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光緒和宣統最愛的女人都來自一個姓氏

光緒和宣統最愛的女人都來自一個姓氏




歷史上有一個威名,西方的歐洲世界和東方的中原世界聽了都會聞之膽寒,這就是韃靼。

但這個韃靼是個泛稱,一般認為是歐亞大草原的不同的游牧民族,但也將興起於滿洲大陸的女真人和其後裔滿洲人也納入這個泛稱。

13世紀蒙古人建立金帳汗國而統治了歐洲部份突厥民族,這些突厥民族與蒙古民族相混合,被成為韃靼族,這可以說是韃靼的狹義的用法。現在俄羅斯聯邦中有韃靼斯坦共和國就由韃靼人組成。

在中國,韃靼族被稱為塔塔爾族,有一支很早就併入女真中生活,最後形成了滿洲的一個姓氏他他拉氏,漢姓一般用唐或譚。

光緒的寵妃珍妃就是他他拉氏,宣統到滿洲國的時候,娶的祥貴人(去世後謚「明賢貴妃」)也是他他拉氏。今年3月6日我們專門發有介紹祥貴人的文章《溥儀一生有五位妻子,但終身只愛她一人!》,歡迎參看。

光緒最愛的珍妃和溥儀最愛的明賢貴妃都屬於他他拉氏,如果對比一下,她們有何共同和不同呢?




(珍妃和她姐姐瑾妃)

一、出身家庭對比

珍妃的父親長敘的官職是戶部右侍郎,也就是財政部兼農業部的第二副部長,排他前面的第一副部長是左侍郎。

一是當時大清還在,歷史記載比較多。近代還出了關於回憶珍妃的書。

溥儀的弟弟溥傑在他日本夫人之前,還有一位夫人叫唐石霞,他就是光緒的珍妃及瑾妃的親侄女,她寫了回憶錄《我眼中的末代皇帝》,書中也回憶有光緒的珍妃及瑾妃的事情。珍妃娘家還有一位後裔唐海沂,他寫了一部書《我的兩位姑母———珍妃、瑾妃》,是專門回憶珍妃及瑾妃的。

相比溥儀的祥貴人他他拉氏譚玉齡,溥儀和他身邊的人都寫有回憶錄,雖然公認譚玉玲是溥儀最愛的女人,但對她的身世卻幾乎缺乏記載。譚玉玲,是由北京的愛新覺羅家族成員幫助找的,所以也應是滿洲貴族出身,但估計是家庭不興旺,現在還不知道她娘家的後裔情況,沒有人寫出怹家庭身世的書籍。

再有就是缺乏記載。回憶滿洲國時代的主要是溥儀及弟弟、弟媳、侄子等,除溥儀外,其他的親屬與譚玉齡接觸不多,所以寫的很少。溥儀心裡雖最愛譚玉齡,但那本《我的前半生》一是別人持筆,二的定位為認罪,展示改造成果,所以也就不敢寫宮廷里的愛情生活。

珍妃娘家和譚玉齡娘家雖都是他塔拉氏,但應該關係比較遠。因為進入民國後,滿洲人改漢姓雖然很隨意,但一個大家族肯定是要改一個漢姓的。

珍妃娘家後裔改姓唐,而譚玉齡娘家改姓譚。還有,如果真有近親,在介紹譚玉齡的史料中肯定會記載與珍妃的關係,但沒有這方面記載,說明他們兩家關係還是比較遠的。




(溥儀一直隨身攜帶的譚玉齡照片)

二、入宮前經歷和性格對比

珍妃和她的姐姐瑾妃從小在廣州隨伯父長善長大。長善是廣州將軍,可見珍妃家族也是官宦世家。家裡請文廷式做兩姐妹的老師,這文廷式的學問很大,後來通過科舉考試考上榜眼,也就是進士考試的第二名。所以說珍妃和她的姐姐瑾妃從小受到良好教育,據說珍妃也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譚玉齡入宮的時候是十七歲,據說當時正在北京上中學。既然譚玉齡已經十七歲,估計至少是上到高中,而且是臨近考大學了。

過去的家庭,讓女孩子上到高中以致大學的還是比較少。這說明譚玉齡家庭比較重視教育,對女孩子也重視培養。在那年代,很多旗人都比較貧困,而譚玉齡家可以一直供應女孩子上學,而且經常與北京的皇室成員聯繫,說明她娘家也是比較寬裕官宦世家。

因為我們缺乏有關資料,她娘家人後代一直沒出現,推斷為她娘家男丁不盛,很可能小的時候把她當男孩子那樣養,所以譚玉齡從小見多識廣。

兩個人都喜歡現代時髦的東西,都喜歡購買一些西式的時裝,兩個人都喜歡攝影。據說珍妃還在東華門外開了一個照相館。

那為什麼說譚玉齡也愛攝影呢?

二戰後,滿洲國皇宮失去管理,很多文物散落民間,就現在發現的滿洲國皇宮的照片就有好幾千張,在這幾千照片了,有婉容皇后的8張,有譚玉齡的有33張,足以證明譚玉齡喜愛攝影,並在宮中的地位。

光緒為什麼喜愛珍妃?

1、珍妃性格開朗活波,給鬱悶的清宮帶來笑聲和活力。

2、珍妃以前生活在廣州,見識很多西方先進東西,給從小生活在宮中的光緒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3、珍妃積極支持光緒變法,估計還出了很多主意。正因為這一點觸犯了慈禧太后的底線,導致慈禧最後處死珍妃。

那溥儀為什麼喜歡譚玉齡呢?

1、譚玉齡不僅性格開朗活波,而且非常細膩,會關心人,與來陪她的女眷以及服侍的下人,處的關係都非常好。而且非常關心溥儀的生活起居。

2、譚玉齡入宮前一直生活在北京,而溥儀自1924年被馮玉祥逼宮後,就離開北京。溥儀一直關心北京和北京的旗人,但來見他的愛新覺羅家族人,只會報喜不報憂,不會告訴溥儀北京的真實情況。但譚玉齡和溥儀是夫妻,關係很近,譚玉齡就給溥儀講北京的現狀和北京旗人真實的生活情況。

3、譚玉齡在北京上學期間,是非常關心政治的,並積极參加學運。參加過反日學運。她不滿日本佔領中國,跟溥儀講她的真實感受。甚至會給溥儀出些主意,給溥儀考慮,在今後如果日本人倒台,做什麼打算。

注意最後這點,譚玉齡也是介入了政治,而這些被日本人發現。所以溥儀等人一直懷疑譚玉齡的死,是日本人的一個陰謀。




(左起:二格格,譚玉齡,慧生,溥傑妻嵯峨浩。)

三、兩人的最後結局

兩人都是在年輕階段而死,非常令人惋惜。而且兩個死都有一個未解的迷。

珍妃的死,史書中沒有記載真實過程,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講述經過,這就是未解的迷,需要人們去分析,感覺哪種說法可能性更大。

(一)、這是隆裕太后講的,說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候,慈禧太后把珍妃叫來,準備帶珍妃走。但婆媳兩人說話不對方,珍妃趁人不注意,自己跳井自盡。

(二)、金易、沈義羚合著的《宮女談往錄》,書中一位宮女講,是聽太監崔玉貴說的:當八國聯軍快打進北京的時候,慈禧太后對珍妃講,我們要求避一避,但帶你不方便,你年輕,容易惹事!珍妃講,她沒有死罪,她要跟皇帝留在北京,誰願意跑就跑。慈禧太后最後就讓人把珍妃仍進井中。

據說隆裕太后和這個太監均是在場人,但這太監所講,是宮女轉述的,按法律上講,屬於間接證據。所以從形式上,比隆裕太后親口講差一點。

但考慮隆裕太后肯定是代表慈禧太后的意志,所以可能會給慈禧太后粉飾的。但事情真實經過,我們只能靠推理去推測。

話說回來,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事實上比馮玉祥還好的多,他們只是佔領紫禁城前邊三大殿,後宮根本沒進入。所以要是珍妃當時真的不走,也不會有什麼事情。但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亮,誰也無法預測到八國聯軍進入北京會怎麼樣?

我們想,珍妃是絕頂聰明的人,她可能看出,這是八國聯軍,不是一個國家,他們之間肯定會有矛盾,而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吞中國,所以進北京後,也不會把事情做絕。這是他堅持留在北京的道理。

因其生病的時候是日本醫生救治,因溥儀身邊的帝室御用掛、關東軍高參吉岡安直曾與日本醫生密談過,所以溥儀等一直認為是日本人害死的譚玉齡。

看溥儀等人一些回憶,他們對日本人很早就不信任,所以會把很多事情懶到日本人身上。如日本人說是帶溥儀去日本,到瀋陽機場換大飛機,但到了瀋陽機場,這裡已經被蘇聯佔領,結果成立蘇聯俘虜。於是溥儀等人懷疑這是日本人陰謀,是日本人將他們送給蘇聯的。

但通過日本方面記述,找不到這類陰謀。蘇聯人員的一些回憶,證明他們在瀋陽機場發現溥儀等人,很意外。這就證明應該不存在日本把溥儀送給蘇聯的陰謀。

對譚玉齡之死,日本方面也沒有記載是日本陰謀害死的。事實上,也譚玉齡的病已經很重了,才送到日本開的醫院,以前一直請中醫沒治好。

既然發生吉岡安直曾與日本醫生密談過的事情,我推測最多,吉岡安直會跟醫生說,這人不是什麼好人,一直有反日思想,不用太費力醫治。所以醫生後期可能有些消極。但譚玉齡最後的病情應該是很重,能否治好,很難說。

如果譚玉齡不死,面對1945年的日本八一五投降,譚玉齡很可能跟珍妃一樣冷靜對待,要求溥儀跟他留下來,不與日本人,而可能採取偷渡等方法去西方,去園溥儀少年時候就有的去西方留學的夢想。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貝勒府 的精彩文章:

上世紀初美洲原住民就用智能手機了?
這些人為什麼要攻擊《戰狼2》?
清朝如何過七夕?
東北人日常生活常說的歇後語(續)
金寶街大雅寶我們那個小院和發小

TAG:福貝勒府 |

您可能感興趣

年宣統皇幼的帝的這個嗜好,讓他的奶娘很不自在,連其它宮女也十分尷尬
同治、光緒、宣統三帝無後,有人自稱末代皇后女兒,專家直接笑噴
為何大清最後三個皇帝同治,光緒,宣統都沒有子女呢?
孫子宣統、兒子光緒,自己卻只是個一品大臣,死後種棵樹還被砍了
晚清最為顯赫的醇親王家族照片:出了光緒、宣統兩個皇帝,一個攝政王
晚清宣統年間老照片:絕地求生的女囚犯,表情獃滯的誥命夫人!
同治、光緒和宣統三朝無後?其實有一個!慈禧:在井裡
清朝同治、光緒、宣統一連三位皇帝都有婚無後,原因令人震驚
她入宮5年生下4個孩子,享盡榮華富貴,光緒、宣統都是她的後代
此人被痛罵一輩子,很多銀行都有他的題字,說:落款須寫宣統年號
光緒和宣統當皇帝,為何親爹必須搬家?
業內人士表示宣統元寶的收藏前景極為可觀,你覺得呢
同樣是末世之君,大明的崇禎帝和大清的宣統帝,結局為什麼不一樣
同治、光緒、宣統都沒有子嗣,23歲的順治卻有十多位子女
老照片:清王朝崩潰後的皇族,看看鏡頭前的宣統帝和皇后、皇妃
清朝宣統皇帝被趕出皇宮,他的那些太妃們去了哪裡?
漲知識——宣統帝的退位詔書是這樣的
讓宣統皇帝恨之入骨的鐵帽子王是誰,他幹了什麼
讓宣統皇帝恨之入骨的鐵帽子王是誰,他幹了什麼
龍洋中的廣東省龍,宣統和光緒的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