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碎片化時代」的完整閱讀

「碎片化時代」的完整閱讀

前段時間發了《我的2017上半年書單》後,有粉絲在後台留言詢問有關「碎片化閱讀」的問題,今天專門對此作出回答。

我們正處於一個「碎片化時代」,越來越多地在進行著所謂「碎片化閱讀」。類似這樣的提法近些年很是流行,似乎在一開始就已經成為一個人人皆知、老生常談的陳舊話題了。

到底什麼才是「碎片化閱讀」呢?「碎片化閱讀」究竟是古已有之,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興事物?「碎片化閱讀」一定是壞事嗎?甚至像有些人說的,在「碎片化閱讀」時代,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已死?在我看來,「碎片化閱讀」和閱讀媒介(手機、網路)、閱讀內容(完整度與深度)、閱讀時間(整塊投入還是斷斷續續)等幾個問題的關係最為密切。想要解釋清楚「碎片化閱讀」,不妨從這幾個概念入手。

首先,我們來說閱讀媒介和閱讀內容。很多人容易產生一個誤區,認為網路閱讀和手機閱讀就是「碎片化閱讀」,這一點我很不贊成。手機和網路只是一個承載內容的形式或平台,這個平台和它所承載的內容並沒有絕對必然的關係。當然,我承認手機上有很多零碎的、淺顯的、娛樂的內容會分散我們有限的精力,但你也可以通過這些平台閱讀到一些有深度的文章或者整本的書,比如我用」微信讀書「這個app不到一年時間,已經在上面讀了大概90來本書,其中確實有一些什麼《乖,摸摸頭》《阿彌陀佛,么么噠》之類比較輕鬆的暢銷流行讀物,因為我很好奇這些流行書中到底寫了些什麼,又不想去買紙質版,於是買個電子版看看實在是很好地解決了我想看這本書,又不想收藏這本書,還不捨得看完就扔掉這本書的天秤座的糾結性格。同時我也用這個app去讀托馬斯·曼的《魔山》、凱文·凱利的《失控》、劉震雲的《故鄉面和花朵》等相對比較難讀的書,這幾塊「磚頭」一樣的作品總歸不能說是碎片了吧。

再就是類似微信朋友圈轉載的文章,也不能一概用「碎片化閱讀」來否定。其中固然有不少雞湯的、娛樂的、八卦的、甚至造謠的內容,但也有一些學術雜誌或出版社、媒體的公眾號會推薦一些很有價值的書訊書評、深度報道,甚至刊載整篇的學術論文(還包括注釋部分),這些當然也不能以「碎片化閱讀」來簡單概括。

反過來說,微信微博上確實有大量的細碎的、無營養的內容。而即便是這些內容,偶爾看看,調劑一下也無大礙。但如果不辨妍媸,甚至耽溺其間,那自然會浪費掉很多時間。解決的辦法在於不斷培養自己選擇的眼光和堅持的定力,畢竟去逛書店你也總會遇到好書和爛書,但最後去買什麼書、看什麼書就是你自己的選擇了。

再來說說「碎片化時間」。我認為「碎片化時間」主要存在兩種情況,一是由於手機互聯網,導致我們原本整塊的時間越發被割裂成碎片了;二是我們原本生活中就存在的一些零碎的時間。前者我稱之為「時間的碎片化」,後者我則更喜歡叫它「碎片時間」。

先說前者,這裡最常見的例子當屬社交媒體的便捷性和很多手機app的娛樂性大量佔據並嚴重割裂了我們的時間。現如今微信的太過方便使得我們永遠處在一種被聯繫和等待被聯繫的狀態之中,有時即使沒人微信聯繫你,群組聊天所蹦出的數字也總會讓你忍不住去點一下、看一眼;「王者榮耀」、「陰陽師」的酷炫內容也總是勾得你心裡痒痒的;你還會經常想著淘寶上是不是有什麼新鮮東西可以去逛一逛,怎麼辦?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培養自己的定力和專註度。

或者定力不足如我,就採取稍微極端一點的辦法來逼迫自己,比如我幾乎卸載掉除了微信和微信讀書app之外的所有手機app,並且堅持看書時連續幾個小時不看手機。當然,有時也會堅持不住,那就把手機放到其他房間,然後安心看書,在看書期間盡量屏蔽掉這些外在的干擾。當然,處理這個問題還是主要靠自律,但也不要完全忽視外在約束的輔助作用。

這樣的做法固然會產生很多不方便。比如和朋友一起吃飯,我很難主動用大眾點評甚至支付寶買單(因為沒裝);出門在外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打車而不能用那些更便捷的叫車app(同樣是因為沒裝);聽大家聊一些最近的熱門話題時,我總是搞不清宋仲基是誰(腦子裡出現的是鄭中基);有時候晚上看一眼手機,經常有幾十條未讀微信……這其中既給我自己帶來了一些不便,也給其他人帶來的一些不便,甚至有時會讓我感覺自己遠遠落後於時代的步伐了。但思前想後,這實在是一件令人無可奈何的事,為了更好地過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想要的生活節奏和生活方式,只能稍微忍受一下這些不便利了。

除了被手機互聯網割裂的時間之外,還有一些原本就是零散小段的時間,或許可以稱之為「碎片時間」。我認為這些時間不僅不是閱讀的敵人,反而是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起來,積少成多的重要部分。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說: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這「三上」可以說是最典型的「碎片時間」了,而歐陽修並沒有抱怨自己的閱讀和寫作因為這些「碎片時間」而變得碎片化了,相反他很努力地想要抓住這些「碎片時間」。我們生活中也有大量類似這種「碎片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我只有在乘車的時候才會用「微信閱讀」的app來讀書,而就好好利用這看似很零散的「路上時間」,一年內也可以讀掉七八十本書,還不算有時我偶爾也會在這段時間裡看其他文章。

甚至還有很多更細碎的時間,細碎到我們平時都很難注意到的時間,比如過馬路等紅燈的那幾十秒,比如我們上樓等電梯的時間,這其實都是可以用來閱讀的「碎片時間」,隨手掏出手機看上幾段,幾天之後你就會驚訝地發現這本書竟然被你利用這些不起眼的零碎時間看完了。

而說到利用這類零碎時間,我們又不得不回到文章開始時我們所說的閱讀媒介的問題了,因為手機閱讀利用這類零碎時間時擁有著傳統閱讀難以比擬的巨大優勢。雖然我是一個紙質書的忠實擁躉,只要條件允許我一定會優先選擇讀紙質書。但有時出門在外,尤其是長途旅行中,背一箱子紙質書出門實在是令人難以負擔,這時kindle或者手機上的一些閱讀app就體現出其巨大的輕便優勢了。再說我們剛舉過的那個交通工具上看書的例子,北京上海高峰時期的地鐵上想掏出一本紙質書閱讀難度很大,但掏出一部手機來看書就方便很多。

手機讀書的方便有時體還現在閱讀需求的即時性滿足。比如我剛看完一場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覺得意猶未盡,很想找到小說原著讀一讀,但此時即便是網購紙質書也要明後天才能送到,這時隨手買本電子書,趁著興緻一個晚上讀完,實在可以說是人生一大樂事。

再舉個例子,以前我很怕去熱門的館子吃飯,因為動輒一兩個小時的等位時間實在讓我心疼。但後來開始利用那段時間手機讀書後,我突然發現我在這時候的讀書效率比一般時候還要高,有一次在排隊等一家火鍋的過程中我竟然用手機看完了一本新鳳霞寫的《我與溥儀》,後來在那頓飯中,我們聊的也正是這個話題,飯吃得也格外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調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復調工作室 |

您可能感興趣

化妝品炒作概念時代即將結束?
碎片化流量時代
在一個碎片化的信息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閱讀體驗?
一組膠片時代的老照片,萌化你的心!
人物形象繪畫:不同時代的女性著裝變化
製造品竟然的冰河時代化石
《島上書店》:碎片化時代,我們要如何閱讀?
重塑雕像的時代
這篇文章爆了:物質幸福時代已經結束,新時代來臨
藝術品的顏色變化與審美觀的時代改變
天鵝閱讀:市場化時代兒童文學評論的責任
大數據時代,閱讀將會發生哪些改變
開啟移動閱讀之門的咪咕閱讀,如何引領網文下一個時代?
快餐式閱讀時代 看看古人的「笨辦法」
電子閱讀的時代 書房的意義何在?
先行者之路,碎片化時代9小時訪談的背後
《放·逐》情節表達了一個時代的變化
還在翻又厚又沉的藥典?啥時代了,試試數字化中藥材標準吧(研發必備)
改變歷史的女性,這些照片震撼了一個時代!
傢具製作機械化和半機械化的模式進入了傢具製作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