板橋書法的「怪」,放在當今來看,是真正的美,充滿了趣味和意境,因為其中包含了高難的藝術技巧,豐富的思想內涵。雖然他在官場上不得志,可是他在藝術創作的天地中任意馳騁,恣肆洒脫,達到了藝術的頂峰,開創了新的輝煌,可以說近百年來,鄭板橋是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山,為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藝術財富。而當下書壇,出現一味求新求怪的「丑書」趨向,好像不怪就不足夠美,就不足以創新。這種只為吸引觀眾眼球的「丑書」,在品格、章法、趣味、筆法上根本經不起推敲,其實是毫無價值、混淆大眾視聽的垃圾作品,是應該被嚴肅叫停的,也是值得當下書壇警惕的。

(青年書法家何栩栩女士亦對此文有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家網 的精彩文章:

佳士得數字化服務的演進
第二屆「江蘇書法獎」揭曉
張大千的筆墨,雲水謠
誠品書店創辦人、董事長吳清友去世
一支畫筆,出那麼逼真的畫面!

TAG:中國美術家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張軍油畫《東來西往》賞析
賞析|東南亞手繪服裝效果圖集錦
南宋木雕菩薩坐像 賞析
南宋淳熙通寶背春十五銅錢賞析
北宋景德鎮窯執壺賞析
黃東輝攝影作品賞析
紫英唐劍—沈廣隆 作品賞析
成衛東西藏人文風光攝影作品賞析
傲龍漢劍—沈廣隆 作品賞析
精品嶺南盆景賞析
百福劍—沈廣隆 作品賞析
萬壽劍—沈廣隆 作品賞析
賞析古詩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潘鴻海江南題材油畫作品賞析
梅蘭竹菊—沈廣隆 作品賞析
西漢大型半兩鎮庫錢賞析
巨尊-山東省造光緒元寶十文賞析
李淑華‖郭振東先生風光攝影作品賞析
是非海里 直道作人難 呂洞賓 促拍滿路花·西風吹渭水 賞析
努爾哈赤劍—沈廣隆 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