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間故事】哥叄分家

【民間故事】哥叄分家

從前,河南村裡,住著一家子,兩口人。是從外地逃荒過來的,男的姓趙,女的姓賈。二人挺勤儉,勤能生財,儉可節財,月有所余,年有所積。男耕女織,從租地開始,沒有幾年,日子好了起來,又生了三個兒子。一晃又是二十多年過去了,兒子們長大了,都聽大人的話,老實八交,齊心合力,好好種地,日子逐漸發達起來:地有了一頃多,牲畜湊兩犋——騾和馬、驢和牛,搭配合適。車馬也成了套,還蓋了三處房子。在村裡,有房、有地、有人緣,給兒子說媳婦的少不了。沒幾年,三個兒子也都成了家,立了業。大兒媳婦姓錢;二兒媳婦姓孫;三兒媳婦姓李。挺巧,一家人的姓:趙、錢、孫、李正是《百家姓》的第一句。老娘賈氏雖是根本,但賈家只能做老表親走動了。

人生輪迴,生老病死,連老天爺也管不了。好景不長,老兩口相繼去世。群龍失首,下一步就是分家了。從家庭瑣事就看得出,鄉親們也有議論:大兒媳婦性情奸巧,斤斤計較;二兒媳婦隨和,通情達理;三兒媳婦憨厚,吃虧讓人。要分家,請來舅親、鄉鄰長老主持公道。每家一處房產,田畝三一三剩一,每家三十畝。大宗財產的分配還公平,餘下只是分牲畜工具了。大家庭時,大哥當把式,一犋騾馬始終由他使喚。老二下地常使驢和牛。老三喜歡看家的大黃狗。分牲畜又不好破犋,父母財產何須爭,手足情誼為重,老三主動讓了步。這次,大哥分的騾和馬;二哥分的驢和牛;老三分的貓和狗。親戚朋友都誇老三兩口子為人厚道。常言說:「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妝衣。」各自努力過日子吧!這回老大媳婦高興了,佔了便宜,暗暗自喜。

秋後分的家,各自秋耕地種冬小麥。大哥套著騾和馬;二哥套著驢和牛;老三兩口子背著犁杖耙,後面跟著貓和狗。大哥家的地種得最快,在白露節內就種好了;二哥家的地差點,在秋分節內也種上了;就剩老三家的麥子,到寒露節還沒種完。人說:「早黍晚麥,不收莫怪」誰不著急呀!大哥看在眼裡,急在心上。跟老婆說:「咱幫幫老三吧!他們沒有牲口,多難呀!」「不行!他不費草和料,我為什麼給他耕地呀?你甭想了!」老婆答得乾脆,沒有商量的餘地。再說老三,老三定製了拖犁桿,自己拉短臂,貓狗拉長臂,讓媳婦扶犁。大夥喊著號:「我那貓呀,我那狗呀,拉著犁呀,滿地走呀!」大家一起出力一起流汗,大黃狗最賣力氣,吐著大舌頭,喘著粗氣。終於趕在霜降前種完了小麥,回到家裡一起吃了頓慶功飯。來年,風調雨順,麥子都收成不錯,三家人皆大歡喜。

各家生兒育女自是天然,老三最小,分家的第二年也添了個男孩,這些不再詳說。天有不測風雲,接連兩年大旱,顆粒無收。家家的積蓄用完了,牲畜也沒用途了。天上不下雨,耕什麼地。牲畜成了累贅,養不起,只好賣掉。老三一家,和鄉親們一樣過著饑寒的日子,可貓狗,吃得少,又雜食,勉強和主人一起度過了饑荒。

一場春雨,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下了透雨,可以種地了。人們看到了希望,歡呼雀躍!

老三家五口,帶上犁杖杆子耙第二天就下地了。起早熬晚,沒用幾天,三十畝春玉米就種好了。

老大兩口,沒了牲口,束手無策。大嫂說:「快去找老三幫忙吧,借他的貓和狗用幾天。」「虧你說得出口。兩年前,我說幫幫老三,你死活不依,現在叫我怎麼張口呀!」大哥白了老婆幾句,無奈去了三弟家。三弟一家正在吃晚飯,兒子夾在爸媽中間,貓在炕桌下,狗在炕沿下,很是合諧。弟弟、弟媳把大哥讓到炕頭上,又拿上一雙筷子,盛一碗粥端給大哥。一起吃著飯,說著這場好雨。「大哥,你的地種上了嗎?我和你三弟商量好了,吃完飯,就到你家看看,看看你們家和二哥家的地種得怎麼樣了。這下好了,你正好來了。」三弟妹的話為大哥的話開了個頭。大哥把要借貓和狗的事說了一遍。老三兩口爽快地答應下來。今天喂足貓和狗;明天一大早讓大哥大嫂來領吧。老三專向大哥講了這犋特殊人畜組合的操作方法。「我那貓呀,我那狗呀,拉著犁呀,滿地走呀!」是齊心合力的勞動號子。不用鞭子抽打就行。

第二天,大哥兩口子,按照老三教的辦法開始耕地。一起喊著號子:「我那貓呀,我那狗呀,拉著犁呀,滿地走呀!」一遭一遭地耕著地。可扶犁的大嫂還是嫌犁得慢。不停地抽打貓和狗。精疲力盡的貓和狗,倒在了大嫂的皮鞭下。大哥一看慌了神。「唉呀!你把貓和狗都打死了,讓我怎麼向老三交待呀?」不停地埋怨老婆。找來一個背筐,帶上一張杴,背上貓和狗,到老三家地的地頭,挖了一個坑,把貓和狗埋好,上面堆起了一個小土堆。回到家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了老三一家。三口人十分悲痛,但看到大哥難為情的樣子,還是安慰了大哥兩句,事情就算過去了。

大哥走後,兩人抱頭痛哭,一夜沒有睡覺,天剛剛亮兩人就去了集市上,買了水果、白酒、香和一些紙張到了貓和狗的墳上。焚香,祭酒,燒紙,祈禱,讓屈死的貓和狗的靈魂早早升天。還念念不斷:「我那貓呀,我那狗呀,出來喝盅酒呀!……」

時間不長,貓狗墳的旁邊長出了兩棵小柳樹。幾年後長成了參天大樹,枝葉繁茂,綠蔭可人。老三兩口在夏季到地里鋤草,施肥,中間休息時,就到樹下歇息,乘涼。有時,中午不回家也在樹下就餐休息。這兩棵大樹讓村上人十分羨慕。

垂下的柳條,碧綠扶疏,隨風搖曳,又柔又長。睹物生計,老三想出了新主意:削些柳條可以編筐編籃。或賣錢,或送人,或自用,都是件好事。既是好事,說干就干。這一干,編了不少筐和籃,賺了許多錢。親戚朋友也得了便宜。自己特意編了個大籃子,盛穀子用,掛在房檐下。不怕風,不怕雨,不怕干,不怕濕,不發霉,不招蟲,稱心如意。沒想到穀子引來了南來的燕、北來的燕。老三兩口編了順口溜:南來的燕,北來的燕,吃個米,下個蛋。真也稀奇:這麼一念叨,成千上萬的燕子飛來飛去,一天時間,把個大籃子下得滿滿的,足有上百斤。這則新聞,一傳十,十傳百。很快,附近各村都知道了。老三家又賣了不少錢。財源滾滾,令人欣羨!

大嫂也聽人說了這件事,暗自到大柳樹下剪了條子,回家來讓老伴編了一個更大的籃子,裝上穀子,掛到椽下。也念叨著:南來的燕,北來的燕,吃個米,下個蛋。成千上萬的燕子飛來了,南來的燕,吃個米,放個屁;北來的燕,吃個米,放個屁。米吃光了,籃子里連個屁也沒能留下!

大嫂沒得到預期的收穫,很是懊惱;又怕外人知道了這件事。心裡頭挺不是滋味,暗憋暗氣。於是,偷偷地把大籃子扔到了房後的大坑裡。事巧,第二天老三媳婦去房後大坑倒垃圾,看見這個好好的大籃子。是誰扔掉的?怪可惜的。撿回家不管盛點什麼東西多好呀!

撿回大籃子,老三兩口商量:如果把籃子掛到地頭的大柳樹上,裝上些碎米、糠秕。可以讓來樹上落腳、棲息的各種鳥,隨時隨地吃到食物,也省得再去糟蹋地里的莊稼。豈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嗎!好事辦成了,南來北往的各種鳥,絡繹不絕地落在樹上,嘰嘰喳喳,歡快地說著,像是在交流著什麼。南來的燕,吃個米,拉泡屎;北來的燕,吃個米,拉泡屎。時間一長,樹下堆起一個好大的鳥糞堆。鳥糞是個寶,含磷量特別高。自家的三十畝地一季莊稼用了三遍肥,還有剩餘。兩邊的地鄰也沾了光,用上了高效有機肥,莊稼長得綠油油、水汪汪,人人都誇老三家的厚道和好人緣。

老三家的日子,越過越順當,左右逢源。在地頭樹下打了一眼大口磚井,安上了畜力轆轆,三十畝地成了旱澇保收的金土地。有了富裕錢,老三一家辦起了義學,讓附近的孩子都上了學,他們的兒子也進入了學堂。老師給老三的兒子起了個大號——趙李學,意思是男主人趙,女主人李都主張誠實、節儉、讀書。趙李學的諧音是「照禮學」,意思就是學好禮義。庭訓之典——孔子對兒子孔鯉說:「學禮乎?不學禮,無以立。」小李學,很爭氣,又聰慧又努力。最後在鄉試中,中了舉人。他沒有走仕途,在仕農工商四行中選擇了經商,商道講究:公平交易,童叟無欺。做一位儒商不容易,榜樣就是陶朱公——范蠡。近代山西的喬致庸也很有名氣。趙家的錢糧行買賣做得很大,不能與喬家大院相比,但也有了總號和不少分號。有錢人的唯一正道是行善事,做好事。李學為家鄉做了許多好事,修橋補路,扶危濟困,百姓口碑極佳。享受著老來福的老三兩口,兒孫繞膝,天倫無極。但仍念念不忘貓和狗,便在原墳址建起了磚砌的貓狗墳,墳前立了石碑。每有節令就去祭掃一番。

哥仨,說了一頭一尾,沒提中間老二。老二一家,性情使然:三十畝地,有驢有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騎著驢,不看騎馬坐轎的,只看推車挑擔的。全家人,長幼有序,各司其職,和諧是福,健康是福,平安是福。人不生外慕,知福才是福,福都在自己心中。

多有心計的大嫂,忌妒別人的昌盛,心生怨氣。在一個晚上,背上一個筐,拿上一把拆房鎬,偷偷去破壞貓狗墳。做賊人心虛,不敢光天化日下砸墳。趁無人之際,掄鎬快刨,不知從哪裡刮來一股旋風,一時天地昏暗,塵土飛揚。大嫂的雙眼被眯得再也睜不開了。只能連摸帶爬回到自己的家,百般求醫問葯,也沒有治好眼睛,終成瞽婆。哪裡也去不成了,一顆奸巧的心變成了瞎心瞎眼。致病原因無人知曉,天知地知錢氏自知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什麼真正決定了你的選擇?
《自私的基因》帶你探究生命的本義
爆笑!《神奇女俠》NG片段曝光,還有超多刪減和幕後鏡頭
西柚為什麼能紅?
天聰漢錢鑒賞

TAG:公眾號 |

您可能感興趣

民間故事:寶碗
民間故事:福分天註定
奇斗(民間故事)
諜(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他家有個河東獅吼
廚俠(民間故事)
北方民間保家仙的故事
【民間故事】金環老祖母
民間故事:命中的貴人
濱州民間故事
斗玉(民間故事)
黃驊民間故事 齊家務袁縣令
民間故事:障眼法
盜御馬(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冤魂復仇
【全家福故事】我的外婆
怪誕民間故事——楊家咋成了「掛角臣」
色 局(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千年狐妖
民間故事:狐仙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