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悬铃青铜礼器,指的是下端或底部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不含青铜车马器、铃首刀等。悬铃铜器是北方草原民族文化与商周青铜文化相互影响、民族融合的产物。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鈴首青铜刀 鄂尔多斯出土

商周时期,虽然中原地区青铜礼乐文化对北方草原民族青铜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青铜礼器所悬铜铃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装饰品,其功能可能与北方游牧民族车马器中的双球铃、单球铃、车铃、马铃,以及铃首刀、铃首剑、铃首杆头饰等相似,即在使用过程中发出悦耳的声响,尤其是在庄严肃穆的宗教祭祀仪式上,突然而至的铃声,或被视为祖先神灵对人们祭祀活动的一种回应,从而增加整个仪式的神秘感。

现列举如下珍品,供读者赏析: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商代晚期 悬铃铜觚及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商代晚期 悬铃铜觚及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悬铃铜觚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两件悬铃铜觚,器底有小环,环系一铃。其中一件形制为侈口,束腹,喇叭形圈足,腹部饰细线浅浮雕兽面纹,上下两端饰联珠纹,圈足饰三道弦纹,圈足上端有三个十字形镂孔,手握全器,铃声作响,可能系二次铸造。商代晚期。另一件形制为侈口,腹部略鼓,喇叭形圈足下折,腹部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圈足上端有四个未穿或稍穿透的十字形镂孔,商代晚期。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商代晚期 悬铃铜觚 山西石楼桃花庄出土

2.山西石楼桃花庄悬铃铜觚

1959年8月,山西吕梁县石楼片罗村公社沙窑管理区桃花庄一座商代晚期贵族墓葬出土一批青铜礼器,其中一件悬铃铜觚形制为侈口,束腹,喇叭形圈足,圈足下系铃,颈部、腹部素面,圈足饰雷纹,高32、口径18、足径8厘米,铃高4厘米。商代晚期。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商代晚期 悬铃铜豆 山西保德林遮峪出土

3.山西保德林遮峪悬铃铜豆

1971年11月,山西保德县林遮峪村一处商代晚期墓葬出土30件青铜器,两件悬铃铜豆,形制相同,敛口尖唇,深盘,圈足饰三个长方形或十字形镂孔,圈足内置一铜丸,高10.4、口径9.9厘米。商代晚期。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商代晚期 悬铃铜豆 上海博物馆藏

4.上海博物馆藏悬铃铜豆

敛口尖唇,深盘,圈足有两个对称十字形镂孔。高12.4、口径12.5厘米。商代晚期。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商代晚期 悬铃铜尊及底部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5.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悬铃铜尊

侈口,束颈,折肩,斜腹,圜底,高圈足,颈部和圈足上端饰三道弦纹,肩部、腹部和圈足上下端以云雷纹为地纹,上饰兽面纹和浮雕牛首,圈足上端有三个十字形镂孔,底部外侧正中有残断的环钮,应为悬铃之用,高65.6厘米。商代晚期。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商末周初 悬铃俎形器 辽宁义县铜器窖藏出土

6.辽宁义县铜器窖藏出土悬铃俎形器

1979年4月,辽宁义县北边的稍户营子公社花尔楼大队一处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5件,其中一件铜俎形器,长33.5、宽18、高14.5厘米,重2.5公斤,俎形器板足空裆两端各吊一个扁形铜铃。窖藏发现时器物堆放零乱,有的倒置和套装,除铜俎形器外,还有铜鼎1、铜甗2、铜簋1件。商末周初。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西周早期 悬铃方座簋 陕西宝鸡纸头坊出土

7.陕西宝鸡纸头坊(M1)出土悬铃方座簋

1981年出土。侈口,束颈,腹部略鼓,饰两组卷角兽面纹,鼻梁处有突起的大扉棱,兽面纹两侧各饰回首折身夔龙纹,腹部两侧置对称牛首双鋬,牛角翘立,牛首上有恶虎盘卧,恶虎前爪抓攫牛耳,口衔牛首,鋬下有珥,圜底,圈足外侈下折,饰四组夔龙纹,下接方形座,方座饰浮雕牛角兽面纹,内悬置铜铃,奉簋时铃声响动,清脆悦耳。簋底铸两行六字铭文:“弓鱼伯作宝尊簋”。口径25、高31厘米。西周早期。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西周早期 悬铃方座簋 陕西宝鸡竹园沟出土

8. 陕西宝鸡竹园沟(M13)出土悬铃方座簋

侈口,束颈,腹部略鼓,腹部饰卷角兽面纹,两侧置对称双鋬,双鋬作立鸟状,立鸟尖勾喙,昂首眺望,鸟头上雕饰仰面兽首,圆目,卷眉,裂口,巨齿,口吐长舌,欲吞食立鸟角部饰两组独角夔龙。鋬下有长珥,圜底,底部有补铸痕,高圈足外侈下折,下接方形座,方座饰牛角兽面纹。方座内置一小铜铃,系二次补铸,铃体饰阳线勾勒的小兽面纹。口径19.7、高25.9厘米。西周早期。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西周早期 噩叔悬铃方座簋 上海博物馆藏

9.上海博物馆藏噩叔悬铃方座簋

20世纪50年代上海博物馆在上海冶炼厂废铜中拣选所得的噩叔簋,形制为折沿,方唇,弧腹,腹部置对称的四个兽首鋬,鋬下有珥,高圈足下折,下置方座,方座内悬挂一铜铃,铃中有舌,稍有振动,就能发出清越之声。腹部饰夔龙纹和圆涡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座饰对称凤鸟纹。口径18.2、座长14.7、宽14.5、高18.7厘米,重3.86公斤。西周早期。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西周早期 悬铃簋 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出土

10.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出土悬铃簠

2013年陕西宝鸡石鼓山M4出土的一件青铜簠的侧壁系着一件铜铃。据发掘者王占奎介绍,这件青铜簠铸造时非常讲究,先铸造好铃铛,随后再铸造簠体和链接铃铛的铜环,铜环无任何缝隙,铃铛、铜环、铜簠三者浑然一体。西周早期。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 悬铃方座筒形器 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

11.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悬铃方座筒形器

1993年,山西晋侯墓地M63出土一批青铜器,其中一件方座筒形器,筒状腹,下接方座,方座底斜挂2个小铃,方座下接四个人形足,有盖,盖顶饰立体鸟纹,筒径9.1、筒深9.2、高23.1厘米。西周晚期。



更多传统文化相关,请关注文藏头条号!

嘘!2亿的兮甲盘暗示:“原来青铜器拍卖市场……”

漫谈:所谓的“宣铜炉”到底为何物

中国青铜时代的酒文化—青铜酒器知多少?

欲知晓更多精彩内容请前往App Store或应用宝下载《收藏家》杂志App!更多干货等着你!

商周时期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展訊|京都國立博物館國寶展
展讯|京都国立博物馆国宝展
高足杯:元代蒙古文化的精粹
美國憑什麼成為「瓜分」中國古書畫文物的大頭!
漫谈:看东汉至明朝书法精品 体验千年书法史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