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人連米和面都吃不到,那他們在島上只像牛一樣吃草嗎?
都說「民以食為天」,時至今日,日本人對料理依然有著情有獨鐘的喜愛和研究,那麼,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喜歡研究料理呢?原來,這是因為他們在古代被「餓」怕了的緣故。我們都知道,古代中國人的主食是米和面,但古代日本人卻很少吃米面。那麼日本人為何不常吃米面呢?難道他們吃草嗎?
實際上,由於古代日本孤懸海外,地域狹小,生產力水平又低,食物匱乏,所以日本老百姓經常吃不飽。而那個時候他們之所以不吃米面,不是因為沒有,而是吃不起。起初日本是沒有小麥的,小麥是隋唐時期才傳入日本的。由於日本土地匱乏,小麥產量又低,所以日本國內生產的小麥數量很有限,最關鍵的是日本人還缺乏磨面設備,所以一直把小麥當飼料用來喂牲畜。
後來,雖然日本人從國外進口了一些磨面設備,但由於沒有掌握麵粉的蒸煮技術,小麥本身又太貴,因此直到明治維新的時候老百姓才吃上了麵食,此前麵粉一直都是貴族和武士那樣的上層人才能吃到的,而普通平民百姓是吃不起的。而相比小麥,水稻(大米)在日本種植算是比較普遍的,但日本的氣候又特別古怪,北方寒冷少雨,本土又多山地和丘陵,耕地極少,所以種出來的大米也是稀罕物,只能怪當時日本的農業條件太差,老百姓又太窮了。
古代日本不僅僅主食匱乏,就是蔬菜水果方面也很貧乏,日本古代除了貴族武士之外的平民基本上都是吃芋頭、蘑菇,野菜之類的,大米之類的也只有中元節,婚喪嫁娶之日才能吃到,只有蘿蔔傳進日本以後日本人民的伙食才稍有改善,所以日本人很看重腌蘿蔔。
那有人會說:「日本那麼靠近海,他們的老百姓不是應該吃魚嗎?」,實際上,唯一能改善日本人伙食的也只有魚了,對於很多日本的貧民百姓來說,這可是唯一能夠聊以自慰的美味。但是由於佛教傳入日本的時間比較長,在天皇的號召下,日本一直流行吃素,這可害苦了那些日本老百姓,感情你們有面吃,還不讓我們吃魚了?因此,日本古代的飲食一直都很單調,直到明治維新以後,這種情況才開始有所改善,直到今天,日本的水果依然賣的很貴。


※七十年代民工一鋤頭挖出楊貴妃的黃金香囊,30年來一直秘不外展
※1966年李蓮英墓被打開,發現很多財寶,但為何他會身首異處?
※大太監李蓮英之墓傳出超級秘聞:他死後為何要將命根隨身下葬?
※《三國》中武器排名第一的不是青龍偃月刀,而是諸葛亮的這一神技
TAG:歷史有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