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幼兒園獎狀泛濫,3大危害成毒物?收到別忘對娃做一件事

幼兒園獎狀泛濫,3大危害成毒物?收到別忘對娃做一件事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孩子們的獎狀人人有份?你家孩子領過「小天才」、「小小數學家」……獎狀嗎?

一位憤怒讓老師收回獎狀的媽媽

——曾經在朋友圈看見這個故事,一度讓我陷入深思:

在某個機構的頒獎場合,孩子們結束了階段性的學習,老師們為了鼓勵孩子,給所有孩子都頒發了獎狀。在頒發完最後一個獎狀,老師們正要退場時,一位神色憤怒的媽媽衝上頒獎台,拿起話筒激動地跟在場的老師說:

「老師們,請你們收回我兒子的獎狀,今天的獎狀,他不應該得……」台下不少家長吃驚地看著台上的那位媽媽,不少家長心想「這家長大題小做,給老師難堪……」

那位媽媽繼續說:「這幾天的學習,我家孩子課堂上不僅沒認真聽講,課後還經常不交功課,我知道我和他爸爸有非常大的責任。就在昨天晚上,我和孩子的爸爸跟他聊了一個小時,他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也發誓從此認真。但是,今天你們這個『學習勇士』的獎狀,相當於認為他的學習不認真的態度是正確的……」

這位媽媽越說越激動,「你們知道嗎?剛才我的兒子聽到自己獲獎,從一開始的驚訝,到領完獎狀後趾高氣揚,到台下質疑我昨晚對他錯誤的指責……你們能理解作為母親的心情嗎?你們如果發個『樂於助人』的獎狀我非常樂意,因為這是我家兒子的真實表現……請你們不要亂髮獎狀了……」

據說現場有幾個家長大聲喝彩鼓掌。不知道老師們後來如何處理,也不知道這位讓老師撤獎的家長後來如何教育她的孩子。說真的,我給這位媽媽一萬個贊。這種「人人有份」的獎狀,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常見。從幼兒園到學校,甚至一些兒童機構都很流行。去年,我家兒子幼兒園的親子運動會,那些小運動員們,從第一名到倒數第一名都能得到「小小運動健將」獎狀。

對於老師們的做法,幼兒說是理解的,為了讓所有孩子、所有家長都高興,既鼓勵了表現優秀的孩子,也沒讓表現差的孩子有挫折和負面情緒,老師們的工作也更好開展,杜絕了潛在的矛盾或不快,皆大歡喜。

但這種做法真的對嗎?其實,最終毒害的是孩子。

獎狀泛濫的後果,致三大毒物

1、真正的「榮譽感」會消失

想想我們小時候,獎台往往只屬於幾個人,而不是大眾獎台,那些獲獎的孩子常常感覺無比自豪,因為那是他們或優秀或努力的結果,即使偶爾會存在不公平。那些沒有獲獎的台下孩子,有孩子羨慕,有孩子沉默,有孩子難過,更有孩子偷偷掉淚。因為對當時年幼的我們來說,獎狀只屬於真正表現優秀的孩子,獎狀也是真正的榮譽的象徵,沒有獎狀,那就代表自己的表現不夠好。

記得我7歲那年,獲得了學校優秀成績一等獎的大紅獎狀,還得到了十塊錢獎金,當時全校獲獎的只有5個孩子。當天晚上回到家,我小心翼翼地把獎狀用漿糊貼在床頭,還把獎金裝進了春節才能穿的新衣服的衣兜里。第二天早上醒來被奶奶笑話,說我晚上做夢總是傻笑不止。第二天中午寫作業,我也寫得特別認真。這便是榮譽感,以及榮譽感帶來的驅動力。

獎狀泛濫後,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如果他們總是收穫無數的「別人有我也有」的獎狀,「榮譽感」對他們的驅動力恐怕也會漸漸減弱。

2、助長缺乏客觀自我評價的孩子

養育自信的孩子沒有錯,但養育自大的孩子便是大大的錯誤。有人說,獎狀泛濫的結果,會助長」優秀孩子越優秀,差勁孩子越差勁「的現象,如果你家孩子不算優秀,差孩子無翻身之地,這種結果你願意嗎?這種說法有些絕對,但不無道理。因為即使表現差也有獎狀,這些孩子缺乏「羞恥」的洗禮,也往往不能強烈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最終阻礙了他們進步。因為獎狀相當於告訴那些表現不好的孩子——你已經做得足夠好,不需要改正,從而助長了這些孩子過分自信。

心理學家Goodhart,D.E.認為,那些過分自信的孩子,常常自我感覺良好,他們未來的表現和努力程度,也不如那些能力相當卻有焦慮感的孩子,因為這些有焦慮感的孩子由於經歷失敗而加倍努力。「人人有份獎狀」,縱使獎狀也有差別,但孩子也從此錯失了在失敗強烈煎熬中的寶貴經歷,這難道不是一種遺憾?

3、剝奪了孩子「妒忌」的權利

嫉妒感,雖然有負面後果,但常常也被譽為最強勁的進步動力。「人人有份獎狀」,孩子們的嫉妒感也無從說起,即使由於獎狀不同而產生些少嫉妒,但也比「別人有自己沒有」帶來的嫉妒感輕微很多。如果這樣的話,那些表現不夠優秀的孩子,被老師們的「大愛」剝奪了「妒忌」帶來強勁動力的權利。美國學者Jennifer Breheny Wallace在《好好利用你的嫉妒》一文指出,嫉妒感,能讓人有更大的動力和更好的表現。「人人有份獎狀」讓孩子與之失之交臂。

「人人有份」的獎狀,相當於把孩子們包裹在棉花糖世界中

「人人有份」的獎狀,老師沒及時正視孩子的不足,沒給孩子挫折的經歷,也把父母們麻痹在虛假的自豪感中,也因此導致孩子們被包裹在沒有挫折和失敗的棉花糖世界中,這些孩子對自己盲目樂觀,容易變成一個個雞蛋殼孩子,一捏就碎。情感心理學家Heather C. Lench認為,盲目的樂觀會讓孩子未來更加脆弱。社會心理學家RICHARD ROBINS也認為,那些高估自己能力的孩子,未來會經常體驗到自尊心受挫的痛苦。這是不是兒童抑鬱症近年提高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值得父母們深思。

一位突然崩潰的小女孩

有一次,我從幼兒園接孩子散步回家的路上,前面有位小女孩由於無禮地拍打同學的媽媽的屁屁被批評「壞小孩」,本來是一句很普通的回應,沒想到這個小女孩立即從書包拿出一張「好孩子」獎狀一邊給對方看,一遍氣鼓鼓地說:「我是好孩子,不是壞小孩!」說著說著委屈大哭。小女孩的舉動不僅嚇壞了批評她「壞小孩」的家長,還嚇壞了一路跟在後面的自己的媽媽,那位媽媽不停地安慰「好了好了,你是好孩子,不是壞小孩……」

「人人有份」的獎狀是毒藥!收到後父母該做一件事

首先檢查孩子的獎狀是否夠客觀,那些「勤洗手」、「愛惜食物」等表揚孩子真實而具體行為的獎狀是值得認可的,相反,那些表揚孩子「小天才」、「數學家」、「好孩子」等獎狀需要謹慎,這種性質的獎狀,其實跟抽象稱讚孩子「很棒」與具體稱讚孩子「幫媽媽認真清理書桌」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再加上「人人都有份」就更糟糕了。

接著,父母該給孩子一個跟事實相符的客觀的評價。如果獎狀跟孩子的具體情況矛盾,父母該給孩子及時糾正,如果是言過其實,可以先認可孩子客觀做得好的地方,提出一些希望孩子未來需要糾正或改進的地方,幫助孩子進步。

所以,幼兒說今天最後一句忠告——「前方獎狀泛濫,接收需謹慎」

本文關鍵字:獎狀泛濫、幼兒園、親子心理、家庭養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最愛「掏」國外心理學家們的育兒錦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這樣批評孩子,比任何說教好10倍丨外國爸媽超愛用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動畫片?原來這個心理效應在「作怪」
幼兒園第一天記得這樣做,「入園焦慮」快快走
眼看孩子被打,阻止還是忍著?心理學家的回答讓人意外
為什麼要生二胎?生完你便知道答案

TAG:幼兒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北美這一物種泛濫成災,卻營養豐富,網友:想成為幾級瀕危物種?
這種動物在澳洲泛濫成災,還讓狗染上「毒癮」,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寶寶口水泛濫成災,逃不出這3個原因,找到原因才好對症治療
校園艾滋病「泛濫」?愛做「3件事」的人,已是病毒「下手目標」
最害怕鳥類的烏龜,引人同情被大量放生,今卻成入侵種泛濫成災!
中國唯一有「尊嚴」的外來物種,兩隻就能開養殖場,泛濫成災!
最成功的入侵生物,竟然在中國泛濫成災,這樣的食物你敢吃嗎?
這幾種容易泛濫成災的物種在中國卻很老實?網友:說吧,吃成幾級保護動物?
玉樹這樣養,枝條粗壯,泛濫成災,丟的到處都是,撿一根,一插就活
下一個入侵物種?這條古老生物,會在中國泛濫成災嗎?
這種變異小龍蝦是無性繁殖,被其入侵後會泛濫成災!
地上看見這植物,一定得鏟掉,不然泛濫成災,損失大!
這種鳥在美國泛濫成災,成群結隊引人發慌,密集恐懼症看了都害怕
這一物種泛濫成災,政府放「大招」,抓住就能得到相應的獎勵!
該入侵物種在原產地是食用魚,在我國泛濫成災後卻沒人敢吃?
有哪些動物純粹是因為肉不好吃而到泛濫,人類也毫無辦法?
別讓你泛濫的善良,把一隻落水狗喂成了白眼狼!
地上看到這種「植物」必須要剷除掉,不然泛濫瘋長一片片,害處多
西班牙又遭物種泛濫,這動物一次懷數百萬胎,有啥辦法可以消滅它們
養花不要亂選擇,有一些花養著養著就會「泛濫成災」,十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