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強 北大荒歲月

李強 北大荒歲月

作者簡介

李強1950年3月出生於河北省棗強縣。1954年3月隨母親入京。1966年初中畢業於北京第41中學。1968年7月下鄉至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的858農場八隊。1974年7月入黨。26年農場生活,從事多種工作:務農、喂馬、伙食管理員、教師、會計。1994年返京。回城後進入打工族……現已退休。業餘喜歡用文字回憶人生,有部分文章見於媒體和網路。

二十八 殷殷戰友情

北大荒那片黑土地離我們早已遠去了,在六十年代末,那場席捲全國上山下鄉的大潮中,我們這些剛初中畢業的熱血青年,響應祖國「屯墾戍邊,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偉大號召。千里迢迢來到北大荒。在那裡,戰友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結下的深情厚誼讓我們至今難忘。

一九七零年初,從場部工程連分配到我連一批知青。有兩個人分到了我們二排六班。一個是北京房山的姜兆海,另一個是哈爾濱青年尹洪江。那時的小尹還像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個子很矮,干起活來很吃力。我們班上還有幾個上海青年張之華、張壽榮、徐繼平等。我們班的任務是砸化肥。有一種化肥叫過磷酸鈣,我們叫它過石,使用前,把它製成顆粒狀,本來是粉狀的肥料,有的受潮結成了塊,製作的時候也往往有些粘連的,有塊大的,用前必須用篩子把不合格的大塊篩出來。我們班的任務就是把這些大塊的過石砸碎。這個工作看來簡單,幹起來並不容易。

剛分到我們班的姜兆海、尹洪江就干起了這項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找了個柞木的大棒子當工具,每天坐在保養間門口,在刺骨的寒風中,掄著大木棒砸肥料。十幾天下來,肩膀胳膊疼得厲害。班裡的上海青年張之華和徐繼平關係好,張之華常常幫助體弱一些的徐繼平。姜兆海和尹洪江關係更好。聽說他們剛調來就向連幹部提出分配在一個班。無論幹什麼活,他倆總在一起。姜兆海對小尹就像是親哥哥照顧弟弟一樣。在工作和生活上處處幫助這個小兄弟。姜兆海待人真誠,工作踏實。很快,我們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最初的幾年,我們曾經在戰備最緊張的時候,去邊防站與解放軍搞軍民連防。後來,又在那裡開荒建點。一起排水、割大豆、脫谷。

秋收割大豆的工作是一個大家公認的苦活。勞動強度大,一天下來腰酸腿疼。我戴的線手套很快就被豆莢扎破了。手指頭扎出了血。姜兆海見了,送給我一副從家帶來的帆布手套。一雙普通的手套,讓我非常感激,這對我來說真是雪中送炭啊。人工割的大豆要集成小堆,收割機卸掉收割台。由拖拉機牽引農工跟著行進脫谷。

年年我們班都跟隨康拜因脫谷。常常分成黑白兩班倒。每班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遇到機械故障的時候,有人從糧斗里捧出一些大豆放到一個鐵皮折成個盤子里,用叉子端著在火上炒熟,大家你一把我一把分著吃。不久,不知誰把這事報告了連幹部,這件事在全連大會上,以占國家的便宜為由,受到大會批評。此後,沒人再敢明目張胆地炒大豆吃了。姜兆海私下對我說:「什麼就占國家便宜了,我還是國家的人呢。我們每天干十幾個小時,也沒多發一塊錢。」我認為幹部批評的對,我們應該「鬥私批修」,在自己的靈魂深處鬧革命。做一名名副其實的革命戰士。

有一次,我們坐到豆秸堆上休息,看見姜兆海在地里撿了一些豆莢,在扒豆粒兒。我很奇怪。有一天晚上,場里電影隊來我隊放電影《多瑙河之波》。姜兆海悄悄地塞給我一把炒好的豆子。有福同享,是他對朋友的信條。我才恍然大悟了。我們聊天時,他說我思想太「左」。我那時卻不以為然,認為他表現得還不夠積極。

尹洪江幹了幾年活後,個子竟然長高了,這樣的例子也是絕無僅有。都是遠離父母身在異鄉,我們三個人常常在一起聊天談心。我當司務長時,還讓尹洪江當食堂班的班長。七七年,他見我新整的家沒有炕沿,從場院偷偷扛了個跳板給我做炕沿用。讓木工李修國看見了,告訴了張(得福)副連長,等我從北京回來,才知道我的炕沿是場院跳板做的。

一次,小尹寄給家裡的一封信,我見到封后面有四句詩:「信從邊疆飛,不知何時歸,飛到洪江家,趕快往回飛」。也勾起了我對母親的思念,不過,我只會把這種思念埋在心裡。如讓父母知道我們那種強烈的思家之情,他們該多麼牽掛千里之外的孩子啊!

我們班還有天津青年李克勛、張保忠和哈爾濱青年徐雲。每次開班務會,李克勛是最愛給我這個班長提意見的人。他說得似乎很有理,總是說班長應該怎麼做,這讓我很反感,覺得當班長是個兩頭受氣的差事。

姜兆海在工作中任勞任怨。一次,連里召開學習毛主席著作講用會,全班推選他到全連大會上去講用。姜兆海提前寫好了講用稿。晚上召開的全連大會上,各班組選出來的人,一個接一個上台發言。第一次上台的姜兆海,由於太緊張,他的聲調有些顫抖。引起台下一片笑聲。他更慌了,讀起寫好的發言稿,結結巴巴起來。本來平時說話很流利的他,變得成了結巴。好不容易他念完了自己的講稿,從台上下來,見他出了一頭汗。自此,有人和他開玩笑,叫他「磕長」以為他是個結巴呢!時間長了才發現這只是個誤會。

哈爾濱青年李愛麗,給我講過一個笑話:說是一個說話愛拉長聲音的領導,在大會上講話:「我是李部長——」台下聽眾以為是李部長來了,大家熱烈的鼓掌。「派來的。」大家一聽都很失望。「今天談一談槍的問題。」大家一聽,又來了精神。「每人一支——,」大家一聽又高興起來。「是不可能的。」大家一聽都泄了氣。「兩人一隻——」大家又高興起來,覺得也行啊。「也是辦不到的。」

我還聽老職工講過另一個故事;有一個說話結巴的人去商店買東西。商店的夥計非常熱情。不斷介紹著貨架上的貨物問這位顧客:「這樣的你要不要?」這個結吧說:「我要--,」夥計連忙把貨物從貨架上拿下來。接著,他又指著另一種貨物問:「這個你要不要?」那個結巴說:「我要--」就這樣,夥計從貨架上不斷地拿下來。在櫃檯上堆了一大堆。那個說話結巴的人才把後邊的話說出來:「要不起。」氣的那個夥計把他揪住往外推。他大聲說道:「你叫我跌——你叫我跌——」那個夥計一聽更生氣了,以為那個人在占他的便宜。「你叫我跌倒阿!」這是整句話的意思。這個笑話兒說明,一句話中間相隔時間太長,意思就容易讓人家誤會了。

姜兆海跟我說,他來北大荒之前,去接他們的人說:「到北大荒以後,每人發一長一短。」他們都很高興,以為一長一短是指一個長槍和一個短槍呢。結果,到北大荒後,才鬧明白,原來說的一長一短原來是鋤頭和鐮刀啊!

一九七三年五月份,我回北京探親。專程到房山,還在姜兆海家住了一晚。他是家中的長子,有好幾個弟弟妹妹。這也和他能吃苦寬厚待人的性格有關。

一九七四年,我調到馬號工作,和老職工李雁嶺兩個人輪流值夜班。有段時間,姜兆海上了機務後,冬天安排他在保養間看車。保養間里是嚴禁煙火的。夜晚小型車怕凍壞水箱,專門派個人隔段時間就起動一下機車。每到夜裡十點半以後,姜兆海總是開著「鐵牛」到馬號去接我,我坐進車頭裡,和他一起到大食堂吃夜班飯。那時,炊事員是上海青年周志妹和密德梅輪流夜班。

有一次,密德梅夜班,飯做得很好吃,我不禁誇了她幾句,說她做的比周志妹做的好吃。等輪到周志妹夜班了,她不高興地問我:「我哪次飯做得不好啊?」讓我很尷尬。我只好陪著笑說:「有一次……」第二天,我見到了密德梅,對她說:「周志妹這人挺好的,我說過她許多好話呢,你怎麼不幫我傳啊……」自知欠妥的她,「行了,行了。」笑著忙岔開了我的話題。

我在馬號值夜班,覺得很孤獨。常常想起來到北大荒這五年,和姜兆海相識也有四年了,在寂靜的夜晚,在明亮的月光下,我在馬號前的空地踱步。彷彿,我又聽到那了「鐵牛」的聲響,那聲音似乎一會遠,一會近。我寫了首詩;「訪親曾游龍骨峰,五載新波風雨中,四春同舟念海友,月下久聞鐵牛聲。」

有空閑的時候,我和姜兆海常常一邊散步一邊聊天。說什麼話都從不避諱,有時候,我們倆人的觀點不一樣,也發生爭論,這時,我總發現,他的性格比我要好。心胸開闊,從不計較小是小非。我和他說話隨便,不用擔心說錯了哪句話,把朋友就得罪了。他不是「小心眼」的人。

一九七七年,許多知青返城了,有的是被保送上了大學,也有的是家裡有門路的,將自己的子女調回城市。更多的是困退或病退回了城。看到一個個朝夕相處的戰友們,離開了這片浸透了他們青春熱血的黑土地時,心情倍感凄涼。八月里的一天,戰友姜兆海也要回北京了,一種難以割捨的心情涌在心頭。

送別的那天,我們緊握的雙手久久捨不得鬆開。我們盡量控制著自己的情緒,不讓早以濕潤的眼睛掉下淚來。我們這時沒有了平常那些說不完的話了。

姜兆海忽然像想起來什麼,他打開自己的行李,拿出了他那心愛的「撓頭」帽子塞給我。我知道他很喜歡這頂帽子,我還想推辭,他深情地說:「這個送給你留個念吧,我回北京了,這帽子肯定是用不著了。冬天你戴上它會很暖和的。」我感到這不僅僅是一頂帽子,而是一片深深的戰友情。

他走後,我們常有書信聯繫。我回京探親,去他在房山老縣城的家,在一起講敘各自的情況,也一同回憶我們在一起的那些往事。

一九九四年我回北京以後,我們有了更多的來往。我和姜兆海認識至今已有四十六年了。在這漫漫人生歲月里,我們的聯繫從來也沒有間斷過。我們之間的友誼比作陳年的老酒、比山、比水,都不如把我們比成拴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永遠相互牽掛……

讚賞作者,鼓勵原創

賞金半數是作者稿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凌文學 的精彩文章:

溫暖我一生的巧克力
【小說連載】歲月

TAG:冰凌文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強(李海南)老師:雲鶴山人、以醫弘道、德濟天下
上海隆重紀念「五一口號」發布70周年,李強提了這些期望
李強:我的2018年春節可預見
李強給您拜年了!
李克強總理對2019年中國品牌日活動作出重要批示,李強王勇出席並致辭
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座談會上,李強書記致敬革命先輩,展望上海明天
李姝苦等李強十年,終得圓滿,如今有一6歲的兒子,家庭美滿幸福
李強:並沒吃到爆米花的「二月二」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倒計時100天,胡春華李強出席誓師動員大會
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彙集AI新科技 李強實地察看
李強會見台灣新北市市長朱立倫一行
王思懿和李強在拍攝水滸傳時,吻戲太多,李強大呼受不了
城市榮光揚鬥志,重整行裝再出發!李強應勇與各界人士參觀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主題展
上海市代表團赴西藏學習考察,李強吳英傑等座談共商對口援藏大計
李強:我和你的周公廟
李強、應勇會見出席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投融資論壇的中外嘉賓
1995年,楊述寫給同學李強的信,反正我是看哭了……
李強 爺爺三二事
李強:光陰突然加快了腳步
李強:身殘志堅奔富路 「空槽」村裡養肥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