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使华夏威震天下第一人,不是曹操,而是鲜为人知的他
在20世纪初的1906年,吉林省集安市的乡民在修路时,在板石岭上发现了一块残碑。该残碑是整碑的左上部一角,由赭红色含石英颗粒的岩石凿刻而成,表面光洁,碑阴也做了修琢。
残碑长39厘米、宽30厘米、厚88.5厘米。汉字阴刻,可见7行47字,另有三字虽残但可辨识,字体为隶书,遒劲古朴凿刻工拙。文字内容从右至左为(斜杠仅表示行数,非断句):
正始三年高句丽/督七牙门讨句丽五/复遗寇六年五月旋/讨寇将军魏乌丸单于/威寇将军都亭侯/行裨将军领/裨将军
残碑文字
自从秦始皇巡视各地,为炫耀武功,刻石纪功起,很多的英雄人物都喜欢刻石纪功,西汉的冠军后霍去病,大胜匈奴,封狼居胥,东汉的窦宪,深入大漠三千里,大败被匈奴,于燕然山刻石纪功。
一些学者联系史书《三国志》,很快便发现这是三国曹魏安邑侯毌丘俭平定高句丽反叛的纪功碑。毌丘俭纪功碑发现之后, 引起当时学术界极大的重视。诸史家对碑文涉及史实、文意、历史地理及残字等颇多考证。
毌丘俭刻石记功碑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另外,毌丘俭(Guàn qiū Jiǎn),毌和毋不是一个字,不要看错。。那么这个毌丘俭,究竟是何许人也。
毌丘俭是三国时期,宣扬华夏威仪第一人。
毌丘俭
毌丘俭,魏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魏明帝时官至尚书郎,上疏劝魏明帝停止加建皇宫的工程,升为荆州刺史,后任幽州刺史,因联合司马懿攻灭公孙渊反叛有功,封安邑侯。
由于幽州地处曹魏北部边塞,和高句丽较近,高句丽国王位宫多次侵犯边境,反抗曹魏政府。毌丘俭深受其害,决定率领各军讨伐他。毌丘俭带步骑兵万人,先后两年两次大败高句丽。
高句丽国王位宫战败逃走,毌丘俭于是屠灭其都城丸都,杀死、俘虏的人数以千计。高句丽的臣属得来曾多次规劝位宫,位宫不听从,得来叹息,预言高句丽将大败,绝食而死。
位宫独自带领妻子儿女逃往买沟。毌丘俭派玄菟郡太守王欣追击,越过今朝鲜一千多里,刻石立碑,记述战功,然后返回,诛杀和俘获的共有八千多人。评定功劳,给予奖赏,封侯的有一百多人。
征战场面
毌丘俭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曹魏势力远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增乐浪、带方二郡。高句丽几遭灭顶之灾,苟延残喘了下来。此后四十余年,高句丽再不敢入侵辽东,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根据残存的47个字,以及毌丘俭东征的史实,曾将纪功碑补齐,基本读通了碑文。以下是碑文内容(断句仅供参考):
正始三年高句丽反,(此处缺毌丘俭官衔名) 督七牙门讨句丽,五年一无复遗寇,六年五月旋师,讨寇将军,魏乌丸单于,寇娄敦威寇将军,都亭侯行裨将军领夫菟太守,王颀行裨将军。
毌丘俭东征后,使得华夏威名远播,因功任镇南将军,后转镇东将军都督扬州。高平陵之变后,曹魏政权没落,后司马师废魏帝曹髦。毌丘俭深感昔日魏明帝之恩,曾为曹魏政权做拼死一搏,举兵反抗司马师,战败被杀夷三族。


※五胡乱华真的只有灾难吗,其实有两个好处,影响至今
※谁才是诸葛亮真正意义上的接班人,蒋琬,费祎,还是姜维?
※一句“你阳痿”,他成了司马懿后代中,唯一被废掉的皇帝
※你不知道的项羽“背后的男人”,甘愿放弃王位,拥立项氏
※诸葛亮死后最大的冤案,冤杀了当时蜀汉最牛的大将,令人唏嘘
TAG:萝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