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MIT TR中國區正式公布20名評委名單,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評選正在進行

MIT TR中國區正式公布20名評委名單,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評選正在進行

GIF/49K

GIF/355K

經歷長達近一年的籌備,全球最權威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 MIT Technology Review 35 Innovators Under 35(MIT TR35 China)正式落地中國。本次評選將由中美雙方共同舉辦,並由DeepTech深科技聯合spaceyun雲享客主辦,旨在中國遴選出 35 位 35 歲以下最具創新潛力的科技青年。

5 月 28 日,該榜單的報名正式開啟,35 歲以下的中國籍青年科學家、創業者、各領域創新人士均可參選。這份榜單也將是 MIT TR35 歷史上規模最大、評委級別最高的國際榜單,這很大程度歸功於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迅速崛起。

2018 年 1 月 28 日-30 日,世界級頂級新興科技峰會 EmTech China 將在北京國貿大酒店三層盛大舉辦,這將是國內新興科技領域最國際化的大規模會議之一。屆時,我們將舉辦 MIT TR35 中國榜單的頒獎典禮。更多信息我們將陸續公布。

這份榜單不僅將彙集中國最有潛力改變人類生存方式的科技青年,更將展現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與商業趨勢。參選者將有機會向全球權威科學界及產業界人士展示自己的科技成果和創新能力,最終的獲獎者更將受邀出席 2018 年 1 月的頒獎典禮,並作為成員自動加入 MIT TR35 全球社區,參與全球範圍內的創新交流活動。

本次極具權威性的中國榜單評選有幸獲得多位重量級專家的支持,他們是來自國內外各個專業領域的權威人士——科學家、發明家、商業領袖、政府官員等。今天,雲享客也非常榮幸能夠公布 MIT TR35 China 部分評委名單(排名按姓氏字母順序)。我們也將陸續公布更多評委名單。

美國工程學院院士,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

鮑哲南教授一直致力於化學、材料科學、能源、納米電子學和分子電子學等領域的研究,並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她開拓了高電荷遷移性質的聚合物半導體和空氣中穩定的有機半導體材料的分子設計原理,這些材料可以採用溶液噴塗或印刷技術進行處理。她採用新的印刷技術製造了第一例高性能單晶有機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性能堪比無定型硅晶體管。她還創造了世界上第一例用有機晶體管驅動的全新結構的電子紙。鮑教授領導研製的「靈敏」人造皮膚對機器人科學來說也是一大邁進,這對人類皮膚移植術以及假肢感知力的改進也有很大幫助,因此被選為《自然》雜誌2015年度十大科技創新人物之一。鮑哲南教授曾被評為2017年世界著名女科學家北美洲獲獎者,曾在2003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35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

系主任

陳剛教授是國際熱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領域的權威人物。美國國家工程院認為,陳剛教授因其首次打破被公認為物體間熱力傳導基本法則的「黑體輻射定律」公式,證實物體極度近距時的熱力傳導,可以高到定律所預測的千倍,被授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稱號。該發現不但讓人們對基本物理有進一步了解,它的應用也涉及光熱光電、半導體、磁儲存等領域。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陳教授是國際上格子Boltzmann數值方法的創始人之一,他和其合作者在1992發表的文章奠定了本領域的基礎。格子Boltzmann方法結合了統計物理與流體力學的特點求解偏微分方程和模擬流體力學及其它物理化學過程,實現高效率的並行計算,是目前國際上流體力學最活躍的研究課題之一。這個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類工程問題中,包括能源與環境工程,傳熱傳質,燃燒與多相流動,地下滲流與電磁場模擬等。陳教授曾任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工學院首任院長、北京大學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心主任、首批「千人計劃」獲得者。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

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農作物基因組編輯技術體系的研究與應用、農作物遺傳轉化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以及小麥重要功能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研究。2014年,高教授利用TALEN和CRISPR-Cas9技術,在六倍體麵包小麥中成功實現了同時編輯3個同源等位基因(homoeoallele) ,並由此賦予了小麥對白粉菌(powdery mildew)的遺傳性抵抗力。這一突破性的成果發表在NatureBiotechnology雜誌上。2015年,高教授領導的研究組利用新近在細菌中發現的適應性免疫系統(CRISPR/Cas)特異識別病毒和外源DNA的特性,將該CRISPR切割系統引入植物,在植物中建立了這套DNA病毒防禦體系,該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Plants上。

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消費者BG總裁

胡郁博士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工學博士,教授級高工;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執行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部863類人智能重點項目首席專家。中文信息學會的常務理事;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1999年,胡郁作為創始人之一創立科大訊飛公司,現任科大訊飛執行總裁、消費者事業群總裁,核心研發平台總裁。

國家能源諮詢委員,前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

李俊峰主任現任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中心研究員,並擔任國家能源諮詢委員、國家高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環保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國家能源局能源互聯網專家委員會委員。此前,李俊峰先生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先後擔任副所長和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李俊峰先生長期從事能源經濟和能源環境理論的研究,先後組織並主持了我國可再生能源法、國家中長期能源規劃的起草工作、參與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能源法草案、國家應對氣候變 化方案等重要文件的研究和起草工作。組織過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問題研究、中國低碳發展宏觀戰略問題研究等重大國家發展戰略研究課題。作為主要作者之一,他還參與了 IPCC 第二次至第四次評估報告的編寫。他於2017 年1 月被授予第九屆扎耶德未來能源終身成就獎。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

光學影像分析與學習中心(OPTIMAL)主任

關注光學觀測和光學監控等工程應用,尤其光學成像與光學影像管理和處理之間的關係。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美國光學學會會士、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國際模式識別學會會士、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英國物理學會會士、英國計算機學會會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前暨南大學校長

劉人懷院士是板殼結構分析與應用專家,我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他與葉開源共同創立求解非線性微分方程的修正迭代法,系統創造性地研究波紋板殼、夾層板殼、複合材料板殼、網格扁殼、單層板殼、雙金屬扁殼六類的非線性彎曲、穩定和振動問題;創造性提出精密儀器儀錶心臟棗彈性元件(波紋膜片、跳躍膜片和波紋管)設計公式,被工程應用,經濟效益超千萬元,改變了依賴經驗和外國公式設計產品的歷史;系統提出夾層和複合材料飛行器結構元件設計公式;提出厚板殼彎曲理論用於高壓換熱器、高壓超高壓容器試製節約費用數千萬元。提出大型儲油罐新型網格頂蓋、大型減壓塔、鐵路高橋墩和新型鑽頭的設計依據,受到工程重要應用。劉院士同時兼任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學部主任。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生物工程系副教授

盧冠達教授是 MIT合成生物學中心的核心人物,共同創辦了多家針對人類健康研發創新診斷及治療技術的生物科技公司,包括Sample6、Senti Biosciences、Synlogic、Eligo Biosciences、MBCure及Engine Biosciences。盧冠達在MIT的研究專攻活細胞計算和記憶的工程平台,並將其應用於開發適應性藥物,成為重要人類疾病的下一代細胞和基因治療方法。他的工作還包括開發新穎的技術平台來詢問和改正患病細胞的狀態。並曾榮獲ACS合成生物學青年研究員獎、生物醫學工程期刊青年研究員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新創新者獎、美國青年科學家與工程師總統獎、埃里森醫學基金會新學者獎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潘建偉院士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對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創新性貢獻,是該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

潘建偉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誌「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並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 21 篇經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 10 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6 次入選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5 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曾任教於斯坦福大學、馬里蘭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務院醫改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央企業外部董事專業資格認定委員會委員、中國銀行業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院長

David Schmittlein先生是國際著名的營銷學專家,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管理學博士,曾經在沃頓商學院任教多年,任沃頓商學院出版社主編委員會主席,矽谷開源軟體公司Cignex董事。在加入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之前,Schmittlein先生曾任多家國際企業商業諮詢顧問,如AT&T,American Express, Boston Scientific, Ford Motor Company等。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執行院長

湯超教授於1997年入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Fellow)2005年加盟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任終身正教授。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與北京大學合作,2001年幫助創立北京大學理論生物學中心並任主任,2002年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傑出青年基金」(B類)。2003年被聘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011年入選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全職到北京大學工作。湯超在統計物理學、凝聚態物理、非線性科學、系統生物學等領域開展了許多開創性工作。多年來著力用物理學思想及方法研究生物問題,探索生命系統中的定量規律和設計原理。發表文章近百篇,被引用萬餘次。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導、研究員

魏文勝教授於2004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遺傳學系獲得博士後學位。回國後,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導、研究員,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目前研究領域為真核基因組編輯及高通量功能基因組學,疾病與感染的分子機制。研究方向著重發展和應用基因組編輯技術,涵蓋編碼及非編碼序列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組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及 精準醫療。在此基礎上,特別關注宿主細胞參與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子機制,為發展宿主導向的治療手段提供新的藥物靶點和思路。曾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2016)、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2016)、《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2016)。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

鄔賀銓院士先後從事光纖傳輸系統和寬頻網研發、中國下一代互聯網(CNGI)和 3G/4G/5G 等項目的技術管理及工程科技諮詢項目研究。曾任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現任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標準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互聯網+」行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國家「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總師、CNGI 專家委主任、IEEE 高級會員。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生物信息學研究部,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研究員

分別於2006年至2010年在哈佛大學系統生物學中心,2010年至2011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系、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近年來,在包括Science、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雜誌發表SCI論文21篇。擔任QuantitativeBiology 雜誌助理主編、第五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合成生物學青年學者論壇組委會秘書長。主要從事醫學合成生物學、基因線路工程方面研究,及其在基因治療、細胞治療應用中的關鍵技術研究。2011年入選國家首批」青年千人」計劃。

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

終身教授,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資深科學家

楊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人工光合作用、納米線電池、納米線光子學、納米線基太陽電池、太陽能轉換為燃料用納米線、納米線熱電學、碳納米管納米流體、等離子體、低維納米結構組裝、新興材料和納米結構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學、無機化學,以及低維納米結構在光電等能源領域中的應用等。其研究小組在納米導線上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激光器——納米激光器。2015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楊培東教授同時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人工光和聯合中心主任,集成納米機械系統中心副主任,國際頂尖的納米材料學家。楊教授曾在2003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35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

2007 年,張首晟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基於他對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開創性研究,張首晟已包攬物理界所有重量級獎項,包括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里基礎物理學獎和富蘭克林獎章。2009 年,張首晟入選 「千人計劃」,並被清華大學特聘為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

研究中心主任

鍾南山院士是我國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COPD、重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防治的領軍人物。2007年主導申報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並立項,促成我國呼吸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誕生。先後主持國家973、86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WHO/GOLD委員會全球協作課題等重大課題十餘項。獲得發明專利近40餘項,實用新型30餘項。先後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獎勵20餘項;獲得全國白求恩獎章(2004)、南粵功勛獎(2011)、吳階平醫學獎(2011)、中國工程院光華科技成就獎(2016)等榮譽獎勵十餘項。鍾院士同時還擔任廣州醫科大學呼吸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973首席科學家,中華醫學會前會長、顧問。愛丁堡大學榮譽教授,伯明翰大學科學博士(Doctorof Science),英國皇家內科學會高級會員(愛丁堡、倫敦),首屆「港大百周年傑出學者」。

浙江大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

實驗室主任

周昆教授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周昆教授研究領域為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虛擬現實和並行計算。在圖形學基礎演算法、GPU並行計算、虛擬化身、可計算製造等方向取得多項成果。曾在2011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35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

更多評委將陸續公布。

下一個科技創新先鋒青年

會是你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客200 的精彩文章:

練個「鎚子」!剛進中國沒幾天就擺擂挑事,原來專業健身是這樣玩兒的!
「共享睡眠」現身魔都!掃一掃睡「太空艙」,6元睡半小時,你會去嗎?

TAG:創客200 |

您可能感興趣

《DOTA2》銀河杯 中國戰隊3:0橫掃美國隊奪冠
美國AirMap與中國空網兩公司CEO在京會面 劍指全球市場
中國或成AI領域第一大國 日媒報道中國AI發展三優勢
申丹、王邦維總主編《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研究》榮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中國電競2018年第一冠!DOTA2銀河杯決賽VGJ.T零封EG
中國首任街舞世界冠軍 周任勛 AKA AYA 擔任TJ Girls海選評委
40UNDER40中國設計傑出青年設計師作品大賞!(四)
2017HPL全球總決賽落幕 中國台灣戰隊Nz·T新王加冕
2018 Tokyo TDC 獲獎作品公布,兩位中國設計師獲獎
2018年中國TMT行業「領秀榜」今日舉行 把脈運營商行業
陳冠希+PEACEBIRD MEN=中國製造!
2017年中國財經界年會OPPO斬獲兩項大獎
重磅!2018版中國NSCLC血液EGFR檢測專家共識發表!
英雄互娛2017HPL全球總決賽H3圓滿落幕,中國台灣戰隊Nz·T新王加冕
24日韓國EXID組合Hani參加某活動!網友:在中國留學的韓國妹子!
常馨月首獲冬奧會參賽資格;跑步媒體發布2017中國跑者大數據;體育黑科技SAP Sports One落地中國
「官方」谷歌中國AI中心2018實習生職位正式開放申請
BBC:中美英上演AI爭霸「三國演義」 中國欲「彎道超車」
《Dota2》銀河杯中國戰隊奪冠 3:0零封美國隊
2018年十佳旅行國家榜單 中國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