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老祖宗留下的這些珍貴的飲食諺語,您都知道嗎?

老祖宗留下的這些珍貴的飲食諺語,您都知道嗎?

葯補不如食補

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合理地調整飲食結構,注意食物的功效和屬性,在一日三餐之中,通過食物來調養身體,也能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比吃補藥更加有利於身體健康。

飲食調養促疾病痊癒

本諺語強調合理地調整飲食結構,注意食物的功效和屬性,同樣可以起到藥物糾偏樣的作用。

疾病的形成是體內陰陽失調而產生的偏差,藥物的性味就是為了糾其偏。食物也具有如同藥物的性味,因此可以用於治病養生。但是,食物與藥物又有所不同,藥物偏性較大,食物偏性較小。因此在小病或是大病將愈,以及人體陰陽氣血、臟腑功能偏差較小之時,食物治療比藥物治療更加合適。所以中醫學的經典《黃帝內經》說,在病將痊癒之時,可通過谷肉果菜"食養"以調之,促使疾病痊癒,不要再使用藥物,否則就會損傷正氣。

養生應用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關注自身健康,許多人開始買些人蔘、鹿茸之類的補藥來"補身體"。然而,藥物力量較大,很容易吃出問題,反而不如食補,更適合無病之人的保健。

此外,食物的偏性較小,其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且口感比藥物好得多,因此比葯補更有優勢。

以補鈣為例,醫學專家指出,除了一些對鈣的需求量特別大的特殊人群,如嬰兒、孕婦、乳母、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以及老年人應該適度地補充一些鈣製劑外,其他人群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即可獲得充足的鈣。比如,牛奶的含鈣量很豐富,較容易吸收,是人們理想的鈣源。蛋黃、瘦肉、魚類、蝦皮、海帶、紫菜和各種豆類、豆製品、小白菜、大白菜、韭菜中都含有較豐富的鈣,吃這些食品也能彌補鈣的攝入不足。

當然,食補要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比如,對於營養不足、體質虛弱的人,適當增食一些禽蛋類食品;陰虛者可適當吃點甲魚;體質虛寒者可增食一些羊肉、狗肉等熱性食品,能收到較好的滋補效果。

病從口入

這句諺語告訴我們,許多疾病的產生來源於不科學的飲食習慣。

饑飽失常,腸胃乃傷

本諺語強調飲食習慣與疾病相關。

病從口入,至少可從3個方面的內容去理解:

一是食物的衛生問題。 食物如果被病菌感染,或是腐敗變質,可引起胃腸疾病和腸道寄生蟲病。

二是飲食饑飽失常。 正所謂"饑飽失常,腸胃乃傷",過飢或過飽都會損害脾胃。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對人體的健康意義重大,脾胃受到損傷,會引發多種疾病。

三是飲食偏嗜。 人是雜食動物,只有廣泛地攝食各種食品,才能保證營養全面均衡。若任其偏嗜,則容易引起部分營養物質的缺乏或機體陰陽的偏盛偏衰,從而發生諸如佝僂病、夜盲症等疾病。

養生應用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發現多種疾病與不良的飲食習慣相關,都可概括為病從口入,如糖尿病、脂肪肝及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注意飲食,防止病從口入,意義重大。由此可見"病從口入",不僅僅是一個飲食衛生的問題,而且也包括飲食的不合理,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

要想身體好,每餐七分飽

這句諺語告訴我們,飲食不能過飽,飯吃七分飽,對保持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飲食不要過飢過飽

本諺語強調飲食不能過飽,是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

食不過飽是中醫飲食調養的一個重要原則,被歷代養生學家奉為圭臬。孔子就主張"食勿求飽"。南北朝的大醫學家陶弘景詩曰:"何必餐霞服大葯,妄意延年等龜鶴。但於飲食嗜欲中,去其甚者將安樂"。意思是說養生根本就不用去服那些所謂的仙丹妙藥,只要飲食不過飢過飽,就完全可以達到長壽的目的了。

蘇東坡是北宋時朝的大文學家,同時也是歷史上有名的養生學家,對待飲食也是本著節制的觀點,他說"以飢方食,未飽先止",就是說食物要在餓了以後再吃,還沒吃飽的時候就要停止了。南宋大文學家陸遊壽享86歲,一生的養生心得概括成一句話--"多壽只緣餐飯少",說的也是節食的主張。

養生應用分析

飯吃七分飽,就足以保證人體生長發育的營養供給,又不會因營養過盛引起負擔,可以作為飲食的一個標準。尤其在食物供應豐富的當今時代,很容易飲食過度,長此以往,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消化,就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

過剩的食物還會發酵、腐敗,產生各種有害毒素和氣體,引起胃腸功能紊亂;飽食會使身體內的血液集中到胃腸道,造成大腦供血、供氧不足;飽食亦引起主管胃腸消化的神經持續興奮,這使大腦的相應區域也興奮,而語言、思維、記憶等區域則受到抑制,影響智力和記憶力;此外,飽食會引起人體細胞超負荷工作,從而加快。

本諺語是人民群眾的經驗總結,亦包含很深的養生知識。它告訴我們,一天之中的飲食要根據人體的生理情況和活動量的大小進行調節。早飯應該適中,午飯可酌情多吃些,晚飯要酌情少吃些。早晨是一天活動的開始,早飯攝入充足的營養和能量才能保證上午的正常工作;中午時分,上午的消耗需要補充,下午的工作也須貯備能量,因此午餐就可相對多食一點;晚餐之後活動就減少了,消耗不多,所以晚餐一定要少食,而且最好是進食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出於節食的目的,許多人不吃早餐,這是很不合適的。早晨起床後,人一般不太容易飢餓,這是因為一夜的睡眠之後,人體還處於一種低代謝的狀態,因而沒有進食的慾望。但是,我們上午活動所需的能量,都要通過早餐來提供;另外,規律的早餐可以適時地振奮人體的生理功能,使之由低代謝狀態轉為高代謝,這一點無論是對於提高工作效率還是對於減肥都是很有意義的。

養生應用分析

一日三餐的不同要求,根本上來源於一日之內活動量的不同。飲食與活動始終都是相輔相成的,活動量大,消耗的能量就多,就需要攝入較多的營養,就要多食;反之亦然。戰國名將廉頗一頓飯食一斗米、十斤肉,可活到80歲時還能帶兵打仗;唐朝的薛仁貴也是極能多食之人,70歲時打突厥,也是一戰定乾坤。二人都是百世不遇的猛將,唯其能戰,故能食;吃得雖多,活動量也大,營養能夠消耗,所以也能長壽。

飢不暴食,渴不狂飲

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在大飢大渴情況下,也不能飲食太多,反之會導致脾胃的損傷。

飲食要有規律

飲食是攝取能量的手段,同時,飲食的消化吸收涉及複雜的生理過程,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大飢大渴之後,人體能量不足,身體會調整狀態,形成新的生理平衡,以維持人體必須的新陳代謝。大飢大渴之後重新進食的過程,就是打破這個平衡,在重新建立新平衡的過程中,應該少量進食,慢慢增多,否則身體無法適應,就會生病。

養生應用分析

吃飯要有規律性,要定時定量,這樣就不會過於飢餓;喝水也要形成習慣,並且根據活動出汗的多少有意識地調節。要改變吃飯喝水率性而為的做法,以保證身體功能的平穩運行。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當時在納粹集中營里未被飢餓和酷刑折磨死的200多名囚徒獲得了自由。新政府設宴為其慶祝。劫後餘生總是令人高興的事,何況還有許多的美酒佳肴。獲釋囚徒們欣喜若狂,美美地飽餐了一頓;然而樂極生悲,餐後數小時之間,這200多人中竟出現相繼死亡的現象。這一慘痛的教訓告誡我們,大飢之後切莫飽食。

因為當人體長期處於飢餓狀態時,其肝臟的解毒能力就會下降,而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高蛋白食物會使血氨劇增,超過肝、腎處理氨的能力時就會產生氨中毒,輕者引起昏迷,重則引起死亡。宋代理學大師朱熹說:"大渴不大飲,大飢不大食。"可謂至理名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老祖宗留下的諺語,民間智慧,值得珍藏!
老祖宗留下的預測天氣諺語,每一句都準的那麼「可怕」
英國里的諺語,你知道他的含義嗎?
你知道冷在三九這句諺語嗎?它的含義呢?
這些諺語流傳千古,記住的不是知識,是智慧!
老祖宗留下的諺語 那一句曾幫助過您
"狗朝屁走,人朝勢走"老祖宗留下的經典諺語,句句都飽含智慧!
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諺語,句句充滿哲理,啟迪人心!
養花記住這些口訣和諺語,到哪都是養花大師,你知道多少?
這些諺語句子,你看到過嗎?
這些健康諺語說的太好了
老祖宗留下的10句諺語,再不收藏好,就真的沒了!
諺語,老祖宗留下的民間智慧,流傳千年,經久不衰,你知道多少?
老祖宗傳下來的養花諺語,句句都到點子上,太實用
關於「雞」的八句經典諺語,你知道多少?
你知道哪些描寫故鄉的民間諺語?字字珠璣,句句哲理。
「老牛吃嫩草」帶貶義,下半句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一句經典諺語
流傳千古的諺語,記住的不是知識,是智慧
先輩們留下的10句經典諺語,記住是知識、更是智慧!
「小寒暖,立春雪」,這些藏在「小寒」里的諺語,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