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界俱足與三界合一

三界俱足與三界合一

三界分清是從性心身中除掉某些陰面的東西,而三界俱足正是意味著三界里充實了某些陽面的東西(實際是返本還原)。

前者是撥陰,後者是取陽,但二者不是先後的關係,而是同時進行的,如去習性化稟性,同時也是圓滿天性的過程。

消陰命和長天命,也是同時進行的,只有增長天命,才能同時消去陰命。

鳳儀先生說:「三界俱足,自能合一。」性理圓足應該是,外無脾氣,內無煩惱,既不克人,又不傷己,圓融無礙,並能大義包涵,與世人合一,永葆本性光明而不受污染。它與天命的圓足是同步的。心中道理足,是不僅會自己應行的道,更要研究明白對方的道,以及與己有關各種事物的道。所說的會對方的道是要了解其天理,人事,因果,知其天命、宿命、陰命,掌握其性、心、身的變化規律。只有如此,才能實行或運用起來靈活無礙。身界情理圓足,其中最重要的是「容情」,正如先生所說的「無論怎樣愚的人,總要找出他的好處來,情理自然圓」。常人多看不起愚人劣人,然而你偏偏能從愚人劣人身上找到好處,這是對愚人劣人最大的愛護,最大的尊重。所以先生說:「托起愚人是賢人「。能夠容下諸多陰面的情感(使人不愉快的情感),才是真正的圓情。

眾人是天,能處處為眾人著想,就是天理,就得天命。先生說:「人不知道命與天通,不知道命與神同體,只是一味爭貪,真是可笑。一個人自有生以來,當孫子,當兒子,當男人,當父親,當爺爺,問他究竟會當哪個了,哪個也沒有會當,這叫作白活」。又說:「究竟怎樣算得著命呢?必得使人家佩服了才是。能叫一個人賓服,就增加一個人的德,叫一個人信服,就長一個人的命,能叫萬人佩服或信服,就可以長萬人的命(不是有意追求的)。」這就是衡量一個人的命足與不足的最好尺度。

先生把止宿命看作是一個人精神境界得到升華的極為重要條件。他有個極妙的比喻:「蝌蚪必把尾巴脫掉,生出後邊兩腿,才能上陸地。人也有尾巴……財產越多,尾巴越大,越難脫」。如張雅軒為了興辦女子義學,施捨了全部家產,把「尾巴」脫的最凈,才會有那麼大的天命,這說明人的「命與天通,命與神佛同體」的道理。又如李子和實行「讓產」之後,一心辦善,跟隨先生到處倡辦女學,講演勸世,光輝極大,正是因為他真正和天下合夥了,所以鳳儀先生說:「李子和能成道,正因為他能止住宿命而行天命的緣故,他若在讓產之後,仍然創家產,又不對了。」先生對自己也曾作過總結,他說:「人都沒有眾人心,只知為己,所以都糟了。我所以能成,因為把為我的心扔了,這就是把宿命掐死了(止住宿命,實際即是節制無有休止的貪心),宿命是無盡無休的,為它還有頭嗎?」又說:「舍了萬物才能收進來靈光,因為人的靈光都散在萬物上了,如產業等都是業根。但立刻舍凈還不行,得修點舍點,舍凈了,也成了。」

人有多大的性量,才能辦多大的事,如果事情沒有辦好,或遇棘手的事,心往外怨,就是性量小的表現。這樣的人,性不能把命籠罩過來(即責任大而性量小),事情糟了,人也隨著糟了,這樣,便是性和命都虧了。心是存理載道的,道理不足,就是命不足,也就是天理空虛。

修道的人容易出現兩種偏向,一種是偏重廣行善事,多立事功,建祠堂,修廟宇,多為人們所能看得見的,這是外功,也就是佛家所說的修福。另一種是只知修內果,而不重盡倫常,立功業,勸世化人,終日獨居打坐,修心養性,持齋念佛,屬於佛家所說的修慧。這兩種偏向,都是不全面的修行,難以成道。先生與朱循天有一段談話,足以解答這個問題。先生說:「多立事功,多結緣就是外功,有外功才可以成內果。」循天問:「內果成,外功不也就圓滿了嗎?」先生道:「不對,絕對沒有成的一天。」循天問:「什麼叫作內果呢?」先生道:「有先知就叫作內果,就是盡倫常事,也都是外功啊,但若沒有外功,雖然講一樣的道話,而分量可有輕重之分。」又說:「外功像油漆似的,內果像木質似的,木質若壞了,雖然油漆的很美麗,終久也必要毀壞。」可見內功與外果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偏廢。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天理(性)、人事(命)、因果(身)這三界中,單純修哪一界也是不成的,必須三界齊修並進,方可達到目的。所以先生說:「三界齊修才能了脫,像普通的修行人,只知道吃素,念經、施捨,終身獨居,把人事、因果完全不顧,所以來世享用很豐富,受寵愛,但卻沒修出去,是因他的福命雖有,而未盡人事、了因果呢!」這裡所說的人事,是指家道倫常說的,倫常不盡,等於欠債不還,怎能了脫。因果表現在情牽物累,怨攪情,所以先生說:「情就是因果」,情是通因果的。情理未盡,當然因果是不能了的。至於歷史上修出去的某些具有上根的高僧大德,多為「乘願再來」的,又當別論。

常言說攪情,人與人之間的情,不能以理節制時,就必然發展到攪字上,而成為攪情,這樣,便明顯地加重了因果的糾纏。先生說:「有情就是因果不了」。這個情就是沒有用理來節制的情,也就是由情下流為「欲」了。人的本位定住,就能達因果,因果消了,才能長天命,天界俱了,才能成道。

人的三界就其來處和運用上說,有所不同,先生曾為此作過說明:「性是天給的,命是地府給的,身是人間的父母生的,這是就來處上說的,趕到用時,性仍是天,心(命)是人間,身是胎生之物,所以就是因果了。」因為人的過去、未來,以及現在的成敗得失,吉凶禍福,都由身來承受來擔當,所以說身就是因果了。

三界齊修才能俱足,缺一不可。先生說:「人的三界,像高粱『度漿』似的,要一點一點的度(農作物籽粒成熟的過程)。」如趙品三青年時曾癱瘓七年,聽鳳儀先生講道,悟性大開,霍然而愈。以後便隨先生周遊勸化,興辦女學,儼然成了一位先生了。鳳儀先生說他出身本是貧人,又因患病多年,沒能立命,便令他去給懷德縣李家粉房煮飯,一文錢不要,可讓李家的媳婦們上女義學讀書。他盡心竭力地做了一年,得到全家老少的佩服。先生說他「把命得回來了」。意思是說品三已經「立命」了。品三以後實行崇儉結婚,繼續辦學,勸世化人,立功立德,晚年三界俱足,才成道了,眾稱之為趙善人。未能盡倫立命的人,三界不足,是成不了道的。

一粒種子埋在土裡,除了種子固有的生機之外,下邊要有足夠的水分和各種養分,上邊要有足夠的陽光。想要讓小苗生長旺盛,尤為重要的是要在下面施以充足的糞肥,糞肥雖然臟,然而是萬不可缺少的。種子比作宿命,糞肥比作陰命,陽光比作天命。陰命雖然不好,卻是不可缺少的反面助力。古今中外凡是有偉大成就的豪傑與聖哲,無一不是歷經磨難、道路坎坷、經過千鍾百鍊的,正好像給小苗上糞肥似的。然而其成就必須具備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遠大志向以及道德觀念和眾善奉行的情操,這就等於陽光的照耀。換言之,即是上有天命做統率,下有陰命做助力,再由於本人(宿命)的主觀努力,道業方可成功,理想才能實現。其中陰命的反面助力是絕不可忽視的。消陰命了因果的過程,也正是長天命成德行的過程。

先生常說:「辣椒在辣椒上成,茄子在茄子上成,個人在個人的本分上成,絕不是外求的」。又說:「人們都說人念書,我偏說書念人」。什麼叫書念人呢?意思就是念書就要把書上的道理歸結到人身上,道理和行為要結合起來,付諸實踐,這就是「書念人」。用三命來理解,人念書為了增長知識學問,是以宿命為主;而書念人是把書上的道理變為個人的生活實踐,提高精神品質,正是以天命為主了。先生是庄稼人出身,常常用些淺俗的鄉言俚語,卻道出了超塵拔俗,力能回天的高深哲理。如說:「人如能修出三個老爺子,不受他們的管,便算成道了。性不動(不動氣火)天老爺管不著,心無私慾閆王爺管不著,身不犯法國主爺管不著。」這是多麼質樸無華淺俗有力的語言啊!其實,這正是跳出三界之外了。

上面論述了許多有關三界的道理,其目的就是要達到三界合一。用先生的另一說法:「道就是人與天合。」人能做到性以天性為主,命以天命為主(道心當家),身以行道為主,這樣,性命自可返本還原,歸於先天,復還其本來面目。也正是盡了人道,合乎天理,三界合一,歸根復命了。

先生說:「三人同心,黃土變金,人們都以為是你我他三個人,其實就是性心身,性是天人,心是陰人,身是世人,我們的三界真能合一,其力無窮」。然而,我們常人的三界,總是在步調不一致的情況下運作著,常常為了某一件事,理智上認為應該這樣做,但情感上偏偏要你去那樣做;明明理智告訴你,這個人是不可接近的。但你的情感慫恿你,鼓勵你去接近他(特別是異性間),甚至與他同流合污;理智上知道為大眾服務是好事,但身體不願動彈。其實人人都有良知,只是良知的力量薄弱,沒能把心身統率起來,形成了陰盛陽衰的狀態。所以先生說「三界要分清,而後再合一」。性心身都清洗乾淨,自然會合一了。

我國古代的偉大人物,所以有偉大的成就,莫不是三界合一的結果。如宋朝的范仲淹,出身貧苦,後來官至宰相,仍保持清貧,處處為天下百姓著想,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千古傳頌。若非三界合一,焉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又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在獄中作「正氣歌」,寧死不屈,殺身成仁,浩氣常存。他當時倘若存有半點私心(三界就不合一了),便難以堅持到底。正因為他三界合一,所以才「其力無窮」!唐玄奘赴印度取經往返十七年,歷盡千辛萬苦,種種磨難,終於成功,成為千古的偉人。這正是由於他的志向、信心和行動高度凝聚,三界合一,而產生了強大的力量。試觀古今中外無數的文人,書讀萬卷,博古通今,滿腹經倫,然而終無成就,就因為他們不能把學得的道理付諸實踐,書是書,我是我,知行不能合一,言行不能一致,正是三界不能合一的表現。

修道的人,能否三界合一,是他能否成功的惟一標誌。如口唱戒律,但不能嚴格遵守;大講看破紅塵,而實則仍被情牽物累;明知「怒火能燒功德林」,卻時常大動脾氣。如此表裡不一,自欺欺人,焉有成功之日!先生說:「人不得道是因為性心身三界不能合一:身做這種事,而心做別的想,這是心身不能合一;遇著逆事時,擔不了,或生氣,或上火,這又是性和心身不合一了。必三界合一才能得道。想要成佛,還必須四界合一(詳見《四大界》篇)。今人用『心』學佛,又怎能成呢?」循天問:「徐子貞(懷德縣順山堡人,懷德縣男女義學創始人之一,大力辦學十年)怎麼明道之後,末路又迷了?」先生道:「這像陰天似的,雲稍破開,太陽放一線光明,不久又合上了,就像這個道理似的。如能看破人世,萬有俱空,一切都不是我的,那才是真看破了。」歸根結底,人要想了生死,脫輪迴,不看破一切,不打倒我相,是斷不會成功的。

先生講道,常以「接碼子」為喻。接碼子在果樹栽培上叫作「嫁接」,是把要繁殖的果樹枝或芽接到另一果樹的體上,使它們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獨立生長的植株,俗謂「接碼子」嫁接後,能保有原果樹某些優良品種的特性。先生把果樹嫁接的作用與價值,移植到人的修身立命上來。這是他自己效法古人的實踐和體驗中總結出來的,使「接碼子」變為修道中的一個法則,成為其學說中的重要一環。先生常以杏樹為例,說道:「杏樹必靠接碼子才能接好杏,若過百年不接碼子,滿林杏樹,雖然原種是銀白杏,也必要變成山杏了。因這理,我知道人類進化也全靠教化,若不教化,就難免近於禽獸了。教人以古聖先賢之道,他們就可以學,學久了,存真了,古聖的靈就來相助。我從奪周姑丈之志(詳見第一部),而又奪羊角哀之志,我知道聖賢之靈真能助人啊」。(《羊角哀捨命全交》系歷史故事,春秋時代,羊角哀為解救左伯桃之困境而犧牲自己,以全朋友之交。)

先生說:「我從前為救楊柏,曾學羊角哀捨命全交的故事,哪知羊角哀之靈真的來助我。(詳見第一部《大智慧篇》[救楊柏得明天道])所以我們做一事,學一古人,再做一事,再學一古人,事事皆學古人,則我們的性中,即含有很多古人的靈光,做起事來,也就有多數古人相助呢。古人的名至今猶存的,即古人之德和靈依然存在,那是一點也不錯的。」

古人的靈猶存,即古人的信息猶存。宇宙是個巨大的「信息庫」,存在著無數的各類信息。凡是在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件、人物及其學說等等,其殘留信息無不潛存於這巨大信息庫中。更有層次高者,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些信息可與人進行著無法統計的信息交換,從而影響著人們的生命性質。由此可知「接碼子」與古人相接是確實存在的。

綜觀三界的修養功夫,從性心身分清入手,清除嗜好,去掉私慾,化除稟性;情理無虧,道理常存,天理圓足;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死心化性,三界俱足,三界合一。這是三界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部過程。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是不可忽視的。

先生說:「人講自己的性,正是念佛教的真經呢;講命(盡倫立命),正是念儒教的真經呢;講身正是念道教的真經呢」。先生的理論和學說,是從他生平的實踐中悟出來的,他既未讀過聖經賢傳,又未學過佛經道典,純屬由誠而明,知行合一。他所說的「念真經」,重點在一個「真」字,就是要把經典念到自己身上來,如果經是經,我是我,就違背各教教主的本意了。所以先生常說:「他修廟,我修神,他修房子,我修人」。又說:「念書不如念人,念人不如念己」。這些話的精神實質,是王鳳儀學說的一大特色,體現了「言近而旨遠」。的意境。其實,正是對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傳統的儒釋道文化,在客觀上起到了高度地由博反約,化繁為簡的偉大作用。

當今人類物慾橫流,人心日下,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冤怨相循,愈演愈烈,因果循環,極為敏感,故先生稱現代為「因果世界」。修道的人,必須從破因果入手。先生說:「老子講天道,是對風俗淳厚的人們講的;佛講出世,是對人道無虧的人們講的;孔子專言人道,是見到世人對人道已不講求了。現今我講道,要把天道、人道和因果(即是三界)一同地講,是因現在為『因果世界』不破因果,萬難返到天道上。」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下面是你最愛的微信榜單, 家庭倫理道德思想, 中醫知識, 國學傳統文化, 並提供最新的免費公益傳統文化培訓, 開啟幸福圓滿人生...

快去關注吧,還等什麼呢?!

GIF/17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鳳儀思想 的精彩文章: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
秦老師講因果:入木三分講病因,孝悌忠義正人倫
劉有生自己致病與治病因果
對公婆的孝敬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幸福程度
科學研究:人的負面思維會在血液中產生毒素

TAG:王鳳儀思想 |

您可能感興趣

三界 三界立名
三界九地、五趣、三地
《終極一班5》三界之外的瘋龍,仙劍三同樣不屬於三界的他
三界中最強神仙排位,玉皇大帝屈居第三,第一可毀滅三界
橫超三界,唯此一門
三界六道指的哪三界哪六道?三界又分為多少層天?
三界之中四朵蓮花,一朵化三清,一朵被創世神坐,兩朵命運相悖
三界之中五大坐騎,孫悟空獨佔其二,還有一個更是三界第一?
三界之中四大公認最強神獸,墊底毀天滅地,前三全都跳出三界
三界中法力最強的五位聖人,鴻鈞老祖僅排第二,第一堪稱三界戰神
制心一處超越三界
玉皇大帝掌管三界,而天地之間有六界,另外三界是什麼?
天界之主玉帝,只能掌管三界,六界中其餘三界何人統治?
三界之中四大菩薩,一個早已成佛,一個一統三界,一個獨尊九幽
佛家的主宰,因女人墜入魔道,曾統治三界三十三年,實力冠絕三界
掌控三界輪迴生死的六大天帝,酆都大帝排第三,第一堪稱三界祖神
玉帝是三界之主,但天地有六界,另外三界在誰的手裡?
封神演義中,「三界」指的是哪三界?跳出三界外之後,又能到哪裡
《香蜜》:潤玉想統一六界,除了天界魔界花界,剩下的是哪三界?
神話中有六界,三界的主人是玉帝,另外的三界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