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神秘的暗物質究竟是什麼東東?

神秘的暗物質究竟是什麼東東?

洞察宇宙的身世,是人類智慧的驕傲。

有人說過:「洞察宇宙的身世,是人類智慧的驕傲。」但我想他說這話時,恐怕沒把宇宙間最大一股勢力考慮進去——這就是暗物質和暗能量。今天我們先說說神秘的暗物質。

支撐宇宙長城和空洞結構的暗物質

暗物質,英語叫Dark matter,是相對於我們常說的可見物質、普通物質,或者叫可觀測物質來說的,這種物質無法被人類直接看見或者觀測到。

大家知道,可見物質之所以可見,就在於微觀尺度下電子與光子發生相互作用,從而被我們肉眼看到了可見光,或者被各種觀測儀器捕捉到了各種電磁波。

但是暗物質恰恰相反,它根本不跟光波發生作用,對各種光作都無動於衷,所以才導致人類既看不見,又測不到它。

科學家之所以叫它暗物質,除了玩點神秘感以外,最主要就是因為看不見、測不到它,只好叫它『暗物質』,跟一般的『明物質』相對應。至於說,跟暗黑力量、黑暗世界、黑暗料理啥的,沒有任何關係。

有人問了,既然看不見、測不到,為啥科學家還能知道它存在呢?

這得從頭說起——

史上著名的大人物比如開爾文、龐加萊,都曾猜想過宇宙間存在 「黑體」,也就是後來人說的暗物質。

但事實上,暗物質可不只是大科學家的猜想而已,最先靠的是強有力理論推導出來的——這個理論就是最著名的廣義相對論。

早在1915年,愛因斯坦剛剛提出廣義相對論的那一年,他就得出推論:宇宙物質的平均密度必須達到5×10^-30克/立方厘米,這樣全宇宙才能保持穩定。後來經觀測得出,宇宙物質密度遠遠小於這個理論值,竟整整小了100倍。

愛因斯坦(右)和德西特(左)聯手寫了一篇有關宇宙存在「看不見物質」的論文。

儘管當時,愛因斯坦不可能預知到這個觀測值,但他知道這個的確很重要,還跟荷蘭天體物理學家威廉·德西特,共同發表一篇有關宇宙存在「看不見物質」的論文。

大師就是大師!重大事件總能跟大師扯上關係。德西特後來還被天文學界譽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理論先驅」。至於愛因斯坦——「現代物理學祖師爺」這一個光環就夠了。

1932年,另一位荷蘭天文學家——揚·奧爾特(太陽系最外層奧爾特雲就是以他命名的),提出了銀河系中存在大量暗物質的設想。

茲威基

1933年,在加州理工上班的瑞士天文學家茲威基,在推算星系團平均質量時,發現星系質量與觀測亮度相差160倍,因而推導出星系團里絕大部分物質都是看不見的。

順便說一下,後來他的研究方向,從宇宙最暗的物質(暗物質)轉到了最亮的星體(超新星)——52年間,他竟然發現了120顆超新星。看出來沒?凡是跟暗物質扯上關係的,各個都是神人!

有關暗物質的存在,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星系自轉問題」和「引力透鏡效應」。

薇拉·魯賓

1970年代,美國女天文學家薇拉·魯賓就是最早從「星系自轉問題」入手的。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所有行星都繞著太陽跑,距離太陽越遠,公轉速度越慢。根據引力理論,旋轉星系也應該遵循這一規律(開普勒定律)旋轉才對。

但是觀測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處在遠離星系中心的恆星,公轉速度要比開普勒定律的理論值大很多,恆星速度越大,需要拉住它的引力就越大。

「星系自轉問題」導向一種解釋:全靠暗物質出手相助!

但問題是,這種巨大引力是從哪裡來的?

這就是『星系自轉問題』,結果只能導向一種解釋:全靠暗物質出手相助!幕後操縱!否則,要麼不是旋轉星系早散架了,要麼就是星系必須老老實實地遵循開普勒定律。

引力透鏡效應示意圖

證明暗物質存在的另一個強有力證據,就是「引力透鏡效應」。剛才說了,既然暗物質具有引力效應,就應該造成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時空彎曲。

利用引力透鏡現象,進行大尺度觀測遙遠星系的彎曲形狀,成為當代天文學家觀測暗物質的最好手段。

當光線透過彎曲的時空,就會產生偏轉,就像光線在稜鏡中出現折射現象一樣。這就是愛因斯坦早有預言、並在天文學界反覆觀測證實了的「引力透鏡效應」,於是也有人管這叫『愛因斯坦望遠鏡』。

1980年,天文學家觀測到類星體Q0957+561發出的光,就是兩個一模一樣的類星體,這是人類第一次觀測到引力透鏡效應。從此以後,利用這種引力透鏡效應,成為當代天文學家觀測大尺度範圍內的暗物質的最好方法。

這是子彈星系團合成圖像,子彈星系團是兩個星系團碰撞的產物,粉色部分為普通物質,藍色部分為暗物質,利用引力透鏡觀測得到。

這個暗星系是由純暗物質構成的巨大存在

2007年,天文學家觀測到室女座星系團里的NGC4254,旁邊存在著明顯的引力效應,後來又經過荷蘭射電天文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多次觀測,證實了該星系旁邊存在著一個全部由純暗物質構成的巨大存在,這個暗星系被命名為VIRGOHI 21——看不見任何一顆恆星、星體等普通物質,但存在一個巨大的引力場。

三體小說中,被二維化的太陽系最終成為暗物質。

說到這兒,很容易叫人聯想起《三體·死神永生》:程心和艾AA從286光年之外回望被二維化的太陽系時,關一帆那句話裡有話:那片空蕩蕩的太空中應該存在著一個完全看不見的引力源……

(此處,是不是有些細思極恐?!當然,這只是大劉的妙筆而已。)

MACS1206星系團,周圍存在大量的暗物質。

2011年,天文學家又發現離我們45億光年以外的MACS1206星系團,周圍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具有超強的引力,整個空間都出現了變形現象。

問題來了,神秘的暗物質是不是無處不在?我們銀河系存在著暗物質嗎?

天文學家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利用弱引力透鏡法測得的數據,繪製成宇宙大尺度下的暗物質分布圖。

首先,暗物質並非「道」,不是無處不在的,它只是在宇宙某些地方聚集成團。

至於啥分布規律?不得而知。因為從目前觀測來看,暗物質既存在於星系團周圍,也存在於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的空間。

這是藝術家構想的存在於銀河系外盤的巨大暗物質。

其次,銀河系周圍的確存在大量的暗物質。根據引力理論,靠近銀河系中心的恆星,應該旋轉得比邊緣的恆星更快,但經過多年天文觀測發現,位於銀河系內部和邊緣的恆星們,大體都以同樣的速度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

這就意味著:銀河系及其外盤存在著大量暗物質,大到多少呢?據估計,這團暗物質形成了一個半徑為銀河系半徑10倍大的巨大存在!

藝術家創想出來的暗物質分布(暗紅色部分)。

經過上百年的摸索,暗物質終於從理論走到前台,從被動發現轉到主動探測,上到天上衛星探測器,下到地下深處的隧道,從中國的錦屏地下實驗室,到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科學家們窮盡各種方法,想要直接觀測到全宇宙最幽暗、最神秘的物質,一探究竟,到底是個神馬東東?

但結果還是知之甚少。

目前為止,能夠確定的是,暗物質占整個宇宙物質成分的26.8%。暗物質的引力效應跟普通物質之間的引力一樣,使得它們聚集成團,彼此向內拉。

當一股暗物質粒子穿過地球時,形成這種酷似頭髮的現象,NASA/JPL發布的暗物質示意圖。

從目前觀測結果看,暗物質的運動速度遠遠低於光速。構成暗物質的粒子應該是電中性的。有科學家稱,最有可能的是——已知61種基本粒子中的3種中微子和3種反中微子。暗物質也能湮滅成粒子與反粒子……當然,這一切還在探索中。

宇宙大尺度結構是纖維狀結構和宇宙長城,這中間就是宇宙空洞,而支撐空洞存在的力量就是暗物質。

至於說,探測暗物質到底有啥用?這就像人類在18世紀探知電為何物的當初,誰都無法想像21世紀電無處不在的時代一樣。

何況暗物質關乎宇宙的最初奧秘,還決定著宇宙未來的命運,甚至可能決定著太陽系的未來。

根據普朗克衛星的觀測數據,暗物質占整個可觀測宇宙質量和能量的26.8%,暗能量佔68.3%,普通物質只有4.9%

更何況,暗物質還佔據著全宇宙26%的話語權,人類尚且連4.9%的物質世界都還沒搞懂的情況下,竟敢越俎代庖,敢說揭開宇宙奧秘了?

所以,當我們看到史蒂芬·霍金曾經說過:「我們可能已經接近自然界的終極定律,有理由對此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我寧願相信他是故意這樣說的,有意忽略掉當今宇宙學的幾大疑團,目的是為瞭望梅止渴,催人奮進。

畢竟,科學的本質其實是永遠探知未知。未知總比已知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體引力波 的精彩文章:

這個物質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
組成萬物的最小構造到底是什麼?(上)
有人動了史上最牛兩個航天器的念頭,NASA竟然批准了!
為了建造深空飛船,NASA不惜翻新太空梭、ISS貨運艙

TAG:三體引力波 |

您可能感興趣

舌苔是什麼東東?
氣血是什麼東東?
中焦是什麼東東?
「激光電視」究竟是個什麼東東?
經絡是什麼東東?
復讀機是啥東東?
忍術是個什麼東東?
黑頭是神馬東東,怎麼預防?
指甲上的豎條紋究竟是什麼東東
冬季的皮膚總是發乾?因為你缺這瓶東東啊
物聯網是個什麼東東?
科學的「科」是個什麼東東?
男生的眼中化妝品是什麼東東?
前列腺鈣化的概念你懂嗎?它是什麼東東?
脫咖啡因咖啡是什麼東東?
悟空亂彈一:孫悟空究竟是個什麼東東?
傳說中的紅鸞星到底是什麼東東?如何查?
皮膚問題終結者皮秒鐳射是什麼東東?
你見過哪些灰黑色的東東?
頸動脈斑塊是什麼東東?