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聖嚴法師: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

聖嚴法師: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

所謂感情,是指男女之間、親子之間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亦即愛情、親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沒有父母,也不可能沒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應有個人的配偶。佛把眾生稱為「有情」,也就是說脫離以上三種情,就不是眾生。而且,學佛是由眾生來學的,是由凡夫開始的,任何人之間的接觸交往,都必須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講離欲,則無法使一般人進入佛門;如果佛的教化沒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難教化眾生。

佛法所稱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人稱之為「愛」。愛除了分為有條件和無條件之外,也有「有我」和「無我」之別。佛菩薩的慈悲是無我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是有我的;親子之愛是無條件的,男女之愛和朋友之愛則可能是有條件,也可能是無條件的。佛法是要從基礎的愛來引導至無我的慈悲。

由於佛菩薩可以無我,眾生不可能無我,因此要教導眾生從有我的愛而漸漸進入無我的慈悲;也需要先從有條件的愛,而加以凈化成無條件的愛。因此,佛教不能一開始就叫人離開感情生活。

《維摩詰所說經》的〈佛道品〉中記載普現色身菩薩與維摩詰的一段問話。

菩薩問維摩詰說:「你有父母妻子,也有親戚等眷屬,還有部屬和朋友,這不是很累嗎?」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薩,卻又拖家帶眷,怎會自在呢?維摩詰答道:「我的母親是智慧,父親是度眾生的方法,妻子是從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兒代表慈悲心,兒子代表善心和誠實;我有家,但它代表畢竟空;我的弟子就是一切眾生,我的朋友就是各種不同的修行法門,在我周圍獻藝的美女就是四種攝化眾生的方便。」

這一品涵蓋了在家人生活環境中的種種人事物,維摩詰不但不因有這些累贅而不自在,反以大智慧來運用大慈悲。他雖然過著與一般人相同的感情生活,但是自有其解脫自在的內心世界。

可見,佛教徒並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來指導感性;以感性來融合理性。能夠以理性的智慧來指導感性的情感,生活一定過得非常豐富、順利、左右逢源,而且自利利他。

所謂佛法的指導和智慧的原則,是教我們如何處理感情問題,而不是要我們放棄、排斥或厭惡感情。如果用情不當,會帶來困擾;用情沒有節制,也會造成災難。例如:父母對子女固然要愛護,但是溺愛,反而害了子女;男女之間應該相愛,可是婚外情或婚前複雜的感情生活,不僅會惹來家變的麻煩,也會給社會製造糾紛。另外,對親戚朋友以及師生之間、主僕之間等等關係,也都要基於理性而付出感情,否則徒生困擾。佛法,並非反對感情生活,而是要指導我們如何過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大安法師:何為「大導師」
星雲大師:認識益友和損友
聖嚴法師: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賺錢?
觀清法師:學佛不要著急拜師 好師父有10條標準
妙祥法師:在家佛弟子修學指南

TAG:佛心慧語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聖嚴法師 佛教如何看待神鬼?
聖嚴法師:常拜菩薩,算是佛教徒嗎?
佛教佛法 傳喜法師:為什麼現在的人活得不耐煩?
聖嚴法師:佛教徒飲食有講究 這種情況下不算犯戒
您是正信的佛教徒嗎?聽聽聖嚴法師怎麼說
聖嚴法師:念佛與持咒有何不同
了幻法師:佛教徒不可使用「性保健品」
聖嚴法師:消災延生,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聖嚴法師:祈福法會有用嗎?
聖嚴法師:如何理解佛教
聖嚴法師:學佛是否必須放棄現有生活的享受?
聖嚴法師:佛子能拜鬼神嗎
聖嚴法師:最好的葬法
聖嚴法師:佛教徒禮拜佛像是不是偶像崇拜?
聖嚴法師: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靈現象
聖嚴法師:佛教超度死者亡靈真相
聖嚴法師:真的有地獄嗎?
聖嚴法師:佛教對神秘現象怎麼看
聖嚴法師:要如何化解情緒呢
聖嚴法師:佛教講的三世因果是真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