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次三經:彭毗山、小侯山、泰頭山、軒轅山、謁戾山、沮洳山、神囷山、發鳩山

北次三經:彭毗山、小侯山、泰頭山、軒轅山、謁戾山、沮洳山、神囷山、發鳩山

是馬拉松和東方禪養生的運動,

是古希臘和古中國當代的流風。

是我們的心打開來與宇宙共呼吸。

在動靜中體察動靜的天地,

豐滿的我們更加堅毅。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 僅限交流學習

彭毗山

蟲尾山再往東三百里,是彭毗山(今山西陵川縣東部,名稱不詳),山上不生長花草樹木,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到處流水。蚤林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南流入黃河。肥水也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床水(今河南淇水),水中有很多叫做肥遺(wei)的蛇。

此處同西次一經太華山之肥遺(wei)

小侯山

彭毗山再往東一百八十里,是小侯山(今河南西山)。明漳水(今河南湯河)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黃澤。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烏鴉卻有白色斑紋,名稱是鴣(gu)【習+鳥】(xi),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的眼睛明亮而不昏花。

泰頭山

小侯山再往東三百七十里,是泰頭山(今山西葉斗峰)共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hu)沱水(今河北滹沱河)。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到處是小竹叢

軒轅山

泰頭山再往東北二百里,是軒轅山(今軒轅山)。山上多出產,山下到處是竹子。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是一般的貓頭鷹卻長著白腦袋,名稱是黃鳥,發出的叫聲便是它自身名稱的讀音,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妒嫉心。

黃鳥

傳說梁武帝蕭衍的皇后郗氏生性嫉妒,尤其對梁武帝的其他嬪妃忌妒不已,梁武帝知道後曾讓她信佛,還請高僧為她講經,但她依然嫉妒如故。後來梁武帝又以黃鳥作膳來給郗氏吃,就是希望黃鳥能治癒她的嫉妒心,其結果當然是於事無補。後來郗氏三十歲就死了,死後化為蛇,還託夢像梁武帝懺悔。

謁戾山

軒轅山再往北二百里,是謁戾山(今山西羊頭山),山上到處是松樹和柏樹,還蘊藏著金屬礦物和玉石沁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黃河。在這座山的東面有一片樹林,叫做丹林丹林水便從這裡發源,向南流入黃河。嬰侯水也從這裡發源,向北流入氾(fán)水。

沮洳山

謁戾山往東三百里,是沮洳(rù)山(今山西棋子山),不生長花草樹木,有金屬礦物和玉石濝(qí)水(今河南淇河)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黃河。

神囷(qūn)山

沮洳(rù)山再往北三百里,是神囷(qūn)山(今山西石鼓山),山上是帶有花紋的漂亮石頭,山下有白蛇,還有飛蟲。黃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洹水滏(fǔ)水也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歐水(今河北滏陽河)

黃水、洹水、滏水都是現在河南的安陽河。

發鳩山

神囷(qūn)山再往北二百里,是發鳩山(今山西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足爪,名稱是精衛,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精衛鳥原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遊玩。淹死在東海里沒有返回,就變成了精衛鳥,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用來填塞東海。漳水(今漳河)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黃河。

傳說現在的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就是精衛填成 的。後來民間傳說,這種鳥就住在海邊,和海燕結成配偶,生下的孩子,雌的像精衛,雄 的像海燕。至今東海還有精衛誓水的地方,因為曾經淹死在那裡,就發誓不再喝那裡的 水,所以,精衛又稱為誓鳥、信鳥,古 人認為它銜石填海的行為代表著追求理想和毅力, 因此人們稱它為誓鳥,寄託著人們無限的希望。人們認為它是一種有志氣的禽鳥,並把它當做追求 理想和毅力的化身。

明天繼續北次三經的旅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禪跑 的精彩文章:

今生我與天使重逢
從張居正奪情風暴看道德、信仰與理想
一枚誠心屹立天地

TAG:東方禪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