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漫谈:看东汉至明朝书法精品 体验千年书法史

漫谈:看东汉至明朝书法精品 体验千年书法史

在没有姓名的时代留下的作品被放在博物馆里,人们通常并不认为那是书法,只是研究千年前生活的出土文物。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文物拉开了书法史数千年的序幕。


东汉 郙阁颂

漫谈:看东汉至明朝书法精品 体验千年书法史

《郙阁颂》

《郙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当时,是为纪念汉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阁栈道而书刻的,故全称《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该石是研究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近年来,日本书法界人士多次远渡重洋,长途跋涉,前来目睹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瑰宝,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汉《石门颂》、《西狭颂》并称“汉三颂”。

汉碑上一般无书碑者的姓名,这也许与当时的习惯及书碑者地位低下有关。只有少数汉碑留下了书碑者的姓名,《郙阁颂》便是其中之一,其书者为仇拂。此人与《华山碑》的郭香察、《西狭颂》的仇靖、《衡方碑》的朱登等人虽姓名不见于记载,但精美的书艺却赖碑刻流传后世。

晋代 王兴之墓志

漫谈:看东汉至明朝书法精品 体验千年书法史

《王兴之墓志》

墓志,不仅堪称是一部石刻“文书”,同时也是除墨迹之外最主要的书法表现形式。墓志书法到了晋代,基本沿袭的是汉魏隶书点划,慢慢发展和创新最后创造了“魏碑”新体。墓志书法上起秦汉,下至近代,历史跨越之漫长,地域分布之广泛,藏品数量之丰富,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墓志书法中,有些作者虽名不见经传,或者没留下姓名,但其作品造诣之高,艺术之精,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

1965年,《王兴之墓志》由象山一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墓志于东晋永和四年(348年)随王兴之亡妻宋和之卒后安葬时埋入,两面镌刻共203字,其楷体点划之间、转折之处仍留有汉代隶书的遗韵,是中国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发展的重要书迹。

隋朝 启法寺碑

漫谈:看东汉至明朝书法精品 体验千年书法史

《启法寺碑》


隋朝立国时间较短,书法虽臻于南北融合,但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仅为唐代书法起了先导作用。隋朝留名的书法家不多,除我们熟知的智永禅师外,丁道护也是其中一位。

丁道护(生卒年不详),隋文帝(581年至604年)时人,官至襄州祭酒从事。宋陈思《书小史》称其“善正书”。《启法寺碑》为其代表作。该碑原石已佚,传世宋拓本仅临川李宗瀚所藏钤有贾似道“魏国公印”。著录首见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这块碑是极成熟的楷书,间架平正,法度谨严,实为唐楷之先导。

唐代 敦煌写经残卷

漫谈:看东汉至明朝书法精品 体验千年书法史


随着唐代佛教文化的兴盛,书法与佛教的结合产生了卷帙好大的写经群体。“经书体”源于汉代的“简书体”,完成于唐代的楷体,是两晋以后抄写经卷的重要书体。它详尽地记录了中国文字隶变以后的全过程,对文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敦煌写经残卷绝大部分用笔抄写,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卷子的抄写者都是被人雇用的写经生或一般庶民。他们常年抄写,熟能生巧,久书成艺。有的书写雄强勇猛、大刀阔斧;有的书写娴熟娟秀,温文尔雅。书体行、草、隶、篆皆备,丰富多彩,表现自然质朴,机动灵活。其功力法度,审美情趣,都令人仰望赞叹!

五代 私诚帖

漫谈:看东汉至明朝书法精品 体验千年书法史

《私诚帖》


五代时期由于战争连年不断,士大夫皆无暇留心翰墨,因此书坛较为冷落。但中唐以来的书法革新浪潮影响深远,杨凝式的书法实现了由唐至宋元的重要转折,除此之外,李煜、徐铉等也是较有成就的书法家。

徐铉(916年至991年),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曾在南唐为官,后入宋。徐铉长于书法,喜好李斯小篆,隶书也较出色。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泰峄山刻石》载:“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其行书也颇为人称道,代表作《私诚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全篇结构平稳,但又不掉趣味,书风含蓄天然,开宋人尚意书风之先河。

宋代 土母帖

漫谈:看东汉至明朝书法精品 体验千年书法史

《土母帖》


李建中(945年至1013年),字得中,号岩夫、民伯。京兆(今陕西),后入川。官至工部郎中。晚年居住西京(今河南洛阳)时,深为当地风土民情所吸引,不但在此兴筑山水园池,求掌西京留守御史台,故人称李西台。善书,尤工行书,多构新体,草、隶、籀、篆、八分亦妙,有唐徐浩风格,时人多摹习。尝手写郭忠恕汉简以献,皆蝌蚪文字,上诏嘉奖。活动于北宋初年,与五代杨凝式时代相近,并以书名世。

李建中是北宋初期书法名家,其书法骨肉停匀,神气清秀,对宋代书家有很深的影响。除了黃庭坚曾以“肥而不剩肉”的世间美女赞誉其字之外,《宋史》本传中,也称赞他“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其《土母帖》被后人评为“天下第十行书”。

元朝 跋陆柬之文赋

漫谈:看东汉至明朝书法精品 体验千年书法史

为唐陆柬之《文赋》所写的题跋


李倜,字士宏,生卒年不详,元朝河东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官居二品,是与赵孟同时代的书法家。赵曾为其父和祖父写墓志铭,但李倜本人事迹鲜有资料可考。其作品留存于世者仅有为唐陆柬之《文赋》所写的两则题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就凭这短短的两则题跋,李倜亦足矣跻身于大书法家行列!元代书法以复兴晋唐为己任,从这点看,李倜之书比后世奉为元代书法代表的赵孟和鲜于枢两人也不遑多让。李倜在点画韵味上不输于前者,在用笔上不输于后者。可惜没多少作品流传,实为千古之憾了。

明朝 三竺诗卷

漫谈:看东汉至明朝书法精品 体验千年书法史

《三竺诗卷》


明朝统治者指摘元朝统治者重视书法不力,把帖学推至极致。但明初书法陷于“台阁体”泥淖,到了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才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明代书画史上有一位杰出的大家,他的才情与功力并不在董其昌之下,然而由于未能跻身仕途,政治地位与董玄宰不可同日而语,在书画史上似乎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他就是莫是龙。

莫是龙出身仕宦之家,其父莫如忠,钱谦益称他“善草书,为诗尤工近体”。莫是龙从小就显示超人的感悟能力,“十岁善属文,以诸生久次,贡入国学,廷韩有才情,风姿玉立。少谒王道思于闽,道思赠诗云:‘风流绝世美何如,一片瑶枝出树初。画舫夜吟令客驻,练裙昼卧有人书。’其风致可想也。”其代表书作有草书《三竺诗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更多文化相关,请关注文藏头条号!

民国书法圈里的“文人范儿”,真真是字如其人啊

北京故宫博物院精品-宋拓九成宫醴泉铭册

欲知晓更多请前往App Store或应用宝搜索“中国收藏”并下载《中国收藏》杂志App。

漫谈:看东汉至明朝书法精品 体验千年书法史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清宫旧藏如意精品赏析(上)
七夕特稿:西汉铜镜中的女性婚姻观
七夕古人送包攻略——收到这样的包谁不动心?
倫敦「新奇秀」,真是個奇怪的展覽

TAG:文藏 |

您可能感興趣

三百年以來的楹聯書法精品
周慧珺書法精品
三百年以來的楹聯書法精品,值得珍藏!
《元顯儁墓誌》的書法是北魏墓誌書法中的精品
眾說「越千年」王永新書法精品展系列之五
57歲趙孟頫,精品書法來自晚年
眾說「越千年」王永新書法精品展系列之六
陽明書法精品《與日仁書帖》使轉頓挫極有法度,線條遒勁多姿!
57歲趙孟頫,精品書法來自晚年!
26位清朝狀元書法精品欣賞
眾說「越千年」王永新書法精品展系列之四
眾說「越千年」王永新書法精品展系列之二
眾說「越千年」王永新書法精品展系列之三
書法工整,秀美多姿,唐隸精品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書法欣賞
字里般若:書法家筆下《金剛經》精品欣賞
26位清朝狀元書法精品欣賞,難得一見!
珠聯璣對:當代書法名家書法楹聯精品薈萃晉祠
「明朝第一」小楷,文徵明書法精品《蓮社圖記》欣賞
桌案篇|清雋明朗——明清古典傢具精品
聰明精品女人擁有的九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