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NEJM连发两篇研究证实:从140到120,高强度血压控制有助于长期健康

NEJM连发两篇研究证实:从140到120,高强度血压控制有助于长期健康

NEJM连发两篇研究证实:从140到120,高强度血压控制有助于长期健康

8月24日,《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连发两篇文章,证实“高强度控制血压”将带来长久的健康效益——将收缩压降低至120 mmHg(低于原先的标准值140 mmHg),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病风险。

我们都知道,正常血压的具体数值是指90mmHg<收缩压<140mmHg、60mmHg<舒张压<90mmHg。现在,这两篇最新研究表明,高强度控制血压对于维持生活质量、减轻医疗成本有很大的意义。对于高风险患者而言,这一策略值得考虑。

犹他大学健康科学助理教授Adam Bress表示:“有效控制血压能够改善高风险患者的健康,但是目前还不清楚这一方法是否具有成本效益,或者相比于标准控制,患者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耐受性。如果在临床实践中,这一治疗策略无法长远获益,那么它将会患者带来痛苦,并且浪费钱财。”

第一篇研究:关于高强度血压控制的副作用顾虑

Effect of Intensive Blood-Pressure Treatment on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如何实现高强度治疗?为实现降血压的目标,平均而言,接受血压强化治疗的患者需要服用3-4种抗高血压药物。但是,这一治疗方案存在包括头晕、疲劳等在内的副作用风险,这些反应会让患者难以承受。

文章作者、Edith Nourse Rogers Memorial Veterans医院员工、波士顿大学教授Dan Berlowitz认为:“在治疗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时,除了预防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之外,确保患者感觉良好也很重要。”

Dan Berlowitz教授和团队针对参与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SPRINT)的9,631名参与者,进行了大规模的、与健康有关的调研。这些参与者中近一半人接受了控制血压的强化试验。研究人员会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他们的生活质量、身体状况、心理健康以及临床试验期间对治疗的满意程度。

结果显示,接受强化治疗的参与者感受与那些接受标准血压控制的人的感受一样,大家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相同。这意味着,参与者对强化治疗保持接受的态度。包括75岁以上的体弱老人在内,他们表示可以忍受强化治疗的副作用。

“重要的是,与标准控制相比,强化血压控制并没有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即便是对于虚弱的老年人而言。” 文章作者、犹他大学Mark Supiano解释道。

目前,研究依然还在继续,以确保治疗的长期影响。Berlowitz强调,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每个高血压患者都应该将阈值定为120mmHg以下。

第二篇研究:关于高强度血压控制的医疗成本顾虑

Cost-Effectiveness of Intensive versus Standard Blood-Pressure Control

另一个困扰强化控制的担忧是成本问题。它是否能够减轻原本已经紧张的医疗负担?

控制血压意味着更多的患者就诊、额外的药物使用和实验测试,随着时间积累这些势必将产生一定的医疗费用。如果严重的药物副作用让患者不堪重负而住院,那么除了增加医疗负担,它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助理教授Brandon Bellows和Bress带领团队进行了成本效益研究。他们在10,000个假设有条件的病人中模拟了强化和标准治疗,统计了超250种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变量(包括一系列健康史和副作用),用于评估强化治疗的收益和成本。

Bellows解释说:“对于不同类型的病人来说,经历长达几十年的临床试验是不现实的。模拟测试能够让我们有机会探索“如果”,并依据短期数据评估出一系列预期的长期效果。”

成本效益研究表明,强化治疗后的10-20年,费用足以被预防的心血管疾病效益所抵消。高强度控制血压相关的医疗成本和获得的健康效益是平衡的。数据显示,对于每一个提高质量的生命年,高强度控制血压的成本不到5万美元。Bress表示:“许多专家认为,美国社会愿意承担这一费用,这是一个高价值的投资。”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Andrew Moran强调:“高强度血压治疗能够预防心脏病,但是这需要患者和医生额外的努力。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强度治疗长期坚持下去,将会带来很大的益处。”

研究人员推测,至少1700万美国人将从控制高血压的治疗中获益。“这项研究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表明,强化血压治疗的长期效益足以抵消对成本、副作用的顾虑,还因为它对整个人类健康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团队总结道。

参考资料: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转载需得到授权。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editor@biodiscover.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貴的離譜?吉利德119億美元現金重磅收購Kite
专访艾德摩CEO彭思颖博士:双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肿瘤免疫药物研发
專訪艾德摩CEO彭思穎博士:雙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腫瘤免疫藥物研發 de
中國科學家證實!輕度到中度飲酒有健康益處: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专访刚发Science的中科院青年千人孙衍刚:聊聊关于挠痒的科学问题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