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点!

大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点!

这段历史发生于公元1449年。

这年,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镇(即明英宗)已经在位14年。

朱祁镇

此时,经过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四十多年的治理,

明朝发展到了最顶峰。(仁宗与宣宗时期被称为“仁宣之治”,堪比汉代“文景之治”)

这四十年中,明朝完成了“七下西洋”这史无前例的航海壮举,

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

创作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在军事方面,强大的明军将蒙古人赶到了漠北,完成了中华大统一。

坐拥列祖列宗流传下来的丰厚家底,

朱祁镇却始终开心不起来。

这个年轻皇帝一心想着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来证明自己。

最理解他心思的,不是别人。

正是从小就陪伴他左右的宦官——王振。

王振内心深处,

并不安于当一个太监,

他也在梦寐着能够建功立业,

证明自己的价值,光宗耀祖。

于是,王振凭借朱祁镇的信任,开始独揽大权。

也是在这年,明朝北方重镇大同,被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也先给袭击了。

早在公元1368年,蒙古被明王朝的军队赶到漠北后,分为3个部。

即:兀良哈、鞑靼和瓦剌。

也先是瓦剌部的首领,号称蒙古第28代大汗。

影视剧中的也先

面对强大的明王朝,

无论是瓦剌还是鞑靼,都争先恐后向他示好,

为的是换取明王朝跟他们进行对外贸易。

毕竟大漠地区环境恶劣,物资匮乏。

一旦遇到恶劣天气,他们将无法生存,必须要明王朝输血。

每年,也先派使者向明王朝纳贡一些牛马羊,

换回丰厚的中原物资回到瓦剌。

随着也先在漠西坐大,他对明王朝也逐渐狮子大张口。

这引起明王朝反感,将他列入交易黑名单。

这让也先非常恼火。

终于在1449年,他亲自领兵杀向大同。

战败的讯息很快传到京城。

急于证明自己的小皇帝朱祁镇和同样急于证明自己的王振,

正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

群臣二人几乎就是拍脑袋决定下来:御驾亲征!

完全不顾其他大臣的激烈反对。

朱祁镇敢于亲征,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因素,

那就是明朝拥有全世界最精锐的军队——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五军营是全国各地选拔而来的军队精华;

三千营是由蒙古人组成的强悍骑兵军团;

神机营更是配备了全世界最先进的火器。

明代神机营配备了先进的火器

1449年 7 月 16 日这一天。

朱祁镇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他率领着满朝文武大臣以及25万军队,浩浩荡荡地离开北京城。

当然,包括那个急于立功的王振。

当朱祁镇亲征的那一刻,

他依稀找到一丝先祖朱元璋、朱棣的神采。

毫不夸张地讲,朱祁镇确实是把这场远征当做了旅行。

完全交由不懂军事的王振制定行军计划,说行就行,说歇就歇。

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必须无条件服从王振指挥。

如此胡乱指挥,让整个大军笼罩在一股极度郁闷的氛围中。

更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只带了一个月的军粮。

8月1这天,他们到达大同时。

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惊了朱祁镇、王振。

不计其数的明军尸体横列在野外,

有的已经露出白骨、惨烈无比。

这种惨状其实早些年明成祖朱棣亲征时也遇到过。

这位戎马一生的帝王,不仅眉头连皱都没皱一下,

反而带着大军,如下山猛虎一般追上敌人,

一鼓作气将敌人杀的片甲不留。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那份惊涛骇浪中的淡定与冷酷,是在无数逆境中锤炼出来的。

朱祁镇自幼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又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此时此刻,朱祁镇和王振才真正明白战争的残酷,

慌忙下令全军撤退。

跟着皇帝出来一通转悠的三大军营,

看到皇帝如此畏惧,更是军心涣散,士气低落。

这场声势浩大的御驾亲征,顿时成为一场虎头蛇尾的闹剧。

然而,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也先原本做好了血战一场的准备,

见到明军居然撤退,赶忙风风火火地追上去。

明朝皇帝这边,

撤退依旧是王振控制着行军路线。

王振这家伙又开始打起小算盘:

虽然没能立下军功,但是如果能让皇帝经过临幸一下他的老家蔚州,

那也必将是衣锦还乡、光耀门楣。

于是,王振下令改变经宣府回京城的撤退路线,绕道蔚州。

原本被吓破胆的朱祁镇居然欣然同意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大军离蔚州还有40里的时候,

这位王大总管忽然想起,马上就秋收了。

这几十万人如果从老家过一趟,

难免会把庄稼踩坏。

于是王振再次改变行军路线:继续从宣府返回京城。

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出征,在朱祁镇和王振看来,形同儿戏。

而他们也将为此承担严重后果!

经过这么几下折腾,也先的追兵逐渐逼近了。

8月14日这天,大军行至距离宣府只有20里的土木堡,

兵部尚书邝埜建议让皇帝先行入关,由重兵断后,以防不测。

但是王振却下令就地安营扎寨,要等后面的辎重车队一起进关。

而且是选择周围没有水源的高地安营扎寨。

这是《三国演义》中马谡兵败街亭的节奏。

果不其然,也先追过来后。

首先将上游15里外水源切断。

让明军陷入困境。

狡猾的也先并没有进行围剿或者长期围困,

那样必将遭到明军誓死抵抗,

20多万以命相搏的军士是也先难以招架的。

出人意料,也先居然派人同明朝议和,并主动后撤。

瓦剌这么一后撤,

饥渴交困的明军纷纷没命般扑向水源,全军大乱。

趁此乱景,瓦剌军再次发动攻势。

在瓦剌骑兵的冲击下,

明军战斗意志彻底瓦解,再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只能任由瓦剌军宰割。

三大营的军事长官死于乱军中,

随行的大臣被杀死无数。

而这支精锐之师大多数士兵是死于互相踩踏。

几十年来积攒的军事辎重损失殆尽。

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土木堡之战!

那位不久前还憧憬着光宗耀祖、建功立业的王振,

被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用铁锤砸死了。

而那位曾经雄赳赳、气昂昂的小皇帝,则被也先抓去做了俘虏,

并以他用来威胁明王朝。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好在明王朝还有能臣于谦,果断作出回应,

拥戴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当皇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并阻挡了瓦剌一次又一次进攻。

保住了大明江山。

一年多后,也先发现朱祁镇再也没有利用价值。

只好恭恭敬敬地把他放了回来。

在做了7年暗无天日、没有自由的太上皇后,

朱祁镇发动政变,将弟弟软禁起来,不久死去。

历经八年的荒唐与辛酸,朱祁镇再次谋得皇位。

一切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是大明朝早已不复当年的兴盛,陷入诸多困境:

军队实力大大削弱、军事人才凋零、能够谋断的文臣面临断层。

而这场闹剧对明王朝后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跟明王室关系密切的功臣家族受到沉重打击后,

明朝的皇帝们不得不依靠宦官家臣来牵制其他文官集团。

结果宦官集团的贪腐专横,成为明王朝中后期显著特色。

此后西北地区各蒙古部的不断侵扰,让明王朝疲于应对,

不得不对沿海地区长期施以单一的海禁政策。

中国在航海领域的遥遥领先,逐渐被欧洲国家所超越,

错失了走向世界的机会。

玩过俄罗斯方块游戏的人都深有体会:

往往一个细微的失误会导致满盘皆输,

这恰如历史车轮,一瞬间的失控往往会让历史走向难以驾驭的方向,

甚至万劫不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這幾個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
原來最先發現美洲大陸,不是哥倫布,而是一名中國人
綜合實力強盛,軍事上一敗塗地最後被征服?除了明末再無第二!
明朝代宗皇帝朱祁鈺
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安史之亂打開大唐由盛及衰的黑盒子,它對大唐的衰敗有那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