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如何選妃,並非人美那麼簡單,為什麼多是平民家女子?
明朝為了保證皇帝血脈的純正與優良,他們採取了不同以往朝代的做法。在挑選皇后的問題上,考量外在條件之外,還加上了政治需要。為避免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訓,嚴格控制外戚的勢力,明朝皇后儘可能多挑選民間的小家碧玉。
在明代,皇后以下也有皇貴妃、貴妃、九嬪、才人、婕妤、美人、昭容、選侍、淑女等。其實,皇帝的妻妾沒有並沒這麼多,只是包括可以隨時為皇帝所驅使的宮女們,就遠不止三千之數了。據史料記載,明朝末年,內廷宮女多達9000人。
《明史·后妃傳》對此記載到,朱元璋特地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作為管理后妃的「家法」。並規定在后妃的遴選時,「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故妃、後多采之民間」。朱元璋甚至還在宮內加掛一塊牌,上面刻著警戒妃嬪不能亂政的警示。後來明朝的歷代皇帝也一直對此嚴加防範。
大明王朝,誰想為皇后,就得像今天好多電視台舉辦的選秀一樣,層層篩選,一路PK,要順利經過八個關口,才有資格母儀天下。明朝選妃卻是優先選擇平民百姓家的女子。縱觀整個明史,真正出身世家的皇后只有兩人,一位是明成祖的皇后徐氏(徐達之女),另一位是明憲宗的皇后吳氏。
明朝皇帝立後一共需要經歷八種選拔,分別為:海選、初選、細選、精選、宮選、妃選、推送、最後就是欽定。
海選初選分為3次,從全國挑選的5000名少女,每次百人一組,分為若干組,由太監檢查其身體、身高、聲音,多達10多項,有一項不合格就會淘汰,會淘汰3000多名。
細選是由太監們拿著測量用的工具,挨個進行測量,秀女是不能穿衣服的,身上有沒有疤痕,胸部發育的好不好,包括有沒有異味等。基本上就意味著要被太監們從頭到腳給看遍了,甚至檢查女兒身......
宮選留下約三百人,在宮裡住一個月。仔細觀察其性情、言辭等項,評價其人的性格,最後入選淑女僅五十人。這些淑女,可為皇帝的妃嬪、選侍等。推送:由皇太后或太妃做主考官,從50人中選出3個可供皇帝欽定皇后的後備人選,按當時叫法是「選三」。
第八步是「欽定」。到了這一關。皇帝可以根據自己對「選三」推薦的佳麗,親自欽定一名皇后。當然,對已經進入「選三」環節落選變陪選的另兩名美女,一般不會虧待,都會被封為貴妃,但也有被賜予金銀幣退回家的先例。
皇后的挑選是極其嚴格的,在這種層層把關的挑選下,一般最終所選皇后的內在素質與外在儀容都能得以保證。只是封建社會的這般挑選,無疑僅是為了統治者服務的手段,僅是為了滿足帝王們需要而已。


※大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点!
※這幾個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
※原來最先發現美洲大陸,不是哥倫布,而是一名中國人
TAG:明朝 |
※明代皇帝選妃,為什麼大都是平民家女子?答案讓人臉紅耳赤!
※一般皇帝選妃子都會選漂亮的,為何清朝妃子那麼丑?原因很無奈
※清朝皇帝選妃方式看呆眾人,還有這種操作!你是皇帝會怎麼選?
※中國古代皇帝如何選妃?a明朝皇帝喜歡平民女子,清朝卻恰恰相反
※明朝皇帝是如何選妃的?從海選到精挑,能被選上的都是才女!
※林彪兒子找女朋友,嚴格程度猶如皇帝選妃,毛主席知道後這樣說
※古代皇帝是如何挑選妃子過夜的?
※古代皇帝是怎麼選妃侍寢的?這些奇葩的方法你聽說過嗎?
※皇帝就寢選妃僅僅是翻牌子?你想錯了,這個朝代很不同!
※皇帝選妃如何甄別處子?漢朝的做法荒謬,宋朝奇葩,羅馬的做法卻更加高明
※琅琊榜:靜妃替靖王選妃時,為何選中柳澄的孫女,她有什麼好?
※慈禧太后要給光緒皇帝選妃,聽聽李蓮英是怎麼說的?
※古代皇帝如何選妃?簡直讓人羞於啟齒,太監們還用尺子來丈量
※皇帝選妃侍寢,若恰好遇上嬪妃紅潮當如何,古人自有妙計
※古代的皇帝如何選妃?皇帝吃剩的菜怎麼處理?
※慈禧太后最不喜珍妃,卻在選妃之前,又讓光緒帝選她,原來如此
※皇帝本來給太子選妃,一看美人說:我娶了!生下一兒子替太子受死
※笑話十條:三宮六院那麼多老婆,其實都是選妃搶來的
※古代皇帝選妃有多嚴,這三大標準,現代女孩幾乎都達不到!
※古代皇室「選妃」的標準有哪些?皇帝的枕邊人真的都如清末老照片中那麼不堪嗎?有圖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