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不但軍事才能傑出,智謀也很出色,號稱智勇將軍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有著很多著名的將軍,如白起、韓信、李牧、李靖、岳飛、王翦等,他們個個戰功顯赫,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勞,名氣很大。
王翦的名氣沒有白起、韓信、李靖、岳飛那麼大,也沒有兵法傳世,更沒有當過宰相。但是,他卻是歷代名將中少有的善知進退的智者,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滅掉了五個國家,就憑這一點,王翦的智謀就非同凡響。更難能可貴的是,功成後他卻還能全身而退,不像伍子胥、白起那麼牛的人,最後被君王賜劍而死;韓信、岳飛的名氣比老闆都大,最終不得不冤死。這些功高震主的牛人,都只知道進而不知道退,料敵如神而不知保護自己,殊為可嘆!
秦昭王四十九年,王翦已經是戰功赫赫的將軍了。秦國白起坑殺四十萬趙人後,天下人都怕秦國,於是,秦國滅趙的決心也越來越大,首先派王陵攻打趙國都城邯鄲,但是趙國也不是軟柿子啊,誓死抵抗,秦國軍隊始終沒有什麼進展。
秦昭王就派病中的白起統兵攻打,白起不認可秦昭王的策略,說了一些觸怒老闆的話。在白起政敵范雎等人的陰謀下,白起被降為步卒,最後在病中拿起老闆賜他自殺的寶劍抹了脖子。 白起死後,秦國能稱得上百戰百勝的就只有王翦了,於是拜王剪為大將。王翦受命直言不諱:白起的判斷是正確的,趙國雖有長平之敗,但因為國家遭受空前的危機,逼迫趙國空前團結,連十三四歲的童子都上戰場了,現在兵力不下五六十萬,再憑藉堅固的城池,足以與我軍抗衡。我軍遠征日久,兵馬睏乏,士氣不振,還請大王移駕親征,一來可以激勵士氣,二來可以臨機決斷,臣好隨時聽從大王的教誨。
這幾句話就很有水平了,看一看出王翦已經修鍊成功了。第一,老闆多疑,反覆無常,白起立下了那麼多的功勞,說賜死就賜死,王翦可不想成為白起第二,乾脆把話挑明:現在這種情況下伐趙,毫無勝算,但王上您一定要打,就聽您的;其二,請老闆督戰,做將軍的隨時聽命,決不像白起那樣自以為是,不聽老闆的,這樣,勝了是老闆的功勞,敗了也是老闆的責任,不關將軍的事。因為王翦了解,生在這個國家,遇到這樣的君主,做臣子的是改變不了的。在能力超強的老闆手下打工,就得順著老闆,否則再大的功勞都難逃一死。
秦昭王聽了很歡喜:這樣也好,寡人在宮中住煩了,跟著將軍出去走走,就當散心了。攻打趙國怎要找一個好的理由,秦昭王給出的理由是,秦國以前攻打趙國,損失了幾萬人馬。現在寡人興兵為秦國的父老兄弟報仇雪恨。王翦說道這個理由不成立,因為是我們秦國派兵跨地千里去攻打趙國,而且趙國死的人更多。秦昭王說:那怎麼辦呢?你想想辦法吧。
王翦於是說道,秦國的相國范雎,曾被魏國的相國魏齊打斷肋骨,打落牙齒,看范雎沒氣兒了才扔在茅廁里,范雎經過千辛萬苦來到秦國,被大王賞識,拜了相國,封為應侯。魏國的須賈后來到我國出使,范丞相讓他取魏齊的腦袋報仇。魏齊聽說後,連夜逃住趙國,投靠平原君趙勝。大王此番出兵,就以捉拿丞相的仇人魏齊為名,就名正言順了。
秦昭王聽完後非常高興,稱讚將軍這是個好計策。於是秦昭王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以王翦為主將,一鼓作氣攻下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啟用老將廉頗,堅守城池,又求救於齊國,齊國發兵救趙,情勢大變,秦軍被前後牽制。王翦建議撤軍,但是秦昭王認為魏齊還沒抓到,此時撤軍,很沒有面子,除非你王翦幫我把魏齊抓到。
王翦沒有辦法,就叫秦昭王修書給趙王,說明此行目的是捉拿魏齊,如果趙國交了,將退還趙國的三座城池。為了表示誠意,現在秦軍就退到邊境,希望趙王不要因為一個國外的臣子而傷了秦趙兩國的和氣。秦昭王對此很不理解,認為這信是白送的,沒什麼作用,王翦說道送與不送,不大一樣。送了信,是先有禮,再撤兵,是秦國有禮有節,趙國不交人就是他的不是了;不送信,就顯得秦國蠻不講理,撤兵撤得也很沒面子。臣料想只要我們一撤,齊國就會退兵。到了那時,再設法收拾趙勝。秦昭王聽了他的話,把兵馬撤到函谷關。齊國聞秦國退兵,也就撤了。
趙孝成王接信左右為難,就對平原君說,先王曾與秦王會於澠池,秦王也沒敢拿先王怎麼樣。如今秦王歸還了攻下的城池,退了兵,老叔您就去會會秦王,告訴他真的沒見到過魏齊。他要敢動您,我們再聯合齊國攻打他。平原君沒辦法,只得赴會,結果就被秦昭王扣下帶回咸陽,要趙王拿魏齊來換。其實趙孝成王也不想想,沒有藺相如這樣的鬼才,赴會是極危險的。
趙王再派使者去求助齊國,齊國說,你們趙國也真是的,為了一個潛逃的小人而興師動眾。據我們所知,魏齊是在趙國,你們自己處理吧,別老讓我們勞師動眾了,大軍每前進一步都要花錢糧啊,你們趙國願意出錢糧嗎? 魏齊聽說平原君被扣,趕緊去找趙國的宰相虞卿。虞卿與魏齊私交很好,趕緊把相印交了,同魏齊逃到魏國投奔信陵君魏無忌(也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不敢得罪秦國,向魏齊講明了道理。
魏齊長嘆:老夫深悔當年沒有把范雎這個小人整死!於是拔劍自刎。信陵君把魏齊的人頭交給趙孝成王,趙王派人星夜送住咸陽,秦昭王把人頭賜給范雎,范雎叫人把魏齊的人頭經過藥水泡製後再塗上漆當作尿壺。秦昭王便放平原君回去,並對王翦極為賞識,對群臣說:以前武安君白起善於用兵,威名遠揚,但他過於剛愎自用,不遵王命,所以降為步卒並賜死;今王翦將軍既善於用兵,又善於用智,真是大秦的智勇將軍啊!於是封王翦為大將軍。從此,「智勇將軍」的美名傳遍天下。


※此國乃戰國人才強國,只因不重視被秦國所用最後慘遭滅國
※他打敗過秦國並且從秦國手中奪取過土地,你們知道是戰國哪個國家嗎?(盤點一)
※海賊王:10位傳說級人物誰最強?是戰國、卡普還是黑腕澤法
※通城出土2000年前青銅劍和戈 或系戰國到西漢時期文物
※通城出土2000年前青銅劍和戈 初步考證系戰國到西漢時期文物
TAG:戰國 |
※三國最可惜的造反名將,智謀不輸諸葛亮,最後眾叛親離被殺
※三國最有智謀的是諸葛亮嗎,不對,其實是他的老闆
※以智謀著稱的開國少將,他打的那些「神仗」,元帥都想不到
※此人是曹操最強謀士,智謀更勝郭嘉,最後卻因為一個空盒子自殺
※三國最惋惜的將才,智謀不輸諸葛亮,死後十萬之眾為他哭泣
※孫臏與龐涓鬥智,孫臏的智謀讓人都不得不服!
※漢初三傑,智謀出眾,功勛顯著,只有他獨善其身,功成身退
※被大家稱作飛將軍的李廣,不僅武藝高超,智謀也是折服眾人!
※三國時最令人惋惜的謀臣,智謀堪比諸葛亮,準確預言孫策會被刺殺
※孫權手下最強謀士,忠厚老實,但其智謀不在諸葛亮之下!
※三國最可惜的天才,智謀比肩諸葛亮,他的死是劉備的大幸
※海賊王堪稱智勇雙全的四個角色,武力倒是其次,智謀是真的厲害!
※孫悟空不僅有勇,智謀方面也是出類拔萃,你不知道的西遊記
※三國最無能的人,無理想無抱負,卻被稱為比諸葛郭嘉還厲害的智謀之士!
※此人智謀勝郭嘉,武勇賽張遼,卻不被重用,曹操:他實在令人害怕
※三國第一攪屎棍,無理想無抱負,卻被譽為超越諸葛郭嘉的智謀之士
※此人智謀匹敵郭嘉,計策卻從不被採納,曹操:他的姓犯了我的忌諱
※此人智謀匹敵郭嘉,曹操卻從不聽他的計策,只因為他的姓氏太特殊
※龐統與諸葛亮齊名,為何他一生既無出奇的智謀,也沒什麼功績
※此人智謀不輸郭嘉,曹操卻從不聽他的計策,只因為他的姓氏太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