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余尚紅 辛建偉 劉軍輝 張翰 陳迪 孫岩

余尚紅 辛建偉 劉軍輝 張翰 陳迪 孫岩

余尚紅

余尚紅,1976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油畫學會理事、70油畫公社社員、吳冠中藝術館副館長、宜興油畫學會副會長。

部分參展及獲獎經歷:

《熱土》獲首屆江蘇省文華獎提名獎

《鄉村景色》獲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第二次新人美術作品展覽佳作獎

《熱土》獲第九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銀獎(江蘇省文化廳主辦)

《家鄉》入選最繪畫——第二屆中國青年油畫作品展

《鄉村秋色》入選江南如畫——中國油畫作品展

《老廠房》獲2015吳冠中藝術館全國油畫作品展優秀獎

《新區》獲時代足跡——2015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金獎

《老區1》獲可見之詩——第二屆中國油畫風景作品展佳作獎

《老廠房》獲江蘇首屆青年油畫展優秀獎 (江蘇省文聯)

《橋》入選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作品展(寫實展)

《新區二》入選2016吳冠中藝術館全國油畫作品展

《老區二》入選同心築夢——第二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

《老區》獲江蘇省第九屆油畫展優秀獎和鳳凰獎 (江蘇省文化廳)

「家鄉」系列入選學派與傳承——2016』中國寫意油畫學派首屆優秀青年藝術家「鳳凰獎」作品選展

《藍色的天空》入選第四屆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家鄉·八》入選第十一屆全國水彩粉畫展

余尚紅《集市系列》之九 100×100cm 2016年

余尚紅《集市系列》之六 60×60cm 2016年

寫生雜記

文/余尚紅

繪畫寫生,是每位畫家經常做的事情。我也經常寫生,而且頻率蠻高。寫生可以出去走走看看,在畫室轉了幾圈動不了筆,出去找找感覺,帶上畫具,開車就往農村或山裡溜達,毫無目的地開著車亂跑,這是我寫生中的一大樂趣。在路上看到的往往是平時再熟悉不過的場景,找景便是寫生中最麻煩的事。一邊開車,一邊找景,一邊腦子裡胡思亂想:畫什麼,能找到什麼樣的景,不得而知。

想什麼都沒用,慢慢轉,偶爾也會發現一些不錯的小景,但用心看看又覺得不理想,於是繼續開車。寫生可以放鬆心情,畢竟在鄉間田園或路邊的風景—無論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總比老是待在畫室里好,看到青山綠水一定是心曠神怡的。看著風景想著繪畫,每個人在同一風景前的感受都不同,如何讓眼前的風景進入我的畫面,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記得古人講過 :「目擊其物,便以心擊之,深穿其境。如登高山絕頂,下臨萬象,如在掌中,以此見象,心中了見,當此即用。」

畫是自己的畫,用自己的語音傳遞美的圖式,我在追求畫面真誠、簡潔的同時,盡量脫掉華麗的外衣,使之更純粹。一人開車也會無聊,想起一些朋友寫生的場景,速度之快、尺幅之大、技術如此嫻熟,一天畫上好幾幅作品,感嘆好快。一次寫生,一位朋友畫了3幅後就早早結束,在邊上無聊,又取來一塊畫布,默寫了一張平時最拿手的作品,不多久又畫好了,但我認為畫畫還是不能著急,需要多醞釀醞釀。

現在的寫生流行意象油畫,我也非常喜歡意象這一說法,意象包括具象、喻象、抽象等表現形式,也是再現性意象創作和創造性意象創作,寫生中相互貫通很有意思。再加上創作中將情緒、感情與景色融入其中,畫面氣韻生動、有了靈性、有了意境,這種感覺也是每位畫家各自的體會,意象與意境不易言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古人認為意其不見,意以盡意,以盡情偽,意象本就是難以形容、難以言盡的。

無論怎麼畫,外出寫生總是好的,出門轉一轉、看一看,放鬆自己,大自然的懷抱總是那麼親切,看到的某一角落或某一場景,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成為自己創作的一部分。

余尚紅《梨花園》 60×80cm 2017年

余尚紅《水鄉晨時》100×100cm 2016年

余尚紅《遠處的村莊》60×80cm 2016年

辛建偉

辛建偉,1978年8月出生,山東安丘人,2003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70油畫公社社員。

部分參展經歷:

2017年,文脈傳薪—中國寫意油畫學派名家研究展(北京 中國美術館)

2016年,學派與傳承——2016』中國寫意油畫學派首屆優秀青年藝術家「鳳凰獎」作品選展(北京 萬荷美術館)

2016年,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 大芬美術館)

2016年,遊藝為常——中國南方油畫家邀請展(山東龍口 嘉元盛世藝術中心)

2016年,坊子區中國美協、中國書協會員作品聯展(山東濰坊 坊茨小鎮)

2015年,流光溢彩——青島·濰坊油畫名家邀請展(山東濰坊 齊魯時代美術館)

2015年,第五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上海 中華藝術宮)

2015年,時代足跡2015·中國百家金陵油畫展(江蘇南京 江蘇美術館)

2015年,吳冠中藝術館全國油畫作品展(宜興 吳冠中藝術館)

2015年,「泰山之尊」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山東泰安 泰安市美術館)

2015年,第十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全省優秀美術作品大展(山東濟南 山東美術館)

2015年,接力——2015·山東油畫作品展(山東濟南 山東美術館)

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浙江杭州 浙江美術館)

2014年,藝術齊魯·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山東作品展,獲「優秀創作獎」(山東濟南 山東美術館)

2014年,第三屆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廣東深圳 大芬美術館)

2014年,第八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北京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2014年,首屆全國水粉畫大展(河北石家莊 石家莊美術館)

2013年,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山東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

2013年,首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甘肅敦煌 敦煌美術館)

辛建偉《正月·冬雪三》60×90cm 2016年

辛建偉《正月·溝壑》90×60cm 2016年

畫畫隨想

文/辛建偉

畫畫,如一場修行。

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畫畫,能不能與藝術沾上邊兒且不敢說。

自小在農村長大,記憶中除了初中二年級有個漂亮的音樂老師教過我們幾首歌,別的再無跟藝術搭邊兒的事了。

高二的時候,我們這些在班裡考不進前20名的學生被要求學畫畫,對於如此奇怪的新生事物,我萬般排斥、抗拒,但最終還是沒能拗過老師,無奈在強烈想考上大學願望的驅使下,開始了我的學畫之路。

上了大學後也沒啥感覺,因為自始至終斷定是通過下苦功得來的,根本沒敢奢望有這方面的天賦或才能,糊裡糊塗學了一個綜合繪畫專業;直至畢業10多年後,偶有機會接觸油畫,慢慢喜歡直至上癮。今天,畫畫已然成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畫畫,如一場修行,痛苦的修行。

排斥、接受、喜歡、熱愛,我自己也說不清,總覺得有一股力量。

有人問我畫畫是不是會上癮?我不知道,但至少我有點兒,甚至是有些偏執,不畫會無所適從,畫畫已是我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信念。

畫畫是痛苦的,創作過程中的痛苦、不斷自我否定的痛苦、努力找尋語言的痛苦等,大多數畫畫的人都有類似痛苦的過程,但都在這種痛苦中堅持;我也一樣,在執著中堅守,在痛苦中堅持,在掙扎中前進是我目前的狀態。

大量畫畫是從2013年開始,每年100多幅作品,無論寫生或創作,我都以誠懇的態度用心去畫,在實踐中我嘗試了很多、找尋了很多、探索了很多、思考了很多。最後發現畫畫根本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也不是簡單地描摹對象,更多的應該是精神層面和個人氣質上的追問,如何去表達、表現成為我最大的困惑。

畫畫,如一場修行,痛苦並快樂著。

畫畫不容易,想畫好更難,沒有形成語言時苦惱,有了語言又怕一味地重複而失去創造力。在經受著很多痛苦的同時又是快樂的,因為畫畫能使人精神滿滿,這種不斷更新和創造的過程本身就充滿魅力。不管怎麼說,我還走在語言探索的路上,找到一種切合自身的語言表達形式是首要任務,提煉、概括、簡化、單純、質樸等詞語在我近期的思考中反覆出現,從本體出發去追尋個性特點和提升畫面品位,慢慢使自己的畫面系統成熟,並學會表達。

畫畫的同時努力提高自身修養也是必須的,有時並不光是一味地畫,一幅好畫的形成涵蓋的層面有很多,除了對物象的感受,還有畫者對生活的感悟,個人的情感情緒,自身的性格特點、精神氣質、價值觀念等等,每當自己畫好一幅畫時會有一種成就感、欣慰感,它能帶給我快樂。

畫畫,如一場修行,我會潛心去做,一直不止。

辛建偉《正月·山峁》60×80cm 2016年

辛建偉《正月·細雪》60×80cm 2016年

辛建偉《正月·細雪二》80×100cm 2016年

劉軍輝

劉軍輝,1979年10月生於河南長垣,先後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和四川美術學院;現為商丘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河南省油畫研究會理事。作品曾被收錄於《美苑》《美術觀察》《中國油畫》《藝術百家》和《藝術銀行》等多種藝術類期刊。

部分參展經歷:

河南省第十一屆水彩粉畫展,獲優秀獎

河南省第六屆青年美術作品展

中國大運河全國美術攝影作品展

第二屆「詩意江南,魅力紹興」油畫作品展

2013年全國油畫作品展

河南省第十屆水彩畫展,獲三等獎

河南省首屆水彩粉畫寫生作品展,獲二等獎

香港首屆國際華人油畫寫生大展

河南省第九屆水彩畫展 ,獲二等獎

「在此出發」中原國際當代藝術交流展

河南省第五屆油畫展,獲二等獎

「敘事中國」第四屆成都雙年展

首屆中韓美術作品交流展

第二屆中國——東盟青年藝術品創作大賽

劉軍輝《風穿枝條怨春淺》布面油畫 40×70cm 2016年

劉軍輝《歸去來兮》布面油畫 115×115cm 2016年

評論

劉軍輝的作品,我是從後往前看,越近的作品越有感觸;以《似是故人來》《只是近黃昏》為例,勾起我似欣賞馬連良《空城計》唱段的感受。不知是因為黑膠唱片還是磁帶受損,那聲音刺刺啦啦的,有一種悠遠的壓迫感——城上人看城外的「風景」時,大敵壓境的緊張通過不能辨別語義的聲音傳遞出來,無限風光都在兩處景觀交接處、兩條未來之路的交叉點,帶有以內心來調和外物的糾纏詩意。即使沒有陳世驤提出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沒有王德威等人的延伸、抒情和詩意,這些中國人「安頓生命」的方式,正是在這種壓抑之中有一種曲折的生命安頓,不是逃避、不是不同媒介的複製,而是一種向對象世界的負重前行。

——王曉松《「安頓生命」的方式》一文節選(王曉松 藝術評論家、策展人)

劉軍輝的油畫畫得很傳統、很實在,他沒有去尋找花哨的技法,沒有玩兒誰也看不懂的抽象,沒有矯揉與造作。他喜歡畫自己熟悉的題材,有的是描繪家鄉,有的是深入太行寫生採風,有的是街頭小景,有的是農家院舍……這些都是他的身邊之物,所以他畫得輕鬆自如、畫得遊刃有餘,寥寥數筆,卻蘊含著豐富的鄉情。

齊白石曾說過「我只畫自己熟悉的」。其實畫畫還真是如此,自己熟悉的、經常見到的題材,不僅畫起來容易上手,而且容易打動人;因為畫它的時候,畫家已經被打動。只有打動自己的畫面才能打動觀眾,與觀眾產生共鳴。

他的畫多是寫生,這一點我很贊同。現在喜歡寫生的人不多,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太浪費時間了。不少畫家只為衝擊大展、吸引人的眼球,各種材料、各種技法、各種莫名其妙的東西充斥著畫面,裝怪求奇,他們多是在畫室內閉門造車、無病呻吟,這些作品沒有生命力,運氣好的還能曇花一現,運氣不好的連「一現」也很難。畫家們應該走出去,到美麗的大自然中去體會造化之神奇,把我、畫、境融為一體,方能畫出舒心愜意的作品。

——李永強《畫自己熟悉的》一文節選(李永強 廣西藝術學院《藝術探索》執行主編)

劉軍輝《秋林送夕陽》布面油畫 50×50cm 2016年

劉軍輝《似是故人來之三》160×160cm 2016年

張翰

張翰,1998年畢業於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2002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為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獎。

部分參展及獲獎經歷:

2016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6年,第六屆上海市民藝術大展,獲優秀獎

2016年,「不驚」——個展(上海華山文創)

2014年,新中國成立65周年上海美術作品展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選拔展(中華藝術宮)

2012年,第四屆上海市民藝術大展,獲三等獎

2011年,第六屆上海美術大展(上海美術館)

2011年,第十六屆江南之春畫展

2009年,「問道」——王孟奇師生作品展(上海徐匯藝術館)

2008年,義大利米蘭MUSEO DELLA PERMANENTE博物館 中國繪畫藝術展(義大利 米蘭)

2008年,第三屆中國美術院校師生油畫作品展(深圳 大芬美術館)

2008年,全國中青年藝術家推薦展(上海明園文化藝術中心)

2008年,「癥候」當代藝術展(上海朱屺瞻藝術館)

2008年,「無事生非」——七樁個案(上海 太陽虹畫廊)

2008年,「水墨天地」——五人聯展(上海 語田空間)

張翰《旁觀·迷城》油畫 100×80cm 2008年

自我的旁觀

文/張越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但如今旁觀者未必清,當局者或許不迷。真正要清的,卻是自己的心。在信息快速、廣泛傳播的時代,常常存在信息誤讀。焦慮著、彷徨著,牽一髮而動全身。如今的信息越多、越快、越廣,但更多時候離真相反而越來越遠。

當我們無助、困惑、兩難或深思時,就會給自己假定兩個或多個角色。這在青年藝術家張翰的畫中不難找到這樣的情境,畫中幾個非常相似的人物其實為一個人扮演的不同角色,他們或傾聽、或訴說,將內心分割為不同形式的互相交流,試圖更清晰地看清自我。或者努力使自己在自我當中,努力去在原位中堅定地存在,永不期待、永不假設、永不強求。

人在本質上是孤獨的,也確實很難完全清醒理智地看清楚自己的人生;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很幸運,身邊時刻站著旁觀者,隨時為你指點迷津。卻不知遠隔千里的旁觀,有時也會陷於迷茫,我們有時只有以「難得糊塗」而自我安慰。但有時候我們則不妨學著跳出自己的「局」,旁觀自己。誠如張翰「旁觀」系列作品裡描繪的那樣,當自己的「旁觀者」,以另外一種心態、心情、心智來看待自己,就會多一些清醒,少一些迷茫。如同一位詩人所說的:「我美麗,便驕傲地挺起胸膛為世界帶來美麗;我不美麗,便蹲在街頭看讓人心醉的美景——世界從未負過你我。」

張翰《旁觀·入景》油畫 100×80cm 2008年

張翰《旁觀·遊戲》油畫 100×80cm 2008年

張翰《入迷3》40×30cm 油畫布、碳、墨

陳迪

陳迪,1985年出生於河南襄城,2007年畢業於江蘇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現居住上海,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吳冠中藝術館特聘畫家、80油畫學社副社長。

部分參展及獲獎經歷:

2017年,全國中青年油畫精品展(中國美術館)

2017年,未來真象——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佘山當代藝術中心)

2016年,悟·空——跨媒介實驗藝術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2016年,吳冠中藝術館全國油畫展(吳冠中藝術館)

2016年,第十一屆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西安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5年,第五屆全國青年美展,獲優秀獎(中華藝術宮)

2015年,第二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獲優秀獎(敦煌藝術院)

2015年,全國油畫展(吳冠中藝術館)

2015年,第九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甘肅省美術館)

2015年,早晨的力量——全國青年藝術家邀請展(重慶美術館)

2015年,第八屆上海美術大展(中華藝術宮)

2014年,時間——空間中華藝術宮沙龍邀請展(中華藝術宮)

2014年,沃土中原——吾土吾民油畫邀請展(山東美術館)

2014年,南京國際美展(南京國際會展中心)

2014年,象與意——青年油畫家8人聯展(奧賽畫廊)

2014年,心境·新徑——三人油畫展(美博藝術中心)

陳迪《台前幕後》系列之六 100×140cm 2017年

評論

欣賞青年藝術家陳迪的作品,可以看出既受到中國傳統繪畫寫意性的影響,同時兼具西方表現主義那種自由狂放的精神。畫面質樸、厚重,在越來越單純的色彩、越來越平面化的進程中,逐漸凸顯出其作品的形式美感和內在的精神特徵。

——傅軍(藝術批評家、上海油雕院美術館副館長)

在創作中,我追求質樸、厚重、永恆的精神感受,試圖通過對物象的理解、概括,以單純的形式語言來闡釋物我關係,從而使作品釋放內在的精神力量。

有形式美感和視覺衝擊力,或是能與我產生精神共鳴的景物,均可以喚醒我強烈的表現慾望。我關注更多的是如何畫好一件作品,我比較側重油畫形式語言的研究和內在精神的表達。但作為創作,語言研究和生活感受是分不開的,我喜歡單純的色彩,用這種近乎黑白色調更能表現我對生活的感受,也更接近我現階段的心理體驗。

好的藝術是相通的,應由心而發,真實地表達畫家的感受。我偏愛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性,也喜歡錶現主義的自由、狂放,我認為兩者之間有某種可以感覺但不能言說的聯繫,藝術作品應該記錄時代,又可以從中觸摸到文化的脈絡。我現在還年輕,思維比較活躍,作品面貌也比較多,在創作過程中還有很多不安分的想法,我相信不斷消化這些想法的過程,也就是我藝術創新的過程。

——陳迪

陳迪《台前幕後》系列之三 油畫 170×130cm 2015年

陳迪《台前幕後》系列之四 165×95cm 2016年

陳迪《台前幕後》系列之一 布面油畫 150×120cm 2015年

孫岩

孫岩,1987年1月出生於河南鄭州;2010年畢業於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14年10月畢業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國立美術學院繪畫系,獲碩士學位。

部分參展及獲獎經歷:

2016年9月,「象外」油畫作品展(鄭州 逸軒美術館)

2016年6月,青衿計劃(2016)(深圳 關山月美術館)

2016年5月,第二屆中意青年藝術家聯展(北京 奧加美術館)

2016年5月,梅林杯premio merli國際藝術邀請展(梵蒂岡 Pigna畫廊)

2016年3月,青衿計劃(北京 正觀美術館)

2015年7月,轉山記——孫岩歐洲油畫風景展(鄭州 河南省文聯美術館)

2015年1月,文明的擺渡——中法建交50周年(法國巴黎 奧奈文化中心)

2014年11月,轉山記——孫岩油畫風景展(義大利佛羅倫薩美蒂奇宮)

2014年11月,佛羅倫薩藝術與文物修復沙龍博覽會(義大利達巴索古堡)

2013年11月,第九屆佛羅倫薩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義大利達巴索古堡)

2013年10月,首屆中意青年藝術家聯展(義大利佛羅倫薩 美蒂奇皇宮)

2013年4月,IT S JUST THE BEGINNING 義大利米蘭設計周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邀請展(義大利米蘭)

2013年4月,油然而生——WELLS UP(義大利佛羅倫薩 Gadarte畫廊)

2013年2月,初現——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群展(義大利佛羅倫薩)

2010年6月,孫岩王檀雙人油畫展(河南大學藝術學院)

孫岩《洪荒巨獸》 布面油畫 80×120cm 2016年

評論

在當今如此嘈雜的世界上,他卻畫得如此寧靜與美好,沒有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他更在意自己心靈的迴響。他所使用的介質與方法是西方的,但對寫生對象的選擇是傳統的;而正是在這種看似毫無干預的描繪中,折射出他內心的純粹與希望,透出了東方人對造物詩意的讚美。

——石秀(鄭州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孫岩到義大利學習,他趨向於用簡化客觀的視覺去研究必要性與畫面節奏的本質,在一些處理中,他仔細研究了莫蘭迪以及塞尚的追隨者,去掉多餘的描述而純化畫面。他的作品嚴格地以真為出發點,沉迷在安靜的狂喜中,重建了繪畫中的參與性,結合了真誠與震撼人心的力量。

—朱塞佩·莫迪卡(羅馬美術學院繪畫系主任)

我相信一個28歲的青年,他選擇和接受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他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孫岩身上有著和他年齡不太相稱的冷靜、淡然和波瀾不驚。他特別清楚如何選擇、如何堅持、如何放棄。在他平淡寡言的外表之下,是一顆充滿創作激情的內心,而對於古代美術的收藏經歷與熱情,也使得這位青年養成了超越事物表象而探究其本質的秉性。

他在歷史與現實、歐洲與中國的交匯中,做出了自己清醒的價值判斷,他的創作動機絕非客觀地再現自然,而是描繪自己心中的情感——我們曾渴望命運波瀾起伏,但其實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從容與平靜。他對自然之美,具有歌吟的熱情和飽滿充沛的嚮往,這一點在他的作品中幾乎清晰可觸,他用純粹的顏色、鮮明的視角描繪出自己的精神原鄉。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聽到他對繪畫到底是什麼的深層追問,在刻畫自然的同時,他本性里的樸素、內斂和沉靜也在畫面上透溢出來。

——朱小鈞(策展人)

孫岩《偶遇》布面油畫 80×60cm 2016年

《愛情》 布面油畫 60×80cm 2017年

《39度戀人》 布面油畫 60×80cm 2017年

微信編輯:堯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市縱橫 的精彩文章:

年譜中都不曾記載,啟功在日本的那些事兒

TAG:藝市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