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這位爺自稱姓朱當皇帝,沒錢自己鑄,聚兵數十萬打下半個貴州
清朝咸豐年間,貴州了一位牛人,這位爺窮得沒錢自己鑄,自稱姓朱當皇帝,最後聚兵數十萬,竟打下半個貴州。
這位牛人叫張寶山(1841—1868),貴州遵義縣新舟人。曾辦團練,因故被縣令拘押,蹲了一陣大大牢,出來後窮困潦倒,沒錢花沒飯吃,怎麼辦?張寶山很聰明,找點廢銅化了,用膠泥做成制錢模子,自己鑄錢自己花。這叫製造假幣呀,有人發現後就報官了,張寶山就跑了。
當時貴州思南正鬧農民起義,已經有了不少人。張寶山一想,官府正在抓他,跑哪都不行,只能去找義軍。找義軍幹啥?得弄個大官當。於是,他給自己改了姓,不姓張了,姓朱,取明月,自稱是崇禎皇帝第十世孫,大搖大擺就去找思南白號軍了。
思南白號軍首領是劉儀順,咸豐年間就聚眾起義了,屬白蓮教支派燈花教,自認教主,手下有秦魁榜、何冠益等將。他們頭包白巾,故稱「白號軍」。張寶山自稱叫「朱明月」,還是崇禎帝十世孫,這是反清復明的好招牌呀!劉儀順立刻向部屬宣稱找到了「真主」,咸豐九年(1859年)四月,在貴州思南岑頭蓋擁立張寶山為大明秦王,沒用楊龍喜「江漢」年號。六年後,張寶山又由秦王改為「大明皇帝」,改江漢十二年為嗣統元年,並鑄錢、發布告示曉諭天下。
白號軍鑄的錢叫「嗣統通寶」,該錢為值一型,黃銅質,寬緣光背。細分版別有隱起文、平頭嗣、低司嗣、短劃統、中劃、長劃通之分。但鑄造粗糙,手藝和張寶山差不多。不過這錢在白號軍佔領區正常流通,不是假幣。
張寶山雖然是「皇帝」,但軍權還在劉儀順手裡。劉儀順利用張寶山這塊牌子,義軍越搞越大,最後聚兵數十萬,縱橫千餘里,先後攻下思南、石阡、印江、務川、湄潭、正安、綏陽、桐梓、仁懷、遵義、廣順、長寨、定番、黔西、大定等府州縣城,並直逼安順、畢節城下,打下了半個貴州,建立了汪家寨、岑頭蓋、秦家寨、偏刀水、荊竹園為主的大小几百個營壘,還在岑頭蓋建起宮殿府署。這回張寶山牛了,又是封官又是賜爵,真跟皇帝一樣了。
張寶山當皇帝,也不是白吃乾飯,他經常親臨前線,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撤退時又殿後、掩護部屬,深受將士擁戴,把明朝皇室後裔演得很像。
後來,朝廷調集四川、雲南及貴州的官軍圍剿,白號軍根據地先後被攻破,同治七年(1868年)8月,川軍唐炯部攻陷上大坪,起義失敗,張寶山在突圍時被俘。清廷對張寶山這類人一般都不會客氣,一刀一刀剮了再說。
張寶山死了之後,劉儀順給他上尊謚為「大明統宗贊天申道獻德元威敏文忠武誠仁知孝質皇帝」,沒過多久,劉儀順等人被俘,和張寶山一樣被凌遲,白號軍起義宣告失敗。
張寶山等人雖然起義失敗,但對清廷是個極大撼動,半個貴州都打下來,這聲勢確實不小。一個老百姓,能當十多年皇帝,手下有數十萬大軍,占那麼大地盤,應該是非常牛了。之所以最後沒成功,應該還是領導能力問題。如果他有朱元璋那兩下子,清朝肯定就沒戲了。


※十大開國皇帝陵:八座被盜兩座死活打不開,一座找不著一座沒人動
※清朝三大紅頂富商:胡雪岩只能排第三,第一位被稱天下第一大富翁
※史上三大國都:曾經繁華鼎盛,今一個沉水底兩個在荒郊,鮮為人知
※順治帝被鄭成功炮轟死在廈門?有人拿出祖傳證據,廈門人也這麼說
※崇禎一上吊,這些人跟著吊,半天弔死幾千口,太悲壯,太有骨氣!
TAG:京津小飛俠歷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