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未來一百年內,人類在太空中能走多遠?

未來一百年內,人類在太空中能走多遠?

短短六十年間,地球上的人類不但有了向太空發射航天器的能力,更將這些機器人送遍了太陽系所有的行星和大衛星;並組建了一支無人航天器國際艦隊,長駐在月球和火星。那麼一百年內呢?人類的能力正在急速膨脹,已經很難對六十年後作出預測,更不用說一個世紀之內。但是我們之前也未曾想到過我們可以在太空中做到今天所做的一切,本著這種精神,我們完全可以對未來作出一番展望。

現在的太空探索大多用的是機器人。人人都想去火星。這既是NASA的目標,也是埃隆·馬斯克理想中的退休地。但真正能夠登陸火星的人少之又少,我們中幾乎所有人都可能去不了那裡。原因就在於要把人類安全地送上另一個行星,而且是一個大氣稀薄的行星難度是極大的。要實現這個夢想,我們必須先完成一系列難度稍低的目標,比如在太空長期生活,以及如何讓我們脆弱的DNA安全地存在於宇宙射線和太陽風暴中。

雖然火星和地球的環境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卻是最難登陸的一個行星。與地球和金星一樣,它有大氣,但火星的大氣濃度不足以讓航天器自行降到音速以下,卻又足以讓任何以行星際速度再入的航天器燒成火球。和太陽系其它世界不同,登陸火星既需要防熱大底,也需要反衝火箭。而這樣雙重保護會增加發射成本和技術投入。不過我們仍有希望在20年內見到人類登陸火星。

有人認為我們可以來一次一去不回的火星任務。NASA和ESA當然不會做這種事,但和往返任務相比,這樣的任務更簡單,也更便宜。這意味著首先將人類送上火星的可能並不是NASA或ESA。但較少的投資和較小的風險規避能力,使得私人公司在太空中發生的災難可能性高於公共機構。因此人類首次火星登陸任務半途夭折的可能性似乎不小。

基於對載人航天成本和風險的考慮,另一種太空探索方式應該能夠激起人們的興趣。微型化的發展讓我們能夠製造並向近地空間發射相對便宜的小衛星。這些航天器進一步發展後,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大批迷你航天器會著陸在月球。隨後我們就可以端坐在地球上的家中,來一趟月球表面的虛擬之旅,把這些小機器人探險家當成我們延伸出去的眼睛。

人類的首次火星探險也可能以這種方式完成——機械身軀無需食物、水、庇護所、睡覺,它們可以成為人類的「阿凡達」。不過操作這些傢伙的人類肉身,仍然需要呆在火星附近的地方,因為在兩個行星間進行通訊會有明顯的延遲(數據的傳輸根據行星位置的不同可以長達8至42分鐘)。但是人類已經無需再承受登陸火星的風險和挑戰。人們可以在火星軌道上直接並即時地控制這些機器人,我們只需呆在飛船或空間站里,盡量避免脆弱的身軀經受生存的考驗。

技術的發展,也可能會在50年內模糊人類和機械的界限。如果野心大一點,完全可以預見在100年內,我們能夠將人的意識植入到機械身軀里。屆時,在火星這樣的異星環境中漫步對於「新人類」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由於它是高度傾斜的,在春分或秋分時到達可能要好一些。然而天王星的春分秋分每42年才出現一次,上一次是2007年,假如2049年我們不能及時地趕到,恐怕就要失望很久了。

而在月球和火星之外,我們卻只能預見到科學的可能,而非人類自身探險的前景——除非我們已經擁有了機械的身軀。在這個領域,從一個目的地前往另一個,距離是如此遙遠,以致於我們需要用幾十年來計算時間。因此我們只能依賴機器人的眼睛。

由於所需的時間十分漫長,其中有些探險計劃已經提上了日程。2020年代,我們將發射新的木星探測器,它們將於2030年代到達木星,並執行為期十年的科學考察任務。2030年代,人類還將首次向天王星或海王星發射專用的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將在10至20年後造訪這些遠在木星和土星後方的冰雪巨人,而到了2060年代,它們可能還在那裡堅忍地執行著科學任務。我們發現的大部分系外行星大小都和海王星差不多,因此讓這些機器人圍繞著海王星運行也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些行星的運行機制。天王星要近一點,所以去它那裡更快也更容易;但由於它是高度傾斜的,在春分或秋分時到達可能要好一些。然而天王星的春分秋分每42年才出現一次,上一次是2007年,假如2049年我們不能及時地趕到,恐怕就要失望很久了。不過萬一錯過,我們也可以選擇先去海王星,因為那裡有另一個有意思的目標:海衛一特里同。這個衛星貌似是海王星從柯伊伯帶擄來的。當年旅行者2號飛掠時,曾經在海衛一上拍到過兩個活躍的間歇泉。

由此看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太空探險還只能在地球附近轉轉。但誘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只要我們敢想敢做。地球附近存在著數以千計的小行星,它們中的每一顆都是獨特的,其中不乏礦藏豐富者。我們也許可以依靠它們發展太空經濟,讓人類走得更遠。

人們渴望能夠乘坐氣球在硫酸雲端飛行,探尋金星上仍在噴發的火山;或用相同的技術漂浮在土衛六的濃霧下,欣賞甲烷湖的風光,甚至輕輕濺落在湖面。人們夢想能在巨行星身邊的冰雪世界和光環間穿行。人們期待能夠在月球極地日不落的環形山邊建造基地,讓漫遊車進入環形山底部,探索那些太陽永遠也照不到的地方,尋找年齡和太陽系一樣老的古冰。

只要我們敢想,僅僅太陽系,就可以為我們提供無窮無盡的探險勝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不解之謎 的精彩文章:

靈魂出竅似乎並不神奇,適當訓練竟然人人能做到
中國造出人工太陽聚變堆,相當於把三個太陽關在一個小屋子裡燃燒
太陽又險又遠,其實你現在看到的是百萬年前就誕生的陽光!
太陽旋轉速度越來越慢,天文學家終於知道為什麼了

TAG:探索不解之謎 |

您可能感興趣

未來一千年內,外太空採礦將可能成就世界上第一個萬億富翁
有史以來死得最遠的一個人,今天還在太空中,快要飛離太陽系!
用不了幾年,北京十多平米的錢就能到外太空轉一圈,還可以移民火星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是一條狗,而不是人類,現在仍漂浮在太空中!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不是人類,而是一條至今還在太空中漂浮的狗
自從人類踏上太空以來,有多少具屍體在太空中漂浮著?
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多少個太空人?
在人類之前,這隻狗提前一步進入太空,待了超過60年!
自從人類踏上太空以來,有多少具屍體在太空中漂浮著?長見識了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不是人類,而是一條狗,至今它仍漂浮在太空當中
人類史上死得最遠的5個人,超出了地球,其中一個還在太空漂著
人類的誕生,或與幾百萬年前的一次太空災難有關
第一次進入太空並不是人類,而是一隻狗,如今還存在太空中?
太空之旅中,一個人能夠在封閉空間里生活多久?
未來的理想家園,太空城市,中國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
最奢侈的酒店原來在太空,去住一次要千萬美金,貧窮限制了想像!
未來是不是人人都能上太空呢?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最早進入太空的不是人類,至今都未能找到其蹤跡,它去哪了?
太空中沒有氧氣,太陽卻燃燒了50億年,這是人類的錯覺嗎?
他是中國最接近太空的人,卻因為微弱的差距20年未能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