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順:媧皇宮遊記
楊永順:媧皇宮遊記
媧皇宮,位於河北省涉縣中皇山上,是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女媧娘娘鍊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地方。媧皇宮始建於北齊時期,距今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古代的北齊王、漢文帝劉恆、唐朝的唐玄宗李隆基等帝王將相都曾經來到此地巡遊、修繕。建築依山就勢,匠心獨運,四周被連綿起伏的太行山脈相擁抱著,依懸崖而建築,巧奪天工,令人嘖嘖稱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丙申初冬的一個上午,太行山區的天氣還不冷,趁著大好天氣,我們乘坐自駕車向媧皇宮出發,剛剛走進景區,景區的遊人不多,稀稀落落的,挺清靜,迎頭看見,巍峨雄壯的景區大門,雕樑畫棟,格外氣派,大門的正中的門楣上三個大字格外醒目:媧皇宮。
步入女媧補天園,在舒緩悅耳的音樂聲中,花草樹木覆蓋整個山坡,在眾多樹木中,有一片格外顯眼,那是一片楓樹林張開雙臂,片片紅葉露著笑臉,迎接著遠方的遊客,負責修剪園林的幾位女工人,忙裡偷閒,點頭示意,古代遺址的遺存,依稀可見,女媧的功德展示和文化論述令人豁然開朗,疊瀑流水潺潺,流入水中激起一片片漣綺。相隔不遠就有供遊人休息的坐凳,稍事休息,心情格外舒暢。
媧皇宮的補天湖,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優美幽靜,放眼望去,湖水水平如鏡,不能不使人們聯想到女媧取漳河水摶土造人、五色神石補天的美麗神話故事:盤古開天闢地,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和鳥獸魚蟲,可是唯獨沒有人類,由於大地非常廣闊,摶黃土造人又累又慢,女媧就將一根藤條伸到泥潭中,然後舉起沾滿泥漿的藤條向大地揮灑,這泥點兒濺落到地上就變成一個人。
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更為傳奇:相傳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因爭奪權力而發生戰爭,結果是水神輸了。戰敗的共工沒處撒氣,就一頭吧支撐天的大柱子——不周山給撞倒了,於是天呼啦啦塌了一個大洞,大地上洪水泛濫,到處是熊熊大火。各種怪獸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鑽了出來,殘害著人類,善良的女媧看見她的子們在洪水和大火中四處逃生,心裡十分難過,只好辛辛苦苦地去用五彩石修補破損的天空,又親自將一塊巨大的龜捉來殺掉,砍下它的四條腿,把傾斜的天扶正了。
在通往媧皇宮的盤山道前面就是補天廣場了,在廣場的北面正中間,一尊漢白玉的女媧像,矗立著,許多善男信女虔誠的跪在女媧像前頂禮膜拜,口中還振振有詞,不知道說些什麼。廣場的右上角有一口好運鍾,不時有遊客興緻勃勃的敲著,渾厚響亮的鐘聲在山谷里回蕩。廣場的兩側排列有序的用玉米棒編製的造型,栩栩如生,寓意著五穀豐登,魚糧滿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同行本地農家女告訴我們,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一,是女媧祭奠的日子,這個時候全國各地的人們及海外華僑、國際友人都前來祭拜華夏族人文先祖,女媧文化節、女媧公祭活動也在此期間舉行,那時候可以說人山人海、摩肩擦踵,場面特別壯觀。
時近中午的時候,來媧皇宮的遊客越來越多,後面有追趕上來的、前面有剛從媧皇宮峰頂下山的,這時候,有一位外國友人剛從媧皇宮峰頂下山,走到我的面前,說什麼我聽不懂,看他一手拿著手機另只手比劃的架勢,指著媧皇宮景區,豎起大拇指,意思是說讓我用他的手機給他照一張相片,我懂了,外國友人看我用手機照的效果,很滿意,雖然國籍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通,但是心靈是相通的。
順著通往媧皇宮的石階往上走的最初的幾個轉彎兒處,見到幾個抽籤算卦的老先生,留著長長的鬍鬚,嘴裡說著勉強能夠聽懂的蹩腳的普通話,各個像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我沒有理會他們說些什麼,儘管向上走,倒是前面轉彎處,只有一位抽籤算卦的把我們吸引住了,手拿著二胡拉著二胡獨奏曲,聆聽悅耳動聽的聲音在山谷里回蕩,感受確有不同。
開始順著石階而上,覺得還可以,走著走著就吃力了,速度漸漸緩了下來,這時候同行的一位老人家突然對大家說停下來,怎麼回事啊?大家聚攏在一起想問個究竟,他用手指著石階中的一塊說,這可不是普通的石塊,可不是嗎,這塊長方形的石塊,只見白雲朵朵,林木亭台,山峰雲谷間,有兩位文雅斯文的古人正在專註地下棋,一位在雙手托腮沉思,運籌帷幄,另一位好像成竹在胸,穩操勝券,在他們的身邊有兩個棋童小心伺候!赫然一副古代弈棋圖!我們同行的十餘人下山的時候速度很慢,相約再找到這非同一般的石刻弈棋圖,卻再也沒有看見蹤影!
唏噓驚嘆之餘,我們都累得差不多了,就在轉彎處的休息亭子小歇,上山的石階路彎彎曲曲,正在亭子里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登上媧皇宮的石階路有十八道彎兒,叫十八盤,寓意十八層天的意思,你們還沒有走到一半兒呢,但是你們放心,越往上走,距離越短。」,休息間隙,同行的本地姑娘繪聲繪色地講述一段現代版的傳奇故事:「聽老一輩人講,當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太行山的八路軍一二九師的一支部隊浴血奮戰同日本鬼子打了一場大仗,雖然取得了勝利,在日本鬼子的圍追堵截下,撤離到山溝里,人困馬乏,饑渴難耐,就在這個時候,有一位穿著粗布衫,頭上罩著毛巾的老婦人,一手提著一個裝著十幾個饅頭的籃子,一手拿著一瓶水,八路軍的指戰員們吃飽喝足的時候,回頭再找這位老婦人,卻沒影了,人們都說女媧娘娘看到抗日隊伍受困顯靈救了八路軍呢!」。大家摒心靜氣聽了這個美麗神話故事,都對女媧娘娘肅然起敬,雖然無從考證,但是,在一二九師的展館裡,卻有一位先後救了五十餘名八路軍傷病員婦女,榜上有名,被評為模範呢。
稍事休息,一鼓作氣,我們終於登上媧皇宮的山門,門上的一副對聯清晰可見,上聯:鳳山名隆三島,下聯:神仙勢壓九州,橫批:蓬壺仙境。進門一側舉世聞名的摩崖刻經,刻於北齊年間,距今已有1450餘年,經文137000餘字,剛勁有力,飄灑自如的魏筆書法,堪稱「銀勾鐵畫天下絕奇」,是天下第一壁經群。往前走不遠的石壁上刻著:中黃山,見證著年代的久遠。
到了媧皇閣,我們不僅一陣激動和興奮,抬頭向上看,懸崖峭壁就在眼前,不敢久視,扶著垛牆向下看,是深不見底的溝塹,有點眩暈的感覺,面對媧皇宮仔細審視,媧皇閣從上到下共計四層,一層是人們第一個祭拜的場所,一副對聯簡單明了昭示女媧的功績:
摶土造人自古至今人倫大道蒙聖澤
鍊石補天由中達外仁育宏恩賴神功
二層是清虛閣、三層是造化閣、四層是補天閣,整個建築渾然一體,金碧輝煌,臨近刀劈斧剁的懸崖峭壁,卻不僅依靠懸崖而建,懸空而立,八根鐵索將樓體栓在懸崖壁上,據說當媧皇閣人滿為患的時候,整個媧皇閣樓體向前傾斜,樓體後面鐵索繃緊,並不時發出響聲。站在補天閣上向遠處眺望,太行山脈連綿起伏,蒼松翠柏綠滿坡,清漳河水像一條玉帶緩緩流淌,美輪美奐,用語言無法表述,不愧為「蓬壺仙境」,巍然一幅美麗的畫卷!
★★楊永順,黑龍江人,愛好散文和詩歌寫作,在黑龍江日報等媒體發表《他,她,他們》等通訊、文學作品三百餘篇。
點擊展開全文


※樊進舉 薛金山:荷塘晨曲
※彼岸風景——走馬觀花看台灣之二
※婁義華:令人神往的重慶
※孫曉龍:六月的西湖
※那些年留在圖書館的記憶
TAG:旅遊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