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建築大師對未來摩天大樓的宏偉抱負

建築大師對未來摩天大樓的宏偉抱負

人們的摩天大樓之夢似乎無法打消,那麼它是怎麼變化的呢?科技、氣候、安全和能源等問題又是如何影響它的?

從亞歷山大燈塔,到中世紀大教堂尖頂,再到聖吉米尼亞諾的托斯卡納塔樓,嚮往天空的建築總是不斷回歸流行。

1913年在紐約落成的伍爾沃思大樓(Woolworth Building)是第一批現代摩天大樓之一,其建築師卡斯?吉爾伯特(Cass Gilbert)稱這種建築是「讓土地物有所值的機器」。不過,將高樓看作土地價值的產物的想法總是有問題的。在曼哈頓或許還算合理,但是在位於中西部大平原中間的芝加哥(摩天大樓的精神家園)呢?或者在沙烏地阿拉伯呢(馬上將有一座摩天大樓超過迪拜的哈利法塔(Burj Khalifa)成為全球最高建築)?吉達塔(Jeddah Tower)高度超過1千米,定於2019年建成,它將進一步證明樓高與土地價值幾乎毫不相關。摩天大樓是一種慾望的表達。

倫敦「小黃瓜」(Gherkin)和紐約赫斯特大樓(Hearst Tower)的建築師福斯特勛爵(Lord Foster)表示:「你可以把一切事物合理化。但你沒必要非得追求高密度,看看倫敦最密集的社區,諾丁山和肯辛頓。真的,建摩天大樓只是為了好玩,它們更多是關於市民的驕傲。如果你將摩天大樓集中到一起,你可以立即實現城市性和密集性,創造出民眾認同。」

福斯特承認,2001年世貿中心( World Trade Center)遇襲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摩天大樓的未來撲朔迷離。他說: 「當時對摩天大樓提出了一場根本性的質疑。但小黃瓜和赫斯特大樓的破土動工儀式都是在那之後不久舉行的。」

摩天大樓之夢看來無法打消,但它是怎麼變化的呢?科技,還有氣候、安全和能源等問題又是如何影響它的呢?

摩天大樓之所以成為可能,靠的是鋼架和電梯,沒有了它們,只要是6到8層以上的樓房都是不現實的。但電梯移動受鋼纜重量的限制。芬蘭的通力(Kone)研發的「UltraRope」超輕質碳纖維曳引機繩可以將移動距離翻倍,達到約1000米,這或許能改變大樓高度——現在的摩天大樓靠人們自己中途換乘電梯。

深圳百層大廈京基100(Kingkey 100)的建築師特里?法雷爾爵士(Sir Terry Farrell)也強調了這一理念,即摩天大樓的未來可能完全在於電梯。他說:「在香港,有種電梯文化,它們實際上成了公共交通系統的一部分。」他還表示在大廈林立的半山區,「人們將電梯當作街道的延伸,高樓裡面成了縱向的街道和公共空間,那兒有50層樓高的理髮店和診所。」

那麼城市可以在高層連接嗎?吉隆坡的雙子塔(Petronas Towers)是由一道橋連接起來的,但美國建築師斯蒂文?霍爾(Steven Holl)在北京的當代萬國城(Linked Hybrid Building)以其錯綜複雜的「天橋」展示了一個更加激進的未來。

北京當代萬國城的「天橋」

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落成於1931年,樓頂有一個飛艇系留塔。因為只停靠過一艘飛艇,於是這個想法也基本被遺忘了——除了少量直升機停機坪——但快遞無人機的出現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想法會不會再度復興?最近建的一些摩天大樓,比如赫爾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設計的紐約56 Leonard大樓,有伸出樓體的房間和陽台。這些設計能適應新的、立體視角的城市交通嗎?由於送貨上門服務增多,系泊站或許將成為必需品,這反過來可能會影響城市天際線的景色,將樓體平滑的大廈變成更複雜的建築群。

在地下,摩天大樓也正在連接到公共交通工具。福斯特在費城的新康卡斯特中心(Comcast Building)擁有龐大的地下交通樞紐,這也是個日益盛行的趨勢。

特里爵士還提出了摩天大樓綠化的可能性:「斯特凡諾?博埃里(Stefano Boeri)在米蘭設計的垂直森林(Bosco Verticale)舉世矚目,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系列植物架子,而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你可能還會看到城市垂直農場的出現,不僅起到了綠色裝飾的作用,還有實用價值。」

PLP建築事務所設計的倫敦木結構摩天大樓提出了另一種環保方式。這棟80層樓的建築將成為鋼架結構之後第一個真正的結構創新。該設計仍是純理論項目,它既是討論重點,也是對堅固、可持續的交錯層壓木材(CLT)使用的認真研究。

紐約56 Leonard大樓

一些形式創新仍然受經濟驅動。最新的創新是「摩天瘦樓」(skinnyscraper)或「鉛筆」大樓。拉菲爾?維諾里(Rafael Vi?oly)的派克大街432號(432 Park Avenue)和克里斯蒂安?德?波爾藏帕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的One57因紐約中央公園周邊的房地產價格而變得可行。這些大樓每層通常只有一到兩套公寓,是財富在建築上的體現。

結構工程事務所AKTII的聯合創始人、哈佛大學(Harvard)設計學院的設計工程教授哈尼夫?卡拉(Hanif Kara)表示:「我們已經過了簡單豎起高樓的日子,進入了一個數據時代,它將讓我們蓋出更好的建築,更細緻地挖掘高層的能量——高層上的風和光,並將它們轉化成動力。」

但卡拉也提出了問題:「對現有大樓我們該怎麼辦呢?在中國和土耳其,有些樓齡20年的大樓已經過時,我們能賦予它們新的功能嗎?」一些正在尋求可持續未來的建築師的一個重要關注將是改造舊大樓,雖然在短期內這種做法較為昂貴。未來的摩天大樓可能以模塊化方式建造,這樣它們的覆面和系統可以隨技術變化而隨時升級。

特里爵士(左)和福斯特勛爵

建築師和工程師們均贊成多功能大樓的重要性。福斯特勛爵說:「摩天大樓應該像一個俱樂部,將居住、工作、休閑和零售完全融合在一起,而且它應該是向城市開放的、可進入的。」特里爵士也提到了自己的京基100和倫敦的碎片大廈(Shard),裡面可能除了有酒店以外,還有零售、商業和住宅空間,這與早期摩天大樓建築師的設想十分類似。

建築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注意到擠進1920年代摩天大樓的活動的密度,包括體育俱樂部、酒店、商店、游泳池和公寓。當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設計倫敦的碎片大廈時,他稱其為「垂直城市」。

特里爵士和福斯特勛爵似乎也同意摩天大樓的未來在於從各個層面上融入到城市結構中,而且逐漸擺脫那種功能單一的象牙塔的概念。為了避免財富力量對城市強加干預的印象,下一代摩天大樓設計師可能需要尋找思路讓摩天大樓更開放,並在各個層面上變得更公共化。

譯者/何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4000漢字無一重複!只學一篇韻文,便識天下字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天上沒有不孝的神仙
華東師範大學陳勤建教授赴國家圖書館做學術報告
論七夕節的源流
論七夕的正確打開方式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巨石強森挑戰摩天大樓!
韓國要建「隱身」大樓稱碾壓迪拜,建成就是世界第一大樓!
令人難以置信紐約將建U形摩天大樓「世界上最長的大樓」
中國最具「顏值」的摩天大樓,中國建築就是強
姜大聲所有建築大樓布局
摩天大樓的建造原理
摩根大通總部重建大樓,這會是曼哈頓東區大興土木的開始嗎?
馬岩松在曼哈頓設計摩天大樓,和那些「力量型」大樓不一樣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摩天大樓,你絕對想不到
中國為什麼痴迷於建摩天大樓?
建築師們計劃打造世界第一棟倒吊摩天大樓,而它竟掛在小行星上
中國建了一座橫向摩天大樓,底部用四座大樓支撐,把老外都驚到了
小鄭在大樓里
今年將竣工的十大摩天大樓九座在中國
世界上最為「壯觀」的七棟建築大樓,中國最高建築上榜,就在上海
光大銀行大樓
全國政協委員施一公: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之大 而在大師之大
韓國最大機場一在建大樓起大火濃煙滾滾 大樓系中韓航空合建
中企承建馬來西亞最高大樓,2天蓋一層,創造該國最快的建造記錄
摩天大樓就是城市的性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