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漢南越王宮 有點「古希臘風」

西漢南越王宮 有點「古希臘風」

南越王宮石頭建築成堆 一些建築構件帶有外來文化特徵 見證「海絲」文化交流歷史

  南越王宮的八棱石欄杆。

  南越王墓出土的四聯體銅熏爐。(聶鳴/FOTOE)

  兩千年前南越王宮裡使用的犀角形玉杯。(楊興斌/FOTOE)

  南越王墓出土的越式青銅鼎。(楊興斌/FOTOE)

本欄目由廣州日報獨家與廣州市國家檔案館聯合推出,逢周四刊出,敬請關注。

現在正是暑假,很多家長掏出白花花的銀子,把孩子送到海外「遊學」,希望他們能多長點見識。如果你腰包挺鼓,事先又做足功課,這麼做當然有好處;但如果你兜里沒錢,就不必湊這個熱鬧了。要知道,廣州作為「海絲」申遺的牽頭城市,有著持續兩千年的海外貿易和文化交流史,留下大量珍貴的歷史遺迹。所以,只要你用心引導,孩子們在家門口長的見識,比起那些去哈佛、劍橋走馬觀花的小夥伴來,可能只多不少。今天,就讓我們從兩千年前南越王宮建築的「古希臘風」講起。

采寫/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月華

王宮御花園

中西合璧很有范

暑假一到,我發現身邊的朋友們幾乎都想著要帶孩子出去玩,腰包鼓的,就送去海外「遊學」,花掉幾萬塊,號稱培養「國際視野」;沒那麼有錢的,也要帶著孩子在國內各大景點轉一轉,免得跟朋友聊起來的時候沒面子。其實,「面子」這個東西不值幾個錢,孩子能學到東西才是真的。如果兜里銀子不多,沒必要非湊這個熱鬧不可,就在廣州轉轉,能受到的文化熏陶可多呢。

你可別像我一個朋友,我上次跟她說起帶孩子在家門口「遊學」,她把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樣,孩子老窩在家門口,哪能長什麼見識。

南越王宮「石頭建築」成堆

看她這樣,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忍不住跟她說:「廣州建城兩千年,如今是 海絲 申遺的牽頭城市,文化遺存數不勝數,不說別的,就說北京路和中山四路交界處的南越王宮署遺址,曾是世界最早的宮廷園林之一。這個 園林老祖宗 早在兩千年前就玩起了 中西合璧 ,不出廣州,你就能感受到古希臘建築的 范兒 ……其實,你若用心引導,孩子能在家門口學到的東西可多呢,你若不做功課,孩子去到羅馬也是走馬觀花,問他長了什麼見識,他說的話沒準會把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氣得在棺材裡翻個身。」

聽了這一番話,她臉上掛不住了,沖我嚷嚷:「你知道這麼多,你帶孩子出去,你來給他講啊。」嘿,講就講,光是廣州「海絲」申遺史跡點的故事,我就能講一籮筐。先說南越王宮署遺址,要是不做功課呢,就只能看到「一堆土」,走馬觀花轉一圈,出來也不知道自己看了啥。要是做了功課,「這堆土」可就大不尋常了。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兩千多年前,南越國第一任國王趙佗曾在這裡建起了成片的宮闕,規模到底有多大,現在我們還不能完全確定,但發掘出來的數萬平方米,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早在兩千年前,南越王國的能工巧匠已經有本事藉助一個方圓4萬平方米的巨型石頭蓄水池,構造出了波光粼粼的月牙水池和其他人工水景,讓人嘆為觀止。

某些建築構件有「古希臘風」

尤其令考古學家驚訝的是,整個御花園乃至整個宮苑區,到處都是石柱、石樑、石牆、石門、石磚、石渠,甚至有些建築結構與古希臘建築有相通之處。要知道,考古學家們有一個共識,中國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西方古建築才以石結構為主,像南越王宮這樣「石頭建築成堆」的現象,在全國都非常罕見,再加上有些建築還帶著古希臘范,考古學家自然就會推測,兩千多年前的南越先民很可能已開始書寫中外建築文化交流史的序言了。他們能做成這麼了不起的事,當然與早早揚帆出海,在外頭長了見識有關啦。

此外,按考古學家的說法,廣州南越王宮御花園遺址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園林遺址之一,比歐洲現存的最早園林遺迹——羅馬哈德良離宮遺址柱廊園還早了兩百年。所以說,做足了功課,不出廣州城,就能瞥見兩千年前的古希臘范兒;不做功課,就算去到雅典和羅馬,估計除了「吃吃吃」和「買買買」,其他收穫也很有限。

(注:本文參考了《西漢南越國尋蹤》《從南越國宮署遺址看海上絲路發展》《古南越國史》等文獻。)

嶺南美味禾花雀

兩千年前已上桌

光講南越王宮古建築的故事,孩子聽多了肯定會打哈欠。這時候,可以給他來點燒烤——不,是講一講南越王吃燒烤的故事,保管他眼睛又會亮了。他肯定會問:「什麼,兩千年前的人們就愛吃燒烤?」

王公大臣也愛吃燒烤

他們當然愛吃啦。跟如今街頭簡陋的燒烤檔所用的炊具不同,王宮裡的烤爐可是富麗堂皇多了。考古學家從象崗南越王墓遺址挖出了3個長方形的銅烤爐,大烤爐的盤面和四側都雕刻著獸紋和蛇紋,小烤爐的兩側還雕刻了兩隻小豬,朝天張著嘴,而撐住爐壁的豬蹄子中間是空的,正好用來插烤叉,設計實在巧妙!話說由於大烤爐太沉,所以底下裝了四個軸輪,廚師可以推著走。開燒烤宴的時候,國王和大臣們手裡拿著極具西亞風情的犀角杯(在古人看來,犀牛角是驗毒神器)或玉卮(古代又一種精緻的玉器)玉杯,一邊欣賞宮女曼妙的長袖舞(這是漢代最流行的舞蹈),一邊吃著噴香的烤魚或烤雞,耳邊還有宮廷樂隊用編鐘和琴瑟奏出的悅耳音樂。除了銅烤爐,南越王墓還出土了許多銅鼎、銅鍪和銅提桶等用具,以及編鐘、琴瑟等樂器。認認真真看下來,歷史課本上「一言九鼎」「鐘鳴鼎食」到底是什麼意思,孩子們一下就明白了。

甲魚河蜆食譜上都有

不過,如果孩子恰巧是個小吃貨,聽了國王吃燒烤的故事,他或許會問:「那他愛吃麻辣小龍蝦嗎?」說實話,我還真不知道那時有沒有麻辣小龍蝦,但國王和大臣們,乃至南越國的老百姓愛吃禾花雀,倒是被考古學家確認了的事實,因為南越王墓出土了兩百隻以上的禾花雀遺骨,還都去掉了頭和足,和現在的吃法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禾花雀一向是廣州人心愛的美味,原來早在兩千年前,它就已經「飛」到餐桌上了,歷史可真夠悠久的。除了禾花雀,烏龜、甲魚、耳螺、河蜆、青蚶……全都可以在國王的餐桌上找到,可見廣州人吃得「生猛」,也是得自老祖宗的遺傳。對了,考古學家還在南越王宮御花園的遺址里發現了幾百隻龜鱉的痕迹,王子公主閑來無事的時候,也許會從水池裡撈一兩隻出來燉了吃呢。

用香料 吃洋葯

王宮品味挺摩登

故事講到這兒,如果碰到一個愛思考的小朋友,他或許就會反問我:「你不是要講跟 海絲 遺迹有關的故事嗎,怎麼講起 燒烤 來了?」

異域香料漂洋過海而來

小朋友有質疑精神是好的,不過,誰說「燒烤」一定和「海絲」無關呢?按學界的研究,早在漢代,已有不少異域香料通過海上絲路輸入嶺南了。這些香料主要是用來熏屋子,使空氣更加潔凈宜人的,但宮廷大廚突然來了靈感,拿起一把舶來的丁香,灑在烤盤上,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當然,這可不是考古學家的研究結論,而只是我的想像。

燒烤時撒點丁香調味,這是我的想像,但考古學家在南越王墓發掘出了大量的熏爐,可是如假包換的事實。此外,還有學者考證史料後發現,熏爐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嶺南,在漢代以後,才逐步向北方擴展,說明香料是由海外先輸入古廣州,然後轉運至中原的。在博物館裡看看造型各異的熏爐,你會禁不住感嘆,兩千年前的祖先生活得挺摩登呢。

外國藥丸也成隨葬品

南越國的國王們不僅喜歡來自異國的香料,生病時還會用一點外國葯。考古學家從南越王墓里發掘出了一個波斯銀盒,打開一個,裡邊居然還裝著丸藥。它們如同今天的保濟丸一般大小,只是經過兩千多年的時光,早已黏在一起,全部炭化,成分實在無法鑒定。

要知道,按照歷史學家的說法,在西漢年間,中國還沒有丸藥出現呢,這些丸藥只能是漂洋過海而來的。南越王趙昩想把這個波斯銀盒以及裡邊的小藥丸一起帶去另外一個世界,可見他對這些海外奇珍的喜愛。這個有趣的細節,會不會讓孩子們對古代廣州的異國風情有更多的感知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三輔客帶你走陝西——瞻仰西漢張騫墓
西漢傳奇:富可敵國的鄧通最終卻死於拍馬屁
讀圖:上海博物館館藏古玉欣賞
西漢政權亡於穿越者?亂臣王莽的超時代思想 死時千人追隨 上位由於民主
驪靬古城:西漢時期為安置流散的古羅馬士兵而設城堡

TAG:西漢 |

您可能感興趣

為啥漢朝分為「西漢」、「東漢」,宋朝卻叫「北宋」、「南宋」?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之玉盒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歷史上到底有多少個「漢」王朝?
歷史上為什麼有西漢和東漢?沒有西唐和東唐?
西漢廢帝劉賀墓考古摭珠
南越王絲縷玉衣:西漢南越王墓葬博物館
陝西咸陽興平茂陵 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非南蠻之地的蕃禺
陝西漢中勉縣「諸葛古鎮」迎來了第一春
陝西漢陰漩渦古鎮採風攝影靚圖展示
足跡陝西:西漢帝陵之最
咸陽周陵鄉漢渭陵出土西漢玉器
西漢、東漢、蜀漢皇帝世系圖表
東漢為什麼沒有西漢繁華?
陝西漢中勉縣武侯鎮武侯墓
漢朝為什麼分西漢和東漢?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
西漢古玉巔峰之美—漢高祖劉邦做了什麼貢獻?
西漢,南宋,南明及清朝異姓王的故事
江蘇豐縣西漢高祖劉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