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近解州關帝廟崇寧殿

走近解州關帝廟崇寧殿

學關公 行鴻運拜關公 結善緣

位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關帝廟也叫關帝祖廟,建造奇蹟驚人。

解州關帝廟是1988年元月13日被國務院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朝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重建,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大火之後,歷時十載而重建的。廟以東西街道為界,分南北兩大部分,總佔地面積約66600餘平方米。街南稱結義園,由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築組成。園內桃林繁茂,千枝萬朵,頗有「三結義」的桃園風趣。街北是正廟,坐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佔地面積18570平方米,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主軸線上又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布局嚴謹。殿閣嵯峨,氣勢雄偉。屋宇高低參差,前後有序。牌樓高高聳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築間既自成格局,又和諧統一,布局十分得體。庭院間古柏參天,藤蘿滿樹,草坪如氈,花香迷人,使磅礴的關帝廟氤氳著濃烈的生活氣息。

從義勇門或忠武門入前庭,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端門,東西鐘鼓樓巍巍聳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單檐歇山頂廟門,中門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門,叫「雉門」,東面的「文經門」是文職官員行走的,西側的是「武緯門」,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門門樓上嵌豎匾,書金字「關帝廟」三字。雉門後部的台階上是戲台,鋪上台板即可演戲,是一座雙昂卷棚歇山頂建築,下是橫匾「全部春秋」,與上、下場門的「演古」、「證今」相映成趣。前行有午門,是一座面闊五間,單檐廡殿頂、石雕迴廊的廳式建築。周圍有石欄杆,欄板正反兩面浮雕各類圖案、人物144幅,洋洋大觀,頗有童趣。廳內南有周倉、廖化畫像,軒昂威武。北面左右兩側,彩繪著關公戎馬一生的主要經歷,起於桃園三結義,止於水淹七軍,穿過午門,經「山海鍾靈」坊、御書樓,便是關帝廟主體建築崇寧殿。

殿前蒼松翠柏,鬱鬱蔥蔥,配以石華表一對,焚表塔兩座,鐵旗杆一雙,月台寬敞,勾欄曲折,使人頓生敬佩之感。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頂,檐下施雙昂五踩斗拱,額枋雕刻富麗。殿周迴廊置雕龍石柱26根,蟠龍姿態各異,個個鬚眉畢張,活靈活現。下施欄杆石柱52根,砌欄板50塊,刻浮雕200方。大殿明間懸橫匾「神勇」二字,出自於清乾隆皇帝手書。檐下有「萬世人極」匾,是咸豐皇帝所寫。下列青龍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門口還有銅香案一座,鐵鶴一雙,以示威嚴。殿內木雕神龕玲瓏精巧,內塑帝王裝關公坐像,勇猛剛毅,神態端莊肅穆。龕外雕樑畫棟,儀仗倚列,木雕雲龍金柱,自下盤繞至頂,猙獰怒目,兩首相交,以示關公的英雄氣概。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一方,更增崇寧殿莊嚴肅穆的氣氛。穿崇寧殿而出,入後宮南門,就進入寢宮,過花圃,有「氣肅千秋」坊,是中軸線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東側有印樓,裡邊放著「漢壽亭侯」玉印模型,西側是刀樓,裡面列青龍偃月刀模型。雙樓對峙,系方形三層的十字歇山頂建築。院里植有翠竹一片,風動影搖,珊珊可愛。後宮部有關公讀《春秋》像,故名春秋樓。《春秋》又名《麟經》,春秋樓又名麟經閣。關帝廟除古建築外,還有琉璃影壁、石頭牌坊、萬斤銅鐘、鐵鑄香爐、石雕飾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塊,各朝題詩題匾60餘幅,還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很有價值得藝術精品。

解州關帝廟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早於洛陽關林和當陽關陵。殿內楹聯御匾歷歷高懸,有康熙皇帝親書的「義秉乾坤」;有乾隆皇帝題寫的「神勇」;有咸豐皇帝題寫的「萬世人極」。正是因為它的早,它的全,它的大,以及歷代帝王的題匾與親書,才被堪稱為「武廟之冠」。

台灣寺廟整編委員會秘書長黃志賢先生曾講過:整個關公廟堂可說一棵參天大樹,常平廟是根,解州關帝廟是樹榦,洛陽、當陽關帝廟是主枝,遍布世界各地16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關廟是小枝了,而其小枝的分靈廟則是小小枝與葉。

相傳,建廟時,東北官員要獻優質木料,西南官員要獻上等石料,陝西官員要獻耀縣的高級琉璃瓦。但建築材料從四面八方運送來時,有兩件事卻難住了:

一是曲沃縣獻的晉文公寶殿遺留下的26根大石柱,每根至少30000斤,無法運送;二是長安未央宮漢文帝栽的柏樹,長了一千多年,高大奇粗,比石柱還重,要完整無損地移植到崇寧殿前,只許栽活不許移死,更是談何容易?好在官員中有能人,他們趁臘月天寒地凍,讓百姓在官道上潑水,從曲沃經侯馬、東鎮、潞村(今運城市區)到解州,共270里的古鹽車道上,造出了一條堅硬光滑的冰路。數千名強壯民夫,把26根石柱陸續推上冰路。上坡時,挪一步,鑿一個坑,支墊一次。下坡時,用繩索拽住,掌握速度和方向,歷盡艱難總算平安運達解州。

人們說,這是關公保佑哩!陝西那邊把樹刨出,仿照皇帝64抬大轎,槓桿套槓桿,2000人五班輪替,硬是把高數丈的參天古柏抬上了路。走潼關雖近卻地勢險要,他們只好繞道陝北吳王,把樹放在冰封的黃河上,總算推到河東,抬到解州,栽到崇寧殿前,在園林人員精心照料下,竟然栽活了。

大殿台基已墊平砌起,但26盤龍石柱如何栽起又成了難題。有個官員無奈間求問於賣蘿蔔老漢,老漢說了一句:「我是土都埋住脖子的人啦,能有啥辦法?」這個官員從這句話里受到啟發,讓數萬民工擔了數萬擔黃土,把殿台墊成斜坡,將石柱滾了上去,又用土把石柱圍住,推磨似地轉著圈栽了起來,最後再把土清理掉,石柱就栽起來了。事後,人們都對那個賣蘿蔔老漢感謝不盡,但再也尋不見他的蹤影。後來人們都說這是魯班師敬仰關帝,特意降臨點化解難。

待關公金身塑像完工後,一切盡善盡美,就是眼睛呆板,只看一方。請來不少個工藝匠也解決不了難題。說來也巧,解州的風沙常常刮進人們眼中,有人便到一家專治眼病的老先生處去治。老人說他不看人眼,只看神眼。來人便將了老人一軍,讓給關老爺看眼。老人也不敢推辭,到殿內朝關公塑像的雙眼一吹,關公的眼神就活了,不論你站在什麼角度,關老爺都目光炯炯地看著你,如同有靈性一般。

解州關帝廟中的每一座建築,每一尊塑像,每一塊匾額,每一幅畫卷,每一株松柏,每一種儀式和每一種氛圍,不能不使人們對關公肅然起敬。仰視那些氣勢非凡的牌坊;那些富麗堂皇的建築;那座宏偉莊重的廟宇;無不意味著關公地位的崇高和關公文化的博大。那頭戴帝冠而在威嚴中透出平和的關帝塑像;那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石刻、木雕畫面;就連那立柱上雕刻著的蟠龍、欄杆上雕塑著的雄獅;也無一不在告誡人們關公及關公文化的神聖無比,容不得絲毫褻瀆和輕視。千秋關帝廟,萬代亮風節,那傲然矗立的解州關帝廟就是關公文化的紀念碑、回憶碑、備忘錄。

武廟之祖解州關帝廟奇觀和遺迹天下稱神,為世人讚歎!

崇寧殿

清乾隆帝題「神勇」

修建解州關帝廟的崇寧殿,還得從宋徽宗趙佶說起。宋徽宗是個精通琴棋書畫的風流皇帝,他整天喜愛的是寫字畫畫、聽琴觀舞、踢球戲耍。特別是喜歡看三國故事書,聽三國故事說唱,對出生於解州的武聖關公更是崇拜萬分。

他曾對貼身太監童貫說:「孤家一生中只敬重山西解州關雲長,他不忘漢室是忠,不忘劉備是義,愛讀《春秋》是文,出關斬將是武,盤古至今,集忠義文武於一身者,唯關公一人。」並親自到解州祭拜關公。

他看到創建於隋朝年間的關帝廟破敗不堪,三間正殿中立個木牌位,連尊塑像也沒有,回京後便決意要重修關帝廟。當時因水患影響,鹽池損失嚴重,反對派大臣們以財政困難為由反對大興土木建廟。善於溜須拍馬的太監童貫和丞相蔡京順從宋徽宗心思,藉機罷免了反對派大臣,以關公升天后成為主管鹽池的宿沙神,鹽池遭災是失敬關神所致為由,使宋徽宗決定即日在解州為關公重建正殿,塑金身神像,以求神靈護佑。並親自參照金鑾寶殿繪製了大殿藍圖,讓蔡京親自監工建造。關於殿名,宋徽宗提議叫「忠義文武殿」或「神恩永護殿」。蔡京為了巴結諂媚皇上,建議用徽宗年號命名「崇寧殿」,意思為萬代瞻仰和永志崇寧皇帝恩德,徽宗高興地同意了,還親筆用瘦金體書寫了「崇寧殿」牌匾。崇寧殿兩側各裝飾兩口銅、鐵制青龍偃月刀

殿外有26棵石蟠龍廊柱

來源:《關公在河東》

經關新剛老師授權刊載

山西民歌山西美食山西風情山西印象

求關帝靈簽請回復:抽籤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公緣 的精彩文章:

TAG:關公緣 |

您可能感興趣

再論解州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