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您還記得那些「神奇療法」嗎?

您還記得那些「神奇療法」嗎?

神州大地可算是層出不窮的「神奇療法」的優質培養皿,今天串子和您一起回憶一下那些「神奇療法」。

雞血療法

成立於1967年的《上海雞血療法(創刊號)》封面

主要流行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雞血療法」也許是中國諸多民間療法中最著名的一例,不僅著名相聲演員姜昆直到八十年代還曾創作《紅茶菌和打雞血》對其進行諷刺,就是到了今天的日常習語里,「打雞血」依然具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當時「雞血療法」的信奉者主張,通過注射剛抽取的鮮雞血(幾十乃至一百毫升),就可以對半身不遂、腦中風、婦科病、陰道瘙癢、不孕症、牛皮癬、腳氣、脫肛、痔瘡、咳嗽、感冒等病症起到治療和預防的作用,而無視其毒副反應。在缺醫少葯、信息不暢的年代,「雞血療法」竟一下子風靡全國,雞價飛漲,最終因缺乏實效、屢屢致死而一夜間偃旗息鼓。

另外從緣起來看,「雞血療法」並非純然的本土產物。1950年代初,中國向老大哥看齊,各地學習、推行蘇聯的「組織療法」,把人體的某些組織,如皮膚、肝、腦、胎盤等作為注射液,或將埋入病人皮下以治病。據「雞血療法」的主要提出和推廣者、上海亞東醫科大學畢業生俞昌時回憶,他正是受此啟發,自行試驗了雞血注射,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紅茶菌療法

「打雞血」壽終正寢後,國人的養生欲求卻並未消退,一段時間以後,紅茶菌即取而代之。這種糖、茶、水加菌種經發酵後的產物,據說功能包括清理腸胃,預防和治療便秘和痔瘡;幫助消化;對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避免各種結石的發生;幫助身體及時排除毒素,防癌、抗癌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力等等。

在那個「副食品」配給供應的年代,幾乎所有能買到的白糖,都成了製作紅茶菌液的材料。飲用的效果似乎是一種漫長的期待。但紅茶菌沒有創造出任何奇蹟。它只是一種自製的飲料,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慰藉著人們日益衰退的味覺。它是所有七八十年代異端療法中最安全的一種,直到被新的「醋蛋療法」所代替,才最終戀戀不捨地退出了歷史。

甩手療法

在七十年代,還有所謂的「甩手療法」。頗為有趣的是關於「甩手療法」的「理論」還扯到了古希臘,據一些該療法的信奉者傳說:蘇格拉底曾向弟子傳授甩手法,一年之後堅持每日300次甩手的只有日後終成大器的柏拉圖一人,而蘇格拉底60歲還娶妙齡少女為妻,柏拉圖活到83歲,都與此相關。

剛剛步入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街頭巷尾、公園空地,隨處都可以看見一群群市民整齊列隊、挺胸直立、默默無語、雙臂搖擺、超凡脫俗的盛況,這便是家喻戶曉的「甩手療法」。據說「甩手療法」先從上海流行起來,然後大舉傳入北方,成為當時參與人數最多的群眾自發性健身運動。

「甩手療法」不像食補藥補,對身體不產生毒副作用,又多少能和中國古代的健身保養的傳統扯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這比學習一套太極拳容易多了,因此直到今天,還有出現在微信朋友圈的種種「變種」。

綠豆湯療法

張悟本鼓吹綠豆的功效

食療其實並非中國獨家的理論發明,往歷史窮檢,大概各洲各國從古至今,都有一些食療的理論和偏方,當中好些也許還不無道理。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在一個江湖人士鼓動下,還能相信綠豆湯能治百病、熱潮導致綠豆價格飛漲的,也許就絕無僅有了。

所謂「中國養生食療專家」的張悟本,不僅著書立說,在朝陽區開設了專門的養生機構「悟本堂」,還能登上省級衛視的講台,宣揚綠豆等食療包治百病說。最終騙局戳穿,身敗名裂,不厚道地還可以提一下,就在去年初,這位曾經紅極一時的養生大師終因腦梗入北醫三院住院治療。

事迹僅在五年前,不需贅述,而他流行的奧秘,大概都在書名《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中了:費用低廉,訴諸「中醫」,簡明方便。

反觀「神奇療法」的問世、興盛與衰退,有人會問,為何這樣的「療法」屢禁不絕?作者認為理由有四,但或不僅於此:

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醫療成本過高,導致百姓往往想通過更「經濟」的法子養生治病;

二,「科學迷信」,有人也許會怪罪中醫,但其實從打雞血開始,神奇療法就和現代醫學及其種種理論的概念不無關係,找幾個洋人教授、組一套「醫學」理論,訴諸科學,是新近神奇療法騙局的共通之處,真正的科學權威缺乏對民間喊話的渠道和權威,反而被偽科學鳩佔鵲巢;

三,「中醫迷信」,中醫的正誤暫且懸擱,但可以看到,不少「神奇療法」也往往訴諸百姓的「中醫常識」,與此同時,正統的中醫學者卻對此不能贊同、無可奈何,「神奇療法」多數以一些通俗的民間「中醫」常識為溫床,儘管這種常識有別於正統的中醫理論;

四,任何一種信息的獲取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成本,諸如金錢、時間、人脈,認知成本的投入多,並不一定能擔保獲取的信息足夠充分和可靠,但要獲取正確和充分的信息,往往意味著足夠多的認知成本投入,在認知上的過度吝嗇,如只是簡單搜索並閱讀搜索引擎提供的前幾條簡短結果、只被動接受「打包」好送到自己手上的朋友圈文章、快速處理和接受信息而非批判處理,都可能使人成為下一種「神奇療法」易感人群的一員。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你還記得那些愛的謊言嗎?
這些故事你還記得嗎?
還記得那些死神妹紙嗎?
這些事你們還記得嗎?
你還記得你的夢想是什麼嗎?做了哪些努力?
你還記得這些詩句嗎?
「你還記得我嗎?」
你還記得你的夢想嗎?
這些老物件你都還記得嗎?
你還記得那些網紅狗嗎?
這些經典時刻你還記得嗎?
這些軍營「金曲」,你還記得嗎?
還記得《老友記》嗎?這些主角你還認識嗎?
你還記得你的儀式感嗎?
你還記得插秧嗎?
還記得那些煽情的話嗎
還記得你曾經幻想過的愛情是什麼樣的嗎?
還記得那首《獅子座》嗎?還記得那個曾軼可嗎?
這些美好的過去你還記得嗎?
這些手工藝,你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