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豆瓣日記:我和豆友結婚了!

豆瓣日記:我和豆友結婚了!

本文作者「我和豆瓣」,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1. 豆友@落 的故事

豆友@落 和她的戴先生

文 |落

我和戴先生的相識,源於他在豆瓣發的一個帖子。

大三的時候,我回家實習,每天都很清閑。那個時候朋友們不是在實習就是在工作,都沒什麼時間搭理我。在這樣的空檔期,我無意中刷到了戴先生的徵友帖。

當時那個帖子人氣超高,我抱著無聊找個聊友的心態發了一封豆郵。一來二去就聊開了,我把戴先生當做樹洞,吐槽閨蜜沒空理我,全世界都好忙,是不是大家都變了……

某次他感冒了,我上網查要吃什麼葯然後發給他,他回了一條簡訊「鳳姐我發現你現在好像我女朋友」,然後我們就莫名其妙的開始了所謂的網戀+異地戀。他在北京,我在欽州,相隔兩千多公里。我們談很多以後、將來,但誰都沒有把握走到最後,只是覺得趁著彼此的喜歡延長這份戀情的愉悅就好。

很快我實習期結束了,面臨著找工作。戴先生家的房子也剛下來,要裝修。他不斷問我的意見,想要和我一起經營一個家。那個時候的我們即便覺得前途渺茫,卻都認定了是彼此想要在一起的人,於是戴先生提議讓我別回學校了直接來北京找他。

很多人估計覺得我很大膽,僅靠著網戀就能不遠千里來大首都見一個網友。其實那會兒不是沒有掙扎過,也曾經很惶恐。但不管怎樣,2010年8月9日我們見面了。戴先生來機場接我。儘管我們一直視頻聊天,但對於見面還是又期待又緊張。我找到他的時候他正背對著我,我心裡默默地鬆了一口氣,對,是他,是我想要在一起的人。他很自然地走過來牽我的手說給你媽媽打個電話報平安。然後他帶我又是坐地鐵又是打車,最終到了,之前我們異地時通過電話遙控簡單裝修的家。

其實蠻奇妙的,兩個天南海北的人,通過豆瓣相識相知最後一步一步跌跌撞撞走到了一起,過上了曾經年少胡言亂語中希冀的生活,簡直誇張過電視劇。

由於認識了靠譜的戴先生,連帶覺得豆瓣比什麼招聘網站都要靠譜,所以連工作也是豆瓣上找的。就這樣,本來只是抱著來帝都逛一圈就回廣西的念頭,卻被靠譜的豆瓣帶來的靠譜的戴先生和工作留了下來。

差不多四年的時間裡,我們相互把對當成孩子一樣,給予對方曾經缺失的關愛,在爭吵中修正,在甜蜜里成長,經營著瑣碎的生活,結婚到變成了一件順其自然又可有可無的事情。到底是家長綳不住,都催著我們領證。去登記的那天我並沒有很開心,相反覺得登記了就真的嫁出去了,就真的離開我媽了。戴先生卻說,結了婚,不是你離開了媽媽,而是多了一個人和你一起照顧媽媽。

登記完接下來一堆龐大且浩瀚的工程尾隨而來,裝修房子+拍婚紗照+婚禮+蜜月……在豆瓣上找靠譜的攝影師,折騰完婚紗照之後就開始籌備裝修的事情;在豆瓣上找了臨時過渡的房子,並找了搬家師傅幫忙搬家;裝修之前在豆瓣刷著各種裝修攻略 ……幾乎人生大事都跟豆瓣有關係,其實並不是打廣告,豆瓣的功能越來越多,滲透著我生活里的件件小事。一直想找機會寫出來,今天上班偷個懶。草草成文,只為給那些關愛我們的朋友道聲謝謝,並記錄下這奇妙的緣分。

2. 豆友@新月 的故事

豆友@新月 和他的第一個友鄰

文 |新月

2017年8月的第一天,我發了一條廣播,「我要和自己在豆瓣上關注的第一個友鄰結婚啦」。發這條廣播的時候,離正式的婚禮只剩下五天時間了。事情真到了眼前,有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

妮妮是我的第一個友鄰,因為豆瓣這個網站就是她告訴我的。以下的事情儘管她反覆聲明自己完全沒有印象,但事實上這就是我第一次認識她和豆瓣的方式:大學開學的第一天,照例要組織第一次班會。由於每個人除了認識自己的室友之外,很少認識其他的同學,因此基本上也是以宿舍為單位就坐。並且,按照各個學校通常的情形,男生都坐在教室的後排,女生則在前排。班會開始前,我也不記得當時自己在幹什麼,就聽到一個女生對我說,「有個叫豆瓣的網站,特別有意思,你可以去看看」。事後回想起來,我確信她在這句話之前肯定還說了些什麼,但因為我實在沒意識到會有一個陌生的女生開學第一天來找我說話,完全沒有反應過來。

回去之後我就註冊了豆瓣,並加了她做友鄰,但也就僅止於此。不過借著豆瓣,她算是我為數不多還算熟悉的女同學:她喜歡看電影,時不時就能看到她添加一部看過的電影;她喜歡看一些很文藝的小說,標記為「讀過」的書里有很多是這一類;儘管她學習成績很好,卻不是一個無趣的學霸,這從她的廣播和她關注的那些友鄰就能看出……我猜你們如果當時知道這些情況,肯定會覺得這是一個木訥男生「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其實事情發展的方向也是如此:最糟糕的事情發生了,我把這個豆瓣賬戶給丟了……

實話說,當時我對豆瓣並不熟悉,玩了很久的單機版,因此丟了賬戶我也不傷心。2008年,我和我們的班長找了幾個同學去上海玩,妮妮也在。可能是我祖上積德,老天決定再給我一次機會接近這個姑娘。到了上海之後,大家想玩的地方不統一,時間又不多,只好分開行動。結果集體出行就成了我們倆的旅行。出去玩了四五天,大家都很開心,於是回到學校之後也經常一起出去玩。此時,老天又提醒了我一下,讓我忽然想起來豆瓣這件事。於是我又註冊了一個賬號,關注了她。她很詫異,「你怎麼知道豆瓣?又怎麼知道我在豆瓣上?這件事我從來沒和別人說過呀」。於是我老實交代之前發生的事,她仔細想了很久回答說,「我完全不記得了」。其實和她去上海之後不久,我就發現了她的這個新屬性,記性不太好。不記得就不記得吧,反正在繞開了很多次「然後就沒有然後」的可能ending之後,我們在一起了。

有了她這位豆瓣資深用戶的指引,我也不用繼續用單機版豆瓣了,並且開發了很多一起上豆瓣的樂趣。我們一起去看電影,看完就會在豆瓣上評分,然後討論一下電影和其他友鄰寫的評論。我們會在豆郵里寫很長的對某一本書或某一件事的看法,儘管我們天天見面,但還是如此。你們或許會覺得這樣很作,但我認為通信是談論嚴肅事物時比較妥當的方式,有些嚴肅的話當面是很難說的。當時的豆郵很像傳統的電子郵件,需要填寫主題,我們也會寫很正式的抬頭和落款。

在一起的歡樂時間總是短暫。妮妮要去美國留學,我要去北京念博士。很多人都說,你們這事兒可能要黃。但我們總覺得,總要試一試,如果真的要黃,那也就順其自然。自從我們分隔大洋兩岸,豆瓣就成了我們重要的交集,因為這裡有一群很有意思的人,比方說水木丁的日誌、亞比煞的書評、黎霹靂的食物相冊等等,影志那個名叫《豆友譯名:你知道"霸王別鵝"這部電影嗎」》的相冊,也是我們可以聊好幾天的話題。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這裡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博士生,看到他們生活科研上的歡樂與憂愁,也是格外親切。

2016年下半年我從北京博士畢業,以近乎奇蹟的方式加入了上海的一所高校。2017年上半年,妮妮從美國博士畢業,在面試中近乎以壓倒性的優勢,也到了上海一所高校工作。我們又匯合在了一起。九年之前我們第一次來上海的時候,就說日後工作若是能在上海就很理想了;九年之後這件事真的實現了。

這些看上去很容易,事實上做到這些事非常困難。無數次晚上打電話的時候,妮妮都哭著說自己或許堅持不下來了;也有很多時候,我感到對論文毫無頭緒,可能要延期畢業了。好在這些事都沒有發生。我們都認為,自己能順利畢業,除了該感謝那些通常應該感謝的人之外,有兩家公司值得感謝,一個是星巴克,包括這篇文章在內,我們所寫的絕大多數論文、報告、短文都是在那裡完成的;一個是豆瓣,它提供了一個連結大洋兩岸的中介,使兩個在論文苦海中掙扎的博士生不僅沒有被淹死,還奇蹟般地最後掙扎到了岸邊。2017年的8月6號,也就是我星巴克金卡會員日的那天,我們結婚了。

我們不算是在豆瓣相識,但豆瓣是我們「相知」的重要媒介。我們本來就是同學,但是在大學的一百多人的大班裡面,根本不算熟悉。可愛的友鄰們提供了無數好玩的,或者可以聊的話題,讓我們更加認識對方,也常常有,「啊,原來你也這樣看」的默契感。在異地時,這是一種海內存知己的小感動。如今,團圓了,給豆瓣交代一聲,也是老瓣er的本分。

3. 豆友@J。 的故事

文 |J。

我們是因為帖子《才發現容祖兒也有好歌,求推薦!》認識的,好像當初這貼上了app首頁。他看到帖子後給我豆油推薦了一首歌,那麼多人都在評論里熱熱鬧鬧的討論,只有他一個人豆油給我。我們就從容祖兒聊到粵語歌再聊到感情人生,從15年9月底豆油到了16年3月。

3月底的一天,我和閨蜜去婺源散心。他在南昌,想連夜開車來給我們當司機,又怕冒冒失失幾百公里跑來嚇到我。我也想讓他來,又怕尷尬。我們倆就一直端著不好意思,直到我走了也沒見成,特別遺憾。我走後我們就互加了微信,感覺關係更進一步了似的。又聊了幾個月,氣氛就越來越不對勁了。後來6月中旬我沒沉住氣去了南昌見他。6月底我們就在一起了,鼓起勇氣克服了很多對異地戀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現在我們快結婚了。異地戀姐弟戀網戀都感受了一遍,還在豆瓣上找到了我們的貓兒子。

豆友@J。的貓兒子

4. 豆友@蚶墩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記:冰與火之歌外傳——坦格利安王朝與七大王國興衰史 殘暴之極的暴君:梅葛一世
豆瓣日記:倚老賣老的布魯姆
像海明威一樣,他在冰山下書寫屬於自己的孤獨
鬼怎麼還不來吃我
豆瓣日記:怎麼開書單?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10萬豆友收藏的麻辣豆絲做法,你還不會做?
10萬豆友收藏的蒜蓉蝦仁蒸粉絲做法,你還不會做?
10萬豆友收藏的熗蓮白做法,你還不會做?
10萬豆友收藏的肉鬆吐司卷做法,你還不會做?
黑豹磨好爪子來稱霸 豆友們的「老婆」要出嫁
10萬豆友收藏的法式焦糖布丁做法,你還不會做?
10萬豆友裂牆推薦的年度好物清單,不買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